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对《宣言》之后马恩理论研究的影响
点击: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11-16 09:46:07

 

1.webp (12).jpg

 

——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三)

 

《宣言》第一章内容不仅在整个《宣言》中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

 

《宣言》第一章与其它章节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解释,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这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同样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过程中包括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中。

 

没有对社会现状的客观认识,就不可能正确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宣言》第一章内容对《宣言》之后的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影响

 

《宣言》第一章的内容实质是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对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终结了吗?显然是否定的。

 

《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很快认识到,他对资本主义本身的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并没有完全揭示出来,他要继续《宣言》第一章中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所以50年代之后,马克思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认识中。

 

为此,他一方面精读英国古典经济家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著作,批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另一方面就是集中收集欧洲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国家英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和现状的大量资料,撰写出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剩余价值规律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

 

该书的完成和出版实质是马克思在《宣言》第一章基础上对资本主义本质及其特殊运行规律的继续、深化和拓展。进一步深入论证了资本主义正是由于其内在的特殊的经济运行规律决定了其灭亡和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这就为《宣言》中所阐明的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和实现两个决裂提供更加坚实的事实和客观依据。

 

马克思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现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宣言》发表之后,欧洲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社会革命:一次是1848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马克思对这两次革命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1848年欧洲革命,马克思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的阶级斗争》等一系列文章和著作。

 

马克思认为,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实质是“两个社会之间的冲突,具有政治形式的社会冲突。——这是旧的封建官僚社会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之间的斗争,是自由竞争的社会与行会制度的社会之间的斗争,是土地占有的社会和工业的社会之间的斗争,是信仰的社会和知识的社会之间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01页)

 

这次斗争中,新兴的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给这次资产阶级革命打上自己阶级的烙印。马克思通过对这次阶级斗争的概括总结,进一步深入阐发《宣言》第一章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如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等基本思想。同时,马克思在总结欧洲革命的经验时还得出结论:无产阶级革命不应该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而应该把它打碎。

 

1871年的巴黎公社实践,证实了马克思的科学预见。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不仅摧毁了旧政权的物质权力的工具如军队、警察、法庭等,而且也摧毁了旧政权的精神鸦片的工具即僧侣势力等。并且实行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则即国际主义原则,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社会公仆的原则、民主共和政体的原则,官员薪金不超过工人工资的原则,官员由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的原则等等。这是对《宣言》第一章中“炸毁官方的整个上层”、“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思想的深化、发展。

 

1878年,德国俾斯麦政府公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加紧对工人斗争的镇压迫害,德国党内有些人惊慌失措,犹豫不决,其中三个人纠结在一起,在一个刊物上发表一篇极端错误的文章,主张投降主义路线,改变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把“阶级斗争”看做令人不快的社会“粗野”现象,主张用“真正的博爱”和关于“正义”的空话取而代之。

 

马克思恩格斯看后十分气愤,转年给德国党的领导人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写了一封信,对三人团的投降主义路线进行了彻底揭露和批判,阐明了他们在《宣言》第一章中阐述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其中一段非常著名的论述即:

 

“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在创立国际时,我们明确地制定了一个战斗口号: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和那些公开说什么工人太没有教养,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必须由仁爱的大小资产者从上面来解放的人们一道走。如果党的新机关报将采取符合这些先生们的观点的立场,即采取资产阶级的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立场,那么很遗憾,我们就没有别的路可走,而只好公开对此表示反对,并结束我们一向代表德国党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和你们的团结一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5—686页)

 

这就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始终坚持他们《宣言》特别是第一章的基本思想,始终没有倒退半步。借口马恩晚年形势的某些变化鼓吹马恩放弃了《宣言》中的阶级斗争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2、《宣言》第一章对《宣言》之后的恩格斯理论研究的影响

 

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在哲学上也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又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他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之后,自觉地把唯物主义观点转变为研究社会现实的唯物主义方法。

 

1842年11月到1844年8月,他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工人阶级斗争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调查研究。他在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序言》中指出:

 

“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所以,为了给社会主义理论,同时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切空想和臆造,研究无产阶级的境况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8页)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及其这部著作十分欣赏和赞扬。这本书也实际成为他们两人合写《宣言》的思想来源,也是《宣言》第一章与其它章节内在逻辑关系的指导思想。

 

《宣言》之后,由于马克思几乎全部精力放在《资本论》的研究上,而自身又没有生活来源。因此恩格斯牺牲自己,把主要时间放在经商上,用来资助马克思理论研究工作。70年代以后,恩格斯又开始了独立的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70年代中叶,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跳了出来,在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全面而猖狂的进攻,并标榜自己在各个领域都有“创新”的成果。马克思要求恩格斯承担批判杜林的任务,恩格斯虽不情愿,但最终接受了这一任务。从1877年到1878年两年时间在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后以《反杜林论》为书名公开出版。

 

杜林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方面有许多荒谬的观点。但最主要的荒谬观点就是他的哲学观。他认为,哲学都是由原则构成的,这些原则如同数学中的公理、化学中的元素。其它人类全部知识都是由原则推导构成的。以往任何哲学家都没有发现哲学的这些真正原则,他杜林发现了这些原则,因此就可以构成他的经济学、社会主义等所有学说。恩格斯批判杜林的这种哲学观的错误的实质,并阐发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杜林先生的相反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4页)

 

同时,哲学原则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不是部分整体的关系、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数学公理与数学公式、定理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学说确实要以科学的哲学思想做指导,但所有的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归根结底都是研究的结果。

 

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概论”中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页)

 

恩格斯这句话直接的含义就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状况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状况。实际就是《宣言》中第一章与其它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同样在《概论》中,恩格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具有杰出成就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继承者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时,就是因为这种空想社会主义没有真正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及阶级矛盾进行科学的研究。因此恩格斯说: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8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部分中继续深入批判杜林社会主义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同时继续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现状的关系。他在第二章“理论”部分中说: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7——618页)

 

然后恩格斯就具体揭示和考察了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和发展之后,其与飞速发展的生产力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的状况。他说:

 

“赋予新的生产方式以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1页)这种冲突具体表现在:“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1页)“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2页)“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4页)“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7页)“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一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恩格斯在这一章结尾做出结论: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为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634页)

 

上述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必然趋势的论述不正是《宣言》第一章内容的再现和深化吗?

 

恩格斯也正是再次客观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在第二章最后一段中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任务。他说:

 

“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这一段不正是《宣言》第一章内容的压缩、深化和高度凝练吗?

 

相关阅读:

郝贵生: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一)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整个全书中的理论地位——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