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郜俊明:半个世纪的念想 ——追忆原博爱县委书记张新文同志
点击:  作者:郜俊明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2-28 10:32:48

 

1.webp (33).jpg

 【河南博爱县】

 

半个世纪的念想
——追忆原博爱县委书记张新文同志

郜俊明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多少年来,我们村一直念想当年工作组蹲点的情景,一直念想那个和焦裕禄一样的县委书记张新文同志。张书记在我们村蹲点两年多,却留给我们半个多世纪的念想。

那是一九六四年春,张新文书记受河南省博爱县县委的委托率八位同志组成的工作组,到我们村——阳庙公社侯卜昌大队蹲点,就是将我们村搞成各方面都先进的样板村,然后在全县推广。驻村后,他们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顶点官架子,张书记还经常去群众家里访贫问苦,主动帮助解决村里和群众的大小难事,干部群众没有不拥护的。当时我是一名民办教师,我家又是老贫农,也就有了与张书记很多的接触机会。记得第一次与他近距离接触,是他去我家吃派饭,由于那时粮食紧缺,平时难得吃上白面,但群众对共产党干部感情很深,无论去谁家都想做点好吃的来招待。这天中午我母亲特意做了一小锅捞面条,炒了两个鸡蛋,张书记到家后看见灶台上两锅饭,快步走到灶台前把小锅里的饭倒进大锅里,笑着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同吃一锅饭好了”。我们都没有料到张书记动作那么快,弄得我母亲很过意不去,连声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吃饭时,张书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有点苦,只要我们听党话,齐心干,这穷日子很快会过去的。晚饭时还是不吃给他烙的白面饼,又问我学校情况,还说要和我交朋友,到我的学校看看,然后把粮票和钱放在桌上走了。后来他还真的到我的学校看了几次,我们还真的成了朋友。

此后,我才知道他带队到我们村蹲点,是响应毛主席学大寨的号召,要把我们村培育成学大寨的样板。据村干部说,他每日深入干部和群众家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里的详细情况,每天晚上都熬到深夜,白天和群众一起劳动,他摇辘轳浇地,锄地拔草,挑粪施肥,样样农活都会,被老农们成为庄稼好把式。那时各种物资都非常紧缺,那年春天又大旱,我们生产队浇麦没有电机,队长很作难,张书记知道后随即和售电机的部门联系,帮助买了台电机,解决了浇麦的燃眉之急。秋天大秋作物急需施肥,但各个生产队都缺肥料,张书记听村支书汇报后极为重视,马上和县化肥厂联系,又解决各生产队化肥问题。张书记一有空闲就去田间干农活,有一天他去我们队南地(当时这块地还没有用上电),看到正在车水浇地,脱掉外衣一起车水了,人们都过意不去,劝他歇,他却说,试试看,我还有这把力气。一直干到中午。我们村是产棉区,秋天张书记经常和社员们一起摘棉花,他身上系着大花包,摘棉花的速度真让人佩服。
                                                                                         
张书记是个大忙人,县里有紧急会议,连夜来车把他接回。从县里来,有时候坐小吉普车、大车的司机楼,或骑自行车。自己为村里办事去县城和公社,都是骑车,有时没车还坐过马车,甚至步行。他住在一户老贫农家里,尽管夜里睡得很晚,可每天却早早起床,把院子屋里打扫得很干净,就是洗脸水也不像我们随手泼在院子里,而是倒进厕所里。他非常随意随和,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大官的样子。刚进村时,他让群众喊他“老张”,很多人还是郑重其事尊称张书记。时间长了,社员们对他的称呼也变得随意起来,有直呼老张、张同志的,也有年长老人叫老弟的,年轻人热情喊他张叔叔,小孩子亲切叫他张爷爷,不管哪种称呼,大家都对他像家里人一样。张书记与群众亲密无间的关系,真是没的说。他关心体贴群众,对群众的好,更是让社员群众感动。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我们村批斗张书记批不下去的真正原因,1967年农历7月13日下午,我村和周边几个村的造反派把张书记带到我们村计划晚上批斗,几个老人听说张书记被关在大队部,特意给他送去白馍。夜里批斗时,外村一个人打了张书记的头,群众义愤地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还有人呼唤“都回家取家伙,打这个臭小子”,顿时会场大乱,跪在桌子上的张书记,赶紧对着喇叭反复劝大家“老少爷们,乡亲们,没人打我,怨我自己不自觉,没有低头,是我的错”,这时确实不少群众拿来了棍、钎、锄,造反派都傻脸了,只好把张书记带走了。由此可以看出群众对张书记的感情,也可以看出张书记的思想觉悟。所以说,凡是听过张书记讲话和接触过他的,凡是接受过张书记领导和给他一起干过活的,都会打心眼里明白,啥叫人民勤务员,啥叫和群众打成一片。

