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其他综合 > 阅读信息
8位军区报社长总编的停刊感言,个个有才、篇篇精彩!
点击:  作者:中国武警网    来源:中国武警网  发布时间:2016-04-08 08:26:26

 

             1永远的号角

作者:原人民前线报社社长   林德勤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今天,《人民前线》报出版第11555期。从1948918日创刊至今,她带着68年的壮丽辉煌站在您的面前,执手相见,依依惜别。

峥嵘岁月再回首,激越华章满纸上。

《人民前线》报在华东前线的隆隆炮声中诞生。从创刊的那一天起,就吹响战斗号角: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战斗的前线!68年来,人民前线报历经炮火硝烟,跨越万水千山,览阅时代风云,引领舆论先声,记录着阔步前行的历史足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记忆。

激扬强军志,壮写东南篇。作为南京军区党委机关报,《人民前线》报始终浸透强大的真理力量、鲜明的旗帜色彩、无畏的历史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坚持军报姓党、强军为本、创新为要,宣传强军思想,激发强军精神,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见证和展示南京军区雄镇东南、阔步强军的铿锵步履,记录和书写广大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壮美画卷。

历史长河奔腾漫卷,潮头瞭望激情澎湃。

68年忠诚坚守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努力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把官兵紧紧凝聚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旗帜下;68年奋力擂响练兵备战强军战鼓,实录军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恢宏画卷和奋勇足迹;68年饱含真情礼赞引领风尚先进典型,挖掘宣传的一大批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和先进集体,为一代代官兵树立了强军兴军的精神坐标;68年情注基层倾心讲好士兵故事,呼吸相顾、蹈汤同往,永远朝着战士的呼声迈开前行脚步;68年锐意创新抢占媒体变革先机,始终以时代的脉动为脉动,以变革的强音为强音,努力当好时代旋律的“演奏者”。

一张报,几代人,数十载,如磐石。

《人民前线》报人坚守政治灵魂,牢记职责使命,怀抱职业理想,永葆赤子之心,冲锋战斗在一线、在现场、在路上,历春夏复秋冬披星戴月,从黑发到鬓霜青灯黄卷,朝着真理与真实孜孜以求的脚步不停、为强军兴军鼓与呼的情怀不变,把信念之歌、使命之歌、奉献之歌大写在一篇篇稿件中,倾注在一个个版面上,定格在一个个镜头里,备尝艰辛却无怨无悔,向党和人民、向全区官兵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光阴往来,亘古如斯;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此时此刻,我们满怀崇敬、满怀感恩、满怀深情——

由衷地向军区党委机关、部队广大官兵、所有新闻宣传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朋友道一声感谢。《人民前线》报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步跋涉,都倾注着你们的殷切期望、心血智慧和关心厚爱!

九万里风鹏正举。迎着改革强军浪潮,我们的血已经沸腾,我们的心春风荡漾,我们的路阳光灿烂。让我们以重塑自我、刚健有为的崭新姿态,重整行装再出发!

伟大的征程,永远的号角!

2永远是战士

作者:原战士报社社长 钟友国

2016116日零时零分,广州军区走完60年光辉历程,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作为广州军区党委机关报的《战士报》,也将停止出版。告别往昔,展望征程,让我们自豪地说一声:我们无愧于战士!我们永远是战士!

八十六载金戈铁马,《战士报》犹如一部照相机,见证记录了我军发展、壮大、胜利的光辉历程。19307月,《战士报》在江西中央苏区创刊,先后作为红一军团党委机关报、八路军115师党委机关报、新山东军区机关报、东北野战军机关报、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党委机关报、广州军区党委机关报。井冈山下、长征路上、抗战期间、解放战争……在中国革命最残酷的岁月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战士报》一次次高奏着战斗的号角,为战士们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八十六载岁月如歌,《战士报》犹如一部播种机,得到了毛泽东、朱德、罗荣桓、聂荣臻、李卓然、朱瑞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自指导,有的还亲自撰写和审定过一些重要社论、评论员文章,在这里播撒革命的火种。朱德总司令曾于1937年和1950年两次为《战士报》题写报名。罗荣桓在担任115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时,尽管军务繁忙,仍经常给《战士报》写社论,并夸赞《战士报》“一个铅字比一颗子弹还重要!”

