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程恩富等:“两个如果”的历史假设分析——苏联被摧毁的国内外主因
点击:  作者:程恩富等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2-07 09:41:55

 

1.jpg


苏联与美国综合国力发展比较:
“两个如果”的历史假设分析

——兼论苏联被摧毁的国内外主因


程恩富 刘长明 李卓儒 潘越

 

【摘要】假设研究是历史学、经济学等不少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析方法。依据中外各种客观研究数据和模型,以历史假设的理路研究苏联历史,无疑是全新的研究视界。基于这样的思路和研究结论,本文特提出苏联综合国力“两个如果”的历史命题:如果没有帝国主义德国法西斯入侵而导致苏联重大损失,那么,1990年苏联被摧毁前夕的综合国力将超过美国;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领导集团的背叛,按照苏美两国发展的惯性,2020年苏联的综合国力将超过美国。通过综合克莱因“国力方程”、黄硕风“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模型”等研究成果,对比使用苏联统计资料、联合国统计资料等不同来源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在“第一个如果”的假设下,经过测算,苏联的经济力在被摧毁前夕相较于历史真实水平将超过美国,与经济力大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国力将超过美国;其次,在“第二个如果”的假设下,2020年苏联经济国力和综合国力将全面超过美国。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已由事实所证明,苏联被摧毁主要是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集团主动背叛的内因与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围剿的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引言

历史假设:一种合乎逻辑的研究视野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横空出世。1922年12月30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苏俄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四国“自愿、平等地联合成一个新的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终演变为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综合国力第二的强国。在2022年苏联成立百年之际,用新的研究方法对苏联兴亡史再次进行史海钩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众所周知,自然科学研究往往离不开假设。假设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基于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逻辑对某些物象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虽然假设具有推测性质,但以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托的假设,与无端玄想有本质不同。正因如此,科学假设是自然科学家常常采用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接近客观真理的有效途径。中国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术团队一贯强调,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譬如历史研究,有时也很需要假设。历史研究中的假设,也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研究视野。以历史假设的理路研究苏联历史,无疑是全新的研究视界。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特提出苏联综合国力“两个如果”的历史命题:如果没有资产阶级德国法西斯入侵而导致苏联重大损失,那么,苏联被摧毁前夕的综合国力将超过美国;如果没有М.С. 戈尔巴乔夫、Б.Н. 叶利钦领导集团摧毁了苏联,按照苏美两国发展的惯性,当今苏联的综合国力将超过美国。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其对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1] 。之所以选取综合国力作为观察点,是因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2] 。

 

回望苏联成立百年来具有各种可能性的历史,对苏联综合国力“两个如果”的历史逻辑探赜索隐,经由独辟蹊径的省思,将收获虽然基于假设却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本来,“两个如果”——尤其是“第二个如果”,是可能性最大的通往未来之路。可惜在两个历史关节点上,最大的可能性皆没有成为现实,历史一反常态地改道而行,在各种并存的可能性之间,概率极小的可能性反而变为现实。这个观点也得到俄共中央主席Г.А.久加诺夫的赞同,其在2021年4月举行的俄共中央四月全会上引用并肯定了程恩富教授提出的“两个如果”的观点 [3] 。在苏联成立百年之际,探赜综合国力“两个如果”的历史逻辑,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陷入低潮的惨痛教训,规避历史覆辙,深刻认识、娴熟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升在历史大潮中驾驭历史的能力,在“退一步”后蓄积起“进两步”的力量,最终实现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目标,注定凸显刻骨铭心的世界历史意义。这正是苏联成立百年历史节点留给世界历史最好的“活教材”。

 

必须说明的是,关于苏美两国的综合国力对比,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会略有差异。为了数据的客观性,我们尽可能综合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立场和角度所取得的成果,以期回归历史的本真。

 

二、“第一个如果”的历史可能性变化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形势需要,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在列宁逝世后,其最忠实的学生斯大林继承列宁遗志,驳斥了托洛茨基等人主张的苏联不能实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创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历史背景下的运行体制。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只是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提供过指路明灯,但未设计过现成的方案,因此,强加给斯大林的所谓“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纯粹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斯大林的一生是在创造、创新中度过的。这一方面源于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把握,一方面源于他总是处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较量的最前沿” [4] 。在资本主义世界全面经济危机即将爆发的前夜,斯大林深谋远虑,适时果断地调整了列宁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实行的卓有成效而后来已不合时宜的“新经济政策”,转而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目标;在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经济危机爆发之际,又抓住机遇大胆引进利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人才和科学技术成果,创造了当时全球经济中高速发展的世界奇迹,奠定了日后战胜帝国主义德意日法西斯、取得二战胜利的雄厚物质基础。一个由劳动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基于落后的沙俄,刚刚诞生就击退了欧洲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围攻,仅用20年的时间就从“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变成了欧洲第一大工业国,在1929到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危机时,只有苏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工人大批失业的情况下,苏联完成了工业化建设,并且基本消灭了失业,实行免费医疗、社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大的优越性” [5]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增长的结果是增加劳动人民自身的物质福利和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就是说随着生产的扩大,消费也必然相应地扩大,而需求的增长又不断推动生产发展,因此不可能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经济社会发展一枝独秀,斯大林的创新理论和成功实践也由此成为后来风起云涌的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源头活水。笔者在《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观——基于十二个视角的全方位分析》一文中指出:“斯大林有系统独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不能因为西方抹黑斯大林或由于其犯有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而否认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属于与马克思主义并列的国际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6]

 

(一)真实历史中的苏联经济

 

面对帝国主义的重重围堵,历史给予社会主义苏联的应对时间是有限的。在此严峻形势下,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联共(布)中央不得不加速启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随着人剥削人现象的彻底消灭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确立,那种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最后必然走向灭亡的矛盾——生产的不断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苏联被彻底消灭了。这是苏联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能够迅速发展的制度基础。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如下图所示:

 

2.jpg

图1 1924-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指数 [7]

 

【数据来源:《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56》,莫斯科国家统计出版社,1957年版(На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Стат. ежегодник / ЦСУ при Совете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 - Москва : Госстандарт, 1957-. - 22 см. 1956 году. - 1957. - 296 с.)】

 