1965年,全国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张书记大会小会讲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好处,讲自己学习的体会,他多次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求大家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在粮食增产生产上。那时主要学习“老三篇”,张书记在会上讲,学习《为人民服务》就要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干部为群众办事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废;学习《纪念白求恩》就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争取做“五种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习《愚公移山》就要学习愚公移山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张书记这些话,我们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张书记还亲自召开背诵毛主席著作比赛会,我二妹郜俊莲非常熟练地背完《愚公移山》,受到张书记的夸奖。有位老队长叫索文有,很能干就是文化低,张书记经常一字一句教他读《为人民服务》,最终老队长不仅能流利的念,还能断断续续背下来。那时候学习“老三篇”真是成了风气,大人小孩比着做好事,有个老太太锄地眼看要收工了,还有半陇没有锄完,就给大伙说“我要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直到把地锄完才回家吃饭。想想那个时候的风气,村里的人还留恋着呢!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穆青等人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放后,张书记立即和党支部研究学习。我清楚地记得,二月八日夜晚,张书记参加我村三街群众学习会,会场就是我所在学校的一个教室,人们早早来到会场,屋里挤满了人,会场秩序很好,工作组的张同志读这篇通讯曾四次哽咽,张书记更是多次掏出手巾擦泪。文章读完后,张书记站起来高声说,学习焦裕䘵同志关键是抓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学习他“四不二一”精神,就是干革命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不怕吃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这话很短,很好记,当场很多老人都背下来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久种棉花开始了,尽管种棉花“拉沟、施肥、播种”工序多,但人们在焦裕䘵书记的精神鼓舞下,都细心认真,张书记更是每天深入田间指导,仅三天时间就结束了种棉花。在张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率先通了电,夺取了粮食棉花大丰收,兴办了农副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张书记还准备在我们村大力兴修水利,请来不少技术员帮我们村做了不少水泥管,准备埋地下管道,方便浇地,因他们及早撤走这项利民工程搁置下去,真是遗憾。1966年8月张书记和工作组离开了我村,从64年春到66年8月在我们村只有两年多时间,可他的足迹踏遍了每个生产队的田间地头,走遍了每个贫下中农的家庭,熟记了村里的好多人名,他带头学习毛主席著作,亲自田间参加劳动的情形,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记得我们村不少人说“报纸上有个焦书记,我们村有个张书记,他们都是好书记”,张书记真是咱们的贴心人。

