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致敬:革命的女战士,生产的红旗手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韶山红色年代记忆馆  发布时间:2017-04-03 10:11:55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都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妇女遵循的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男权规制,受到的说教也是夫唱妇随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在旧时代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政治地位、经济经济和社会地位,完全沦为男人的私有品和附属品。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积极倡导男女平等,早在1922年的中共中共二大上,我们党就发表宣言,公开宣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啻是乾坤挪移、石破天惊的一场思想和社会革命。

习近平主席这样说过,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把妇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我国妇女运动取了历史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新中国建立后,仿佛一夜之间,广大妇女翻身做了主人,她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冲破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落后意识和陈规陋习,妇女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她们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也被充分释放出来,毛泽东同志形象地将之概括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与此相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才兴起女权运动,呼吁消除性别歧视,为妇女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权利。

从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兴起的木刻水印年画开始,妇女就以焕然一新、完全平等于男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建国后,妇女主题的宣传画创作更是日新月异。在这些表现中国当代妇女工作、生活场景的宣传画中,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刻画生动,涵盖了妇女解放、妇女自强、妇女经济独立、消除性别歧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发展诸方面。纵观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年至1979年)的宣传画创作,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和比重,绝不亚于男性,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恰如其分。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妇女,能够作为主体形象,密集出现在宣传画的画面上,本身就是妇女地位的现实映照,同时,宣传画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它又起到一种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

 所有这些诞生于新中国的妇女题材宣传画,无不思想健康、艺术上乘、给人鼓舞、催人向上,客观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清新形象,寄托了民族腾飞、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理想,从一个侧面真切见证了中国梦一步步化作现实的奋斗过程。

  更多佳画欣赏:

宣传画《锦绣河山》,作者黄锡龄,辽宁画报社1958年出版。夸张的画面和语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明显带着大跃进的时代气息。画中的女性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化身,她用手中小小的针线,编织着美好的未来生活,画中配诗:我们的两只手,要啥啥就有,能叫山搬家,能让水倒流,能叫荒山披锦绣,能让大地穿彩绸,好一派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兼具女性的秀美和灵巧,给人感觉两者没有丝毫的冲突。

宣传画《向阳花,朵朵红,知识青年喜务农》,韩书彧作,天津美术出版社1964年出版。这幅早期知青题材的宣传画,主角选定了三位扎根农村的女知识青年,她们纯真的笑容里还略带青涩,但对艰苦的新生活充满乐观,对美好的前程无限向往。

宣传画《妈妈从县里开会回来》,田辛甫、包恩梨作,河北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画面上的这位妇女,显然是作为基层群众的优秀代表,在新生的人民政权里参政议政或荣获表彰,而她的丈夫,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农民,这种夫妻角色转化带来的反差,在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中国,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宣传画《我们的队长》,郭志明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画面中,女生产队长作为先进代表,被推举在大会上发言,村里的男女老少竞相围着电视机观看新闻,为他们的女队长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张大昕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出版。画面上这位年轻的妈妈,开着拖拉机路过幼儿园时,和她的孩子亲切地打着招呼,场面十分自然和温馨,画作寄托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社会理想。

宣传画《万紫千红》,赵幼华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斑斓的色彩,灿烂的笑容,象征着这些平凡的女纺织工在创造美好的新生活,她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编织着绚丽的中国梦

宣传画《农奴的女儿》,上世纪70年代出版,作者不详。这幅画表现的是西藏的百万农奴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获得新生,昔日农奴的女儿,而今被培养为光荣的人民空军飞行员,这样的人生跨越,只能用恍如隔世一词来形容。

宣传画《我们都是神枪手》,赵淑钦作,人民美术出版社1974年出版。 在冷战格局下,毛泽东号召大办民兵师,全国出现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壮观景象,在数千万的民兵队伍里,处处可见妇女的矫健身影,巾帼不让须眉,毛泽东曾经为首都女民兵赋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宣传画《西沙女民兵》,裴建华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这是当年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一幅宣传画,到今天犹具现实意义。卫国护疆,人人有责,千千万万的巾帼英雄,握紧钢枪,担负起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高尚,也是时尚。

宣传画《你追我赶》,庞亦鹏、庞卡作,浙江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画面里的那位若隐若现的男社员,完全成为一个陪衬,在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中,他明显处于下风,被大步迈在最前面的女社员远远地甩在身后,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类似的场景还可以举出很多,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在众多的新时代宣传画里,却只能委屈地退居配角,这似乎有点乾坤大挪移的味道了。

宣传画《多出化肥,支援农业》,天津市化工局美术创作学习班供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2年出版。画面中的女职工,神采飞扬,拥有和男人一般的健壮手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文革时期,在很多表现妇女题材的宣传画中,女子常常和男子一样拥有强壮的体魄,在工作、生产中表现出不输于男人的肌肉感和力量感。画作在刻意塑造女性高大形象的同时,也折射出那个年代膜拜革命、崇尚劳动的审美情趣。

宣传画《妈妈参加了篮球队》,何春晓、卢宝童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画面中的这位妈妈在工作之余,参加了篮球队,健康的业余文娱生活,使得她的精神格外饱满。这其实也是新中国妇女走向自立和自信的形象写照。 

宣传画《群英会上的好姊妹》,李慕白、金雪尘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在共和国的各个领域和工作岗位,无数的女中豪杰尽显风流,他们作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赢得了党和政府授予的殊荣,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尊重。她们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她们的个人梦想和中国梦亦密不可分。此画刻划人物神韵独到,堪称海派擦笔画的经典之作。

宣传画《革命的女战士,生产的红旗手》,刘秉礼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出版。画面上,活跃在各条战线的女同志意气风发,眼神中流露出作为劳动者的自豪,她们有理由为自己的今天喝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三八红旗手是妇女界的崇高荣誉。

藏品提供:秦红光(红色收藏家,红色文化学者)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致敬:革命的女战士,生产的红旗手

    2017-04-03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