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老红军回忆“三湾改编”时的毛泽东
点击:  作者:金汕、陈义风    来源:民族复兴网  发布时间:2016-08-02 10:54:53

 

            本书作者的父亲陈士榘亲历三湾改编,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南征北战,成为开国上将。老将军回忆时这样说:三湾改编给工农革命军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毛泽东对士兵委员会曾做过这样的阐述:士兵委员会就是监督院,是监督官长的。成立士兵委员会就是要士兵敢于讲话,讲了话也要有作用。

强扭的瓜不甜,何苦强留

1927928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经过千里奔袭来到了江西永新县境内的三湾村。这里离井冈山没有多远了,但士兵们已经相当疲惫,粮草短缺,部队减员也很严重,虽号称一个师,实际兵员只有1000人左右。

第一师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虽然部队官兵的士气还很高昂,且多数是经过战斗考验的党团员和工农运动的骨干分子,但也有一些带着形形色色个人目的来部队捞好处的人。这些人在长时间的行军作战及艰难的生存环境面前悲观动摇起来,说怪话,闹情绪,甚至离队逃跑。最为可怕的是第一师的师长——一直主张攻打大城市的余洒度,他对部队开进深山野岭十分不满,对部队的前途表示出很大的悲观情绪。

这个样子是无法与敌人作战的,而且也无法获得已经在这里占山为王的农民自卫军的接纳和归顺。毛泽东痛下决心,在进军井冈山之前,先把部队整编好。在第一师到达三湾的当天,毛泽东便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第一师进行就地休整,对部队实施改编。后来,军事史家们便称这次改编为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首先遭到了师长余洒度的反对。实际上,余洒度师长那时已经萌生了去意。果然没多久,他就和三团团长苏先骏私自离队逃跑。被岗哨发现截住。

余洒度的出逃行为立即引起 了第一师官兵的愤怒,士兵们将这两个人扣下,准备交给毛泽东以军法处置。毛泽东颇为大度地说:要走,就让他们走吧,强扭的瓜不甜,何苦强留呢?

这件事给陈士榘以很大的震动,毛泽东的宽大胸襟确实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第一师的官兵也都没有想到毛泽东会放这两个人走,余洒度等人更是感到意外。这两个人颇受感动,尽管他们去意已决,但都表示今后不会同毛泽东为敌。

余洒度他们走了以后,毛泽东召开了一次会议,宣布去留自愿,即如果有谁不愿在部队里干了,不愿过艰苦的山区生活,可以离开这里,工农革命军发给他们回原籍的路费,但不准携带武器。开过会议以后,有大约十几个人提出了离开部队的要求,其中主要是旧军官。他们的思想和感情都和革命的队伍有不小的距离,留在部队里实际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第一师的官兵都对毛泽东的做法表示理解和赞赏。

三湾改编随即全面开始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建立各级党组织的同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编。在原军事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陈士榘被编在一营一连当战士,当时的连长是员一民,党代表是何挺颖。

毛泽东领誓,工农骨干入党

改编在进行当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党员没有那么多。有的连队只有一两名党员,成立党支部有困难,班排设立党小组更是难以实现。毛泽东提出:要发展出身工农家庭、作战英勇的士兵入党。毛泽东说:我观察过,凡是拥有一定数量党员的连队,士气就高,作战英勇,长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监督。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各连队都开始发展工农骨干入党。陈士榘因为参加过农运,斗争过家乡的恶霸地主,所以被列入第一批入党的党员。陈士榘的入党介绍人是当时一连的党代表何挺颖。好像是在192710月的一天,党代表何挺颖找到他说:你的党员已经批了,今天要去进行入党宣誓。

于是陈士榘跟着何挺颖来到一个祠堂的阁楼上,房间里放着几个长条木板凳,上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他们都面对北墙,北墙上挂着两张长方形的红纸。红纸上方写着3个外文字母:CCP,下方写着两行毛笔字: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当时是晚上,屋里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陈士榘看到了那两行字,心想那就是入党誓词吧。毛泽东看人已经到齐,就宣布入党仪式开始。先是由各连的党代表介绍新党员的情况,这次共发展六名党员,分别来自六个不同的连队。在各连党代表依次介绍完每个新党员的简历和政治表现以后,毛泽东开始向新党员发问:

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士榘的回答是:为了工农翻身得解放!

