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陈安生:苏兆征,没来得及担任党的总书记——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9周年
点击:  作者:陈安生    来源:昆仑策网,根据作者来稿编发,有删改  发布时间:2016-11-16 17:16:18

 

 

  1985年11月16日,邓颖超同志在与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同志的女儿苏丽娃、儿子苏河清的谈话时透露:“为了改善和加强党中央的领导,中共中央曾经准备让苏兆征同-志担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只可惜他积劳成疾,(43岁)早过世了,来不及实现。”

 

  当前的青少年熟知康乾、和珅、刘罗锅、徐志摩、张爱玲、……已不知苏兆征这个名字,更不了解他的身世、业绩,不知道他为何能担任党的总书记,而又为何没有担任党的总书记?

 

  一、出生贫农的海员工人

 

  苏兆征于1885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淇澳村东溪坊(今属珠海市淇澳管理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到父母“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和“人穷志不穷”的教育,逐渐养成了勤俭和善、正直无私、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

 

  9岁时的他,从因生活所迫,被送到地主家放牛,风里来,雨里去,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吃不饱还受过凶恶的地主婆打骂。父母父亲种植本村官僚地主的几亩瘦田,一家人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大多交租;田租还一年年一加再加,再分摊许多苛捐杂税,苏家大小时常考蕃薯、野菜充饥。

 

  童年的苏兆征时常听到本村的相亲到毗邻的香港、澳门打工谋生回来后讲述洋人如何横行霸道,使他不仅憎恨本村的土豪劣绅,也憎恨欺压中国人的西洋鬼。18岁那年,因家乡受灾,无法维持生活,只得跟随几位乡亲到香港谋生。送礼求情之后,他在英国怡和洋行下属的“乐生”号轮船上做工,开始了苦难的海员生涯。

 

  青年苏兆征先后在“乐生”号、“泽生”号、“海檀”号、“海康”号、“塔头”号等英美的轮船上做侍仔,即在船尾干杂活,干最苦最累的差事,连续工作17个小时,还挨打受骂,曾被英国大副狠狠打了一个耳光;而有的海员难以忍受投海自尽;有的工友患病,老板不但不给治疗,反而把病人抛进大海喂鱼。

 

  苏兆征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生活的折磨下成为一名饱经风霜、坚韧不拔的青年海员。

 

  二、曾掩护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

 

  此时,孙中山正策划反清起义,经常乘轮船来往国内外,奔波于港澳之间,苏兆征与他的接触的机会愈来愈多。孙中山用乡音与这位青年工人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向他们宣传革命主张,双方“不仅是同乡而且是同志。”

 

  一次,孙中山被清军追捕,求救于苏兆征,苏兆征把他带上了船,眼看敌人追来,距离开船还有3分钟,苏兆征以他在海员中的威望,下令提前起锚开船,敌人没赶上,只得在码头叹气。孙中山很感谢这位小老乡,不断保持联系。

 

  在革命领袖的启发教育下,苏兆征于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来又转为国民党党员,出生入死,不避艰险,多次协助革命党人输送军火和同志,为武装起义做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多次亲笔写信和题词给他做留念。

 

  辛亥革命后,苏兆征拒绝了国民党政府予以的官职,掉头不顾,回到船头,不离开海员工作,并继续帮助孙中山在各国华侨中开展反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

 

  三、领导海员罢工,结识邓中夏

 

  正当苏兆征继续随轮船航行于香港与太平洋各大港口之时,传来了十月革命的炮声,苏兆征深受鼓舞。他曾经到过俄国的海参崴等地,和俄国海员有关密切交往,又在俄国国际海员俱乐部阅读过书看画报,初步了解了列宁、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在此之前,读过私塾的苏兆征就在国内个港口这些开放的窗口,有机会博览了新文化的报刊,尤其是爱读李大钊的《青年》一文,爱读《新青年》上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自学革命理论,在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并领导海员反抗英国工头踢伤童工的暴行,取得了第一次组织斗争的完全胜利,鼓舞起中国海员的斗争越来越猛烈,扩大。

 

  苏兆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想方设法买到了一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更是如获至宝,手不释卷,从中获得了斗争的智慧和力量。经过两年的宣传鼓动,他发起于1921年3月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员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

 

