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刘立祥:两大神童教出的明朝第一神童,因为跟暴君单挑,毕生坎坷
点击:  作者:刘立祥    来源:文史宴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4-02 11:24:18

 

杨慎画像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月溪,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杨慎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登辛未科状元,授职翰林修撰,世宗朝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在大礼议事件中冒死诤谏,被谪戍云南永昌卫,直至病死戍所。

 

30多年的流放生涯中,杨慎苦心孤诣,刻苦攻读,发奋著述,史称其记诵之博,著作之富堪称明朝第一。杨慎与解缙、徐渭并称明朝三大才子,其悲壮人生,令后世千古感佩。

 

一、昔日两神童共育,小神童蟾宫折桂高中状元

 

杨慎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家族有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之誉。祖父杨春,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及第,为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杨廷和,少有神童之名。成化七年(1471年),年仅12岁的杨廷和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19岁时先于其父考中进士,授官翰林检讨,后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在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两朝任内阁首辅。

 

杨慎自幼敏而好学,孜孜不倦,以神童闻名遐迩,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吊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吊古战场文》中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为时人所激赏,祖父杨春读了他写的诗文,捋着胡须得意地感慨道:吾家贾谊也!

 

弘治十四年(1501年),13岁的杨慎随父离蜀赴京,走一路,读书一路,赋诗一路,沿途创作了《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黄叶诗》等诗作,轰动京华。时任内阁首辅李东阳对杨慎钟爱有加,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并亲切地称杨慎为小友

 

李东阳缘何对杨慎如此垂青?是所谓惺惺惜惺惺。李东阳当年也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少年才俊,他4岁被举荐为神童,父亲奉诏带他去觐见代宗朱祁钰。小东阳年幼腿短,跨不过门槛,朱祁钰见状,便想借机考考他,随口吟出上联神童腿短,小东阳应声对出下联天子门高。朱祁钰高兴地将他抱过来放在膝上,看一眼站立一旁的李父,又吟出上联: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不假思索,接口答道:嫂溺叔援,权也。

 

小神童杨慎深得上天厚爱,他不仅有大才子级别的父亲朝夕教诲,还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恩师倾尽心血授业解惑,指点迷津。

 

在两位昔日神童的精心教导下,小神童杨慎日复一日,刻苦攻读,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殿试中力拔头筹,高中状元。杨慎蟾宫折桂后,其弟杨惇、杨恂又先后中进士,下至杨慎子嗣,杨家四世一门七进士,科第甲全川

 

二、上《丁丑封事》,谏武宗息游无果愤而辞官

 

杨慎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此登上明朝政治舞台。此后不久,继母喻氏病逝,杨慎千里迢迢回乡守丧。丁忧期满后,杨慎又返回到京城,复任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在场的官员无不佩服他博学多识。

 

其时,明武宗朱厚照荒嬉无度,宠信八虎,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这位血气方刚的小皇帝造密室、筑豹房,每日游乐于其中,终日醉心于淫乐。更为荒唐的是他动辄心血来潮,便换上便装,带上一帮亲随爪牙四处游荡,甚至凶神恶煞般窜入百姓家,强抢民女,恣意妄为,几同于横行民间的恶霸流氓,弄得民间汹汹。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朱厚照再一次便装出游,刚走过居庸关,杨慎愤而上《丁丑封事》,不避斧钺,犯颜直谏,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则必有意外之悔,又赋诗填词,巧借历史故事对武宗进行讽谏,极力劝谏他远恶向善,迷途知返,立即停止此次荒唐行为。

 

武宗朱厚照玩兴正浓,哪里会把杨慎的诤谏当一回事,根本不理这个茬口儿,依旧我行我素,在一帮亲随爪牙的簇拥下,优哉游哉,恣意浪游。

 

杨慎上疏无果,无可奈何,愤而称病辞官,翩然返归故里。

 

三、“大礼议”事件,父与子前仆后继冒死诤谏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年仅31岁的武宗朱厚照暴亡。

 

由于朱厚照无子嗣,由谁来继承皇位成为摆在明王朝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内阁首辅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继统,得到了皇太后(明孝宗朱祐樘的皇后)张氏准许。于是,由杨廷和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今湖北钟祥)赴京继位。