八十六载风雨历程,《战士报》犹如一支冲锋号,把党的号令演绎成高昂的进军曲。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进攻仗,记录革命历史、讴歌人民军队、弘扬时代新风、鼓舞军心士气……特别是1955年成为广州军区党委机关后,在军区党委和首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军区政治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为宣传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军区部队全面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十六载时空太长太长,长得我们没法用文字抒写所有荣光;八十六载历程太久太久,久得没法把记忆来一一回放——

怎能忘,一届又一届军区首长和政治部领导对办好这张红军报纸关怀备至,坚强领导,有力指导,谆谆教导,厚爱有加,使报社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怎能忘,一代又一代战士报人为办好这张红军报纸呕心沥血,青丝成霜,矢志奋斗,写就了战士报精神:笔头与枪头一起冲锋,为革命劲吹战斗号角。

怎能忘,一茬又一茬热心读者为办好这张红军报纸辛勤付出,踊跃投稿,积极评报,使报纸始终保持了较高的质量。

八十六载渊源太深太深,深得没法用键盘诉说感恩的心声;八十六载情愫太浓太浓,浓得只留下一抹战士的本色——

战士的本色是忠诚。作为党委机关报,《战士报》从创刊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强化喉舌意识,宣传口径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上级党委的决策指示保持高度一致。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军事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战士报》始终牢记并接续坚守的职责使命。86年来,《战士报》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实现党的目标为己任,党发出什么声音,《战士报》就传递什么声音;革命形势需要什么样的舆论,《战士报》就发出什么样的呐喊;军队建设需要哪方面的引导,《战士报》就刊发哪方面的报道。在战争年代,每一次重要战役或战斗之前,《战士报》都通过报道告诉战士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作战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以鼓舞指战员敢打必胜的信心。战斗中及时传播我军胜利的消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对日寇和顽固派作战的胜利消息,解放战争时期,抢占东北、解放东北与平津的节节胜利消息,都很快见诸报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战士报》一如既往,及时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传播“四化”建设消息,坚定部队官兵的社会主义信仰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战士报》紧紧围绕军委、总部的部署要求和军区党委的决策意图,大事大抓,强势推进,先后宣传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记强军目标、投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反“四风”改作风等大事件、大主题,同时也推出了 “南海前哨钢八连”“矢志打赢模范连长”刘珪等先进典型,树立了鲜明的导向。

战士的本色是勇毅。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战士报》,骨子里流淌着战斗的血性,闯枪林弹雨从不皱眉,随战士冲锋从不退缩。打仗和准备打仗,是红军将士的生活常态;报道战士和战事,是红军时期报纸宣传的中心任务。那时,《战士报》在硝烟弥漫的阵地办报,在枪林弹雨中采写新闻,部队走到哪里报纸办到哪里,仗打到哪里报纸散发到哪里,极大地鼓舞了官兵斗志。捉敌张辉瓒、飞夺泸定桥、塔山阻击战……战士报人在行军作战间隙编排的一张张报纸,激励着官兵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战士报人继承前辈“以笔作枪”“火线办报”精神。边境作战、抗灾一线、训练场上、边关海岛,守猫耳洞、夜宿大堤、挺进震中、走风雪线……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战士报人的身影;聚焦战斗力,紧盯能打仗,哪里是战斗力建设的主战场,哪里就是《战士报》报道的主阵地。

战士的本色是担当。大时代呼唤大担当,这个担当,既是全党上下的担当,也是全体官兵的担当。在1930年出版的《战士》副刊创刊词里,就开宗明义地宣布自己的宗旨是贴近基层,为战士服务。在战争年代,她像一个亲切的战友,用形象的漫画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战士娓娓谈心,教他们学文化,给他们讲革命道理。时代在发展,官兵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战士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官兵对信息和知识需求量增大的要求,在全军军兵种报纸中率先一步,把小报改成大报,改黑白报为彩报,使这张历史悠久的红军报纸,以现代形象引人注目。近年来,《战士报》注重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大政方针、决策指示和军区党委部署要求作为立足全局、着眼宏观的“普通话”融会贯通,变为与军区部队实际相结合的“广州话”,让官兵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也许是一幅版刻漫画,也许是一张典型照片,也许是一篇经验介绍,也许是读报时的一个故事,也许是擦窗瞬间多看了一眼……让你勇气信心倍增疲劳顿消,让你校正了方向找到了目标……多少人、多少事,我们陪伴着你,成长成才;多少年、多少天,你陪伴着我们,不离不弃。一如这个报名,我们来自战士,服务战士,根植战士。