从图中可以看出,1924-1940年之间苏联工业产值持续高速增长。其增速远远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到1937年工业产值实质上已经超过除美国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8] 。经由跨越式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化国家” [9] 。当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时,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皆同时宣告完成。短短十年,通过加速“两化”进程,苏联跳跃式地跻身工业和军事大国行列,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强国, 创造了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夜,苏联已经建立起部门齐全的军工企业,飞机制造能力和速度均跃居世界前列。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量是1917年的12倍。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快速前行的苏联,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恐慌。因为苏联已经用事实证明“上升的资本主义已经变成垂死的资本主义” [10] 。为了把优势逐渐显现的社会主义苏联扼杀在摇篮中,一向仇视社会主义的德国资产阶级法西斯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悍然挑起战争。希特勒政权打着“国家社会主义”旗号,实行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独裁制度,发动对苏战争,不仅是为了侵占苏联的国土,掠夺苏联的资源,更是企图消灭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帝国主义法西斯德国对苏战争同对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或不发达国家战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1710座城镇、7万个村庄、31853家工矿企业、9.8万个集体农庄、1876个国营农场、2890个机器拖拉机站、6.5万公里铁路和4100个火车站被损坏,有700万匹马、1700万头牛、几千万头猪羊、1亿多只家禽或被杀戮,或被掠到德国,直接经济损失达25690亿卢布,占国民资产的一半 [11] 。同时,苏联有270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 [12] 。战争时期,尽管苏联经济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但除了尚未完成工业转移的1941-1942年外,其他年份整体上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如下表所示:

 

表1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GDP [13] (单位:10亿美元)

3.jpg

 

【数据来源:Попов, Г.Г. (2021). Новые подходы к оценке ВВП СССР в период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战时的1942年和1943年,苏联制造的坦克比德国多2.6万辆,飞机比德国多2万架 [14] 。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从而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可靠保证。1945年5月,苏联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解放了大半个欧洲,并促成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成立。当然,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战后苏联劳动力奇缺,各种农用机械遭到毁坏,拖拉机生产能力下降到1930年的水平。1945年,消费品生产只有战前水平的59%,恢复战争创伤的困难程度难以想象 [15] 。在战争废墟上,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联共(布)中央领导全苏人民进行重建,再次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使苏联经济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这在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恢复和重建其工农业都是需要几十年时间,但在1950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时,也就是说,仅仅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苏联整个工业总产值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增加了73%,除个别指标外,各项工业指标都达到和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水平” [16] 。

 

国际上,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联共(布)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成为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后盾,积极助力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至多国。对此,斯大林为核心的联共(布)中央指出:“只要资本主义的包围还存在,即使新的武装干涉失败,也不会消灭武装干涉的危险……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同苏联劳动者休戚相关的事情。” [17] 因此,苏联牵头组建了成为撬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杠杆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在Н.С.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3-1964),苏联经济继续快速发展,1950-196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9.04% [18] 。在迅速恢复经济的同时,苏联还创造了火箭上天潜艇入海、第一个载人火箭、第一个人造卫星、第一个空间站、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等奇迹,生动地证明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不断增强,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共产主义建设的重要规律之一” [19] 。在Л.И.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1964-1982),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有下降,但也始终保持着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增速:1965-1981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增加146%,年均增长5.8%,国民总收入增加144%,年均增长5.8% [20] 。1960年苏联国民收入占美国58%,到197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7%,并一直维持到1982年;197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美国75%以上,1975-1982年始终维持在80%以上;1971-1982年苏联农业总产值约占美国85% [21] 。因此,М.С. 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前的苏联综合国力达到巅峰,一跃成为发展势头盖过美国的超级大国。由于М.С.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背叛社会主义的改革措施,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85-1989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增加13.4%,年均增长3.2%,国民收入增加13.5%,年均增长3.2% [22] 。

 

(二)“第一个如果”的假设下对苏联经济的理论测算

 

抛开数据统计口径等问题,1990年左右苏联经济弱于美国的原因,除了戈尔巴乔夫背叛社会主义的改革措施导致苏联经济增速下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使苏联遭受重大损失。“第一个如果”的假设是指如果没有资产阶级德国法西斯入侵导致苏联重大损失,那么,1990年苏联被摧毁前夕的综合国力将超过美国。在不考虑自然资源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运用《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对苏联的经济国力进行理论测算,可以看出,苏联的经济国力在20世纪70年代将超过美国。

 

《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对苏联国民收入指数进行了统计。尽管数据存在残缺,但并不影响对苏联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以下将该年鉴相关年份的数据均转化为以1913年为基期的指数形式,详见下表:

 

表2 1913-1975年苏联国民收入指数及理论测算值

4.jpg

【数据来源:《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56、1959与《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纪念统计年鉴》】

 

如果没有二战对苏联的破坏,苏联经济在1940-1945年就不会出现负增长,而是继续维持高速增长趋势。1945-1950年,战后的超高速增长可能与战争的破坏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爆发式增长有关,因而保守估计,可以用1950-1960年这十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来估计1940-1950年这十年间的增速,这样就可以得到1940-195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10.2%。在“第一个如果”假设条件下,苏联1950年之后的国民总收入约是真实历史数据的1.6倍。按照真实历史数据,1970年苏联国民收入与美国国民收入之比已经超过65% [24] 。如果没有德国入侵给苏联造成的重大损失,按照苏联国民收入理论预测值是真实历史值的1.6倍来计算,1970年苏联国民收入应当是美国的1.04倍。

 

按照美国公布的统计数据,预测结果同样如此。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创造物质产品和增加产品价值的生产活动部门,包括工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以及为生产服务运输业和邮电业,还包括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那一部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如商品分类、修理、包装、保管)等物质生产部门。因此,在计算美国生产领域的国民收入时需要将这部分数据保留。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77年服务业中批零贸易、运输通信、电力燃气卫生服务分别占美国GDP的16.4%、6.3%、2.6%,其他服务业占41.1% [25] 。而商品分类、修理、包装、保管等劳动在批零贸易中所占比例不大,电力燃气卫生服务中也有部分属于非生产领域。可见,保守估计,1977年非生产领域的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50%以上。因数据限制,故采用1977年数据来估算1976年美国非生产领域产值占比。美国1976年国民总收入为18696亿美元 [26] ,按保守估计,即非生产领域占50%计算,1976年美国生产领域中国民收入 [27] 为9348亿美元。1976年苏联国民收入为6220亿美元 [28] ,“第一个如果”假设下,苏联国民收入为真实数据的1.6倍,则苏联国民收入为9952亿美元,是美国生产领域中国民收入的1.06倍。

 

从以上推断可知,在“第一个如果”的条件下,根据苏联官方数据,1970年苏联国民收入是美国1.04倍;根据美国和联合国数据,1976年苏联国民收入是美国的1.06倍。这里的分析仅限于增长速度,还没有计算苏联遭受德国法西斯入侵带来的国计民生其他严重损失,也没有计算美国国民收入中高犯罪率和大量广告等有害或虚假的非真实财富的成份。如果考虑综合国力的其他因素,毫无疑问,苏联的综合国力必然超过美国。

 

(三)中外学者对苏美综合国力的测算

 

中外学者对苏美综合国力的测算结果不尽相同,既有学者认为苏联的综合国力在1990年之前就已经超过美国,也有学者认为1990年左右苏联相较于美国仍存在差距。但是,如果使用“第一个如果”假设下的苏联经济的理论测算值,那么苏联的综合国力则必会超过美国。

