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政策法规 > 阅读信息
邱海平:建议暂停不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估
点击:  作者:邱海平    来源:思想火炬  发布时间:2016-05-22 15:47:36

 

1.webp (5).jpg

 

一、学科评估必须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五·一七”重要讲话精神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向、应该具有的基本特点、各方面具体要求以及党在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及其重要性等各方面重大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遵循。

 

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高等院校毫无疑问是第一主力军。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而且承担着教育青年学生的重要职能。因此,高等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一代一代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以及科学认识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因此,推进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伟大事业。

 

5月17日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产生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

 

二、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当前,教育部学位中心正在开展全国高校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工作。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于4月23日公布了学科评估的“A类期刊目录”以及评估标准之后,引起全国学界一片哗然。有多位学者公开批评学科评估办法和“A类期刊目录”存在的严重问题,得到了全国学界的广泛支持和声援。迫于各方压力,教育部学位中心于5月6日发出了关于学科评估的“复函”,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仍沿用上轮的评估方式,暂不增列‘A类期刊’指标”。虽然“暂不增列A类期刊指标”是正确的,值得欢迎的,但是,学位中心在学科评估问题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学科评估的认识问题

 

按学位中心的说法,“开展学科评估的主要目的:一是服务大局。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建设方案》,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关要求,尤其是李克强总理2016年4月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同时,服务地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二是服务高校。通过对学科建设成效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帮助高校了解学科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参评单位学科建设总体水平的提升。三是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信息服务,增加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状态透明度,增进社会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了解,为考生选择学校、专业提供参考。四是服务国际。面向国际宣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展示中国高校学科建设成果,吸引高水平国际学生,强化中国学科评估理论和标准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学科评估的影响力。”

 

从学位中心对于学科评估目的的表述来看,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位中心对于学科评估目的的个别概括存在严重错误。中国政府事业单位进行的学科评估怎么要“服务国际”?当然,仔细看文字表达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里起码是文不对题。因为无论是“面向国际宣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展示中国高校学科建设成果”,还是“吸引高水平国际学生”,“强化中国学科评价理论和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利,提升中国学科评估的影响力”,这分明仍然都是服务于我们国家,而不是“服务国际”。因此,“服务国际”一条是根本不成立的。把本来是服务于我们国家的事非要说成是“服务国际”,显然是荒谬的。

 

二是学位中心对于学科评估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是很不到位的。《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教育部学位中心对于学科评估的根本目的和必须坚持的原则这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是很不到位的。

 

如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习总书记“五·一七”重要讲话作为评价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的根本标准,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当代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之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具体学科中的地位不断被削弱、淡化甚至被取消,与此同时,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中占据了事实上的主流和支配地位。毫无疑问,这种不健康的状况必须得到有力的纠正,其中,开展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把《教育法》的各项具体条款和习总书记“五·一七”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评估指标,应该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估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端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有效纠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学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身份定位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官网显示,教育部学位中心是隶属于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国家事业单位,学位中心的工作职能之一是:“承担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开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评审工作,并根据需要面向社会自主开展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的评估、评审工作。”

 

 学位中心在关于第四轮评估的“邀请函”中指出:“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自主开展的面向全国学位授予单位的服务性评估项目。学位中心坚持‘科学客观、严谨规范、公开透明、自愿参评’的原则,以第三方方式独立开展评估工作。”

 

学位中心把自己定位于“第三方”,且“独立开展评估工作”,对参评单位采取的也是“自愿参评”政策,但是,所有了解中国国情的人都知道,这纯属一种掩耳盗铃罢了。

 

首先,学位中心是隶属于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国家事业单位,从表面上来看,它确实不是国家行政机构,不具有行政的职能,似乎可以充当“第三方”。但是,这里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如果从单位性质和行政级别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都是国家事业单位,而且在行政级别上不一定比学位中心低,为什么北大和清华不可以充当开展学科评估的“第三方”呢?为什么只有学位中心才可以充当这个“第三方”呢?显然,并不是因为学位中心是事业单位就可以充当这个“第三方”,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它是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直属单位,而北大、清华都不是。因而,学位中心再怎么强调自己是“第三方”,再怎么名义上说坚持“自愿参评”原则,再怎么说自己是“独立开展评估工作”,但是对于每一个符合参评条件的中国高校及其领导来说,从来就不会把学位中心仅仅当作一个事业单位,也不会把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完全理解为一个可参加也可不参加的“自愿性”行为。关于这一点,从前三轮评估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符合参评条件的学校拒绝参评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人所共知且十分简单的,因为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及其领导敢于得罪教育部及其下属机构。所以,即使一些高校领导也许并不愿意参加评估,但是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也不可能有哪个高校敢于拒绝参加学位中心推行的学科评估。

 

第三、“有偿分析服务”问题

 

学位中心在“邀请函”明确中指出:“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学位中心将对评估信息和关键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深度挖掘,根据参评单位和有关部门需求,提供后期有偿分析服务。”

 