战士的本色是服从。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正在进行的这场改革,是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的关键一步,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是顺应未来战争需要,全面实施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这场改革犹如一场战争,没有敌人,却有对手,对手就是自己;没有战火,却需浴火,浴火才能重生;没有流血,却需牺牲,牺牲需要奉献;没有攻城,却需攻心,心齐方能泰山移。在《战士报》历史上,曾数次转隶,一度停刊,记者南征北战东调西走更是常有之事,从来都是坚决服从,“打起背包就出发”。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更要以坚强的党性交上这场时代大考的合格答卷,我们必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强国强军的伟大实践,努力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战士的篇章。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身处这个伟大时代,亲眼见证我军强军之梦的开启,我们这一代战士报人是何其幸运。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望来时路,胸中激荡着几多荣光、几多豪情、几多欢喜、几多不舍……《战士报》,从一张油印小报发展成一个报网融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光荣与梦想的旗帜再一次飘扬。此时此刻,站在时代帆船桅杆上眺望,新的蓝图已然绘就,新的号角已然吹响,新的征程已然铺展,让我们重整行装,昂首阔步向前,向前——

我们是永远的战士!

3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作者:原《中国军工报》总编辑唐秀颖

01511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召开改革工作会议,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

军令如山,使命催征。在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回首过去的战斗岁月,我们心中饱含无限的感恩之情——

感恩所有关注、关心、关爱这份报纸的人,你们不离不弃地守护与陪伴,是我们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力量之源。

19984月,总装备部成立,《中国军工报》转由总装备部政治部出版,履行总装党委机关报职能。屈指算来,至今已17年有余。

17年来,我们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充分发挥了总装党委“喉舌”的应有作用。

17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举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都有我们置身其间,不遗余力地鼓与呼,为装备事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17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三贴近”,深入践行“走转改”,采写编发了众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品佳作,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真正实现了为兴装强军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

与伟大事业相伴而行,为之留下记录和见证,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无上荣光。

凭着对装备事业的一腔热诚,我们出远海、上高原,走戈壁、进深山,耐酷热、忍极寒,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陆地海洋;

凭着对新闻理想的那份执著,我们深入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以及奥运圣火传递、阅兵装备保障等重大事件现场,为装备人在其间的奉献与付出写照传真;

凭着对办报质量的不懈追求,我们恪守“办报无小事”的信条,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平衡事、情、理,把握时、效、度,不敢丝毫懈怠,不敢稍有轻忽。

我们深感,全心的付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

我们收获了成长。随着武器装备事业和总装部队建设的发展,报纸也在逐步成长:出版周期由每周一期、两期增加到每周三期;不同时期加入的报社同人,在历练中不断成长成熟。

我们收获了肯定。这些年来,有多位首长就报纸宣传做出批示,给以高度评价。本报刊发的作品不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屡获佳绩,即便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更收获了感动。一次次“神舟”飞天的壮美瞬间,一回回“嫦娥”奔月的难忘时刻,一项项装备试验的喜人成果,一个个投身装备事业的典型人物,每每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回首过去的17年,时光深处回响着键盘敲击的声音,包含了行行铅字的重量。翻开厚厚的合订本,扑面而来的是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气息。时间为证,那里面凝聚着我们的青春、热血、汗水和无尽的想望……

4高举战旗人的精神火炬

作者:原战旗报社社长陈德杰

历史的长河奔涌浩荡,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习主席的亲自决策指挥下,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战旗报》作为成都军区党委机关报,已完成光荣使命,载入史册。值此《战旗报》正式休刊之际,我为这支博学多才、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队伍感到自豪!也为我们这份报纸划上圆满句号而感到光荣!