 

1. 克莱因对苏美综合国力的测算

 

曾任职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司司长的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R.S.克莱因是权力评估“国力方程”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研究成果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克莱因在借鉴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国力的“国力方程”理论,用公式表示为:

Pp=(C+E+M)×(S+W)

其中,Pp表示国力值;C、E、M分别表示基本实体、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S、W分别表示战略意图和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 [29] 。具体说来,基本实体C,包括人口和国土面积;经济能力E,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军事能力M,指一国拥有的战略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之和——此三项形成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总和最高分500分。战略意图S,主要包括作为国家根本利益集中体现的战略目标;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W,指的是“反映国内可动员的民众对国防政策和政府外交的信心和支持程度” [30] ,此两项决定物质形态国力的有效发挥程度。克莱因将整个国力的总分设定为1000分。根据“国力方程”公式,苏美两国在1975年、1977年、1978年的国力分值如下:

 

表3 克莱因对苏美两国的国力评估

5.jpg

【资料来源:根据Ray S. Cline: World Power Assessment (Westview Press. Inc. 1975)、World Power Assessment 1977: A Calculus of Strategic Drift (Westview Press. Inc. 1977)、World Power Trends and U. 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80s (Westview Press. Inc. 1981)和黄硕风《综合国力论》整理。】

 

在战略核力量方面,克莱因还推算出1979年苏、美两国的权力评分分别是100分、95分;在常规力量方面,苏、美两国的权力分量分别为91分、93分。就总体军事力量看,苏、美两国的权力分量分别为191分、188分 [31] 。克莱因的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的综合国力值Pp已经超越美国。因此,依照苏、美两国的发展惯性,根据国力方程推算,在苏联被摧毁前夕,其综合国力仍然超过美国。“第一个如果”假设下苏联经济实力的较大幅度提高,充分说明苏联综合国力只会比美国高出更多。

 

2. 黄硕风对苏美综合国力的测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黄硕风研究员是我国较早研究综合国力的学者,其对综合国力的研究在学术界颇有影响。为了近似地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找到准确反映综合国力系统的演化规律,黄硕风提出综合国力动态方程理论,通过全面评估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物质力)、软实力(精神力)、协同力(宏观协调控制力)和影响力函数,最终求得该国的综合国力。为了把构成综合国力的诸要素指标进行量化以便更准确地测算综合国力值,黄硕风独辟蹊径,对“硬”变量的计算采用指数法,“软”变量采用专家评分法,“协同”变量采用加权系数;对于一些不确定要素的量化采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由此出发,黄硕风对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对比。其中,关涉苏、美两国的对比数据如下:

 

表4 1989年苏美两国综合国力对比

6.jpg

【资料来源: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18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黄硕风的测算中,苏联综合国力弱于美国,其中经济力落后较多,他认为苏美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在“全方位经济战”上 [32] 。“第一个如果”假设下,苏联国民收入提高1.6倍,其经济国力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超过美国。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涉及的变量较多,苏联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会导致其他相关的“硬变量”随之升高,且硬弹性指数α同样会增加,其余变量、指数也会受到影响,仅仅通过对经济发展速度的理论测算难以得到精确的综合国力值。苏联在承受德国入侵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损失的同时,仍表现出高于美国的发展速度,并在冷战期间显示出极强的综合国力,因而不难设想,苏联被摧毁前夕,在“第一个如果”下与苏联经济力大发展相适应的整个综合国力必然超过美国。

 

综合上述不同学者、不同数据来源的各种研究成果,可以表明:如果不是帝国主义德国法西斯强加给苏联的战争灾难,那么,1990年苏联在被摧毁之前的综合国力必定会超过美国。

 

三、“第二个如果”的历史可能性变化

 

1985年4月,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М.С. 戈尔巴乔夫为首的叛徒集团逐渐实施了以摧毁苏联共产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为目标的所谓改革,改革的结果颠覆和瓦解了苏联,并以15个新的主权国家取而代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损失,世界和平、公正和文明受到严重冲击。被国内外敌对势力主动破坏和摧毁后的苏联迅速显现满目疮痍的局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全方位的倒退已不可逆转。

 

(一)苏联被摧毁的破坏性影响

 

经济方面,曾经的现代工业大国退化为原材料产地,国内生产总值断崖式跌落。从1991年苏联被摧毁到1999年,不到十年的时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减少52%,其中,工业生产减少64.5%,农业生产减少60.4%;物价飞涨5000倍,卢布形同废纸 [33] 。研究表明:“1990~1993年,其他独联体国家生产总值下降的幅度也很大,其中亚美尼亚下降的幅度超过50%,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大约减少40%,乌克兰下降30%多,乌兹别克和白俄罗斯比较稳定,只降低17%和24%。” [34] 人才外流,经济、科技复兴的动力被截断 [35] 。据曾任苏联部长会议机床制造和工具工业部部长的Н.А. 巴尼切夫回忆:“所有的工业研究机构在私有化后都实质性灭亡了……苏联在金属加工设备的生产中居世界第三位。当我于1986年领导该部时,我们的企业每年生产22万台不同的机器。而现在呢?不超过一万四千台。” [36] 事实也是如此,除了实行社会主义国有制占70%的白俄罗斯和有着丰富资源的哈萨克斯坦以外,其他原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在苏联被摧毁后也一落千丈,恢复和发展十分缓慢。

 

政治方面,国家治理能力下降,政局动荡。被摧毁后的苏联,各原加盟共和国纷纷倒向美西方,效仿美西方的政治制度,致使贪污腐败成风,政治公关和政治作秀令人眼花缭乱。“民意基金会2002年1月31日发表了俄罗斯腐败问题的全景报告,59%的俄罗斯公民认为,俄罗斯政府官员的腐败程度位居世界前十位,只有5%的人认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 [37] 一些独联体国家也频繁出现政局动荡。乌克兰在2004年爆发“橙色革命”后, 又再次于2014年爆发颜色革命。2020年10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曾爆发抗议活动,反对派支持者占领了位于首都比什凯克、集总统府和议会办公地点为一体的政府大楼,导致总统热恩别科夫宣布辞职,议会选举结果被取消。

 