  海员工会一成立就向香港轮船公司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被拒绝后于1922年1月12日毅然举行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苏兆征起草了罢工宣言,是罢工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代表海员与港英当局、绅商代表谈判斗争时针锋相对;揭露抗议英国军警枪杀工人的“沙田惨案”;挫败内部工贼的破坏阴谋;他与工人同甘共苦,睡地铺、忍饥饿,机智勇敢地带领100,000罢工工人坚持斗争56天,把香港变成了臭港、死港,取得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大规模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他在当时被选为罢工委员会主席,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全国第一个有名的工人领袖。”(英国学者韦尔丝·宁莫)

 

  罢工胜利后,苏兆征出席了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在会上介绍了罢工的经过和经验。会见他结识了邓中夏同志,从此成了生死之交。虽然苏兆征已37岁,邓中夏才是个20多岁的青年,但苏兆征仍极为尊重这位“五四”闯将、北大学生、年轻的共产党人;在他的指导下,反复学习马列的著作;“大老粗”苏兆征认为这个学生立场坚定、眼光远大;邓中夏把要苏兆征看作是老大哥和亲密战友,对他领导海员罢工的贡献赞不绝口。

 

  四、由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党

 

  1924年秋,中共香港支部成立,立刻指定专人和苏兆征联络。苏兆征也主动靠拢党组织,自觉争取党的指导和帮助;多次邀请党员做演讲,向海员介绍马克思,宣传党的主张,评述国内外形势。

 

  1924年11月14日,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组织北京的国民会议促成会,途经香港,与前来迎送的苏兆征交谈片刻,孙中山希望苏兆征也北上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并建议他广泛收集香港广大工人的意见交给促成会讨论。

 

  1925年春,苏兆征代表香港工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应李大钊邀请,苏兆征第一次拜访了久已仰慕的导师。这个40岁的工人大步向前,那个35岁的教授笑迎出门,双手紧紧握住,两人满脸笑容,兴奋;热烈。

 

  “兆征兄,你领导的大罢工确实了不起呵!”

 

  “李先生,都是多得你的指导和帮助啊!”

 

  在后来的交谈中,李大钊详细了解了苏兆征的斗争经历,反复讲解了党的纲领。又经过多次会晤,苏兆征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放牛娃,经过海浪的磨难,在辛亥革命和海员大罢工的艰苦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哺育下,由党的领袖介绍,加入了党的队伍,成为了一个自觉的工人阶级战士,从此开始了他更辉煌的战斗生涯。

 

  五、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苏兆征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后回港,南下途经上海时,与中共中央负责人共商,决定在广州召开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由香港海员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当4个团体共同发起,苏兆征在广州紧张投入大会的筹备工作他做了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挫败了反动工会头子的破坏,终于1925年5月1日在广州举行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出席代表281人,代表工会166个,有组织的工人54万多人。有苏兆征,邓中夏、李启汉、王荷波等共产党员组成的中共党团委员会,团结其他工会代表,保证了大会顺利进行。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开了7天,通过了30多个决议案,如《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决议案》、《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决议案》等;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兆征和林伟民、刘少奇、邓中夏等25人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20多天后即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

 

  六、领导省港大罢工

 

  为了回击英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中共广东区委派苏兆征、杨殷、邓中夏、杨匏安、黄平组成五人组织党团指挥机关组,到香港发动工人罢工。经过宣传鼓舞,排除了黄色工会的干扰,于1925年6月19日,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在香港开始了!在陈延年同志、鲍罗延顾问的指导下,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出面召开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普选出罢工委员会,苏兆征被推举为委员长,同时苏兆征还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按照党的指示在罢工委员会中工作。

 

  罢工委员会设在广州越秀南路的东园,机构精干而又高效,设有干事局、财政委(苏兆征监管)、纠察委、审计局、法制局、会审处,还出版了机关报《工人之路》。在广东国民政府的支持下,罢工委员会代行政府的部分职权,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城市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人称为“东园政府”。苏兆征后来说:“可称之为工人掌握政权之初步学习。”苏联工会代表团专程前往访问也极高评价:“中国工人阶级有巨大的组织运动的才能,香港的罢工委员会不仅在中国,就是整个国际工运中也是一个典范。”苏兆征主管的财政委账目公开,一丝不苟,20多万罢工工人的衣食住行井井有条。他呼吁国内外赞助经费,获得广东国民政府财政厅厅长廖仲恺的支持,定期收到广东政府拨款。各国华侨工人组织纷纷捐款。1926年3月31日时,“共收有290万元,总共支出280多万元,现尚有余存。”工人们高度赞扬。

 