 

 

朱厚熜

 

在朱厚熜正式继位前,杨廷和总揽朝政37日。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长子。这位小皇帝虽只有14岁,却主义真,决心大,脾气硬,无视众大臣的激烈反对,在即位后第六天便下令礼官集议其父兴献王的封号。由此引发了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事件。

 

在双方一轮又一轮的激烈争论中,杨廷和渐渐意识到朱厚熜的决心已坚不可摧,知大势已去,遂萌生退意,屡次上书请求致仕,使得世宗朱厚熜对他更加不满。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杨廷和再一次上疏请求致仕,此时朱厚熜的地位已然稳固,早已厌恶杨廷和跋扈难制,便顺水推舟,降诏同意杨廷和致仕归里。

 

给事中、御史等纷纷请求挽留杨廷和,世宗朱厚熜都不予理睬。

 

父亲杨廷和倒在了大礼议之门,儿子杨慎跃然奋起。

 

据《明史·杨慎传》: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世宗大怒,对他们严厉斥责,并多少不等地扣发了他们的俸禄。

 

一个月后,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杨慎又偕同翰林学士丰熙等上疏诤谏,没有得到答复。杨慎呼吁道: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随之集结了包括九卿23人、翰林20人、给事中21人、御使30人等共200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哭喊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

 

世宗闻之,极为震怒,命锦衣卫将丰熙等8人逮捕下狱。

 

群臣情绪更加激愤,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左顺门前出现混乱,杨慎与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一时声震阙庭。朱厚熜更为震怒,命锦衣卫将吏部稽勋司员外郎马理等五品以下官员134人逮入诏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86人姑令待罪。5天以后,宣布处罚令: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廷杖。受杖刑者180多人,其中17人被打死,另有8人编伍充军,永不赦回。

 

杨慎于七月十五日被拘捕,十七日被执行廷杖,死而复苏;十日后又遭廷杖一次,几近死去,然后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四、戍途埋凶险,幸爱妻千里护送平安抵滇

 

在武宗驾崩之后、世宗继位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总揽朝政,在此期间,他强力推行改革,裁撤了一大批冒滥军功和依靠裙带关系尸位素餐的官员,砸了这些人的饭碗。此时,杨廷和被罢归故里,杨慎被发配云南,这帮人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他们招募了一伙儿亡命之徒,在路上设下埋伏,伺机杀害杨慎。

 

戍途危机四伏,这可急坏了杨慎的妻子黄峨(又称黄娥)。

 

黄峨是工部尚书黄珂之女,明朝文学家和诗人,有咏絮之才,自幼聪敏好学,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尤以诗词散曲更为著名,21岁与杨慎结婚,至此时刚刚26岁。为了保护丈夫,黄峨义无反顾,决定带着家人,亲自护送丈夫前往云南戍所。

 

黄峨打探获知,押送杨慎的囚车将从通县下潞河上船,就事先赶到天津口。囚车到达后改走水路,沿运河溯流而上,杨慎夫妇一路提心吊胆,百般防备,一直到过了临清(今属山东),这帮埋伏在沿途的亡命之徒找不到下手机会,才悄然散去。这对患难夫妻,在囚途中风雨同舟,四目相对,心照不宣,历尽千辛万苦。

 

走到湖北江陵,杨慎久久凝视着妻子,只见她蓬头垢面,骨瘦如柴,憔悴不堪,不由心如刀绞,不忍让她继续陪同前行,力劝妻子就此挥别,遂填写了《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一首,词曰——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

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

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

今宵明月为谁留?

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于是,两人在江陵驿站洒泪挥别。黄峨溯江而上,回到四川新都杨慎的老家。杨慎则由差役押解,穿武陵,越贵州,直奔云南永昌卫。

 

从此,这对仅仅过了五年幸福婚姻生活的恩爱夫妻,隔着千山万水相互思念,直至30多年后杨慎病逝于戍所。

 

在这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靠鸿雁传书彼此倾吐着自己的情和爱。在黄峨写给杨慎的诸多诗文中,尤以一首《七律·寄外》更为动人心弦——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朝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五、身系志愈坚,状元郎壮心不已心忧天下

 