风雷激荡一份报。《战旗报》的风雨历程,是一段荣耀的记忆,更是一段辉煌的历史。69年前,太行山下的河北省磁县山底村,一份油印小报在这里诞生。她的名字,叫《人民战士》。刘伯承为她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邓小平作带全局性指示的题词。烽火硝烟中,这张报纸跟随着刘邓大军的步伐,由华北转战华东,再转战西南,万里征战一路凯歌,红旗飘扬所向披靡。

一转眼,时光荏苒69年。这张报纸的“血管”里,先后汇入新四军《拂晓报》、十八兵团《人民子弟兵》《草原新闻》《建军报》、原西藏军区《高原战士》、原昆明军区《国防战士》以及《两用人才报》《军营与银幕》等报纸“血液”,最终凝聚为一个火红而响亮的名字——《战旗报》。

一转眼,沧桑正道69年。这张报纸由油印到机印,由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由黑白到彩色,由人工拣排到激光照排,由人背马驮到网络传输,由“隔日见”到“当天见”,在拼搏、战斗与奉献中强筋壮骨,走过了一段段战斗岁月,见证了一段段恢宏历史,记录了一章章如歌传奇,形成了一个个优良传统。

热血忠诚,执著前行。几十年来,在历届党委首长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战旗报人肩负着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重任,高擎火红的战旗,以办一流报纸、做优秀报人为目标,埋头苦干、锐意进取、革故鼎新,为宣传强军思想、激发强军精神、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大造舆论。无论是传达党的声音和决策指示,还是宣传军区部队建设发展改革的经验成就;无论是塑造军区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还是展示官兵爱党忠诚、爱军精武的崭新精神风貌,战旗报人都彰显了新闻工作者过硬的政治品格、业务素质和思想作风,向历史交上了合格的答卷。报社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抗震减灾宣传先进单位”“抗击非典宣传先进单位”;先后有千余件新闻作品获各级各类新闻奖,1人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人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6个编辑室和多名同志立功受奖。

习主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记住《战旗报》光辉的69年,我们会永远高举战旗人的精神火炬,让“珍惜”“铭记”“敬重”“感恩”“奋进”这些饱含温度和情感的字眼滚烫在胸,紧跟组织,听令而行,用热血和生命发力,在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胸怀梦想执著而行、奋力冲锋,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与荣光。

5壮丽的历史画卷永恒的精神丰碑

作者:原人民军队报社社长胡会军

2016115日,兰州军区党委机关报——《人民军队》报和您说再见了!

19492016,走过67年辉煌历程——《人民军队》报记录的是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兰州军区部队广大官兵听党指挥、冲锋陷阵、战天斗地、戍边守防、练兵备战、服务人民的气壮山河的绚丽篇章。

19492016,展开9552期报纸——纸上春秋,波澜壮阔;笔下史诗,气象日新。《人民军队》报留给时代的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为广大官兵铸就的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一)我们清晰地记得,1949715日,《人民军队》报在西安创刊,当时是第一野战军党委机关报。19501月,西北军区与第一野战军合并,西北军区的《战斗报》与《人民军队》报合并。19504月,朱德总司令题写了《人民军队》报报头,并称赞“这个报名起得好”!

(二)67年来,《人民军队》报始终高举旗帜、听从指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典型、激扬士气,面向基层、贴近官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效益。仅1989年开展新闻奖评选以来,有5件作品问鼎全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20件作品获全军军区军兵种及武警部队报纸好新闻一等奖,6件作品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

(三)我们不会忘记,《人民军队》报走过67年光辉历程,离不开第一野战军和历届军区党委首长的关爱指导,离不开机关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部队各级党委、领导和广大官兵的关注呵护;离不开一批又一批通讯员队伍深入火热的军营生活,提供一篇又一篇、一幅又一幅精品力作;离不开一茬又一茬制版、校对、印刷、发行员工的无私付出。