文化方面,社会理想信念崩塌,人民精神风貌倒退。“在苏维埃执政的岁月里,人民的精神生活、文化水平得到了不可估量的丰富,政治觉悟也得到了提高” [38] 。在苏联被摧毁后,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国立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原第一副校长В.И. 多博林科夫指出:“俄罗斯近年来所遭受的精神和物质损失无法计量。实际上,所谓的改革使俄罗斯倒退了20~30年,有些精神损失,无法估量。” [39] 如今的俄罗斯,原来基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大厦崩塌,新的善恶标准尚未确立,社会上出现明显的思想真空,人们的精神风貌全面倒退。生活悲惨加上道德空虚,致使自杀率迅速攀升。1990年俄罗斯有2.64万人自杀,1998年为3.54万人,2001年高达3.97万人,2020年高达4.51万人。同时,社会文化也迅速庸俗化,导致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1991年后,俄罗斯提出一切类型的艺术都必须“俄罗斯民族化”的政策,甚至“认为苏联是完全依靠俄罗斯民族的力量才实现了工业化,是完全依靠俄罗斯民族才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航天成就……其实质是为了利用民族情绪去压制被剥削者的阶级意识。” [40]

 

社会方面,贫富分化严重,民生凋敝,人口锐减。根据雷日科夫提供的数据,“苏联统一经济空间、国民经济和科学的破坏,产生了近千万的失业大军……1998年的失业人口超过2500万”;“比较幸运的20%的居民身上,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国民总收入,而收入的主要部分,则为200~300个家族据为己有,他们攫取了国家财富的绝大部分,同时也攫取了国家的权力。” [41] 1989年10%最贫穷人口收入与10%最富裕人口收入之比为1比4.7,而1999年这个比例为1比80。根据叶戈罗夫的统计,现在俄罗斯最富有的100位亿万富翁占据了整个社会90%以上的财富。2000万贫困人口生活悲惨——就是说,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贫困之中 [42] 。对此,曾任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А.Л. 库德林曾在2021年接受采访时承认:“直到2004-2006 年左右,俄罗斯的公民的生活水平才恢复到了1990年的苏联公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而且必须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的贫富差距也是极其高的。在苏联时代基本不存在贫富差距,而现在的差异化非常高。” [43] 另外,犯罪率高、酗酒、精神疾病、无家可归、流浪儿童、卖淫和性病等社会问题也愈发严峻。各独联体国家也面临愈发严峻的人口问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А.Г. 阿甘别吉扬在2022年发表的最新文章中指出:“苏联被摧毁后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基础上形成的新俄罗斯正在逐渐消亡。在俄罗斯长达20年的人口危机(1992-2012)期间——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迅速上升,其结果就是人口迅速减少。总的来说,这些年来自然人口总数下降的估计为1350万人。” [44]

 

军事方面,军事实力衰落,来自北约的军事扩张日益严重。苏联被摧毁后,许多令西方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军工企业难以继续维持而被迫放弃已有的先进技术设备,只能转向其他一般产品的生产。譬如领先世界的某些航空航天企业,改行生产简单的日用品。俄共中央主席Г.А. 久加诺夫曾无比沉痛地回忆道:“为什么苏联能成为20世纪最勇敢并取得最大胜利的国家?为什么它能够第一个迈入太空?又为什么由它创造了核均势?这是因为当时我们的国家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并以兄弟情谊和正义的理想为指导。” [45] 而在苏联被摧毁后,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军事实力的衰落使得俄罗斯的威慑能力下降,北约不断东扩,军事直逼和包围俄罗斯,乌克兰企图加入北约直接导致俄罗斯被迫于2022年2月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二)“第二个如果”下对苏联经济国力的理论测算

 

“第二个如果”的假设是指如果苏联没有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摧毁,按照苏美两国发展的惯性,2020年苏联的综合国力将超过美国。经济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计算苏联被摧毁前的年均增长率来推算“第二个如果”。

 

按苏联惯用的统计方法计算,1976年苏联的国民收入总额的绝对数为6220亿美元 [46] (按比价计算),根据苏联统计年鉴中给出的国民收入指数 [47] ,可以计算得出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约9037亿美元。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背叛不仅仅体现在摧毁社会主义苏联上,也表现在其执政期间的一系列背叛社会主义的改革措施所导致的苏联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上,因而对苏联经济的理论测算应当采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苏联的平均增长速度。1961-1985年苏联年均增长5.6% [48] ,按照这一年均增长率,以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为起始值,可得2020年苏联国民收入为60850亿美元。2020年美国国民收入为212866亿美元 [49] ,非生产领域服务业占比约72% [50] ,因而可得2020年美国生产领域国民收入约为59602.48亿美元。可以看到,2020年苏联国民收入是美国的1.02倍。苏联统计年鉴中给出的1961-1985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是基于可比价格的增长率,没有包含价格变动因素。在苏联,没有“消费篮子”或“消费价格变化水平”的概念,根据“国家零售价格指数” “国家和合作贸易零售价格指数”等数据,1960年至1985年间,苏联所有商品的国家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7.9%,不包括酒精饮料,上涨了4.7% [51] ,而美国的国民收入数据中包含了价格变动因素,因此采用1961-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的估算结果实质上是低估了202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如果考虑价格变动因素,苏联的国民收入总额会高出美国更多。可见,如果苏联没有被摧毁,而是按照1961-1985的年均增长率继续发展下去,那么2020年之前苏联的国民收入必然超过美国。

 

(三)“第二个如果”假设下对苏美综合国力的理论预测

 

事实上,如果没有М.С. 戈尔巴乔夫、Б.Н. 叶利钦领导集团的背叛和非法瓦解苏联,按照苏、美两国的发展惯性,不仅是从以国民收入为代表的经济国力来看,而且从综合国力来看,苏联都将远超美国。

 

1. 基于克莱因国力方程的苏美综合国力的理论测算

 

克莱因的“国力方程”中经济能力E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两者满分皆为100分,经济能力共计满分200分。克莱因对苏、美国力评估的结果显示,1975-1978年美国经济力得分分别为200、174和146,同期苏联经济力得分为160、105、85。使用国民收入代替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两国经济力的相对大小 [52]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即保持1978年其余各项得分不变,只考虑经济能力的变化,使用前文关于2020年苏联国民收入的预测值和美国生产领域的国民收入值,可以得到2020年苏、美综合国力的理论测算值,如下表所示:

 

表5 基于克莱因国力方程的苏美综合国力的理论测算

7.jpg

【数据来源:根据克莱因《80年代世界权利趋势及美国外交政策》、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和前文数据整理得到】

 

这里没有考虑经济能力中的产业结构 [53] ,而只是根据2020年苏、美两国国民收入比例调整了两国的经济能力得分,其中以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为满分100,另一个国家按国民收入比例赋分,因此这里综合国力指数的绝对值实质上并不完全具有真实意义,但依然可以近似地反映苏、美两国的综合国力。从表中可以看到,2020年苏联综合国力高于美国。即使不使用美国生产领域的国民收入值而使用其全部值,即此时经济能力以美国为满分100分,结果依然是苏联高于美国(苏联382.3、美国312.2)。不论采用哪种数据,在“第二个如果”下,苏联的综合国力都要超过美国。

 

2. 基于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模型的苏美综合国力的理论测算

 

