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科技前沿 > 阅读信息
科技也疯狂:隔空感应物体、脑纹识别身份、意念驾驶飞机、走路提供电力、永久恢复视力、半人半机械体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战略前沿技术  发布时间:2016-11-21 13:09:57

 

谷歌又逆天了,不只能隔空操作

还能隔空感应物体

是滴,今天的主角又双叒叕是谷歌。。

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介绍过的谷歌隔空操作技术——Project Soli

简单介绍——

这是谷歌去年在Google I/O 2015现场推出的手势操作感应技术,能利用微芯片雷达精准识别出细微的手指活动,并以此来操控各种设备。

小巧的身材可以装进各种智能设备里。。

比如——搓搓手指,就能查看地图

捏捏空气,就能调节音量

关键是,这并不是概念产品!

在今年的I/O 2016上,谷歌第一次让我们看到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

隔空操作LG智能手表

而如今,这款带给人们全新体验的黑科技迎来了新的革新。。

不仅能隔空操作,还能隔空识别物体!

这款装置名叫——RadarCat

这是由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Project Soli开发的一款可以识别物体的设备。

简单的说——它可以自动识别你拿的物体是什么!

举个栗子——自动识别,一块木头

识别装在杯子里的液体是水

还是可乐

CD、书什么的都没问题

手机型号,是正面反面都能分辨出来

甚至连物体的成分都能显示出来

更神奇的是,

靠近人体时甚至还能识别出到底是位于哪一个部位!

然后打开关联好的设置——放在手背,显示时间

放在肚子,打开美食APP

放在大腿,打开谷歌地图

这也太逆天了吧!

至于原理——

和普通雷达一样,通过发射电磁波,计算电磁波遇到物体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测量物体和形状和与物体之间的距离。RadarCat融入了先进算法,不仅能够检测到外部对象、还可根据内部结构对物体进行识别。

仔细想想——

这项技术未来或许可以被用于垃圾回收设施,以更好地帮助分类垃圾,甚至可以用来帮助盲人感知更多物体。。

嗯,未来无限可能。。

来源:最黑科技(zuiheikeji),作者: 黑君

美科学家发现每个人大脑

都有专属指纹:可精确识别身份

该研究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领导。他们共采用了五个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了699颗人脑的连接图谱。结果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指纹

该团队共开展了17000多次实验,能够以接近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判断出两处连接图谱是否属于同一个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称,每个人的大脑都有自己独有的指纹。该研究利用扩散核磁共振造影技术,绘制了人脑的结构连接图谱。

  科学家早就怀疑,每个人脑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而如今研究人员终于证明,我们能够利用这些特征,以接近百分之百的精确度识别出某个人的身份。此外,该研究成果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环境和其它因素会对大脑产生怎样的影响。

  该研究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领导,并由美国陆军提供资金支持。他们共采用了五个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了699颗人脑的连接图谱,即大脑白质中的点对点连接,而不是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接下来,研究人员利用扩散核磁共振成像获得的数据,计算出了水分子在大脑白质纤维中的分布情况。这也就是属于每个大脑的独特指纹。该团队共开展了17000多次实验,能够以接近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判断出两处连接图谱是否属于同一个人。

  最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可以将这种新方法运用到现有数据之中,从中发现未知的新信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匹兹堡大学的助理教授弗兰克·叶(Fang-Cheng Frank Yeh)指出,这能让我们更好地研究基因和环境因素是如何对人脑产生影响的,从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人脑何时正常运作、何时功能失调的大门。

  研究人员还发现,就连同卵双胞胎的大脑之间也存在这种区别。扫描结果显示,同卵双胞胎的大脑结构连接模式只有12%是相同的。并且,大脑的指纹还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平均每过100天会更新13%的内容。

  研究结果证实了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假设,即每个人大脑中的连接模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提摩西·威尔斯迪南(Timothy Verstynen)指出。这说明你的生活经历可以在大脑的连接模式中有所体现。

我们将会着手研究,如果一部分人群有着共同的经历,如经历了贫困、或患有同一种疾病等,这些经历是否会体现在他们的大脑连接模式中,这将帮助我们研发新的生物标记物,更好地攻克相关疾病。

来源:新浪科技

美国男子成功用意念开飞机

很幸运,华盛顿州的天气一直很好,这让我的处女飞变得更加容易和安全。这是一个晴朗、低风速的午后,云彩零星点缀天空,我坐在Beechcraft King Air C90的副驾驶上,准备将它开到西雅图。

