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国防军事 > 阅读信息
张勇:充分重视战略预置思维创新
点击:  作者:张勇    来源: 国防参考  发布时间:2016-04-15 15:48:20

 

1.jpg

 

        摘要进行军事战略预置,要转变传统思维,以维护国家利益拓展为目标,注重陆海并重、先民后军,凸显顺势而为、力避风险。

 

        战略预置,是国家和军队为应对未来传统或非传统威胁,在本土和境外主要战略方向和重点战略地区进行的作战准备,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各国利益相互交织,国家安全威胁逐渐趋于外向性。

 

        进行军事战略预置,要转变传统思维,以维护国家利益拓展为目标,注重陆海并重、先民后军,凸显顺势而为、力避风险。

 

        1陆海并重,离岸制衡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但传统军事战略预置往往具有鲜明的“陆权”色彩。

 

        现阶段,随着我国领海主权受到侵犯和远海海洋权益受到威胁,海上军事战略预置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在领海主权安全方面,既要重视对陆上战略通道、能源通道的保护,也要加强近海作战能力和海上维权执法力量、装备、设施建设,陆上预置与海上预置相互支持,从而取得战略预置的整体推进。

 

        近几十年来,美军把海上作战力量发展作为其全球战略的开路先锋,不断抛出“航行自由”“控制海洋、主导世界”“太平洋之梦”等概念。

 

        由陆到海、以海制陆,是一个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以强大的远洋海军维护我海外利益,是未来我国军事战略预置应突出的思维。

 

        2内外协调,保护利益

 

        几千年来,受农耕文化影响,我国军事战略预置多以固守为主,如修建长城、炮台、城堡、要塞等。

 

        新形势下,国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世界各地的自然危机或军事冲突,都会不同程度、不同层面地波及我国安全利益。

 

        此外,世界资源有限,但各国利益拓展无限,这对永恒的矛盾决定了冲突随时可能爆发。因此,新时期我国军事战略预置应突出内外协调,以维护国家利益拓展为主,加强海外重点战略区域和目标的安全保护。

 

例如,以海洋战略通道安全为目标,加强海外能源与贸易运输保护;以海外经济安全为目标,加强我海外重点利益地区保护;以海外侨民安全为目标,加强我公民侨民聚居地域保护;等等。

 

        3多维推进,抢占空间

 

        未来战争具有多维空间一体性,战略预置也应注重多维推进,实现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整体协调。

 

        其中,空天空间和网电空间是人类活动的“高边疆”和“新领域”,是获取军事优势的新舞台。

 

        随着军事力量不断向空天和网电领域扩展,新兴空间领域对传统空间领域日益构成战略制衡作用。

 

        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探索新兴空间领域对战争作用机理的影响,统筹规划新兴战略空间军事力量发展。通过空天战略预置,形成空天战略制衡,确保国家领空主权和太空权益不受侵犯,掌握空天战略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抢占网电空间领域,要突出以网络实体防御预置为核心,保护网络不受攻击,并能够进行正确舆情引导。

 

        新兴空间领域的战略预置,要实现与传统陆、海、空空间在预警侦察、指挥控制、打击防护等方面的全面融合,统筹力量配置,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4先民后军,依民拓军

 

        战略预置的装备和物资消耗较大,应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采取先民后军、依民拓军的路径。

 

        例如,在物资预置上,可优先发展军民通用器材。在特殊、关键时间,民用物资可转换为军用物资,而当军用物资存贮到一定时间,也可立刻转为民用,不会造成经济浪费。

 

        在战场建设上,要实现先民后军、军民结合。军事上的交通、工程和通信建设等,以能用于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先。

 

        在技术预置上,要实现军民通用,以民用技术发展为先,依靠地方军事技术人才,提高民用和军用之间的急转(扩)产能力。

 

        海外战略预置,也应注重以民拓军的思维,优先发展海外民事运输、投送、护航、执法能力,以海外民事援助、民事外交、民事技术转让、民事安全合作等手段,扩大影响力,拓展途径,为军事战略预置开拓新路。

 

        5平战结合,周期轮换

 

        战略预置应注重平时预置与临战预置相结合、统筹规划,对物资器材进行周期轮换,提高预置的针对性,减少资源浪费。

 

        战略预置具有超前性,和平时期在重点战略方向和地区进行战略预置,可营造于我有利的态势、赢得主动权,但不足之处是时间跨度长、人力物力消耗大,具有较大风险性。

 

        同时,平时预置是建立在对未来态势预判的基础上,其规模、内容、方式的针对性较低,容易造成军事力量、物资的浪费。

 

        临战预置,是指当军事冲突或战争迹象明显时,以快速的兵力和器材调整,掌握作战区域的主动权,是一种军事预置的显性手段。

 

        临战预置速度快、目的直接,但缺点是缺少周密性、时间短,容易贻误战机。科学的战略预置,应采取平时与临战预置相互结合的方式。

 

        需要平时预置的,要抢先下手,久久为功;而对于可以采取临战预置的,应尽量采取临战预置以降低无谓消耗。

 

        此外,战略预置的物资、装备、器材存贮,应实现静态与动态预置有机结合,周期轮换。便于长久存放的物资采取长期静态预置,不便于存放的物资采取短期动态预置,以便及时更换。

 

        美军在军事物资和器材的预置上就采取科学分类、合理定量、定期轮换的方法,既保障了战略预置需要,也不会因物资积压而产生浪费。

 

        6规模适度,力避风险

 

        战略预置是国家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规模受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受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也要符合国家军事战略方针的总体思想。

 

        战略预置兵力和物资的多少、战场建设的方式,都要与实际战场态势、作战情况相适应,与实际需要相一致。

 

        1928~1939年,为防止法西斯德国的进攻,前苏联构筑了规模宏大的“斯大林防线”。但由于误判了德国的进攻时间和方向,使“斯大林防线”失去了应有作用。

 

        此外,由于耗费材料太多,构筑其他防线时只能挪用“斯大林防线”的材料,导致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战略预置的规模还要以总体国力为基础,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冷战期间,苏联又因军事预置规模过大,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最终导致国内矛盾不断激化。

 

        战略预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适度性是其固有要求,过与不及均与战略预置的宗旨背道而驰。必须“稳”字当头,降低风险,不能盲目行事,争一时短长。

 

        20世纪上半叶,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几经起落,说到底,还是因为战略的盲目性。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被称为“橄榄球赛场上的替补队员”,就是因为它总能顺势而为,扮演收拾残局的角色。

 

        目前,世界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战略预置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稳妥筹划,力避矛盾,注意化解危机和控制风险,以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发展大局。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