在此,我们向你们郑重地敬一个军礼,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四)有人说,一份报纸的结束,就像是跟一位朋友告别。67年来,我们无比钟爱自己的报纸,为她担责,为她尽心,心无旁骛,孜孜矻矻。在战火纷飞的生死战场、摸爬滚打的演训场、抢险救灾的危急关头、冰封雪裹的高原哨所,展示了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使命和历史担当。67年坚守,我们洒下的是汗水,得到的是锻造:求实的思想,奉献的情怀,笔下的功夫,精细的作风。

(五)时代大考见忠诚,改革关头看担当。

《人民军队》报的休刊,是拥护支持改革强军战略的最坚决行动——纵有百感交集,我们也毫不含糊;纵有千般留恋,我们也顺时以动;纵有万般不舍,我们也应时而为,向祖国和人民、向党中央和习主席交出合格答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开创强军兴军的伟业中,让我们向着新的目标、喊着洪亮的口令——“一二一”,出发!

6敬礼,亲爱的《战友报》

作者:原战友报社社长张长春

文旗随战鼓,翰墨写忠诚。

伴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铿锵步伐,累计出版9241期的《战友报》,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今天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

闭刊之际,报社全体同志心怀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战友报》的各级领导机关、广大官兵和热心读者,鞠躬致谢!

(一)

19371211日,刚刚成立一个月的晋察冀军区,在太行山深处阜平县创办了华北抗日根据地最早的一张报纸。这张82版、石版印刷的战地快报,就是《战友报》的前身《抗敌报》。

《抗敌报》创刊不久,晋察冀军区又增印了《抗敌副刊》。19388月,《抗敌报》转隶给新成立的晋察冀边区党委主办,晋察冀军区继续出版《抗敌副刊》。19393月,《抗敌副刊》更名为《抗敌三日刊》。19421月,聂荣臻司令员提议将《抗敌三日刊》改名为《子弟兵》。《子弟兵》报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报纸的出版也从未间断。

194981日,由华北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华北解放军》创刊,原《子弟兵》报编辑部人员投入创刊工作。1955年,华北军区撤销,北京军区组建,《华北解放军》于当年101日更名为《战友报》。《战友报》作为北京军区党委机关报,伴随军区部队战斗至今。这张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战地快报,见证了北京军区的光荣与辉煌,也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战友报人的责任与追求。

(二)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最早是从《子弟兵》报宣扬开来的,著名的地雷战、地道战等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也是最先从《子弟兵》报传播出去的……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战友报》发挥喉舌作用,传递党的声音;紧贴军事前沿,服务能打胜仗;追踪重大事件,展示作风形象;发掘先进典型,激励官兵斗志;紧跟时代步伐,推广创新经验;打造特色专版,提高宣传质量,以鲜明的办报特色书写着我军新闻史上的华彩篇章。

报纸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助推者。一代代战友报人始终坚持姓党为党的办报方向,始终牢记服务中心的职责使命,始终发挥时代风尚的引领作用,始终当好部队官兵的良师益友,大力弘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总结办报规律,为我党我军的新闻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新一代军事新闻工作者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三)

奋楫者先,改革者强。

当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强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战友报》虽然闭刊了,但战友报人为改革强军鼓与呼的使命依然在肩。面对时代大考,面对新的挑战,战友报人坚决听党指挥、服从改革大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保持争创一流、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保持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一如既往地拼搏奋斗、不懈耕耘,继续为军事新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为改革强军作出新的成绩。

7难说再见……

作者:原前进报社社长吴溪

春秋递嬗,斗转星移。伴随着我军历史性改革的大潮,作为沈阳军区党委机关报,《前进报》演奏完最后一部“乐章”,完成使命任务,与沈阳军区一道走入历史。

《前进报》在东北野战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战火中问世,又在新时期人民军队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改革中谢幕。1949310日至2016115日——历史将永远铭记您67年的前世今生!

