|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新闻热点 > 阅读信息
让资本走向共享:必须在资本和多数人中间找到一个发展的“度”
点击:  作者: 唐宜荣    来源: 大同思想网  发布时间:2016-07-20 15:18:03


 201619日,美国夏威夷。福特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高倩倩女士在东西方慈善论坛结束后谈到基金会发展时说:慈善项目对基金会发展非常重要,基金会还应当有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追求。中国做项目的基金会很多,但像卢德之先生这样拥有重要的理论思想的慈善家并不多。我想,这是她对卢德之18日的演讲《21世纪慈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回应,也是美国大基金会高级官员对卢德之有关理论思考的评论与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卢德之既是中国慈善家的重要代表,也是国际公益慈善领域里中国话语方式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的重要代表。深入追溯一下最近10多年来卢德之对资本精神的认识与阐述过程,这个结论的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一、2007年以前:资本是一种重要的发展元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中国经济社会重大改革时期,卢德之毅然离开政府机关投身市场经济大潮,到2007年前后,他经历了从国企到民企的发展与蜕变。回顾这一段历史,他十分感慨地说,在市场里摸爬滚打,感受最深是市场与资本的重要性。如果说市场是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与制度条件,资本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元素。没有资本是不可能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于是,他先后做过投资公司、牵头组建过民营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进入上市公司等,看重与着重的正是资本这个重要的市场元素。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是做企业的,每天都与资本打交道、与钱打交道。世界上最难的有两件事,一是与人打交道,二是与钱打交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社会发展却又需要每一个人能够放弃一些个性的东西,让社会协调起来。钱是什么?表面上与物质联系在一起,本质上却反映着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资本是一种重要的发展元素,但是又与人性联系在一起。这或许是他不同于同时代许多企业家而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资本本质的重要原因。

 

于是,在2000年到2006年这几年间,卢德之常常把自己的这些实践感触与发展体会作为演讲的基本内容,与大家展开交流。他说,他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个时候大家对资本的认识相当狭隘,看到的资本总是血淋淋的模样,根本不敢多谈资本,更不敢发展资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呼唤人们更好地正视资本、重视资本,让资本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与重要资源。

 

显然,他对资本的认识已经走到许多人前面去了。

 

 

 

二、2007年出版《资本精神》:

 

寻找市场经济的灵魂

 

 

 

2007年,卢德之在市场经济里已经闯荡了15年,他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资本特点与资本的重要性,同时不再仅仅看到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也看到了哲学意义上的资本——资本的价值——资本背后的东西——资本背后的道德精神。而且,他把资本背后的道德精神取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做资本精神,就是资本向上的那种内在动力和道德精神,进而把资本精神的核心内容归纳为三个拼命: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的事业而花钱。

 

不久,他把自己的这些生动的感触与认识集中起来,并且与自己的慈善活动相结合,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资本精神》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20077月向社会推出了这部书。后来,他解释说,资本精神这个概念是我发明的,估计在人类社会我是第一个提出资本精神这四个字,把资本精神加在一块的人。我想,这个资本大家都天天讲,资本运作、资本市场,精神我们可以说也是经常讲,但是把这两个东西加到一块来,则是我加的。我给它的定义,就是资本精神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它是资本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它的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它背后的那种道德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精神不是一种物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人类精神,也就是说是操作或者说创造资本的人的精神,我把它简称资本精神

 

具体谈到如何形成了《资本精神》这本书,卢德之说,当时写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些随感性的思想火花,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思考与学理论证。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说,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是前无古人的经济创新与社会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资本。而现实生活与理论思考中,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资本的本质与资本的重要性,只看到资本的消极性甚至剥削性,却没有客观地看到资本的发展性与积极性,更没有看到资本背后的精神力量。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背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现象,给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为此,市场经济必须高举市场经济的灵魂——资本精神。他在《资本精神》的序言中明确提出,要寻找市场经济的灵魂,要找到一种支持中国市场经济的精神,找到中国企业家应具有的灵魂。否则,真正的世界性大企业就难以在中国出现,出现了也难以持久,国家进一步的发展难以为继。

 

