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企业参谋 > 战略发展 > 阅读信息
未来三十年,比商业模式变化更大的将是什么?
点击:  作者:半青    来源:互联网周刊  发布时间:2016-10-30 11:39:21

 

 

 

         未来三十年,有可能发生的五个商业变化。

一、新零售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描述,中国的零售市场目前正处于变革时期。首先,整个消费品零售行业正在经历全面的商业互联网化变革,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是大势所趋。其次,基于大数据跨媒体的新型消费者全域运营的营销模式正在形成。

今天我们看到的巨大机会不是在于如何把网上销售从现在的3万亿快速提升,而是帮助传统零售升级成为新零售的机会: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去全面改革和升级现有的约30万亿的社会零售商品总量,使中国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有效的满足,使得整个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的过程因为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变得更加高效。

二、新制造

未来的制造业变革,不是今天简单意义的制造,而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造,是智慧的制造。智慧制造和传统意义的制造最大区别就是大数据,过去制造业靠的是人口红利即低成本,而未来的制造业将依靠大数据赋予人类的思想力。就像供给侧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适应市场,改革自己、适应消费者。

三、新金融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这种变化使得传统金融业版图日益模糊,促使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与金融产品。

当前,随着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营造与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国内企业数量急速增加,企业间竞争加剧,传统金融模式与产品逐渐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相促进,金融脱媒趋势愈加显现,个人投资者对金融资源的支配力加强。

这种金融与技术的互补关系引发行业人士的思考。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BAT进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这样的企业有更多的用户,有更多的电商交易数据,有更多的数据,基于技术驱动和基于数据驱动的金融在过去两三年力量强烈。但未来需要更多中小企业的力量来冲散市场上的竞争格局。同时,马云提到:过去两百年是二八理论,只要支持20%的大企业就能拉动世界80%的发展。未来,新金融必须支持八二理论,如何支持那些80%的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年轻人、消费者。也就是说,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一直在强调以普惠为主,但离真正的公开、透明、支持80%传统金融没有支持到的人,还离得很远。

四、新技术

2016年是个创新元年,物联网变得更加智能、支付世界版图发生重大变化、3D打印产品化、新媒体业务发展迅速、一站式广告技术不断出现、全面网络安全保护成常态、技术及产品推出表现强劲。与此同时人工智能、VRAR、无人机和飞行汽车、自动驾驶车辆、数据区块链、纳米物联网、器官芯片等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诞生的新技术是我们不曾想过的事情,如今都离我们变得越来越近。而这些只是我们在未来几十年所能预见到的革命性技术中的一部分。我们现在仅仅是处于这个趋势的开始,未来社会是极其复杂的网络结构也将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科技体验。

五、新资源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Mayer-Schonberger教授指出,大数据所代表的是当今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新型的能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而麦肯锡报告指出,只要具有适当的政策推动,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生产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消费者盈余的关键要素。

而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成本迅速下降。过去50年中,存储密度增长了5000万倍,这使得大数据成为匹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新的生产要素,成为新的战略资源。目前在医疗卫生行业、在公共管理领域、在零售业领域、在市场和营销领域等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概括而言,过去是以知识驱动了科技革命,未来的趋势,不仅仅是知识的驱动,将是智慧驱动、数据驱动。

真正冲击各行各业、就业、传统思想、传统行业的是昨天的思想,是对未来的无知和不拥抱

但,透过马云的演讲,未来三十年,最大的变化将不是以上这五方面行业的创新。智慧的驱动是向内看的,不是由于高新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宇宙未知的无尽探索。是对人类自身,明白未来我们将不需要什么。从知识驱动走向智慧驱动,从原来的模式驱动和标准化驱动,走向灵活定制。那时,将明白,机器人并不会完全统治我们的生活,因为机器不可能有智慧、使命和价值观。而这一系列的使命、价值观才是未来推动企业进步、行业进步、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真正的驱动力。

未来需要我们同心协力,共同创造。当有一天机器人都比你聪明的时候,不要沮丧,我们比机器更厉害的是我们对文化的把握,对愿景的思考。而互联网文化从来都是我们人类科技发展、共同努力造就的成果。谁能把握住它,谁就能把握成功。谁抵触它,谁将会被淘汰。物竞天择,时刻准备着。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想,所以是一种未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