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翟玉忠:失踪的人类文明高地——黄老之学与《黄帝四经》
点击:  作者:翟玉忠    来源: 新法家网站  发布时间:2017-01-01 05:34:35

 

             [编者按]20161218日,道法学行班第一次会讲在北京中国农科院众创空间大会议室举行,共学黄老之学核心经典《黄帝四经》。以下是翟玉忠先生对黄老之学及《黄帝四经》一书的简要介绍。

在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绵延不绝,孕育出了内圣与外王二者高度融合、高度发展的道统。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与中国相对广大的文明腹地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关——特殊地理环境使中国成为人类文明的沉积带和不同文明的交汇融合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适宜农业耕作,面积十分广大,甚至比其他三个古文明中心面积的总和还要大。所以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复杂的人口-经济复合体,其文明呈现出一系列“早熟”的特征,比如大统一的国家结构和贤能共治的文官体制。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刘迎胜教授指出:“而作为东亚古文明的源起地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内生条件较好,除大江大河之外,南北之间没有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有利于文明的生长与发展。如果将这一地区置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观察,从大尺度地理看,东亚地区远离其他文明起源中心,即使与相对距离较近一点的印度,两者陆上虽然相连,但却被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所分割……因此,古代从中国前往世界其他文明中心是非常不便的,需要经过漫长的海路或陆路,较上述其他几个文明之间的交流而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消耗更多的资源。这就意味着,东亚文明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看,相对于其他三处文明中心而言,处于较为封闭的位置。”【1

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文明中心位于北部的黄河流域,它离贯穿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很近,使得欧亚两大洲的文明成果很容易流向中国。同时北部由西向东分布着大兴安岭、燕山、阴山、太行山、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天山等一系列山脉,又对好战的北方游牧民族起到了一定的屏障作用——没有如其他三个古文明一样遭到印欧语族的洗劫,完整幸存了下来。

广大且富饶,封闭且开放,所有这一切,使东亚大陆孕育出了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中华文化,内圣外王一以贯之的道统。

在拙著《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一书中,我曾将中国文化的演变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从河图洛书时代漫长复杂的文化草创期到西周王官学的形成,一变也;

东周礼崩乐坏,由王官学流变为生机勃勃的诸子百家之学,二变也;

战国、秦汉中国走向大一统,黄老之学集诸子百家之大成,三变也;

东汉以后,佛学大兴,道家流于道教,儒家通过改造吸收王官学、排斥诸子学逐步取得独尊地位,四变也;

清末民初,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西学取代儒学的独尊地位,中国本土学术不绝如缕,五变也。

其中“第三变”黄老之学,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长期以来竟无人知其为何物?近代还有人猜测“黄老”是老子与黄石公的合称。

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黄帝四经》的出土,这块失踪的人类文明高地渐渐浮出水面。原来,道家黄老学派在战国中期形成以后的三四百年间都处于显学地位,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性格及中国历史的进程。西汉主要以黄老治世,打下了中华民族在东亚生存发展的初基。

台湾的陈鼓应教授评述道:“由于马王堆《黄帝四经》等珍贵帛书的出土,结合传世典籍,给我们在老学、庄学重作评估的同时,也给我们在黄老之学的兴盛与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老学在经历百余年之后,不仅在庄学中获得了无限的发展,也在黄老之学中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黄老独盛’的局面,在中国思想史上延续了三四百年之久,它建构了一个具有强大活力的政治哲学。”

那么黄老之学是如何在战国时代集成百家的呢?崇尚黄老的西汉史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详论这一点,概括起来就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其中“阴阳之大顺”是指阴阳之术“序四时之大顺”,如月令;“采儒墨之善”,指儒家的“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墨家的“强本节用”;“撮名法之要”,指法家的“正君臣上下之分”,名家的“正名实”。

司马谈写道:“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黄老政治哲学的核心,即治国平天下之学。这是《黄帝四经》的主旨所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般认为是儒家的理想,但对于治国、平天下,儒家常常是语焉不详。而《黄帝四经》在阐述如何实现天下一统,平天下方面,却没有任何现存古籍能望其项背——这正是《黄帝四经》的珍贵之处,中国文化中,诸子百家相须为用的特点在此表现得亦极其明显。

平天下是《黄帝四经》的主旨,却非全部,它实际上修、齐、治、平都包括。这也告诉我们,内修与外治是一,不是二,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此,希望诸位同道在研读的过程中,有所体悟——则不虚此“讲”矣!

我们讲义的正文以陈鼓应先生《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校定释文》为准,收入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商务印书馆,20076月,第414—441页。文中〔〕号表示所补字,( )号表示所释异体字和通假字,□号表示缺文,<>号表示甚勘误,字右标的,表示衍字。

注释:

    1】刘迎胜:丝绸之路的缘起与中国视角 ,网址http://www.xinfajia.net/14512.html20161226日浏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