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张 宇: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
点击:  作者:张宇    来源:“政治经济学大讲堂”微信号  发布时间:2016-10-21 10:47:49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涉及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等各个环节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改革和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作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新的历史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是21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的相关系列重要讲话启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要真懂真信、掌握真谛、融会贯通;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问题上,要认识清醒、态度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必须立足中国改革发展实践,同时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科学的经济理论,以指导具体的经济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之后,邓小平评价这个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日益丰富完善,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多次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

  2014年7月8日,在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11月23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

 

  在上述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讲话,提出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首先,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唯一科学的理论。

  其次,明确提出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第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范畴。“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成果,如何科学概括这些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这些重要的成果,一直是理论界学术界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新的理论范畴或概念术语的提出,为我们科学解答这个重大课题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它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在学理性和系统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四,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正确途径。习近平强调,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三、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新形势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实践,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

  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于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关于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和坚持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战略,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关于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习近平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

  关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关于坚持完善基本分配制度。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深刻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关于认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十八大后,面对着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在深入分析国际经济新形势和深刻揭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走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指出,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要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随着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自身经济实力提升,我们需要更加主动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破少数国家对全球经济法律规则的“垄断”,使规则向着更为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加快农村发展。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他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要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要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要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论述,涉及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等各个环节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改革、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作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21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新的历史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指导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新时期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下大气力、下苦功夫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掌握真谛、融会贯通,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尤为重要。

 

  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4](P10)

 

  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贯穿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发展过程之中,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经济改革发展中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


  第二,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问题上,要认识清醒、态度坚定。

 

  当前,社会上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在经济学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盲目崇拜和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之风盛行,片面的错误的经济理论流行泛滥,由此造成的混乱和危害日益明显。

 

  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也是意识形态,体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成为批判旧世界的武器,也可以成为建设新社会和指导经济发展的指南。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性地继承了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经济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精华,克服了其存在的时代局限、阶级局限和思想方法上的局限,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历史趋势,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帝国主义理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理论,普遍的真理。


  第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的实践,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其中也蕴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消除贫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方面,创造了有规律性的经验,在理论上有着普遍性的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和人类经济思想的宝库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充分吸收借鉴国外经济学发展的有益成果。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

 

  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就大量吸收借鉴了前人创造的成果。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解决人类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如果不加分析把国外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那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论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新的实际,指导新的实践,研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新认识,发现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创造新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胜利。

  (来源:“政治经济学大讲堂”微信号)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