  苏兆征十分重视把罢工工人武装起来,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来纠察队,有200支枪。由周恩来派黄埔军校毕业生严格训练,可以说是工人武装的雏形;曾经英勇打击军阀残部、民团、英国军舰和飞机。

 

  1925年10月,苏兆征亲自指挥5000多人的罢工工人、纠察队上前线支援国民政府的东征,近百人牺牲,数百人受伤。第二次东征,他又组织了运输队、宣传队分7队,四处宣传讲演支前;开动员群众献出了大批船只,出动大批民工,支援渡海作战,一举歼灭了军阀武装。

 

  经过与廖仲恺、邓中夏、鲍罗延的反复协商研究,苏兆征依然放弃了罢工初的“向一切帝国主义进攻”的主张,决定“单独对英”,集中力量打击主要的敌人英帝国主义,受到美、法、日等国的欢迎,也受到广东工商界的欢迎,使广州与海外恢复了航运,工商业兴旺起来,促进了广东的经济,省港大罢工得以坚持下去。廖仲恺先生被右派内奸暗杀后,苏兆征率领罢工工人参加追悼会和游行示威,声讨帝国主义和走狗反革命派,表示沉痛的哀悼和罢工到底的决心。

 

  苏兆征、邓中夏等人领导的省港大罢工从1925年6月到1926年10月止,坚持了一年四个月,把香港变成了死港、荒岛,沉重打击了内外敌人,支援了广东革命政府、准备了北伐战争,其罢工组织存在到1927年10月,以领导坚强、组织严密,规模巨大,策略灵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在国际共运史上写下了空前的伟大篇章。

 

  邓中夏对这位战友的评论是:“在这样的罢工庞大组织中,百物从错,真是一日万机,然而征兆同志却处之裕如,以至于将近两年而不稍懈。”

 

  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也称赞他是:“一位党性很强,工作踏实,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的十分优秀的好工人领袖”。

 

  七、反击蒋汪叛变,筹备八七会议担任中共政治局常委

 

  1927年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从广州迁往武汉。苏兆征被委任为武汉国民政府的劳工部长。4月2日,汉口的湖北农协召开大会,三日各界50万人又在汉口举行空前盛会,两次欢迎苏兆征这位革命工人的领袖。同日,发生日本军警枪杀中国工人的“四三”惨案,由苏兆征、谭平山领导了抗议运动和善后工作。

 

  “四一二”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攻变后,苏兆征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共五大,批判了陈独秀在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开展工农武装斗争的意见,未被采纳。他因筹备“八七”会议也没有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仍被缺席选为南昌临时政府机构革命委员会委员。

 

  在纠正右倾机会主义的“八七”会议上,苏兆征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后又与瞿秋白、李维汉共三人被选为临时政治局常委,从此成为了中共中央核心领导人之一。

 

  会后,苏兆征来往于武汉、上海之间,领导工人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蒋汪反革命大屠杀。11月,瞿秋白主持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形成了左倾盲动主义。会上增选周恩来、罗亦农为政治局常委;后又讨论通过了苏兆征,张太雷制定的广州起义计划。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举行了广州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苏兆征正在湖北,仍被缺席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这年里,他的导师李大钊、战友陈延年的同志相聚牺牲。他闻讯泪流满襟,极为悲愤,更加英勇无畏惧,与瞿秋白、李维汉一起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临危受命,挑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苏兆征同志从八七会以后,便成为中国党的中心领导之一了。”(邓中夏)

 

  八、在莫斯科筹备党的“六大”

 

  1928年2月,苏兆征应邀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赤色职工国际第4次代表大会。他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历程和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受到了各国代表的赞扬、钦佩。他和同行的邓中夏被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委会委员,同时并被选为共产国际六大执行委员。会后,他暂留莫斯科,参观访问、讲演讨论,参与筹备中共六大的召开。期间,他调查研究后找到找了共产党国际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澄清、平反了苏联中山大学米夫、王明制造的中国学生“浙江同乡会”冤案。

 

  党的六大会前、会中,苏兆征全力以赴,废寝忘食,拼命工作。与大会秘书长周恩来天天在一起为大会准备文件,安排讲座,审查代表,操办会务。斯大林也会见了瞿秋白、周恩来,邓中夏、苏兆征和黄平,共同研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六大纠正了“左”盲动主义错误,产生了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组成的五人政治局常委会。斯大林看上的向忠发任常委主席即总书记。实际上他水平不高,毅力、意志不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后被捕叛变。

 