黄硕风运用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模型,采用“超前趋势分析法”,对苏、美两国综合国力进行了大致的预测。以1989年苏联的综合国力值386.72、美国的综合国力值593.33为基点,按照几十年来苏、美两国的历史增长数据,预估苏联和美国综合国力值的增长率分别为4.4%和2.7%,到2020年,苏美国综合国力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6 2020年苏美两国综合国力对比

8.jpg

【资料来源:黄硕风《综合国力论》,第220页。】

 

1950-1984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9倍和14倍;而在1950-198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则分别增长1.8和2.1倍 [55] 。可见,苏联的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根据理论测算,在“第二个如果”假设下,苏联国民收入在2020年之前必将明显超过美国,黄硕风根据苏美历史增长数据预测的苏美综合国力值的增长率是能长期保持下去的。按照4.4%的增长率,到2020年苏、美两国综合国力值分别为1469.3与1355.1。因此,根据黄硕风的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模型,尽管苏联综合国力在前期弱于美国,但如果苏联继续存在下去,其综合国力必定会超过美国。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苏联的快速发展是在大力援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下取得的。譬如,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建设项目 [56] ,就堪称世界工业化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人才和资金输出,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已不仅仅是理论假设,而是早已为胜于雄辩的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四、历史何以改道而行:一种摧毁苏联的内外合力

 

苏共和苏联被摧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无非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苏共和苏联被摧毁的内因是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为核心的当时的苏共领导集团的主动背叛,外因是美西方对苏共和苏联旷日持久的各种围剿。苏共和苏联被摧毁,是居于第一位的内因与居于第二位的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虚无与背叛:从“否定斯大林”到“改革新思维”

 

1956年2月25日,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Н.С.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出笼后,美国当局兴奋异常,如获至宝。美西方利用“秘密报告”,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反共浪潮,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陷入被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决批评和抵制了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行为。

 

与戈尔巴乔夫一起共事的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Н.И. 雷日科夫在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被摧毁的原因时曾十分痛心地说:“是党的领导者们,正是他们背叛了党,出卖了国家和人民。” [57]

 

曾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В.В. 格里申也在其2010年出版的回忆录《灾难: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中指出:“由于未能创造任何东西,这些人物成功地毁掉了一切,他们在背叛的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58] 曾任苏共拉脱维亚党委中央第一书记的鲁比克斯在2020年接受俄罗斯ФАН通讯社采访时也持上述观点,他痛心地回忆道:“他(戈尔巴乔夫)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制止联盟的崩溃。在8月21日或22日,我代表拉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给莫斯科发电报 [59] ,必须指出的是当时试图恢复宪法秩序的行动已经失败了,在电报中我们仍然写道:拉脱维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仍然忠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并等待进一步的指示。而这位总书记什么指示都没有。” [60] 曾任苏共立陶宛共产党中央第二书记的谢韦德在2019年接受《消息报》采访时指出:“今天,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戈尔巴乔夫及其周遭的人在准备摧毁‘牢不可破的联盟’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中一部分人积极执行了总书记的那些招致灭亡的方案,另一部分人则默不作声,眼睁睁看着他们用自己的背叛行径侵蚀着这个国家的根基和统一。” [61] 曾亲自推荐戈尔巴乔夫接替自己担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叶夫列莫夫在2007年逝世前接受《真理报》采访时指出:“我没有认出戈尔巴乔夫是一个空有其名、变节者和叛徒。” [62] 曾任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认为,叶利钦谋求政治上的完全独立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他在2021年10月撰文指出:“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目标:完全独立,这尤其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想要的……如果当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导人之间首先达成一致和相互理解,那么就不会有苏联解体,也许,当时我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也就不会有别洛韦日协议。” [63]

 

正如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著《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所记载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发生的曲折对我国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 [64] 1991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苏联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65] 。2000年12月,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丢掉斯大林这把刀子,到戈尔巴乔夫公开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 [66] 。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中指出:“历史发展从来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曲折和波折。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仅导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67]

 

(二)“神圣的围剿”:国际垄断资本的一致行动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以此为标志,开启了帝国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序幕。为了防止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蔓延,西方国家对工人阶级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在冷战期间,美国和欧洲的贫富差距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欧洲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二战前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也有所缓解。其中的原因,正在于社会主义的溢出效应和来自社会主义的强大压力。摧毁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美西方的垄断资本家联合体对待工人阶级已经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如今美国1%的富人坐拥40%的财富,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让利劳动者,是大资产阶级极不情愿的。为了扼杀强大的竞争对手苏联,美西方无所不用其极。美国国务卿贝克在谈到被摧毁的苏共和苏联时曾说:“我们不是这场革命的领袖,但也不是旁观者。” [68] 1949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澳大利亚等17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目的就是专门限制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 [69] 。1949年4月4日,美、英、法、加、比、荷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举行“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签约仪式。北约的建立,标志着战后在遏制共产主义的口号下,西方世界开始了对抗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行动。此后,帝国主义列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往往以联合起来的军事集团的面目出现。美西方与社会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不仅在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生产力的高下,而且在于更具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制度。1982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表明美苏之间的竞争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竞争”。1991年撒切尔夫人在美国休斯敦更是一语道破天机:“苏联是一个对西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我讲的不是军事威胁。从本质上讲,军事上的威胁并不存在。我们这些国家装备精良,包括核武器。我指的是经济上的威胁。借助计划政策,加上与独特的精神和物质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苏联丰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 [70]

 

美西方特别注重收买社会主义国家的“关键人物”,收买方式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据戈尔巴乔夫助手、时任苏共中央总务部部长的博尔金回忆,戈在上台后不久,就从西方得到许多奖金、奖品、稿费,其个人账户上很快就有了一百多万美元 [71] 。

 

曾任苏联克格勃主席的В.А.克留奇科夫大将在2007年接受《共青团真理报》采访时曾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认识——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是美国影响和瓦解苏联的重要因素。他指出:“过去的时代的经验表明,通过向俄罗斯施加外部压力和影响来试图迫使俄罗斯在抗争中服软是没有意义的行为。这也就是说,美国人在与我们打交道时转向通过颜色革命和和平演变的方式向我们内部施加影响并非偶然。从冷战时期开始,他们就深信这是将俄罗斯的全球角色降为零的唯一途径。” [72]

 

五、在可能与现实之间:历史不相信眼泪

 

