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秦明:漫画家华君武与毛主席的二三事
点击:  作者:秦明    来源:子夜呐喊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5-18 17:42:15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在陕北时,面对那些动不动对群众摆出一副“教训小学生”架势的知识精英和领导干部,毛主席讽刺说:“我们先进,把苏区丢了,陕北的群众落后,却为我们找了块落脚地。”

 

从上海到达陕北的华君武,就是因为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指导,才从一个心高气傲的青年才子,成长为一名深受群众喜爱的人民漫画家。

 

其一:“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嘲”

 

华君武1915年生于杭州;1933年,赴上海求学,在上海的五年生活,画了很多漫画,最早作品就是《一二·九运动》。华君武在晚年的回忆中讲道:

 

“我那个时候,对于‘一二·九运动’,其实也没有什么根本的认识。我当时也跟国民党斗争,但不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跟国民党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上海沦陷,华君武不愿当亡国奴,便瞒着母亲,经过香港,一路辗转到达延安——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心目中的“圣地”。

 

1942217日,毛主席参观延安美协举办的讽刺画展览,对华君武、蔡若虹、张谔给的作品以赞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1942819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华君武所创作的《1939年所植的树》,成为当时最受争议的一幅作品,引发了一些群众和基层干部的不满。

 

这幅画内容很简单,画的是延河边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别现象,华君武的画以偏概全。

 

 

华君武:1939年所植的树

 

有一天,毛主席专门邀请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人到自己的住所见面交流,期间聊到了华君武的漫画《1939年所植的树》。

 

毛主席问,“那是延安的植树吗?”还没等华君武回答,毛主席紧接着说“我看是清凉山的植树。”华君武心想,清凉山是《解放日报》所在地,知识分子多,自己的本意也是讽刺知识分子植的树不会好好管理,毛主席连这也猜到了。

 

只听到毛主席继续说:“不好好植树应当批评。但是延河哪一段植树不好应该注明,王家坪植树不好,你就要写上王家坪植树。延河很长,否则就变成整条延河两岸植树都不好了。延安植的树许多地方是长得好的,也有长得不好的。这幅画把延安的植树都说成是不好的,这就把局部的东西画成全局的东西,个别的东西画成全体的东西了。”

 

华君武频频点头,觉得毛主席说得很有道理。

 

“漫画是不是也可以画对比画呢?”毛主席建议说:“比方植树,一幅画画长得好的,欣欣向荣的,叫人学的;另一幅画画长得不好的,枝叶都被马啃光的,或者甚至枯死了,叫人不要做的。把两幅画画在一起,或者是左右,或者是上下。这样画,是不是使你们画家为难呢?

 

华君武说:“两幅画对比是可以画的。但是,不能每幅画都那样画。都那样画,讽刺就不突出了。”

 

毛主席转向蔡若虹和张谔,问道:“你们说,漫画是不是本身就有局限,有片面性?”

 

华君武不等二人回答,就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有一次桥儿沟发大水,山洪把西瓜地里的西瓜冲到河里,鲁艺有些人下河捞西瓜。但是,他们捞上来不是交还给种西瓜的农民,而是自己带回去吃了。这样的漫画可不可以画呢?

 

毛主席说:“这样的漫画,在鲁艺内部是可以画的,也可以展出。而且可以画得尖锐一些。如果要发表在全边区性的报上,那就要慎重。因为从整个边区来看,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是好的。如果发表在全国性的报上,那就更要慎重,因为影响更大。对人民的缺点,不要老是讽刺。对人民要鼓励。以前,有一个小孩,老拖鼻涕,父母老骂他,他改不了。后来,他的小学老师看见他有一天没有拖鼻涕,就表扬了他,从此,小孩就改了。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潮,不要冷眼旁观,要热讽。

 

毛主席的意见使3位漫画家心悦诚服。

 

其二:“要到百姓生活里头去”

 

在上海时,华君武对西洋漫画特别推崇,自己画的画也都是洋人洋气的,华君武后来回忆说。在延安最初的几年,华君武的漫画继续模仿外国人那种漫画的表现方法。华君武经常在延安的墙报上画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老百姓还看,一看漫画看不懂,扭着头就走了。

 

华君武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画的漫画,是高级知识分子看,这种画到延安去,老百姓不喜欢看,那么你要转变,这就是属于毛主席说的,要到生活里头去。这也是后来我追求的一个方面,假如没这些东西,我的漫画也不会这样。”