嘉靖四年(1525年)正月,历经长途跋涉,杨慎终于抵达云南戍所。虽身体备受摧残,远戍荒蛮边陲烟瘴之地,身为罪臣,杨慎在谪戍云南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依旧壮怀激烈,铁骨铮铮,家国情怀炽烈,无时无刻不在倾心关注着天下百姓疾苦,国家兴衰。他曾写一首小诗《自赞》: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

 

他致力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通过讲学、结社、题赠、撰写序跋等形式,培育教化兄弟民族士绅子弟及平民,竭尽全力推动当地的文化教育与文化普及。他广泛深入社会下层百姓之中,潜心学习民族语言,深入体察民俗风情,考察山川,为白族修史,撰写了《南诏野史》《南中志》《云南山川志》《滇程记》《滇载记》《滇候记》《滇产记》等著作,为研究西南民族自然和历史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他在当地竭力推行中原文化,兴科学,破迷信,推动移风易俗,对于推动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提高当地民众素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嘉靖七年(1528年)三月,武定凤朝文、寻甸安铨发动叛乱,率众攻击官府,袭杀官吏,祸乱一方。杨慎闻讯,即刻改着戎装,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冬,吴宗徽代理安宁知州。这个吴宗徽治政乏术,却敛财有道,甫一上任便紧锣密鼓地张罗向百姓多征收盐牛税。杨慎在安宁生活多年,深知百姓本已不堪其苦,生计艰难,如再加重盘剥,实在无法承受,遂言于当道,为民请命,终于迫使吴宗徽放弃了增税图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二月,昆明一带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勾结地方官吏强占民田,假公济私,坑害百姓。杨慎怒不可遏,挥笔写下《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篇,对这种行径痛加抨击,并且致书云南巡抚赵剑门,指出此工程乃二三武弁投闲置散者,欲谋利自肥而倡此议,呼吁立即制止此项所谓水利工程。从而使这项工程被紧急叫停,维护了当地百姓的利益。

 

六、自污避祸灾,沦流囚三十余年苦心孤诣

 

嘉靖八年(1529年),父亲杨廷和在新都去世,杨慎请求巡抚欧阳重为之请命回乡奔丧,获准后昼夜兼程,赶回新都。此后,杨慎或暂回四川,或在云南省城昆明,或停留于永昌卫。

 

无论身在何处,处境如何艰难,杨慎总是手不释卷,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世宗朱厚熜生性心胸狭隘,惯于藏怒宿怨,心眼儿极小,尤其对杨慎父子,更是铭心镂骨,耿耿于怀。据《明史·杨慎列传》: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嘉靖十二年(1533年)后,朝廷先后6次颁发诏令大赦天下,杨慎总是被列在赦免名单之外。

 

皇帝竟如此时常惦记自己,这使杨慎惊出一身冷汗。为避祸免灾,他常纵酒自娱,四处游历,放浪形骸,浪迹于山川湖海之间,甚至以自污来避祸消灾,苦心为自己营造胸无大志,自甘堕落颓唐,终日沉湎声色犬马的声名。据《乐府纪闻》记载,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

 

在这样的表象背后,杨慎一天也没有放松读书著述。几十年一以贯之地刻苦努力,使得杨慎对经、史、诗、文、词曲、音律、金石书画无所不通,在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诸方面也造诣颇深。据杨慎流放云南时的朋友简绍芳著《杨文宪公升庵先生年谱》载,杨慎平生著作有400余种。明人顾起元在《升庵外集序》中称:国初迄于嘉隆,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

 

在杨慎的诗文中,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的作品,是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按照明律,年满60岁的流囚可由子侄替役,赎身返家。杨慎60岁后,屡屡上书地方当局,又致书朝中旧好,请求能援例回归故里。但由于这些官员及好友忌惮世宗朱厚熜的特殊关照,却始终无人敢受理。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秋,在云南巡抚鲍象贤等人的帮助下,杨慎才回到了四川,与家人居住在川滇交界处的泸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月,古稀之年的杨慎又被械系押解回云南戍所。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杨慎在戍地逝世,终年71岁。明穆宗隆庆初年,追赠杨慎为光禄寺少卿,明熹宗天启时追谥文宪

 

「刘立祥,文史学者,原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教授」「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1年第12期」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