我是第一次开飞机,而且是用大脑开飞机。

Honeywell航天航空技术研究所的Santosh Mathan发明了一种系统,让人们可以使用大脑和意念开飞机,听上去比较科幻电影,是吧?但这是真实的。

首先,你需要被打扮成这个样子:戴上一顶像是蓝色泳帽的帽子,上面拥有32个电极接触到你的头皮,后面还有一根老式的电缆连接计算机和点阵式打印机,就好像一个马尾辫。

我完全没有飞行驾照、也没有任何飞行经验,所以不要指望我能完全控制飞机。但是,戴上这顶蓝色泳帽的我,可以操作飞机的基本爬升、下降以及转弯,就像这样:

这座飞机的副驾驶位置是特质的,与头套系统配对。任何人坐在这里,几分钟就可以学会怎么操作飞机上升或下降,非常酷。

首先,飞行员Dubbury发动了飞机并起飞,到达一定高度后,他开始指示我,让我操作飞机继续爬升。怎么做?其实很简单,看到我面前的屏幕了吗?它就是头套的外部显示装置,让你了解你在进行什么操作。

这个界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黑白的、无趣的方向控制游戏,我只需要集中精神去想上、上,屏幕上的光标就会停留在上方箭头、同时显示出一个绿色的框框,代表它已经接收到我的想法。

很神奇?其实你可能已经猜到,头套上的电极可以侦测到我的大脑皮层和脑电波活动,而计算机算法则可处理这部分信号,了解到活动区域并计算出位置。当然,实际操作其实并不算舒服,因为我戴着耳机,忍受着航空管制信息和机舱压力,要集中精神看着屏幕上的箭头并努力去想我要的方向。

但是,这个系统真的可以准确地运行,即便需要10秒左右的反应。某个瞬间,我感觉自己像是上帝。当然,整个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Santosh Mathan表示将在之后的工作对反应速度、反馈进行加强,让操作者更有操作飞机的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我们最终安全着落,我略微感到有点头痛。可能是略有些紧张、也可能是需要在狭窄的小飞机上集中精神,噪音和物理压力导致的。但毫无疑问,我是兴奋的,脑控操作系统或许真的有一天可以大规模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让人们更灵活地飞行。

也有一些学者和专家持不同意见,比如曾经负责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项目的神经学专家Beata Jarosiewicz。他认为,电极帽是不够可靠的,因为它不足以应对快节奏的思维处理,比如你想躲开山脉或是悬崖,能够百分之百保证它会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操作效果吗Beata Jarosiewicz对此表示怀疑。

不过,也有很多人相信科学是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就像113年前没有人相信人类能够飞上蓝天一样。Santosh Mathan也承认整个系统需要更多时间完善,也许日后通过更先进的脑波传感器可以实现无延迟的同步操作,但即便是目前,该系统也具有一定意义,比如飞行员在执行非关键任务时可以使用它来进行操作。

另外,Santosh Mathan还认为,该系统现阶段的研究价值在于如何让飞行员更加专注和细心,减少事故发生率。也许,在自动汽车驾驶领域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来源:新科技前沿)

走路也发电!

拉斯维加斯推出动能路灯 

据英国《每日邮报》1111日报道,下一次碰巧在拉斯维加斯度假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脚步能带来光明,因为此地创造了一种神奇的充电方式——利用行人走路来提供电力。费城、圣路易斯以及更远的阿曼也安装着这款动能路灯。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全新的照明系统,该系统由纽约一家初创公司EngoPlanet设计,安装在拉斯维加斯的Boulder Plaza上,将路人步行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并在傍晚自动点亮路灯。它还拥有太阳能板,可以吸收光能。

EngoPlanet的首席执行官Petar Mirovic称:世界各地有3亿多盏路灯,每年需花费400亿美元运行,并且会释放超过1亿吨的二氧化碳,却仅做照明使用。而我们全新的照明系统将打破常规,融入更多有益的功能,构建一个免费服务的地方,人们可以休息、充电、连接wifi等。

拉斯维加斯市长Carolyn G. Goodman补充道,拉斯维加斯是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我们一直有兴趣探索新的技术来帮助我们为后代保护城市。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硅谷黑科技:8分钟永久恢复视力 

近视眼将不复存在

世界将不存在近视眼,视力还可以增强3倍!不用激光,不用手术,不用隐形眼镜!只需要8分钟,一个小小的产品就能让世界不再有近视,据悉这种产品已经通过了临床测试,预计首批产品将于2017年面世。这个好消息让无数近视的朋友充满期待,到底什么技术,到底有多神奇?

