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新闻热点 > 阅读信息
第一学历歧视之怪现象
点击:  作者:北大教授会忽悠    来源:天涯   发布时间:2015-09-12 09:45:56

  

110525opt5pdp42owo2l2b.jpg

我上大学、读研究生的日期已经久远了。我原来上的是大专,一直读到博士,现在一家企业工作。我不清楚现在还可不可以大专起点考研。估计现在大专能直接考上研究生的比例比我们那时还要少很多。在二十年前以及再往前,大专毕业生确实是可以考研的,而且也有一部分人确实能考上研究生。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不少人都已经做了教授、博导。我了解的公众人物里,易中天、凤凰卫视的何亮亮都属于先大专后去读研的。

在二十年前或更久,大专层次可是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层次,中专生也属于半个高级知识分子层次。现在的大学生恐怕很难想象,因为大学生,硕士,博士,教授,博导满大街都是。那时人才少,培养一个本科生要四到五年,于是搞了缩微版的大专和中专。主干课程都差不多。专业方向课的某些有内容少了。大专和中专常常共用相同教材。在高考分数上差别也不大。有的地方本科和大专,大专和中专只有一分到几分之差。而且由于考前填志愿,每年有很多人因志愿填写不当掉入大专。我当年就是达到重本分数线,志愿填写不好,掉到大专去读书的。不过那时没现在这么有可耻感。

我有丰富的阅历。我的经历告诉我,只要还有大专毕业生最后读到了研究生,乃至博士,乃至出了国,做了教授。就有一帮初始学历为本科的人不停地诋毁他们。就跟现在还有不少市民讥讽某人祖上是拉黄包车的一样。不要逼我举例,我可以举出无数若干例子。哪怕这些人自己本身已经很强。只不过以前人才数量少,需求大于供给,第一学历歧视现象没现在这么严重。现在凡是有张文凭的人都向往着进入垄断国企、事业单位,原本不显山露水的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借风而起。

如果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他人,你就做不到尊敬他,也做不到真实地认识他,更谈不到为他考虑。中国人从小接受着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以学历论贵贱的熏陶,然而很少接受全面的人格培养,人文精神熏陶。顶级大学的学生看一般重点的学生就像看畜生一样;而一般重点的学生也看不起二本的学生。我在浙江一所二本学校参观时,有个人还不错的老师居然在校内也要划分出层次,他对我说:某学院属于三本。言下之意,他们的档次要比那学院的同事高一档。我也见过几个三本的学生看着路边的职业技术学院,悠然叹道:唉,大专!我可以感受到他们从高职学生身上找到某种心理优势。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普通人建立自尊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能创造优越感。现在还有不少人不断制造地域攻击来创造类似的优越感。一个人即便没有什么人文主义的情操,但其他方面尚有一些可以自豪的地方,大概也不会执着于某方面的攀比。但大多数读书人除了学历还可以比一比外,再无什么自豪之处。所以,比学历,赢自尊,是中国大部分读书人的终身行为。当然这种行为也跟奶酪有关系。

W020141113318671585512_看图王.jpg

曾有媒体报道有个北大的学生看一般院校的学生就跟没文化老农似的。现在不少一本、二本、三本的学生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就跟看畜生似的。假使有个初始学历为高职的学生后来发迹了,假如他专升本,居然也考上了研究生,甚至读到了博士。一本、二本、三本的毕业生心里会舒服吗?不会的。他们很多人会抓狂,失衡,对自己原来的优越感被削弱而不满,对自己的领地遭到一向看不起的对象的闯入而愤怒,或出于顽固的歧视态度不愿接受现实。这就跟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很难接受新兴国家一样。

在多种复杂心态的驱使下,他们就要极力贬低这群突然闯入他们领地,或者打破他们优势地位的下等动物。他们要寻找各种理由

当然,他们很多人也不太相信这些理由,但他们仍然要坚持这些理由,目的是证明给自己,并证明给别人看: 比老子差的,总归比老子差。就跟现在很多人坚持要去贬低某个地区的人是混蛋一样,源于一种猥琐不堪的心态。