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王松奇先生在《资本精神》序言中说:通观《资本精神》一书,作者推崇的资本精神似可归纳为一个灵魂、两个理念、三个实践。所谓一个灵魂,就是作者在序言中明确提出的,他写作的目的是寻找市场经济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资本精神。所谓两个理念,就是发展的理念、和谐的理念。作者认为,资本精神的基本要义是发展。不追求发展,不是资本;发展不好,不是好的资本。资本精神就是要有不断发展的趋利冲动和加快发展的创富激情。和谐理念是资本精神的核心内涵。具有这种精神的资本,既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建设性力量,也是与世界和平相处的稳定性因素。所谓三个实践,就是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的目的而花钱

 

这里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2007年出版的《资本精神》的主题就是为了寻找市场经济的灵魂。卢德之当年也在多次演讲中谈到,他撰写《资本精神》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阐述资本精神——市场经济发展的灵魂。

 

 

 

三、2010年到2012年:慈善与社会——

 

慈善创造未来

 

 

 

用《资本精神》阐述市场经济的灵魂,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同。所以,在随后的多年里,卢德之围绕资本精神的这个特点发表了许多演讲,很快得到了百度搜索的关注,到2012年底时,只要键入关键词卢德之资本精神,就会跳出一万多条有关信息。

 

当然,卢德之并没有把自己的思考局限在一个单纯的思想范围内,而是不断把思考的触角引向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他不仅看到了资本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看到了资本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与他长期从事慈善活动有关,也与他深刻关注社会发展有关。他曾经多次谈到的一个观点是:思想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思想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现代化。正因为怀有这样热切的情怀,卢德之不仅在经济领域跨界而为,在思想领域也跨界思考,视域与境界自然也增添了开阔、高远的特质。

 

让人感动的是,他的思考总是围绕现实的发展而展开,目标总是希望多数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与条件。这又与他的慈善情怀紧密相联,同时也把他的慈善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级,让许多人从他的演讲里消解了许多困惑,也看到了光明与希望。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2012216日,卢德之应邀在中国扶贫基金会2012新长城自强之旅冬令营活动中发表了主题报告,题目是《慈善创造未来》。这时候,卢德之对资本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现代慈善已经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他认为,慈善既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美好标志,同时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推动器,用创造这一概念既表达了慈善人的雄心壮志,也能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宏伟的事业中来,然后从中华民族到了最需要慈善的时候民间呼唤精英回归你的未来不是梦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演讲结束后,一个学生起身问卢德之说:老师,非常感谢您精彩的演讲。我其实对卢老师个人经历感兴趣,我就想知道是什么促使卢老师从政界下海,又是什么使卢老师义无反顾地投身慈善的事业?卢德之随后回答说:我也有一个梦想,在表达这个梦想的时候,我用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回答你的这个问题,那就是好奇心。我深深知道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艰苦的历程。三十年以前,我们就憧憬到三十年以后中国是一个何等发达的国家,跟西方的距离也只应差几步之遥了。可是三十年以后,经济发展了,很多问题又出现了。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年,我觉得可能在体制外比在体制内更适合我的特点,因为我是一个比较自由的人,说话也比较随意,可能接受不了体制内对我的那些约束,所以我出来了。第一个转折时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不一定是一个好官员。到第二个转折的时候,我发现我不是一个非常好企业家,我能挣到很多钱,但是挣到钱的人不等于是好企业家。后来我就转到慈善方面来了。现在到这个领域以后,我才感觉到原来这个地方才是我的。这是一个人对自己一个评估,对自己好奇心的一个解读。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演讲问答,实质上反映出了卢德之思考问题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他从慈善出发,看到的是经济社会的未来;他从社会生活出发,看到的是国家的前途与世界的未来。这或许是大家感到卢德之总是能够思考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2013年:资本精神是文明整合的一种力量

 

 

 

 

大约从2010年开始,卢德之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国际慈善交流与合作,不仅与美国大基金会、新加坡大基金会、欧洲大基金会开展交流,并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建立了华民研究中心,共同关注中美慈善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

 

几年间,卢德之率领华民慈善基金会与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美国东西方中心、福特基金会、亚洲公益创投网络、新加坡的连氏基金会、新加坡亚洲慈善协会等国际上的大基金会建立了深入的联系,并从不同文化的慈善交流中认识到了不同文明协同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正如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主席洛克菲勒理查德对卢德之所说的:是啊,是资本精神。我们的祖先早就这样做了,却没有总结出资本精神,而让一个东方人现在总结出来了。