现任加拿大Ocumetics科技公司的CEO加思·韦伯(Garth Webb),曾经普通的验光师,用了8年时间,花费300万美元,在全世界的科技圣地美国硅谷,发明出来了一件神器,仿生晶体。

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又是一种新的隐形眼镜,并不是。

它由惰性亲生物材料制成,不会遭到人体排斥。也不会变质损耗,可终身矫正视力。

据介绍,手术过程与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类似。医生首先取出患者眼球中的水晶体;随后植入仿生镜片。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10秒后,这个仿生晶体就会扩散到你的整个眼球。

8分钟后,困扰你一生的近视就离你远去。整个过程,无需开刀,无需麻醉,做完休息一下就可以回家了。

Webb向公众媒体放出话来:将来,世界上不会再有近视”“我将永远消灭眼镜,还有隐形眼镜。

Ocumetics科技公司的CEO加思·韦伯(Garth Webb)博士

不仅如此,在植入这个仿生晶体后,你还可以拥有比普通人好3倍的视力!

也就是说,假如普通人能看清3米之外时钟上的指针,你就能看清楚9米之外的。

更加厉害的是,发明者Webb博士还表示,在未来,眼睛里的仿生晶体可以直接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你看到的一切都可以被手机录下来!

拥有这项技术的Ocumetics公司宣布这项技术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目前已经进入了临床测试阶段。目前研究表明,这项技术非常安全,不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同时也不会有闪光或是夜盲的问题。

不过,仅限年龄超过25岁以上的成年人使用,因为超过这年纪的人眼睛结构才是完全定型,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只要超过了25(岁),上不封顶,就算你80岁了,只要眼球结构经过检查还可以负担这个小手术,就都可以接受矫正!

据悉,该技术最快将于2017年上市,一只眼睛3200加币,约合人民币1.6万左右。

来源:旧金山华人资讯网(ID:chineseinsfbay

大脑植入芯片:

你愿意升级成半机械人吗?

【新智元导读】通过植入芯片将人类大脑与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可以为受植入个体带来机器智能、通讯以及感知能力的许多优势。这在提出很多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和伦理问题。超感官的输入在科学上已经实现,将神经系统延伸到了互联网。因此,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升级,将自己变成半机械人。这意味着普通人(没有植入芯片的人)将被落下,变成落后于时代的原始人吗?

假如在你的大脑中植入一个芯片能让你变强,让你自我升级并部分地变成机器,你会这样做吗?雷丁大学控制论教授 Kevin Warwick 的这篇文章可能看起来像一篇科幻小说,但它不是;他身上植入了几个芯片,这使他变成了一个半人半机的生控体系统(cyborg)。Warwick 描述了在实验室中培养神经元的研究,以及由这些神经元控制的机器人,以及植入人的大脑中的芯片如何也能控制人的身体。作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具有与人类大脑同等规模的人类神经元组成的大脑的机器人,他们将拥有与人类同等的能力。那么,他们也该拥有与人类同等的权利吗?

科幻小说多年来一直在探讨具有智慧和生控体系统的机器人的未来,常见的主题是人类和机器的混合:例如《终结者》、《黑客帝国》、《银翼杀手》等等。不过,直到最近十年,对这样的机器人的顾虑还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它只存在于科幻小说而非科学现实中。但是现在,科学上的一些实践不仅赶上了科幻小说,而且引入了一些科幻小说没有延伸到的想法。

这里让我们回顾几个将生物学和技术以控制论(cybernetic)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实验,它们的终极意图是将人和机器相对永久地结合起来。其中的关键是,它最重要的是整个的终极系统。假如它包含一个大脑(它无疑是包含大脑的),不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独立实体,而应该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它要适应系统的需求:这个控制论创造物(cybernetic creature)是重要的系统。

机器人的生物脑

将大脑和技术联系起来时,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机器体上运转着功能齐全的大脑——不然还有其他方式吗?事实上是有的。一种可能性是大脑先在机器体上生长,然后控制其自己的身体。

当人们最初想到机器人时,可能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小型的轮子设备(Bekey 2005),或者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像人的金属头颅(Brooks 2002)。无论它的物理外观像什么,我们的想法通常是机器人应该由人类远程控制,例如拆弹机器人可以由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控制,甚至使用微处理器作为它的技术大脑technological brain),让它能够学习。所有这些情况下,我们都只是将机器人(robot)简单地视作机器(machine)。但假如机器人有了一个由脑细胞(神经元)、甚至是由人脑神经元组成的生物大脑(biological brain),情况会如何?