咬文嚼字做嫁衣看灯花瘦尽,舞文弄墨写春秋凭赤胆忠心。

67年来,《前进报》作为军区党委机关报,始终贯彻政治家办报原则,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办报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永远做党的喉舌、兵的知音”的责任和情感充分体现到每一个字上、每一句话里、每一篇稿件中。一代代“前进人”严守党的宣传纪律,笔杆子永远听从党的指挥,书写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对部队的无限深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体报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闻宣传,忠实传达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声音,坚决贯彻军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使《前进报》始终成为让军区党委放心、受部队官兵欢迎的精神高地。

67年来,《前进报》所谱写的雄浑高亢的前进之歌,在悠远历史的寥廓天空中回响,在绿色方阵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激扬。无论部队中心工作、重大任务、重要活动进行到哪里,《前进报》的宣传重点就跟进到哪里,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强军目标建连育人、部队重大演习、实战化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主题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等一项项工作的宣传;先后推出了雷锋、刘英俊、苏宁、郭明义、向南林、邰忠利、降巴克珠,以及“红三连”“红八连”“红九连”“神枪手四连”等一大批在全国全军有影响的重大典型,在记录时代、宣传政策、弘扬正气、引导舆论、服务基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7年来,《前进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在改进创新上迈出与时俱进步伐,军事新闻宣传的导向性、新闻性、地域性、可读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影响力、传播力、吸引力不断提升。一次次的变革创新,生动彰显了《前进报》紧跟时代、求索不止、永远向前的奋进激情。

纵有不舍,亦难说再见。停刊之际,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发出这样的心声——

向关心支持《前进报》的一批批广大读者致敬!

向沈阳军区部队各级一茬茬报道人员致敬!

向六十七年来一代代报人致敬!

“前进人”将永远以前进姿态汇入强军兴军大潮,重整行装,抖擞精神,再赴新征程……

8沐浴着荣光远行

作者:原前卫报社社长王宏林

年轮,之于苍茫宇宙并无特殊意义,纪年而已;而对于一个单位或个人,有时则意味着一次转折、一种命运。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16115日,衔枚疾走76个春秋的《前卫报》,在悄然落下第9611个脚步后,就要休刊了。

“一万个舍不得,不能回到从前了;爱你没有后悔过,只是应该结束了。”此刻,千言在胸,片语难表。

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当改革的浪潮滚滚涌动,我们不会像风流云散般心情平静得了无痕迹,而是会荡起层层波澜。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没有人会把离别归入欢娱的范畴,但似乎荡气回肠的离别才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那么,就让我们来一次壮怀激烈的告别吧,不用眼泪点缀悲欢,饱蘸真情述说忠胆,将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撼人心魄的瞬间、脍炙人口的经典,定格成记忆中的丰碑。

棋界哲言:“善弈者,必善弃。弃定了,也就赢定了。”

虽然,有许多的挚爱与期盼激励我们将《前卫报》继续办下去。但是,美好的愿景并非现实的彼岸,时之大势令我们割爱忍释,让我们挥手远行。

因为,我们是党报,我们是军人。

北风萧瑟白雪飞,号角连营声声催。军人的热血总是随着时代的大潮激荡澎湃,军人的步履更是与党和国家、军队的命运紧密相连。

我们深知,只有舍弃小溪的清流婉转,才有大江的烟波浩渺;只有舍弃小丘的玲珑俊秀,才有高山的巍峨伟岸。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国防和军队改革已是风起云涌、惊涛拍岸,每名军人都必须到中流击水、奋楫争先。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浴火重生,总要有一些人自断腕臂冲在前;凤凰涅槃,总要有一些人自换新羽展翅先。

使命在肩,舍我其谁?

前卫报社责无旁贷,前卫报人走在前列。

因为,我们始终恪守忠诚、赤心向党,烽火中创刊为革命义无反顾,改革中休刊为强军更须毅然决然。

恰如一首战歌所唱:“党在心,枪在手,军旗跟着党旗走;万水千山写忠诚,一往无前不回头……”

时间因有意义而载入史册。

1940117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远在千里之遥的俄国正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而在山东临沂的孟良崮下,一份名为《前卫报》的山东纵队机关报正式创刊。

“人间的荣光必然在历史某处汇合。”而这一汇合,开启了一段历史,一段用炮火、忠诚、激情、心血打造的历史,一段记录着荣光与梦想的历史。

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战斗中办报,办报中战斗,辗转沂蒙,跨越黄河,踏破东岳,足迹遍布齐鲁大地的沟沟壑壑、村村落落;