然而,我对张新文书记最敬佩,也永远难忘的是,文革中他平反后征求批斗他的人意见这件事。那是我非常难忘的1968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日,那天下着大雪,格外的冷,我正在烧火蒸过年馍,下午三点半忽然大门吱的一声开了。我寻声望去进来一个人,原来是张书记,只见他浑身是雪,脸冻得通红,赶忙问他“下这么大雪,天这么冷,又快过年了,你来有啥事?”他说“我被解放了,这次来是征求一下咱村父老乡亲对我还有啥意见,看我还有那些错误,特别是村里对我意见最大的人,我要到他们家里听取意见”。据说张书记文革中挨了数百次的批斗,还被辱骂、游街甚至殴打,进行劳动改造,我就劝张书记,“还征求什么意见?有不少群众背地里骂他们昧良心!”张书记却说,“共产党没有点胸怀怎么会打天下、坐天下,毛主席说要团结反对过自己并证明反对错了的人,况且他们提的意见也有对的方面。”他的态度很诚恳,感情很真挚,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我顿时感到,共产党的伟大,张书记的伟大。张书记从年二十八到年三十,不分白天黑夜,深入贫下中农家,深入造反派家,诚恳地征求意见,认真地记录下来,有几个“造反派”很觉不好意思,反而向张书记道歉,说自己不了解事情真相,让张书记受了冤屈,可张新文同志自始自终非让他们提意见。听说有些老干部平反后打击报复,算历史老账,与张书记形成多大的反差?这三天他在我们家吃饭,晚上我俩在学校睡一张床,说是床,其实是用两门板铺成的,又硬又窄,躺在上面很不舒服,但我俩却度过了愉快的三夜,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我从中了解到,他老家在山西襄垣县,旧社会家里很贫寒。他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寒冷的冬天没有袜子穿,等牛屙了屎赶紧踩在上面取暖,长大后参加了革命,打土豪,斗恶霸,十九岁就当了村里的民兵队长。在抗日战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他都冲锋陷阵,从没有想过自己的生与死,让我对他越发地敬重。

年三十午饭后,他说要回家过年,我和全家执意留他一块过年,他说“家里人知道我解放了,还不知道我的具体情况,我一定要赶回去与他们团圆”,我也不好意思再挽留。这时他从挎包掏出四斤全国粮票和五块钱给我,说是三天的饭费,我顿时急红了脸,坚决不要。他更是着急:“小郜,你想让我再犯错误吗?我是国家干部怎能白吃群众?听话,收下钱和粮票。”边说边把钱粮票塞进我的口袋,然后又微笑着说:“你能把你办公桌上那本精装《毛主席语录》送给我吗?”我连忙答应“行行”,把《毛主席语录》装进他的挎包里。他要回去了,风很大,雪很深,路很滑,我给他找了一根棍子,我俩手拉手出了村外,他坚决让我回去,我才不舍地转回身子。这是个非常特别的除夕,也是我至今历历在目的除夕,他塞给我钱粮票的情景,渴求那本《毛主席语录》的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后来,张书记到新乡地区农业局任局长,还时时关心我们村,把我们村当作他的第二故乡,如有优良品种,总是让老支书捎回来,让我村种植试验。老支书每次去看望他,他总是把村里的人问个遍,问村里经济发展状况。有一次,我村去新乡县刘庄参观,其中有几个人曾经斗过张书记,中午吃饭时,这几个人很不好意思,张书记高声喊他们名字,催促他们赶快去吃饭。张书记到新乡后,还一直关心和鼓励我,有一次他去孟县办事,特意到我家停留30分钟看望我,叮嘱我好好教学,凭本事转成正式国家教师。在张书记鼓励下,我忠于职守,发奋努力,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1986年博爱县选招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我以总成绩全县第四名顺利转为公办教师。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张书记后,他连说三个“好”。自从1968年分别后,我一直心存地位悬殊顾虑不敢去看张书记,1980年腊月二十四,我鼓足勇气第一次去新乡看他,并给他带了当年他爱吃的红萝卜和玉米面,不想他见到我,像见了久别的朋友,高兴得不得了,一直夸家乡的红萝卜和玉米面好吃。向他的同事介绍我,“这是我在博爱时最好的一位朋友”,中午还在家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不断给我碗里夹肉和菜。地区农业局离车站很近,他还是推着自行车把送我到车站。

由于工作关系,多年没有与张书记联系,2010年无意中听说他去世了。我和村里人听到这个不幸消息,都很难过,悲痛和惋惜国家失去了刻在群众心里丰碑的一位好县委书记。我今年已经75岁,一直在本县当教师,经历了数不清的县委书记,有见过的,听说过的,还有通过报纸和电视知道的,但能够近距离接触并成为朋友的,唯有张新文书记,他那把汗水洒在群众心里的为民情怀,让我、我们全村的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臧克家有句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张新文书记就是那“死了,还活着”的人。

张新文书记为人民鞠躬尽瘁,永远值得我们念想!


——2010年草稿,2019年1月初稿,2020年1月修改

 (作者系河南省博爱县苏家作乡侯卜昌学校退休教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