 

后来,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总裁梅丽莎伯曼博士在专题采访了卢德之后说:你的谈话对我非常有帮助。你所说的基金会领导人的特质,在你身上都得到了体现,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期待今后与像你一样的中国基金会的领导人更进一步的合作。伯曼博士的评价是客观的,也是真诚的。这个评价给予了一位中国慈善家的确又是十分可贵的,中国现代慈善起步比欧洲、美国大约晚了100年。

 

更可贵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常态化,让卢德之从中认识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他毕竟首先是一位企业家,经济纵横的眼光是他的长项,深挖思想文化是他的追求,而这一些更是他不同于许多慈善家的地方。他认为,物质世界的变化已经引发了精神世界的重大变化。当代世界所面临的危机是深刻的,但不能仅仅看成是基于地域传统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建立在全球自由贸易基础之上的世俗化的世界已经逐渐失去了稳定性。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人们有待解决的并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基督教、穆斯林和犹太教之间的问题,大家都已经处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之中,深层次的问题是,资本主义越来越使富人们的精神变得日益贫乏,离开他们的物质发展的本质越来越远。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卢德之认为,不同文化中如果没有关于善意的共识与追求,全世界相互依存所产生的任何物质福利都有可能被破坏殆尽。从人类发展的道德理性上看,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现实。资本的意义,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进行道德判断。为此,资本精神可以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资本的力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文明体之内发挥作用,人们对资本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共识性,资本精神也因此最有可能成为统和文明的力量,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作用。

 

来自文化的思考才会是深刻的、历史的,也是最现实的。

 

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敏锐地看到了资本精神的这种内在张力。他在分析卢德之提出的资本精神后认为:目前,各种文化、各种文明在所有领域都呈现出交融的趋势,尤其是现在,民主化的政治、多元化的经济将资本精神从旧有的政治体制下解放出来后,资本精神融入进了当代的政治和社会模式之中,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文明集团,成为文明统合的重要步骤。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将促进理性对话的增多,社会力量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共同的价值交集不断增多。这种全面的、彻底的文明统合,将带来全新的文明时代。当然,这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也绝不是一个世纪就可以完成的,将由许多代人完成。

 

问题是资本精神到底是文明整合的一种力量,还是另外一种什么历史呢?卢德之没有明确的回应,他依然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并回答问题。正如福特基金会会长吕德伦(Darren Walker)在听了卢德之阐述中华文化特点后回应称:刚才听了您的一席话,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企业家与慈善家了。我仿佛是站在亚里士多德的脚下了,听着哲学家的教诲。我觉得,过去对中国的理解太简单化了。从您刚才的讨论中,我看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而且是那么强烈。非常有启发。美国要更多地学习、了解中国。时代已经不同了,不是过去那种超级大国的时代了。我们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作风,需要基金会来促进这些工作,特别是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相互学习,增进了解。

 

文化之间是可以沟通的,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都要有自己文化交流的使命。

 

 

 

五、2012年到2013年:

 

慈善就是共享到《走向共享》

 

 

 

文化追索的一个结果是卢德之从慈善出发看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人类必将走向共享。

 

20129月,他参加在长沙岳麓山举行的中国慈善发展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全国学术论坛,作了一个慈善就是共享的演讲,第一次谈到了慈善与共享的关系。2013年夏天,应邀到哈佛大学做演讲,题目就是超越左右,追求共享。从哈佛回国后的第三天,应邀到中山大学怀士堂作了一场演讲。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怀士堂发表了一个著名演讲,号召青年学生立志做事、走向共和。他在那里演讲的题目就是走向共享,那是他第一次明确谈到走向共享的观点,得到了热烈的响应。随后,受邀到多个地方以走向共享为题作了各有侧重的演讲,并把自己的一系列思考写成《走向共享》一书,2013年秋天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久,美国东西方中心把那个小册子译成了英文,在首届东西方慈善论坛(夏威夷)上进行了交流。他认为,走向共享是一个宏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主题,值得全社会深入地思考与挖掘。

 