战场作版、子弹为文,既当新闻人,又是战斗员,激战马鞍山,浴血范家镇,于平、曹秉衡、隋茹辛等多名记者血洒采访一线;

冲破黑暗、点亮星空,见证擂鼓惊沙的历史壮举,传播亮剑退敌的胜利之音,似黎明前响起的铮铮号角,像深夜里燃起的冲天烈焰;

风雨沧桑、执著前行,从停刊到复刊,从更名到复名,从石印油印到激光照排,从黑白相间到双面彩色,从手工化到信息化;

一路荆棘、风雨兼程,从抗日烽火中诞生到纪念创刊7周年,从四开四版小报到对开四版大报,从500期总结到6000期感言;

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一次次,案上,灯下,几个人,几支笔,一方白笺,一番苦心,把黑夜磨成浓墨,把灯光聚成路标;

……

就这样,一代代前卫报人携手并肩蹚过岁月之河,从硝烟走进和平,从昨天走进今天,从坎坷走向辉煌。

自古军旅出诗篇。而记载、颂扬军人的英武威猛形象,构成了这些传世之作的主旋律——策马刀弓唱大风,栏干拍遍看吴钩。

是的,牙板细敲的低吟浅唱与大江东去的铁板放歌并无高下,但身为军队的“新闻神农”,前卫报人更知道什么是仰天长啸,什么叫挑灯看剑。

打开前卫报社史,扑面尽是英雄气。

这些事件彪炳史册:全军大比武,卷起遒劲旋风;毛主席接见济南部队官兵,划过激动彩虹;真理标准大讨论,掀起舆论浪潮;国际维和步兵营,展示大国雄风……

这些群体气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老山坚守英雄连”“沙家浜连”“白老虎连”“刘老庄连”,“无敌铁军”“远火雷霆”“特战神兵”“炸礁尖兵”,铁心向党“红一连”……

这些人物烛照千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士王杰,“特级英雄”杨根思,“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还有孙兆群、吴国良、朱彦夫、房萍……

这些专栏独具特色:“基层新情况新问题”“落实从严治军方针大讨论”“前卫系列评论”“基层系列调查”,《真奇怪》《兵写兵》《不是和谁过不去》《聪明的顺溜》《追踪夜新闻》……

这些名篇享誉全军:登上“中国新闻奖”巅峰的《参演万余人 不见几个兵》《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没有就是没有!”》《把“腿”找回来》《“会游泳的站前排!”》……

这些荣誉至高无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政府特殊津贴”,“华东地区优秀报纸”“全国无偿献血特别奖”“全国双效期刊”……

莫道岁月不留痕。

《前卫报》,如同一口洪钟大吕,接受了时代的撞击,发出振聋发聩的强音,同时又用自己的声波震动了时代,与日月共振,与山岳共鸣。

风雷激荡一纸书。

一张报纸,记录着历史前行的脚步;一张报纸,定格下岁月变换的年轮。道中留下的,是砥砺前行的深深足迹;沿途穿越的,是潆洄缭绕的激荡风云。

《前卫报》,“军区党委的喉舌”,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堪称定音锤、压舱石、风向标;

《前卫报》,“桅杆上的瞭望者”,誉写两岳雄师的一次次脱胎换骨、一次次战略转型、一次次开新图强;

《前卫报》,“不见面的指导员”,始终与广大官兵相濡以沫、休戚与共,一道呼吸,一同拼搏,一起奋进;

《前卫报》,“没有围墙的大学”,多少官兵的梦想和希望在这里发芽,心血和汗水在这里开花,光荣和智慧在这里绽放。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每一期报纸,都跳动着两岳雄师前进的历史、壮大的轨迹:重大政治考验忠贞不渝、铁心向党,军事斗争准备真抓实备、务期必成,急难险重任务勇于担当、敢打必胜;

每一个版面,都闪烁着英雄官兵精武强军的场景、敢打必胜的足迹:边疆作战、维稳处突打出军威,’98抗洪、汶川抗震彰显本色,国际维和、比武竞技扬出威名;