 

按照毛主席指导的方向,后来华君武的漫画就往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追求,延安去的老百姓不喜欢看,那么就要转变,就要深入到工农兵当中去,学习他们的语言。华君武自述说,延安阶段只是自己漫画发生变化,向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的酝酿阶段。

 

19456月,华君武参加鲁艺文工团,前往东北解放区。在东北的五年,只要能看到《东北日报》,就能看到华君武的漫画。那个时候华君武的漫画已经是在慢慢往农民能够看懂的这方面走。华君武在《东北日报》画的漫画,哈尔滨火车站等等公共场所,都把这些漫画放大,老百姓真的很喜欢。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内容多是揭露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和反映蒋家王朝的崩溃,及时而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

 

 

华君武:磨好刀再杀

 

华君武这一时期作品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功的塑造了“蒋介石”的漫画形象。也许是这一形象太有感染力了,哈尔滨的国民党特务组织竟以“诬蔑领袖”的“罪名”,将华君武列入暗杀的黑名单。

 

其三:漫画被毛主席“群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君武调到了《人民日报》,主持筹办了“讽刺与幽默”专栏。

 

受毛主席一系列讲话的影响,华君武认识到,“新社会也存在旧思想、旧意识,这是人们头脑中从旧社会带来的。共产党反对这种旧的思想、意识、作风,所以提出世界观的改造……旧思想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而自动消灭,这就是社会主义长期存在的矛盾。漫画批评讽刺旧的也就是帮助建立新的……”1957年,毛主席发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著名论断,更坚定了华君武的这种看法。

 

1962年,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华君武当时看到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犯了错误了以后,自己很害怕。但是华君武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犯了错误你得从原地上爬起来,再走路。你假如不犯错误,你自己就不敢走路了,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走路。基于这个想法,华君武创作了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发表在196284日的《光明日报》上。

 

 

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1962

 

这幅画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同。19629月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这幅漫画连带《中国青年报》上一位青年作者对漫画的解读短文,被作为大会文件的附件发给与会代表,毛主席还在上面专门加了批语:

 

印发各同志研究。犯了错误,只要认真改正,也就好了。

毛泽东

九月二十四日

 

毛主席借此提出了一个当时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即如何对待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工作及其错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和主持一线工作的领导发生了严重分歧。1962年春的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替一线领导主动“包揽”了责任,不成想这些犯了错的人非但不检讨错误、继续前进,反而刮起了一阵“单干风”,要走回头路,否定总路线。

 

毛主席是把这幅漫画当作了对右倾机会主义回潮的回击,应该说这个时期,华君武虽在基层,却与毛主席的心是相通的。

 

80年代以后,华君武的这幅画曾被当作他的“污点”之一,被很多知识精英拿出来反复嘲讽。

 

“没有毛主席的教育,就没有华君武”

 

文革开始以后,华君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被扣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美术界十恶不赦的大恶霸”、“把持美术界,干尽了反党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勾当”等帽子。

 

后来,华君武还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段经历,华君武的确吃了不少苦。

 

面对镜头,主持人问他:那个时候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被打击被迫害,你内心有没有动摇过放弃漫画?

 

华君武说:“没有,我在文革期间种地、养猪,我养猪(养了)四年,种地(种了)一年,种菜园两年,挑了有一万斤粪,但是我那个时候也没有动摇。”

 

主持人又问:文革中下放劳动,那段生活是不是您人生中最痛苦的体验?

 

华君武毫不犹豫的说:“没什么痛苦啊!我养猪、种地,挑了10000斤粪,身体练的很好。”

主持人紧追不舍:您内心真的没有痛苦么?

 

华君武斩钉截铁:“真的没有!”

 

在说这句话时,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脸上挂着自信、质朴的笑容。

  

与那些没受多大苦、却喋喋不休地进行控诉的精英相比,他们的格局、胸怀与眼光,远远不及华君武。

 

晚年华君武仍然深情地说:“不到延安,没有党的教育,毛主席的教育,也就没有我的漫画,没有华君武的今天,这一点是感到非常深刻的。这是老话,但还是非说不可!

 

附:华君武晚年部分作品

 

 

 

 

 

 

文:秦明;来源:子夜呐喊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