由此可见,学科评估对于学位中心而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公益服务活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因为学位中心可以提供“有偿服务”。至于每年通过这种“有偿服务”获得了多少收入,恐怕是任何外人所不了解的。

 

本来,学位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在对社会提供的某些服务活动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是正常的合理的,而且学位中心在进行学科评估本身的活动中也确实是不收费用的。按理说,学位中心通过开展学科评估所形成的数据,其所有权应该由所有参评学校共享。即使学位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从而耗费了一定的费用,假如学位中心是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那么,在向各参评学校及社会各方面提供后期分析服务的时候,收取一定的费用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位中心是财政拨款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那么,学位中心在后续的数据和分析服务中收取费用就值得商榷了。

 

 第四、学科评估的实际效果问题

 

自2002年以来,教育部学位中心已经开展了三轮学科评估,据学位中心自称:“在有关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科评估理念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完善,不仅得到参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而且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

 

我们不知道学位中心凭什么给自己这样的评价。有什么根据说学科评估“得到参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有什么凭据说学科评估“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了解到的事实是,学科评估对于各个高校来说都是一件“苦差事”,简直可以说就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折腾”。对于各高校及其领导来说,即使从内心里并不愿意搞什么学科评估,但是,由于这是由教育部的下属机构推行的,而且学科评估事关学校在全国高校的排名,所以各高校领导又“格外重视”。也正因为“格外重视”,往往有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的东西,例如,一些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存在不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在组织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存在不存在拉关系的问题?还有各参评学校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名次是否存在“巴结”学位中心或教育部的情况?。

 

至于说学科评估“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那么我想问的是,学科评估存在“国际同行”吗?即使存在这样的“国际同行”,并且对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发表过评论意见,那么凭什么说获得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

 

总之,学位中心对于学科评估的实际效果,除了令人怀疑的自我表扬,似乎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在我看来,学位中心开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估不仅没有那么大的功劳和成绩,而且实际上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这里略举几点:

 

1.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标准中没有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学科中的指导地位以及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在学位中心制定的评估标准中,至少缺乏相应的指标来体现这样一个根本原则,相反,从“A类期刊指标”倒是可以看出,这种学科评估具有明显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倾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主要以西方国家的所谓核心期刊作为评价标准,这是毫无道理的。所以,取消“A类期刊指标”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

 

2.这种学科评估违背了学科发展的规律性,仅仅评估一级学科,完全忽视了一级学科下的各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时,由于一级学科的评估标准又存在着严重的西化倾向,这就使得许多二级学科进一步走向衰落,从而严重地妨碍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健康发展。

 

3.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虽然号称坚持“自愿参评”原则,但在实际上仍然属于一种官方评估,这种由官方进行的学科评估对于各个高校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任务,这不仅严重干扰了各个学校应有的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发展,而且对于各个学校来说完全是一种不必要的干扰和劳民伤财的“折腾”。

 

4.在这种学科评估中,存在用期刊等级代替学术成果本身的内容和质量的评估等不合理现象,从而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和作用。受这种评估的引导和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存在着重论文轻专著和教材;重海外发文轻国内发文等不良倾向,其结果是产生了学界的急功近利和严重西化倾向。

 

5.受这种评估的影响和引导,我国许多高校为了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竞相刮起了一股大规模高价引进“海归”博士甚至院长的歪风。这些高校之所以大规模不惜血本引进海归博士,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海归博士相对于国内培养的“土鳖”来说,更有条件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仅此而已。为此,各高校一方面为海归博士提供了远远超出一般教师水平的高工资,另一方面又对这些海归实行合同制,一般以三年为期主要考核这些海归在SSCI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这种做法至少存在两个方面严重问题:一是导致海归博士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同工不同酬,二是导致这些海归一门心思只专注于海外发文,而不注重教学,更不注重长期的学术研究。这里面不仅存在严重的不公平,而且直接导致海归博士的发展前景被严重压缩。除此之外,更有一些学校,直接高薪聘请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高校有教职的人直接担任学院院长,从法理和道理上来说,这都是不可思议的。

 

除以上这些具体的弊端和不良影响外,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导致的最重要的后果和影响,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西化,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脱离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主要是与美国接轨了。这样的一种状况,难道是正常的么?

 

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学位中心所开展的学科评估对于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科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个影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导致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科研中的主流经济学,与此同时,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断被边缘化。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科研的日益西化倾向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一是导致青年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淡漠甚至抵触、对于社会主义的怀疑和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否定;二是导致青年学生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个人主义的迷信;三是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失效;四是导致青年学生思想方法的教条主义化和僵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和掌握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的科学方法;五是不利于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立、创新和发展;六是严重西化的经济学教育产生严重西化的经济学研究,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相脱节,而且产生了大量形式主义的无效研究成果和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七是严重西化的经济学教育和宣传,严重腐蚀了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产生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怀疑甚至否定;八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一些人极力主张全盘私有化的理论依据。总之,西化的经济学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根本对立的。

 

综上所述,我强烈建议教育部及学位中心暂停正在进行的第四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估,待评估方案和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和科学化后再行评估不迟。

 

(作者: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