面对被摧毁了的苏共和苏联,面对满目疮痍的局面,俄罗斯人痛定思痛,泪目反思。2016年民调显示:俄罗斯99.1%的民众明确反对把苏联的消亡看成必然。后来的多次民调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苏共和苏联被摧毁并不具有客观必然性,而戈尔巴乔夫的所谓改革才是摧毁苏共和苏联的第一因素。2020年3月列瓦达中心民调显示,3/4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时代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2021年12月12日,曾是戈尔巴乔夫最亲密助手的哈萨克斯坦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访谈时直言不讳: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路线摧毁了苏共和苏联。进入21世纪,斯大林在俄罗斯民众中强势回归。2021年6月,俄罗斯列瓦达中心的调查显示,56%的俄罗斯人高度评价斯大林的领袖素质,认为其是“伟大领袖”,39%的俄罗斯人认为斯大林即使作为一个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杰出的人 [73] 。斯大林在去世前预言道:“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垃圾刮走。” [74] 现在,这一历史的风已经起于青萍之末,并很快吹拂于旷野之上。

 

事实正是如此,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的长时期内领导联共(布)中央,他同当时苏联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一起为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而积极奋斗。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许多成果都是在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联共(布)及其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取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组织家的荣誉不是被某个机构或人授予的,而是历史自然形成的。尽管他在30年代出现过肃反运动及其扩大化的共产党一次性严重错误,但与美西方国家对外掠夺和发动战争、对内残暴镇压和经济剥削的一贯罪行和错误来比,是有根本区别和程度差异的。

 

(一)迟到的反思:缓缓吹来的历史东风

 

2007年6月21日,普京在接见参加历史及人文社科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时,提出了绝对不允许丑化、歪曲俄罗斯民族历史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俄罗斯教育部对历史教科书作出重大调整,2007年版《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将斯大林时代及其政治思想列入新学年历史教科书,定位斯大林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赞扬“斯大林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祖国” [75] 。该书的总序言指出:“对全世界千百万人们来说,苏联曾是最好的和最公正社会的榜样和方向。” [76] 旨在全面反思和肃清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对俄罗斯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拨乱反正的分析、评价,充分肯定苏联的历史价值。而在这些拨乱反正的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评价问题。

 

众所周知,在苏共二十大后,斯大林本人的形象曾长期被抹黑,其思想曾长期被矮化和弱化。但是,目前在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均出现了强有力的拨乱反正的声音,迎来了历史的东风。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教授高度评价斯大林:“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曾经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切实实现和保护了苏联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斯大林不愧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者、实践者和探索者。” [77] 王伟光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妖魔化斯大林的终极目的:“第一,彻底否定斯大林,其实质就是西方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意识形态进攻……第二,彻底否定斯大林,其实质就是以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替代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利益……第三,彻底否定斯大林,其实质就是否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趋势。” [78] 这一客观分析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也使大肆渲染“大清洗” “古拉格”等字眼的西方政客哑口无言。“可以说,在斯大林重评问题……上的攻击行为也是对中国党和领袖的间接攻击” [79] 。否定斯大林的实质,是否定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袖。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如一个阶级没有提拔出能够组织本阶级的斗争并领导这个阶级的先进代表,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都不能获得统治权——如果没有党所提拔和培养出的有远见的和有经验的领袖,工人阶级就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

 

在苏联被摧毁后,曾任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尼格马图林曾在接受采访时痛心地指出:“代表、部长和州长中有很多千万富翁——而列宁当初说过不应该让这样的人上台,因为他们会首先考虑如何增殖他们的财富。列宁是绝对正确的。让富人在实质上以首先增殖他们的财富、资本和金钱投资为目的来管理国家,只会使我国的阶级矛盾越来越突出——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许多人没有看到现政府的克服当前这些可憎的社会现象的意志和力量,许多人才会开始怀念有着钢铁意志的斯大林……斯大林表现出了坚决的力量和强大的智慧,他设法消除了领导层的纠纷,并使在他周围聚集了最有才华的领导人和指挥官……经历了严酷的岁月后,他成功地成为了他的人民心中不可动摇的领袖。” [80] 现任俄罗斯副总理曼图诺夫也曾在2021年接受采访时也给予高度评价:“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他执政期间为我国的工业化做了很多的工作。” [81]

 

《俄罗斯报》曾随机对254位各界民众进行问卷调查,所设五个问卷题目中的第一个就是:“今天,说到苏联能使您联想到什么?”90%以上的答案是颂扬和怀念。民调显示,对苏联“怀旧”的中老年人非常普遍,年轻的“后苏联人”也同样“将苏联认定为社会公正的国家” [82] 。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史研究所所长尤里·彼得罗夫指出,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明白,我们父辈和祖辈为了我们的国家工作,而我们不能昧着良心说他们是白活了。他们过去的业绩很值得我们铭记 [83] 。

 

2000年2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代表俄共发表的《告人民书》指出:“不要听信对我们历史的中伤和诽谤。共产党人犯过错误,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共产党人曾取得过伟大的成就。正是在苏联时期,我们国家达到了强盛的顶峰。” [84] 2021年他又指出:“苏联——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制度性突破和伟大理想导致的技术上的创造。例如,列宁—斯大林的现代化带来了平均每年将近15%的增长率,并且带领全国人民击败了法西斯主义。” [85] 鉴于此,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已经做好向共产党联盟-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提议撤销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和苏共二十二大《关于弗·伊·列宁墓的决议》的准备。

 

(二)刻骨的教训: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苏联被政变和复辟资本主义 [86] 的刻骨铭心教训值得深思,苏鉴不远。我们必须吸取苏共和苏联被摧毁的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走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威胁并没有消失。实际生活表明,只要还保持着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帝国主义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切进步力量和普遍和平就仍然面临着现实危险” [87] 。对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来说,妖魔化苏共和苏联的目的在于影射中共和中国;妖魔化斯大林的目的在于影射毛泽东。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88] 五年后的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再次告诫:“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动山摇的。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就是这个逻辑吗?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 [89] 习近平总书记的警世之言,言犹在耳,不可不察。

 

(三)基本的结论:苏联是被主动摧毁的

 

苏联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不可行而必然自行解体,而是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摧毁和非法瓦解的。2021年8月笔者在《真理报》提出:“苏联是被瓦解和被摧毁的,这既有思想上的原因,也有组织上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政治原因是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层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 [90] 这引起了俄罗斯学界和政界的共鸣和讨论。我们知道,在俄文中苏联解体的术语为“РАСПАД СССР”,使用这种术语的学者主要认为苏联的消亡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坚持这种观点的有俄罗斯历史学家Р.Г. 皮霍亚等,其主要观点为,苏维埃制度“只能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高度集中、令人痛苦的党—国垂直模式,使得其仅在掌握巨大规模的国有资产、自然资源和动员经济的条件下才能存在” [91] 。但是与此同时,以俄罗斯学者П.М. 沙什坚科、Р.Ч. 西蒙尼扬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这种说法主要是将因为犯罪性质所导致的苏联的消亡(ДЕЗИНТЕГРАЦИЯ СССР)合法化 [92] ,因而他们赞同中国学者程恩富教授所提出的苏联被瓦解和被摧毁的术语(РАЗВАЛ СССР)。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苏联是被摧毁和瓦解的,是由于历史的随机性、外部原因以及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领导人的错误决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其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必然如此。