实验室条件下,在非侵入性电极阵列上培养的神经元(目前有100000~150000个)为实现新型的机器人控制器提出了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实验控制的平台通常是机器人体,在这样一种网络/大脑的控制下,它能够在限定的区域中移动,这证明了这样的大脑能够控制机器人体。当然,从机器人学的角度来看这非常有趣,但这个实验中感知 - 运动的具现化也为研究大脑本身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这项研究已经证明机器人可以成功地拥有生物大脑,并能作出其自己的决定。试验中的100000~150000个神经元的规模受到当前的实验条件限制。事实上,研究者已经开始开发三维结构,将生物大脑的复杂性由两个维度增加到三个,三维情况下能够实现大约3000万个神经元的规模。虽然这尚未达到人类大脑的1000亿个神经元的规模,但已经与其他很多动物的脑容量差不多。

实际上,100000~150000个神经元的规模已经非常复杂,我们尚无法全面了解。当生物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到3000万个,甚至更多时,问题显然会更复杂。在不远的将来,这种体外培养的神经元规模会变得更大,达到数十亿个神经元,这是可能的。而且,神经元的性质也是多样化的。目前,研究实验通常使用小鼠神经元。但是现在也已经开始培养人类的神经元了,这意味着将会出现具有人类神经元组成的生物大脑的机器人。假如这个大脑达到数十亿神经元的规模,就可能产生许多社会和伦理问题(Warwick 2010):我们一直把机器人视为机器,但是当机器人拥有了由人类脑神经元组成的大脑时,它还只是一台机器吗?

例如,假如机器人的生物大脑拥有与人类大脑同等规模(1000亿个)的人脑神经元,那么它应该拥有与人类同等的权利吗?假如未来机器人的脑神经元比人脑更多(例如是人脑的几百万倍),它们会代替平庸的人类来做所有的决策吗?

脑植入的一般用途

许多脑 - 机接口用于医学/神经学的治疗目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使用深部脑刺激电极治疗柏金森病。可以考虑换个角度使用这种技术,让人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人类增强(human enhancement)!

随着脑 - 机接口变得更加通用,治疗/增强的情况也更加复杂。一些案例显示,那些因为事故而遭受截肢,或脊柱损伤导致瘫痪的人可以通过(仍然起作用的)神经信号重新获得对肢体的控制(Donoghue et al. 2004)。同样,中风和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神经信号对其周围环境实施有限的控制。

显然,通过植入芯片将人类大脑与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从长远来看,可以为受植入个体带来机器智能、通讯以及感知能力的许多优势。例如,快速、准确的数学能力,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说是数字处理number crunching);几乎无限的互联网知识;准确无误的长期记忆力,等等。此外,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只有五种感觉,而机器对世界的感知包括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信号等等。目前,这类植入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伦理批准。但在未来,商业利益以及社会对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更丰富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的愿望,将会推动这样的技术市场化。

对一些人来说,这种脑 - 机接口还是太遥远的事情,尤其是这种方法意味着直接篡改大脑。因此,迄今为止研究得最多的脑 - 机接口是脑电图(EEG)。虽然 EEG 实验相对低价、便携并且设置简单,但仍很难看到其在未来能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为医疗目的进行某些方面的脑功能的外部评估时,EEG 当然能够发挥作用。然而,人们顶着植入了电极的脑袋,不需要方向盘,用脑电波开车,这样的场景似乎非常不现实。还不如让车辆完全自主行驶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实验案例表明人类(以及动物)能够与技术合为一体。反过来,这在提出很多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和伦理问题。超感官的输入在科学上已经实现,将神经系统延伸到了互联网。因此,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升级,将自己变成半机械人。这意味着普通人(没有植入芯片的人)将被落下,变成落后于时代的原始人吗?本文认为提出这样的反思很重要。

(本文由新智元授权转载,译者:刘小芹,来源:bbvaopenmind.com,作者:Kevin Warwick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