在《走向共享》中,卢德之力求在总结前人阐述的基础上,对共享进行了新的定义,上升到了共享理念和走向共享的构想,是国内比较系统地提出、思考和阐述了共享思想。主要对共享的基本内涵、外延、内容、特征、主要形态进行了理论性的描述,还从东西方文明发展、交流的脉络中,对共享的必然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从财富观、治理观和信念观的角度,对共享的核心价值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从共识、共治到共享的基本路径,进而提出了实现以民主法治为基础的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他还提出了全球共享的问题,认为慈善国际化是共享国际化的最好途径。他说,他的期待就是他关于共享的初浅思考能够为勇于创新的人提供一些参考与同行者的慰藉。

 

20131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德之的演讲专辑《走向共享》,标志着他的共享理念与理论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走向共享》英文专辑在美国多个阶层特别是社会组织阶层流传,共享逐渐成为国际公益慈善交流领域里的一个新词与热词。正如洛克菲勒家庭第四代掌门人、全球慈善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佩吉杜拉尼所说的:卢德之博士将现代慈善诠释为资本与共享强有力的结合,使我们想起人性的爱不仅是慈善的书面内涵,更是其真正意义,如果我们不相信或不认同人与人的共生关系,我们将无可避免地限制创造改变的可能性。显然,深刻的思想是最能跨越国界与人种,得到相互理解与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卢德之是成功的。

 

 

 

六、2014年:《让资本走向共享》

 

——资本与多数人的关系

 

 

 

2014年是卢德之思考问题取得新的突破的一年。他在后来的回顾中说:最近一年多以来,我的思考更多地集中到了两个问题上:一个是资本,另一个是共享;资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或者说目标。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受邀就有关思考发表演讲,交流自己的认识。特别是2014828日,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举办的中美战略慈善第四届年度工作坊上发表了《让资本走向共享》的主题演讲,得到了与会的国内外朋友的积极回应。之后,我围绕让资本走向共享这个中心,从多个方面深入思考与研究,并先后在首届东西方慈善论坛(夏威夷)、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洛克菲勒庄园国际慈善座谈会、中美反贫困国际研讨会、中国慈善论坛、台北图书馆、南京大学、洛克菲勒家族暨全球慈善家协会代表团座谈会、世界青年论坛等地演讲,交流自己的思考。我认为,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资本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著,且越来越激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许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都越来越集中到资本上来了。而现实的问题是,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对资本作用的把握与运用,总是那么迷惘,那么困惑,甚至带着复杂与偏激的情绪。尽管如此,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是,资本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巨大作用与影响,促使人们不得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入研究资本及其作用、影响,并且必须认真地回应与寻找突围现实困境的方式与方法,并且深入讨论与追求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从资本出发,找到的是共享。

 

显然,经过长期的思考与总结,卢德之初步形成了一套独创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概念体系,并且仍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之中,是他理论思考的一个重要特点。许多人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思想观念的创新往往需要概念的创新。这种创新应当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新认识、新概括、新总结、新评价,是揭示了人之所想、人之所求、人之所说而未能说出来的新结论、新认识、新概括、新总结、新评价,还有新论证,否则就可能是自言自语、自说自听的自媒体话语。卢德之博士显然是前者的代表。比如他先后提出的资本资本精神共同价值善二代多数人主义资本与多数人慈善统一世界慈善就是共享走向共享让资本走向共享等等概念,不仅新颖,而且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一个概念随着一个概念自然产生,并开辟了一片新的思维时空与新的认识天地。

 

现在看来,他的努力与理论表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理解。国外以洛克菲勒慈善顾问组织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梅丽莎•A•博曼博士为代表,她说:他挑战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意识到,慈善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革命,一种由自我反省开始到慈善作为自愿行为的内在过程。也如同罗格斯大学常务副校长理查德• L •爱德华兹博士在为《让资本走向共享》作序中所说的:卢德之博士在这本书中,贴切地描述了资本的历史发展和现代应用,以及资本可以在人类发展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这本书建立在卢博士之前的著作基础上,整合他的两个主要理论——资本精神和共享。如卢博士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制度有越来越多地聚合,都走向混合经济模式。当资本主义国家注重社会福利价值,而社会主义社会拥抱资本的重要性,人类已经并将继续受益。在国内,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的评价就很有代表性:在中国,有许多为慈善出钱的人,有许多为慈善出力的人,也有一些为慈善出思想的人。德之是一位既出钱,又出力,还出思想的人,而且出大思想——德之的资本精神理论,可以说是创建了现代财富观,是对于市场精神、道德国、伦理的理论创新