  回国后,同是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经常在苏兆征家开会。虽然周恩来比苏兆征年轻十多岁,但苏兆征对周恩来的赤胆忠心、精明干练非常崇敬,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两人情同手足,极为深厚。从省港大罢工时期在港粤就开始了的相助相知的革命友谊,又在上海的党中央领导岗位上并肩战斗而发展了。

 

  九、临终前由邓颖超记录遗嘱

 

  由于长期操劳过度,营养不良,苏兆征终于积劳成疾。在莫斯科时“六大”会议上,他就病得很重,人很瘦,忍着病重坚持发言,声音很小,用手指按着痛处,他报告讲完。经过几个月疗养,又赶回国,于1929年2月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这期间,旧痛发作,他咬牙坚持把会开完。2月25日才辗转住院。

 

  当日下午4时,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邓颖超闻讯赶紧来探望,苏兆征已处于弥留状态,他用微弱的声音,加手势,断断续续说:“广大人民已不能活下去,要革命,等我们去组织起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同心合力,使革命最后成功。我妻子和小孩子可送莫斯科,请与团体商量。再反复用手指心说:“大家同心努力,达到革命的胜利。”

 

  当场邓颖超笔录苏兆征的遗嘱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大家全力起来,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夫人小孩去(莫斯科),与团体商量”。后附周恩来当日晚的来批注:“这是小超记的”。“按:这是苏兆征临死时政治局代表忠发同志去看他的时候说的,此时兆征同志的神态已极不清楚不能多说话了。这几句话也是说的极不联贯而且极模糊的。兆征死于2月25日下午6:30分。恩来,29. 2.25晚”。

 

  苏兆征在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邓颖超等战友的守护下,不幸不治长逝,终年仅43岁。他的遗嘱和事业由在场的同志、朋友继承下来了!

 

  他的遗体由当时中央特科的李强同志用姚伟常的假名埋葬在公墓。1949年,邓小平在解放上海后找到他的棺木,与原妻张锡瑷同志的棺木,并放在原住的房子楼下,一直到1969年才一起葬于龙华公墓。碑上刻了“苏兆征烈士”大字,并镶上了他的遗像。

 

  十、没来得及

 

  苏兆征逝世的第二天,即1929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24次会议,悼念兆征;并发表32号通告,号召全党继续兆征的精神,向前奋斗,要记住他的遗言:“大家努力,达到革命的胜利。”

 

  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都发出了悼念的通告。赤色职工国际也通令各国工会纪念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苏联、法国都举行悼念活动。邓中夏当时正在苏联,写下了《苏兆征同志传》,印发了3000份到苏联和欧美各国,以纪念这位生死之交。

 

  中国共产党的标志是镰刀和铁锤。苏兆征出生农民,又做工航海,开阔了眼界,结交了各国工友,更了解了十月革命;在李大钊、邓中夏、陈延年、周恩来这些青年革命知识分子的直接指导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迅速成长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太平洋沿岸职工运动领袖之一、赤色职工国际和共产国际领袖之一。这在东方是唯一的。苏兆征同志本身就像一面镰刀铁锤的红旗。他本来可以担任党的总书记。

 

  但是苏兆征同志过早逝世了。没来得及担任总书记。这说明我党早期是在多么残酷的斗争中、多么艰苦的环境里;我党的早期领导人是多么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千锤百炼,九死一生。

 

  回顾自1927年武装起义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8年间,党的早期领导人,仅政治局委员、常委、著名的中央委员,相聚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的有(按牺牲时间排列):李大钊(37岁)、陈延年(29岁)、肖楚女(34岁)、赵世炎(26岁)、王荷波(45岁)、郭亮(27岁)、向警予(33岁)、罗亦农(26岁)、陈乔年(26岁)、张太雷(29岁)、澎湃(33岁)、杨殷(37岁)、恽代英(36岁)、蔡和森(36岁)、罗登贤(28岁)、邓中夏(39岁)、瞿秋白(36岁)、方志敏(36岁),18人。(同时也有向忠发、顾顺章、李竹声、卢福坦、盛忠亮、张国焘6位中央领导人叛变。)

 

  这些早期党的领导人除了王荷波、苏兆征大些,是40多岁,其余都20多岁,三十多岁,几乎都是大学生、留学生,都是才华横溢、风华正茂,都没来得及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纪念苏兆征在莫斯科筹备六大88周年!

 

  (作者单位:中国核工业党校;来源:昆仑策网,根据作者来稿编发,原载于《中华魂》杂志2007第2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