 

与此同时,已故俄罗斯外交学院教授А.О. 赫里斯托夫还从法学角度解释了苏联为什么不是合法解体,而是被摧毁。他认为:“尽管联盟制国家宣布自身不再继续存在的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只有作为苏联最高权力机关的苏联最高苏维埃才有权暂停或终止苏联宪法或其他联盟法律在加盟共和国领土上的效力”;“签署《别洛韦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Б.Н. 叶利钦再次违反了1990年4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的关于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程序法,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全苏人民的76%的意愿——这是1991年3月27日的全民公决中的结果”;“因此,苏联并不是解体,而是被摧毁……而历史学界和政治学界长期将其错误地称为‘苏联解体’,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质是为М.С. 戈尔巴乔夫、Б.Н. 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开脱罪责。” [93]

 

2022年10月2日,俄共中央主席Г.А. 久加诺夫再次强调:“在1991年时,我们的苏维埃国家——苏联是被活生生地撕裂了的,而不是所谓的解体。” [94] 而俄罗斯总统В.В. 普京在2022年9月底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加入俄罗斯的讲话中也对其苏联是被瓦解和被摧毁的事实作出了肯定性的结论。他指出:“1991年,在别洛韦日丛林,当时的党内精英的代表在没有通过和考虑人民的意愿的情况下就自行决定瓦解了苏联。人民是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的祖国被撕裂的。整个多民族国家被撕裂和肢解,形成了一场全国性的灾难……事实上,正是苏联的最后的领导人违背了1991年全民公决中的大多数人的直接意愿,直接摧毁了我们的伟大国家,并将此作为既成事实摆在了人民的面前。” [95]

 

总的来说,一部苏共和苏联不断发展壮大到被摧毁的历史,就是一部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史。为了理想的人类未来,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必须也必然胜利,我们没有任何退路。社会主义不相信眼泪,我们有理由相信:“列宁主义不仅指导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是马克思主义苏俄化理论,而且一直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是与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并列的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世界级马列主义依然具有极大的当代价值和‘在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及其各国化理论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从低潮走向高潮和胜利。” [96] 以久加诺夫主席为首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共产党联盟—苏共已经获得重大发展,正在推动俄罗斯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不断进步和文明化。苏共和苏联被摧毁的巨大代价,正在转化成人类再次追求社会主义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В.И. 列宁、И.В. 斯大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精神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在人类通往未来文明之路上永远“在场”,绝不会缺席!

 

对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程恩富学术思想研究》第2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4] ﹝苏﹞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李永全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5] ﹝苏﹞尼•伊•雷日科夫:《大国悲剧》,徐昌翰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

[6] 李伟:《否定斯大林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探索》2010年第1期。

[7] 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注释:

[1]  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02页。

[2]  江泽民:《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年5月24日。

[3]  Г.А. Зюганов.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отчёт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 КПРФ XVIII съезду партии. URL: https://kprf.ru/party-live/cknews/201822.html?ysclid=l96s99pn6h491155600

[4]  李伟:《否定斯大林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探索》2010年第1期。

[5]  李燕:《苏联解体不能归因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评论》2021年第6期。

[6]  程恩富:《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观——基于十二个视角的全方位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1期。

[7]  以1917年工业生产总值为100。

[8]  ИоффеЯ.Основн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задача//Плановое хозяйство,1939,No 3.С.29.

[9]  李燕:《苏联解体不能归因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评论》2021年第6期。

[10]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92页。

[11]  李慎明:《苏共领导集体的蜕化变质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昆仑策网,2021年10月9日.

[12]  Донскова Л.А. цена победы: о материальном ущербе и 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х потерях ссср в годы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общесоюзный и региональный аспекты). Вестник таганрог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 2010(S2).

[13]  Попов, Г.Г. (2021). Новые подходы к оценке ВВП СССР в период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Studies 13(2): 53–67. DOI: 10.17835/2076- 6297.2021.13.2.053-067.

[14]  李燕:《苏联解体不能归因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评论》2021年第6期。

[15] ﹝苏﹞基姆主编:《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1917—1957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第750-752页。

[16] ﹝苏﹞波诺马廖夫主编:《苏联共产党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652页。

[17]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303页。

[18] ﹝苏﹞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主编:《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纪念统计年鉴》,陆南泉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第88页。

[19]  Суслов М.А. Марксизм- Ленинизм современная эпох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80., С. 18.

[20]  《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22-1982》,莫斯科国家统计出版社,1983年,第59页。

[21]  金挥、陆南泉:《战后苏联经济》,北京:时事出版社,1985,第438页。

[22]  《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89》,莫斯科国家统计出版社,1990年,第6页。

[23]  年均增长率是指本行年份与上一行有数据的年份之间的年均增长率。

[24]  《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80》,莫斯科国家统计出版社,1981年,第59页。

[25]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https://apps.bea.gov/scb/account_articles/national/0896gpo/table3.htm.

[26]  联合国统计司:https://unstats.un.org/unsd/snaama/Basic.

[27]  从概念和核算过程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国民收入GNI的基础,先核算GDP,才能核算出GNI。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二者略有差异,将GDP中非生产领域的服务业的占比应用在GNI中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28] [苏]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主编:《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纪念统计年鉴》,陆南泉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第89页。

[29]  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4页。

[30]  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5页。

[31]  (美)克莱因:《80年代世界权力趋势及美国外交政策》,台北: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第166-168页。

[32]  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19页。

[33]  李慎明、陈之骅:《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9页。

[34] ﹝俄﹞帕•波•鲁齐利娜:《90年代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摘要)》,《黑河学刊》1995年第2-3期。

[35]  李慎明:《苏共领导集体的蜕化变质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昆仑策网,2021年10月9日。

[36]  《论据与事实||专访巴尼切夫:我从不住五星级酒店》,URL: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566819/

[37]  王新颖:《独联体国家的腐败与反腐败》,《中国监察》2002年第12期。

[38]  Брежнев Л.И. Ленинским курсом. Речи и статьи. Том четвертый.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74. С.96

[39] ﹝俄﹞帕•波•鲁齐利娜:《90年代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摘要)》,《黑河学刊》1995年第2-3期。

[40]  李卓儒、李佳明:《当前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关注的党内、国内和国际重点议题》,《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

[41] ﹝苏﹞尼•伊•雷日科夫:《大国悲剧》,徐昌翰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第374页。

[42]  李慎明:《十月革命距离愈远 愈使人们认识其道路的正确》,《前线》2016年第9期。

[43]  «Когда все застаивается, зовут либералов».URL: https://www.kommersant.ru/doc/4898660

[44]  李卓儒译:俄罗斯《俄罗斯的经济复苏》杂志(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Возрождение России)2022年第1期(总第71期)。

[45] ﹝俄﹞Г.А. 久加诺夫:《共同携手,为人类走向美好未来铺平道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4期。

[46] ﹝苏﹞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主编:《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纪念统计年鉴》,陆南泉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第89页。

[47]  《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80年》第43页,《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87年》第5页。

[48]  《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85》,第582页。是否需要注明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49]  联合国统计司,https://unstats.un.org/unsd/snaama/Basic.