 

一个思想者的思考能在学术上获得国内外专家这样的认同与理解,无论怎么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至少可以说是一种走向成熟或者说自成体系的标志。外在世界的社会反映总会是客观的,也最能反映客观的价值与期待。一个思想者的价值不仅在于他说出了什么,还应当看到他所揭示的东西对社会的影响,或者说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重要的是应当为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进步的而非消极的、颓废的价值与影响。《让资本走向共享》显然发挥了积极而进步的作用。

 

 

 

七、2015年:认识和解释

 

人类共同命运体的新工具

 

 

 

进入2015年,卢德之慈善理论的影响越来越获得国际慈善领域的认同,他也进入到了一个活跃的慈善演讲年。

 

从年初到夏威夷参加东西方慈善论坛到4月出席新加坡亚洲慈善论坛、到5月出访俄罗斯、到7月应邀在瑞银亚洲论坛发表演讲、到10月初应约拜访基辛格博士、到11月参加在洛克菲勒庄园举行的国际慈善论坛等以及相当频繁的国际国内慈善交流活动,卢德之视域进一步扩大,思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面对日益变化的全球发展形势与趋势,卢德之越来越有了自己的认识与评判。

 

卢德之认为,资本和资本精神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资本和资本精神也是认识和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新工具。

 

为此,他深入分析认为,人类社会进入21 世纪后,世界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变革、大博弈、大发展时期。而且,中国在变,世界其他国家也在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也在变。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都处于这样巨变的情况下,全世界都困惑了,传统的一些认识社会的工具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了。客观地说,我们如果仅仅用以往的经验与认识工具来认识社会已经不够了。世界变化太快,必须有一种新的认识工具了。比如讲生产关系这个工具时,要说到生产力。生产力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原始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与人的关系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与发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这种分析的内在逻辑也很强。不过,如果仅仅用生产方式这个工具来观察当代社会,就会对很多现象不那么好解释了。比如一个人今天是亿万富翁,明天可能就是亿万负翁了。对这些复杂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科技现象,我们仍然用传统的工具来观察的话,就很难做出一种十分恰当的判断了。特别是以传统的工具来观察各种社会现象时,就可能更加感到困难了。我们应该看到,西方更重视理性,更讲契约,物质上的发展也好一些;东方更多地重视精神,更讲道德,更有共享的思想基础。东方的这种精神价值重大。西方的这种精神潜力十分丰富,精神能够引领财富更好地发展,精神能够引导社会朝着共享的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卢德之更深刻的说到,我们应当站在21世纪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需要新的认识方式,就需要寻找新的认识工具。我们应当回到人类本原上去寻找这种新的工具。人的本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础:一是物质基础,二是精神基础。从世界发展来说,无极生物质,物质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了人类,也就出现了人类精神与人类思想。有物质必须有思想,必须用思想引领物质,否则物质社会失去方向,就是对物质的破坏和毁灭。物质中有一种特别的物质,是财富。财富里又有一种最特殊的财富,或者说最基本的财富,就是能够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那种最活跃的财富,那就是资本。资本就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能够创造新的财富的财富。有了资本也就有了与资本有关的精神,也就是有了资本背后的道德精神,就有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资本精神,就是资本向上的那种内在动力和道德精神。资本精神的本质就是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的事业而花钱,资本精神也因此而成为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他进而认为,通过回到人类本原,我们找到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两个基础,也就是人类共同命运体的两个基本的工具——一是资本;二是资本精神。资本与资本精神两者之间,总是表现出十分复杂的关系,总体上是一种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但是有时候也是分裂的、背离的,又是相互博弈的,还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周期性的博弈或对立。

 

对此,人类应当予以高度警惕。人类运用资本与资本精神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遵循一个本质、两个原则。一个本质就是共享主义,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人类社会共享发展、共享未来。两个原则就是,一是既要创造又要共享创造的创造理性,拥有这种理性才会更好地发展;二是既要有资本又要有资本精神的天下主义,创富天下的目的是为了天下共享、人类共享。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构建起一个好的未来,才能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以说,这些思考贯穿了卢德之在2015年的演讲之中。

 

 