目前有两个流行的理由:一是基础论。认为大专起点的研究生,博士生总归基础差。这种逻辑荒谬得让人以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没受过教育。如果受过教育,还持这种观点,建议用人单位将持这种观点的招聘者解聘,因为他的认知程度太低。他们才真是基础差!基础又不是一成不变。一个人即便过去基础差,读了这么多年书,做了这么多研究,难道基础还应该差吗?受过教育的人,尤其是读过理工科的人,都应该懂得统计学上的均值和方差的概念。对一个总体,平均值上下都分布有数值点,总归有样本高于这个均值。假使基础是统计量,只要有某些点高于一定值,都应该认为他们的基础不差。简单地说,对任何一个群体,经常有一部分高于这个群体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不少。你可以说某个群体总体如何,但不能认为这个群体所有人都这样。这种规律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里。例如,无论是分子运动论,还是量子力学,都认为能量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数值。总有一部分微粒,或某个微粒的一些时刻,其能量会高于均值。如以这种逻辑,美国永远无法超过中国。再引申下去就是农民的孩子永远做农民,工人的孩子永远是工人,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应该富贵,官二代应该当官。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只打洞,基础不同也。以这种逻辑也可以这么认为,中国人平均收入低于美国人,所以中国人都比美国人穷。

实际上,也只能从培养计划上看大专的基础是应该比本科差。这里假设指的是理论基础。如果从操作能力上看,大专的基础恐怕要比本科强,当然这里也做了假设,假设对象是目前的高职。我们不妨只看待理论基础这一块。大专的培养计划里理论部分确实在内容上少于本科。但是否就应该说大专生的理论基础就一定比本科差?估计本科生的老师都不太好意思回答。因为各学校并不严格按照培养计划办事。有的老师讲的多,有的老师删的多;有的老师认真,有的老师会混;有的学生学得多一点,有的学生学得少一点。怎么好说大专生的理论基础就一定差于本科生呢?只是时代不同,比例不同而已。过去的大专跟现在的高职比例不同而已。曾有个毕业研究生,洋洋得意跑到现在的大专——高职去做老师。他发现高职学的科目居然跟他在本科差不多,在内容上颇有相似处。他讶异之余,不去怪他们的老师对不起他们,反而要求继续削弱高职的内容,他认为应以他自己的容量为标杆,低到他能容忍的程度才适合做高职教学内容。这里面就有一种既无知又阴暗的心理。当然现在高职学生数理水平总体相对低一些,国家对职业化教育的要求也是削弱理论性,所以他们的课程难度较低。但以我对高职学生的认识,还是有个别比较不错的。

为什么我总认为持有基础论的人就跟没受过教育似的?还有个原因,正常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重视一个人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如果是做研究,还要加上研究方法。每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和能力。总要面对新问题,新对象,总要碰到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哪怕你是最出名的教授,你也经常面对新的研究方向,经常要跨学科,难道你都拥有了全部的知识?按那些基础论者的观点,这些教授还搞神马研究,回家种地去吧。记住,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二种流行的理由是研究生都是混过来的,所以得看其初始学历。首先,说这种话的人自己混学历就混学历了,别扯到所有人。不是所有人的研究生都是混的。我的研究生期间就看了很多书,其中不少很深,我的论文是认真做出来的。其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打基础论持有者的耳光。倒是你们自己承认你们有很多人研究生阶段是混过来的,那你们怎么能肯定自己的水平还比初始学历是大专的人强呢?以前不少大学生到了单位,单位的那些工人悄悄说这些人是大学生吗,咋很多东西不懂?像我这种阅历丰富,大中专研究生教育都经历过的人,跟北大清华中科院以及下面的众多学府的师生打过交道的,就知道那里的大部分人是怎么回事?如果说我以前还挺崇拜这群人,现在我只佩服两个教授,认可一个老师。另外,我也对很多趾高气扬的感觉良好人士不以为然,觉得他们不过尔尔。

不过我不太相信一个人的智商会低到真相信上面两个理由。其真实的目的有两个:第一,现在大学生、研究生满街跑,于是他们需要在招聘时设置条件,过滤、缩减人数;第二,出于前述的那种失衡、失落、抓狂的心理。但即便是持有第一个目的的人,既然设置那两个条件,也基本上具备这种猥琐的心理。

从社会责任上说事,只要有人能脱颖而出,都应该给予公平的机会。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很多大学、研究所为什么水货泛滥,就是只重视表面上学历、经历的攀比,却忽略了本质意义上的选人,用人。我对中国国产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情怀没多少期待,神马平等公平,中国国产知识分子这方面从小就被阉割了。你们招聘时愿意给谁职位就给谁职位,这是你们的权利。但是不要说些不着调的理由。说多了,整个社会还真以为这样。你们这些人真够阴险的。他们只是一少部分人而已。他们升学、上学到就业要接受多少歧视、不公、排挤。你们果真优秀,为何就不能容忍这一小部分人,跟他们公平地竞争,让他们输的口服心服,而你们赢得光彩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第一学历歧视之怪现象

    2015-09-12
  • 内容 相关信息

  • 第一学历歧视之怪现象

    2015-09-12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