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王学成|析论“红利与福利”的价值
点击:  作者:王学成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4-03 18:06:29

 

1.jpg 

 

社会进步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人们思想理念转变,这来自对一切事物创新的思考;二是全球科学技术发明,这能够加速物质经济的创造;三是国家经济体制趋向,这事关全民创业财富的分配。随着人类不懈进行文化教育与科学探索,大众的理念转变和科技发明都已经很快,现在关键就看经济体制对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人类从奴隶时代至今的五千多年历史演变,迄今形成私有制与公有制的两种不同经济体制。观察这两种体制的财富分配可以认识到:私有制通常讲现金红利,而公有制主要讲物质福利。那么,作为工农百姓需要哪种财富分配才好。我们试想,给人一百万现金红利或同等价值的一套住房福利,是选择拿现金还是要住房?想必大家肯定喜欢拿现金,这样的选择就错了。

红利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它是私有产业老板和集团,为了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去谋求经济,并尽量降低月薪给予劳动者报酬,以此使剩余价值逐步积累成私有资本。而福利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结果,它是公有产业集体和国营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后,以合理的月薪与物质相结合给予劳动者报酬,剩余价值也逐步积累成公有资金。我们不可否认,作为劳动者当然要参加劳动生产,但是要懂得这一点,给私有产业劳动创造剩余价值那叫受剥削,为公有产业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这叫作贡献。


社会主义的财富分配,采用现金红利结合物质福利,这里面存有很大的玄机。为了保障社会福利,促使整个国家生产建设必须统筹计划,避免公有生产物资产量过剩积压,也有利于社会物价稳定。举例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一直谋划集体经济发展,迄今实现了社会就业本村化,家庭住房分配化,生活物资供给化,学子读书公费化,医疗养老保障化的“共产村”美好生活。假如该村所创造的村级经济财富分配,当初也完全采用现金红利分配,并不是采取物质福利为主导的分配方式,那么村民们拿着现金,有人到外地购房,有人自已去办厂,有人进行经商,有人好吃好喝,有人沉迷赌赙等等,各位村民勤奋持家者有之,堕落败家者有之,大家各行其道,南街村就不可能呈现出集体化发展的优越性,该村之所以迄今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就是因为不讲红利而讲福利。由此而言,给人一百万现金红利或同等价值的一套住房福利,选择拿现金而不是要住房,这样是错的。况且财富分配采取红利,领导者可以贪图多拿现金,想着为个人家庭和子孙后代留财,就很容易滋生贪腐现象。可是采取福利的话,领导者很难自已分得大大住房,却对普通者分给小小住房。有了社会福利的保障,领导者也不用为子孙后代的生活去忧虑而以权谋私。


社会财富的分配,讲物质福利要比讲现金红利更有价值,既能让民众安居乐业,更能显得人权公正平等。希望高层决策者和低层百姓们,对实行经济体制的思想理念要尽快转变,结合现代智能科技的兴起发展,社会财富创造已经越来越快,这必须建立国家公有制的福利方式,杜绝社会私有制的红利方式,方能实现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民共同富裕之目标,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