每一篇文章,都谱写着火热军营悠扬的乐曲、激昂的战歌:源于云蒸霞蔚的基层生活,出自海阔天空的青春手笔,字里行间有使命的熔铸,新闻内外有七彩的音符。

文天祥在《正气歌》结尾写道:“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前卫报》,战区历史的记录者、辉煌的见证者,也必将被历史所记载、被时代所铭记。

如果《前卫报》是一本大书,那么这本书即将合上。倘若给她一个封面,答案会是什么?这是一道难题。但是,大道至简。可以说,一部前卫史,就是一部忠诚史,一部烽火史,一部基层史,一部创新史。

忠诚写在扉页。“政治家办报”,党的“喉舌”,以党的旗帜为旗帜。无论烽火岁月,还是和平年代,这是定位,这是方向,这是方针,这是底线,重于泰山,贵于生命。

烽火燃在胸间。血火战场,枪弹纷飞的时候,在硝烟中吹响号角;长江大堤,洪浪涌来的时候,在波涛中挺起脊梁;地震灾区,天塌地陷的时候,在废墟中灿烂绽放。

基层装在心中。总有梦想在远方,总有记者在路上。贴近官兵鱼得水,脱离基层树断根。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士兵。这句句话语如静水秋月一般,始终摇曳在一代代前卫报人的心际。

问题挑在刀尖。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新闻的灵魂。以近知远,以微知明;慧眼识珠,点石成金。纵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却也“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传统,也是品牌;是作风,也是精神。

历史并不如烟。

无论今夕何夕,当我们用目光去擦拭、用心灵去感悟这些根植实践、昭示深远的精神财富时,蓦然发现,原来这些“因子”早已融入战区部队的血脉,鼓舞着两岳雄师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一张张《前卫报》如同广袤原野上的一棵棵小草,春雨给了滋润,夏日给了激情,秋风给了凉爽,冬雪给了圣洁。

多少次,党委机关加强、改进、办好报纸的决定、指示,如同海上的灯塔,指引着一代代前卫报人当好“党的喉舌,官兵知音”;

多少次,军区首长的重要批示,亲临报社的殷殷嘱托,如同温暖的阳光,激励着一代代前卫报人书写“纸上春秋,笔下史诗”;

多少次,官兵拿到报纸时的欣喜,初次见稿时的激动,如同初春的雨露,润泽着一代代前卫报人甘愿“当兵记者,做兵朋友”。

这些,我们都一直领受和铭记着,真心感谢春的催生,感激夏的助长,感恩秋的给予,感铭冬的深爱。

谢谢您,全区将士!谢谢您,读者朋友!

告别,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位诗人这样吟诵公正而又慷慨的大地:“每一个生命都给予一条地平线;只要你走着,结结实实地向前走着,未来的天地——不是无缘,而是无限!”

“前路崎岖君勿虑,扬鞭更上青云去。”《前卫报》虽然休刊了,但如同一场盛大的时代交响不会戛然而止一样,其生命仍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迈向未来,走向无限。

“越已者,恒越。”

我们坚信,经过战火洗礼的前卫精神,必将穿越历史的天空,固化成永恒的风景。

我们坚信,经过千锤百炼的前卫作风,必将汇入岁月的长河,激荡起壮美的浪花。

我们坚信,经过精雕细刻的前卫精品,必将“暗然而日章”,成为光辉历史的见证。

我们坚信,经过加钢淬火的前卫报人,必将战鼓未歇、永不卸甲,踏上新征程,创造新辉煌。

“我们要超越自己的领地”,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这句台词,也许是我们面对未来之路时,最好的提示。

诗人艾略特说,我们所有探寻的终结,都会回到我们的出发之地。

一切的出发都是为了到达。正如一首歌所唱:“只要是光,一定会灿烂的。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

停刊不是停息,休刊不是休止。让我们再一次勇敢地跋涉吧,卸下难舍的眷恋,带上军人的荣光,踏着强军鼓点,出征!

因为,我们需要历史的追寻更需要梦想的憧憬!

因为,我们需要深情的回眸更需要铿锵的远行!

(来源:《军事记者》杂志)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