八、2016年:21世纪慈善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2016年刚刚开始,卢德之就把他的慈善理论思考定准到了“21世纪慈善。他认为,21世纪慈善应该是一种新的慈善方式,不同于20世纪的现代慈善。21世纪慈善必须应对21世纪的重大问题,并从慈善的角度拿出解决的思路与办法。为此,他在201618日的东西方慈善论坛上提出了“21世纪慈善的概念,得到了与会慈善家们的认同。

 

卢德之认为,21世纪越来越表现为资本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好的理想与目标。而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未来社会就是建立在资本与资本精神基础上,以共享为目标的发展型、开放型、包容型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既包括共享社会体制、共享经济体制、共享政治体制等,这种理念运用到全球治理领域就是多极均衡、协同共享的治理机制与发展机制。

 

在卢德之看来,目前世界上至少可以看到三种典型的共享形态:一是共享经济,互联网、物联网上的经济活动就是最典型的共享经济。二是共享社会,现代慈善所带来的财富分配效应就是最典型的社会共享形态;三是共享政治,我们强调富强、民主、法治、文明等就是最典型的共享政治形态。这种共享社会形态,也许比我们单纯地探索公民社会的视野要宽阔得多。

 

卢德之认为,全球慈善家是最具有人类情怀的人,最能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必要性与历史紧迫性。就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途径来说,21世纪全球慈善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共享是21世纪慈善追求的一个伟大目标。核心就是要引领资本走向共享。从总体上说,资本创造的财富只有走向共享,才最有价值,才最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也就是说,慈善就是共享。共享是21世纪慈善的旗帜和最重大的使命上。第二,全世界的慈善家联合起来,更好地行动起来,为21世纪人类发展探索共享发展的道路。全世界的慈善家一定要联合起来。大家的爱心是一样的,大家的善良是一样,大家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有了这种共同善的基础,还需要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发展。不仅内部需要协作,外部也需要协作。比如全球慈善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恐怖、反对战争,不能让政治家、军事家们把世界搞乱了,慈善家再去做慈善。慈善家应当把工作做到政治家、军事家的前面去,发挥人类善的力量去反对战争、去制止战争,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走向和平与发展。

 

卢德之进而认为,全球慈善家每年聚集到一起讨论全球慈善发展,追求的也应当是世界价值与世界意义。200年前,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就说过:了解自身与他人的人,才深知东西方之不可分。”21世纪慈善是一种非常好的理念。21世纪的全球慈善家们,一定能够融入21世纪世界的大变革、大博弈、大发展,一定能够把东西方那些好的东西融合起来,比如把中国文化传承下来的仁爱、大同、中庸等与西方文化传承的博爱、平等、公平、正义等融合起来,通过共享把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与追求连接起来了,通过慈善把社会财富调动起来,把大家的智慧聚集起来,一定能为构建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全球慈善家的力量。这是人类发展的好声音,也是面向全球慈善家的好声音。

 

 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牛根生先生在听到卢德之上述阐释后说:卢德之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的人过得很好,有的人过得不好,我们做慈善的人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慈善行动,努力让全世界那些过得不好的人逐渐过上好的日子。

 

当然,慈善家的力量毕竟是有限制,慈善家不可能解决全球贫困与发展的问题,但慈善家的引领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卢德之所说的,慈善是打开现代社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九、面向21世纪发展:

 

资本精神——不同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

 

 

 

经过长达8年的不断思考与不断修改,卢德之在2016117日向社会拿出了他的新著《资本精神》。与2007年出版的《资本精神》比较,新著已经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了——最重要的是卢德之对资本精神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资本精神从市场经济的灵魂发展成为他思考中的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了。这才是最本质的发展与飞跃。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现在,《资本精神》第一版出版也有8年多时间了。这8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状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变化都要巨大而深刻,政治上的变化也十分显著。从历史上看,任何国家的巨大变化都会带来哲学上的新发展、新成就。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需要哲学上的思考,需要从哲学上给予归纳与总结,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哲学价值与意义,更需要深刻的揭示与提升。这是社会规律,也是哲学逻辑。而且,“10多年来,资本精神的基本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展了。而且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概念已经逐渐由最初的个人感悟到的一种理性认识,初步上升到了一种社会的共同价值认识了,在国外也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我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推动资本精神及其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如果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了一份独立性思考,那也是我莫大的荣幸了。这也是我这次慎重地重写而不是修订《资本精神》的一个最深沉的动因——书名没有更改,那是我追求资本精神的初心依旧,内容却是面向人类文明发展的沉思与呼喊了。