其他人的回答也都差不多。毛泽东显得比较满意,他开始对那几句入党誓词进行讲解,并解释了CCP三个英文字母的含义,说那是表示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便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带领新党员宣读誓词。

读完誓词后,毛泽东对六个新党员说: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共产党员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团结群众多做工作,艰苦的地方危险的时刻要抢着上,凡事要给普通士兵做出榜样。还要有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组织生活无故不得请假,党员要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党内的事情不要乱讲,尤其是党内的秘密,对自己的亲人都不能讲,党的决议一经做出就要严格遵守……

士兵有了监督长官的权力

三湾改编给工农革命军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毛泽东对士兵委员会曾做过这样的阐述:士兵委员会就是监督院,是监督官长的。没有这样一个组织,士兵们就不敢讲话。讲了话也没有作用。成立士兵委员会就是要士兵敢于讲话,讲话也要有作用。士兵委员会的原则是:官兵平等,不准打骂士兵,废除繁褥礼节,实行经济公开,发扬政治民主,士兵有开会说话的权利与自由。

当时工农革命军里有一个大队长,本名叫郭天民,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很有军事才能,作战英勇。但他有一个在旧军队里养成的习惯,就是喜欢体罚士兵,只要士兵犯了纪律,他抡起巴掌就打。以前打士兵,士兵是不敢反抗的,连言语都不敢。成立士兵委员会以后,士兵们将郭队长打骂士兵的情况反映到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将此事捅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立即对郭天民进行了批评。

毛泽东在大会上公开讲了这件事,说工农革命军里有个姓郭的铁匠,把革命军战士当铁来打。这是不允许的,违反纪律的。

当然,在毛泽东批评后,郭天民很快改正了体罚士兵的毛病,重新获得了士兵的理解和爱戴。郭天民还以此为戒,向许多喜欢体罚士兵的长官现身说法。随着教育的深入,工农革命军里打骂士兵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说服教育和细致入微的政治思想工作。郭天民大队长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尤其到位,被他打过的士兵都赞佩地说:我们大队长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解放后,郭天民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在民主政治清风的吹拂下,工农革命军里官兵一致,同吃一锅南瓜饭,同住一个茅草棚,遇到难事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官兵们一个个开心得不得了。尽管条件艰苦,但部队的士气极其高昂,歌声笑声不绝于耳。民主政治生活给弱小的红军部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能量。从白军俘虏或反正过来的士兵感受最深,他们说:红军和白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白军里死气沉沉,官兵之间相互戒备,相互提防,而红军士气高昂,官兵之间亲密无间,没想到红军里这么好。

当时,井冈山地区有一首人人会唱的歌谣: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除了官兵一致的政治民主以外,工农革命军里还实行了广受欢迎的经济民主。当时,除了上面的歌谣以外,还有一首广为流行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吃起来,喷喷香。

在工农革命军里,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就是红米饭和南瓜汤,因为这两样是当时最常见也是最便宜的饭菜。南瓜汤里经常连盐都没有,红米饭也不能做得很稠,因为要节省粮食。有时候甚至连五分钱的伙食也保证不了,只能吃红糙米南瓜饭,一天还只能吃一顿或两顿。红糙米是很难下咽的,特别牙碜。南瓜汤实际就是白水煮南瓜,既没有盐也没有油。

士兵们为什么没有怨言呢?因为首长和战士都吃一样的饭菜,从军长到师长,从团长到党代表没有人搞特殊化。

部队住宿和着装的条件也艰苦到了极点,井冈山的冬夜天气阴冷,潮气袭人,部队官兵都是单衣在身,晚上一个个冻得哆哆嗦嗦。由于房子很少,只能让伤病员挤进去住,其他人露宿在野外。没有被子,衣服又单薄,难以入睡。

战士们后来想了个办法,就是钻到稻草里面睡。有一次,毛泽东来到部队的宿营地,能听见打鼾声,却不见人的影子。值班的哨兵告诉他:都跑到稻草里去睡了。毛泽东大笑道:这是个办法哩,既能取暖睡觉,又可以隐蔽得很好,说不定敌人来了也发现不了我们呢!

最困难的是部队的伤病员,他们除了要忍受寒冷与饥饿以外,还要受到病痛的折磨。虽然有时候他们能住到房子里,也能吃上一些病号饭,但他们的身体很差,不少人都发着烧。由于药品奇缺,他们得不到救治,只能用毅力跟病魔进行抗争。

营长张子清,作战时脚底板被打进一颗子弹头,由于没有药品和器械,始终无法取出来。张营长和普通负伤战士一样忍受着饥饿和伤痛,最后终于因脚底伤口中毒,离开了人世。

对于红军的生活和经济问题,毛泽东积极主张实行经济民主,调动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毛泽东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经济问题一定要有所突破,否则,工农武装割据就难以实现。毛泽东要求部队,一面打仗,一面筹饷,凡是党员,都必须想些办法,士兵委员会更要开动脑筋,帮助首长解决好部队的伙食和布匹问题。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不少连队里的士兵委员会管起了部队的伙食。每到一地,只要是闲暇时间,士兵委员会就组织人积极筹饷。同时开源节流,采买货物时精打细算,一个铜板当两个铜板花。

士兵委员会还实行账目公开,每月及时向士兵公布。一旦有了余额,就分给大家。士兵们称之为分伙食尾子。尽管数目很小,都是以毫厘计算的小钱,但士兵们极为高兴,每到月末,大家就翘首以待。(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陈人康口述 金汕、陈义风著 人民出版社 20073月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老红军回忆“三湾改编”时的毛泽东

    2016-08-02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