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中国古代的慈善政策:慈善资金来自何处?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非常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4 09:26:23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慈善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已设立地官司徒一职。而且,灾荒时期所采取的社会救助手段,被称为荒政

清代兼有慈善功能的江宁会馆

  中国古代慈善活动怎么开展?

  东汉时期汉献帝刘协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

  据《周礼·地官》记载,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有现代民政部部长部分职能的司徒,为做好民政工作要采取6项措施,即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所谓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关爱儿童、老有所养、救济穷困、抚恤贫苦、优待残疾、安抚富人,这些正是现代慈善概念中的具体内容。

刘协

  这一时期的慈善活动,主要由朝廷来带动,灾荒时期所采取的社会救济手段,被称为荒政。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慈善工作。如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左传·哀公元年》记载,每次发生天灾瘟疫,他都会亲临灾区,看望民众,安抚孤寡,资助贫困。

  以民间为主体的个人慈善活动的出现,才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进步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比较简单,行为之一是直接在路边给需要救助者提供饭食,此即所谓施粥。施粥赈饥虽然简单,却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慈善行为,为中国历代所继承。

  东汉末兴平元年(公元194)秋,京畿大旱,灾民遍野。《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当时的皇帝刘协(献帝),便安排身边大臣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

  民间施粥更为常见,过去俗称吃大户。如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冀州和定二州闹饥荒,地方贤良人士为粥于路以食之。《魏书·孝文帝本纪》记载,此举救活了数十万人。

  一直到晚清,放粮施粥都是中国古代慈善家们的首选。现代拍摄的清宫戏中,不时会有大善人,支起大铁锅熬粥赈济灾民的镜头。

  中国古代最早的慈善机构始于何时?

  南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立六疾馆以养穷民

萧子良

  中国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慈善理念,《礼记·礼运》中是这样说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人们不能仅奉养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要让天下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其晚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儿童能顺利地成长,年老的鳏夫、年迈的寡妇、孤儿、无子老者、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这样才算大同社会

  养疾之政,是古人做慈善的又一主要内容,给包括灾民在内的老、弱、病、残者诸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不少地方发生旱灾,并发蝗灾,随之暴发疫情。《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朝廷采取的办法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虽是防疫情扩散的一种隔离措施,事实上也是慈善行为。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慈善活动更为活跃。当时最著名的慈善家之一、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灾,《南史·齐文惠皇太子传》记载,他还与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一起,创办了六疾馆,专收贫病不能自立者,即所谓立六疾馆以养穷民,时间在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

  六疾语出《左传·昭公元年》,泛指多种疾病。借此开办的六疾馆,被现代慈善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之前的刘宋朝,已颇重视社会救济工作,《宋书·明帝纪》记载,泰始元年(公元465),刘彧(明帝)刚当上皇帝即下诏,鳏寡孤独,癃残六疾,不能自存者,郡县优量赈给。

  稍后的北魏也有善举。《北史·魏本纪第四》记载,永平三年十月,皇帝元恪(宣武帝)诏太常立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中国古代的慈善资金来自何处?

  唐懿宗李漼为各州县悲田养病坊赐米

  搞慈善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是古今公认的。那么,古代做慈善的资金从哪来?从史料来看,与现代一样,古代慈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捐款。

  古代民间做慈善最活跃、最热心的人群是出家人。佛教的宗旨是普度众生,行善济人,投身慈善活动也是出家人的必然选择。上面提到的中国最早慈善机构六疾馆,其创办人竟陵王萧子良和文惠太子萧长懋都崇信佛教。

  运作最成功、影响最广的佛教慈善机构,是唐代的悲田养病坊。佛教有五福田一说,悲田即其中之一田,主要用来布施贫病孤老,悲田养病坊的名称因此而来。

李漼

  在唐朝,悲田养病坊遍及各地。其经济来源,早期靠信众的奉献和寺院自有田产的收入。由于悲田养病坊具有良好的社会救助功能,对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作用明显,因此朝廷十分重视,主动介入管理。

  朝廷介入以后,由国库提供的资助成为一大经济来源。这方面的资助包括生活资料的援助,提供粮食、救灾杂物等。《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金吾卫条中,便有送给养病坊敝幕、故毡的记载;李漼(懿宗)当皇帝时,还给各州县的病坊赐米

  二是官方直接投资、划拨田产。李隆基(玄宗)当皇帝的开元年间,便实行官置本钱收利给之的做法,使悲田养病坊的现金流有了保证。

  尽管悲田养病坊这一慈善机构在唐后期因灭佛运动的出现而风光不再,但对以后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相当深远,五代的悲田院养病院,宋代的福田院安济坊,金代的普济院,明清的养济院等慈善机构,都受到了悲田养病坊慈善模式的影响。

  古代哪个朝代慈善机制比较完善?

  宋代慈善家朱熹创设社仓备荒救灾

  与官方投资相比,募集和民间捐献,则一直是古代慈善机构和福利组织最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它不止可避免官方投入易受执政者好恶的限制,而且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特别是遇到大灾大疫、官府财力不足时,民间经济来源便显得特别重要。

  古代官方慈善工作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宋代。宋代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相应的慈善组织,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有福田院居养院”;病有安济院惠民药局”;死有漏泽园”;儿童有举子仓慈幼局”……这些都是官办性质的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

朱熹

  由于官府鼓励民间参与慈善活动,所以出现了不少由私人主持的有一定规模的慈善机构。如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社仓,备荒救灾,地方政府拨给一定的平价粮,由乡间人士负责经营管理。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则在苏州创设义庄,置良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刘宰、黄震、真德秀等中国古代著名的慈善家都是宋代人。

  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慈善组织进一步壮大,几乎涉及所有社会领域。当然,这与其经济来源较为充足不无关系。

  捐助是明清慈善组织经济的主要来源,与唐宋时期由官方主导的慈善活动区别明显。而且,这一时期慈善经费来源的渠道丰富,特别是到了清代,捐助慈善活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参与群体广泛,当官的捐养廉银,士绅捐房产,地主捐田地。

  古代对于捐款不兑现如何处罚?

  清嘉庆年间京城药行午刻不到罚银二两

  明清时期,社会上以会馆形式出现的各种新型互助救济组织,则直接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等待救助的清末灾民

  会馆,是一种地缘性、行业性十分明显的乡帮组织,其开馆目的是答神庥、笃乡谊、萃善举。说白了,会馆就是老乡和同业者的互助平台,其作用突出表现在捐资助学、助丧、施医、济贫诸方面。如清代福建人陈宗蕃在北京创设的福建同乡会馆,开宗明义为乡中试子来京假馆之所,以恤寒而启后进也”;徽商所开设的会馆还常附设殡舍义冢义庄,为死者、病者提供免费服务。

  明清慈善活动的经济来源,除了个人自愿捐资方式,还有分摊集资抽取提成两种较为常用的办法。

  分摊集资好理解,就是入会者平均摊捐款项。而抽取提成,则是根据各入会者生意和收入的大小、多少而定,如清光绪三十二年,苏州石业公所建立学堂兼办善举,其常年用款便是采取抽提的办法,由17家石作坊议定,每做一千文生意,提出二十文;每工一日,捐钱四文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有不少时候的捐款都带有强制性质,对不能及时捐付款项者有强制罚款的规定。如清嘉庆二十二年北京药行议定:每年正月初一要准时到会馆交银钱,毋得迟延。如午刻不到,罚银二两。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