 

在新著《资本精神》中,卢德之确定的方向与目标是,全书围绕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努力以一种创新的视角展开五个方面的超越性阐述:一是超越传统的资本观,重新定义了资本这个概念;二是发掘资本背后的道德价值,提出并阐述了资本精神这个新概念、新范畴;三是面对不同文明的发展与变化,阐述了资本精神将是统合不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寻找现代慈善的动力机制,阐述了以资本精神为核心的普遍的共同善,才是现代慈善的本质特征;五是面对未来发展,阐述了经济社会中已经显现出来的走向共享的特征,这将是人类文明发展特别是现代资本文明的一个基本方向与重要趋势。

 

卢德之首先讨论了几个前提问题,即人类历史不会终结的重要动因问题、21世纪的资本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以及重新认识资本、不同文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种协同的力量等问题,为讨论资本精神奠定经济社会基础。随后,在第一章里,重点回答了为什么提出资本精神的问题。第二章,主要围绕资本与资本精神展开讨论,在研究以往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三章讨论的是资本精神的本质问题。在第四章里,讨论的是资本精神的思想来源。他认为,资本精神是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活的幽灵,既来自世俗社会,也有宗教思想的巨大影响。同时,讨论了中国社会对资本精神的贡献,也分析了西方社会的贡献。资本精神作为一种世界精神将对世界发展不断发挥巨大的影响。第五章分析的是资本精神的发展历程。从资本精神复杂多样的发展谱系看,那是一个从点到面再到影响全球的扩展方式。然后分别讨论了资本精神在中国、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并研究了东西方资本精神的不同特点,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资本精神曲折的发展道路。第六章认为,资本精神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就是内在动力与外在要求的统一问题。具体讨论了人类的德性问题、富人困境问题、财富魔咒问题,重点分析了中国富人的义务与责任,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最近30多年来中国富人形成的特点以及如何才是正确处置财富的方式方法,是一种新的视角与观点。第七章讨论的是资本精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面临道德挑战与制度选择的双重挑战,重点讨论了现代慈善新理念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的关系,分析了慈善定律制度慈善基本路径,具体分析了资本精神与社会发展的三种新模式。第八章展望了21世纪的资本精神。他认为,资本精神将成为世界不同文明协同发展的基本力量。因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是能够协同发展的,人类存在共同的自由本质与道德制约,只要我们认真正视现实社会,面对未来生活,承担共同使命,不同的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一定能够得到一样的美好。结束语认为,走向共享是现代资本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与趋势。

 

面对21世纪的发展,一个共同的趋势是,无论现代资本主义还是现代社会主义,都必须重视和尊重两个方面: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多数人。而且,必须在资本和多数人中间找到一个发展的,一种均衡的状态。这两者之间的一个主要连接方式就是让资本走向共享,即社会共享资本创造的财富。现代资本文明的核心就是,让资本创造的财富通过个人自觉与制度规范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走向共享。共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与现实性。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共享主义。从经济社会规律上看,可以说共享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总体目标。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对卢德之所说的话:我认为卢先生在做的事情是对的,也是很好的。中国和美国的相互了解、交流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向一个新的世界发展。只有相互学习、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也可能更好地理解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在看了卢德之新著的《资本精神》所说的话:读卢德之《资本精神——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不啻于让我们跟随他从资本与道德永恒博弈的话题中,徜徉于人类经济、社会、哲学、宗教、文化及其国家、民族的历史长河,先哲们的精彩思辨、隽永思想与智慧结晶扑面而来,蔚为大观。德之以其人生感悟与独具慧眼的视角,信手拈来,支持其资本精神的理论体系,达到了理论创新的高度,实乃站在伟人肩膀之上的摸高之作。

 

卢德之是一个喜欢思考也善于思考的人,思考是他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他追溯世界历史文化、思考中华传统文明,希望在融合东西方优秀文明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超越,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发展形态,不仅有益东西方的发展,更有益于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激情与热情都令人敬重。卢德之说,慈善人是心胸最宽广的人,也是最容易相互沟通的人,我们期待卢德之通过慈善打开社会现代化发展大门的努力,能为21 世纪人类发展作出更加丰富的探索与贡献!

 

人类长在,资本精神必将为人类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