[50]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数据计算而得,涉及生产领域的某些服务业的占比为估算值,https://www.bea.gov/sites/default/files/2021-03/gdp4q20_3rd.pdf.

[51] 《Инфляция в СССР》,http://su90.ru/inflation.html#g1.

[52]  苏联的国民收入统计相较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值统计更为科学,同时也为与前文保持一致,故统一采用国民收入数据。

[53]  根据克莱因的测算,1978年,美国产业结构得分为46 ,苏联为36。

[54]  这里美国的综合国力值采用预测值而非根据公布值计算,其原因一方面是黄硕风给出的预测速度较为客观,另一方面是美国公布的数值存在问题,且难以与苏联统一口径。综合国力的计算涉及大量指标,文章篇幅有限且受制于数据获取,使用公布数据重新计算两国综合国力可行性不高。

[55]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00-111页。

[56]  学术界俗称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指的是中国“一五”时期在前苏联帮助下启动的150项重点建设工程。1955年颁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中央政府确定了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项目被合并,有的项目被撤销,最后实际完成了 150项,而人们已习惯上通称为“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参见董志凯:《关于“156项”的确立》,《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57] ﹝苏﹞尼•伊•雷日科夫:《大国悲剧》,徐昌翰,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第166页。

[58]  《Катастрофа. От Хрущева до Горбачева》,https://topliba.com/books/434278

[59]  作者注:8月23日,鲁比克斯被捕。

[60]  《Последний лидер Компартии Латвии заявил, что СССР не был обречен》,https://yandex.ru/turbo?text=https%3A%2F%2Friafan.ru%2F1207602-poslednii-lider-kompartii-latvii-zayavil-chto-sssr-ne-byl-obrechen&d=1

[61]  《Горбачёв. соратники и подельники. Как продавали СССР》,https://topwar.ru/41723-gorbachev-soratniki-i-podelnikikak-prodavali-sssr.html

[62]  《Горбачёв без грима и помады》,https://gazeta-pravda.ru/issue/20-31080-26-fevralya-1-marta-2021-goda/gorbachyev-bez-grima-i-pomady/?sphrase_id=105051

[63]  《Назарбаев говорит о причинах распад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https://newsland.com/community/8521/content/nazarbaev-govorit-o-prichinakh-raspada-sovetskogo-soiuza/7492527

[6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年,第755页。

[65]  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电视政论片解说词,2006年

[66]  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电视政论片解说词,2006年

[67]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年第18期。

[68]  谭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49页。

[69]  吴恩远:《苏联解体主要原因是“不能与时俱进”吗?——兼与郑永年先生商榷》,《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2期。

[70]  转引自李慎明:《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0~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24页。

[71] ﹝苏﹞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李永全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第4页。

[72]  《Экс-глава КГБ Крючков: Американцы будут разваливать Россию с помощью доллара,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 и «утечки» ядер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https://www.kp.ru/daily/23961/72536/

[73]  Сталин-центр и памятник сталину.url: https://www.levada.ru/2021/08/04/stalin-tsentr-i-pamyatnik-stalinu/

[74]  ﹝俄﹞费·丘耶夫:《莫洛托夫——掌握一半权力的统治者》,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396页。

[75]  李伟:《否定斯大林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探索》2010年第1期。

[76]  刘书林:《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还历史本来面目——〈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书评》,《经济导刊》2021年第12期。

[77]  王伟光:《正确认识斯大林科学评价斯大林》下,《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7期。

[78]  王伟光:《正确认识斯大林科学评价斯大林》下,《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7期。

[79]  Ли Чжожу. Китаизация марксизма и новая эпоха: политика, общество, культура и идеология. – М.: Родина, 2022. С.367

[80]  «Не видя во власти воли преодолеть нынешние мерзости, многие обращаются к образу Сталина».URL: https://www.business-gazeta.ru/article/318437

[81]  Минпромторг и Минфин поддержат форум о достижениях СССР.URL:https://www.nakanune.ru/news/2022/01/10/22636835/?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utm_referrer=https%3A%2F%2Fyandex.ru%2Fnews%2Fsearch%3Ftext%3D

[82]  李慎明:《十月革命距离愈远 愈使人们认识其道路的正确》,《前线》2016年第9期。

[83]  李慎明:《十月革命距离愈远 愈使人们认识其道路的正确》,《前线》2016年第9期。

[84]  李慎明:《十月革命距离愈远 愈使人们认识其道路的正确》,《前线》2016年第9期。

[85] ﹝俄﹞Г.А.久加诺夫:《国家动荡的危机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UR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523634/

[86]  邓小平曾针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剧变时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83页)。

[87]  Андропов Ю.В. Избранные речи и статьи.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83., С.91.

[8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3页。

[89]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求是》2019年第19期。

[90]  Академик КАОН Чен Эньфу :Анализ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ССР и причин его дра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аспада.URL: https://msk.kprf.ru/2021/08/31/166904/?ysclid=l96qtzhubk40644149

[91]  Пихоя Р.Г. Почему распался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а: сб. докладов и материало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Москва, сентябрь 2004 г. / сост. С.М.Исхаков; отв. ред. Г.Н.Севостьянов // Трагедия великой державы.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вопрос и распад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М., 2005. С. 422.

[92]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истории в советском и постсоветских государствах / под ред. К.Аймермахера, Г.Бордюгова. М., 2003; Симонян Р.Ч. Страны Балтии и распад СССР: о некоторых мифах и стереотипах массового сознан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2002. No 12. С. 34–37.

[93]  Хлестов О.Н.Что произошло с СССР: он распался или его развалили?.URL:http://inter-legal.ru/chto-proizoshlo-s-sssr-on-raspalsya-ili-ego-razvalili

[94]  Геннадий Зюганов.СВО на Украине превращается еще в одну Отечественную кампанию. URL: https://kprf.ru/party-live/cknews/213613.html

[95]  «Полный текст обращения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30 сентября 2022: Стенограмма выступления», URL: https://kp-ru.turbopages.org/turbo/kp.ru/s/daily/27452.5/4655517/(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2022年9月30日)

[96]  程恩富:《列宁主义有何科学性和当代价值?——与英国大卫·莱恩院士商榷》,《政治经济学研究》2022年第1期。

 

【作者简介】

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兼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会长;

刘长明,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李卓儒,世界政治经济学会编辑部主任,俄共中央政治学习中心助理研究员;

潘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