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摩罗讲古文:第一课苏东坡《贾谊论》

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李旭之:点评《秦桧怒训韩世忠》

《秦桧怒训韩世忠》是在网络和微信群里被大量转发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应是一个有文学和历史水平的人,通篇以小说体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岳飞之死的原因。

生命中的这个贵人,你一定要认识他!

智闲禅师说:“一定有一个这样的人,而且他对你很重要。如果不认识他,你就没办法继续修行。你再去找找看吧。”

孔子把人分为五品,您属于哪一品?

孔子认为人可分为五品: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李旭之:我们需要从抗美援朝的胜利中继承什么?

今天是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六十五周年纪念日,笔者在思考该怎样继承他们的精神去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徐梵澄:星光旧影——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

徐梵澄先生的《星光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一文采择了一些与鲁迅先生交往的珍贵回忆,连缀成文。

郭松民:抗美援朝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终结

中国的近代史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那么中国的近代史终于何时?中国现代史开始于何时?

历史资料:李鸿章与罗斯柴尔德的合股公司

这封书信是中国19世纪权倾天下的巨臣、总理大臣李鸿章对共济会酋首罗氏集团出卖国家资源和利益的铁证。

黎阳:历史分水岭之抗美援朝之战

抗美援朝最大最深远的影响: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第一次得出结论:“不要进攻中国大陆”、“不要在陆地上跟中国较量”。

周永生: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实事求是是我们看待历史英雄人物的一个基本立场,我们也没有必要故意去隐瞒他们的缺点,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重视正能量的弘扬。

三个短命王朝打造中国历史格局

中国稳定的历史格局标志是什么呢?一是文字统一,二是郡县制,三是科举制,四是文官治国。这四项历经两千余年而不变,至今仍在延续。

唐代“硬汉”为什么变成了宋代“暖男”?(好文)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你会打一个冷战: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

改变世界历史格局的7个细节

对一粒沙的漠视,导致一个古老帝国的覆灭。这个不是一个关于蝴蝶效应的比喻,而是一个发生在历史进程中的事实。

旧中国最无耻的一枚邮票

在旧中国,曾有一枚臭名昭著的邮票,既是当时中国人的耻辱更是日本侵略罪行的铁证。

云淡水暖:看蒋介石如何评价国民党抗日战场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日战争历史评价的态度。

李燕:男儿为何不抗争—苏联解体前苏共党员的状况

人们从客观的、主观的、内部的、外部的各个方向探寻其原因,每每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时,苏共的上千万基层党员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

宋美龄1942年访美:并没有那么风光

本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美国展开首次国事访问。网上一些“不安”份子开始宣传起了1942到1943年,宋美龄访美的事情了。

从《给常委的一封信》看毛是如何“独裁”和“暴政”的

请大家看看毛泽东1961年9月29日给《中央常委的一封信》,相信大家会分析下“人祸”的责任该由谁承担。

国民党失败的真相:张学良被囚50年才敢说

张学良的口述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他对国民党和蒋介石失败原因的分析理性而深刻,这个反省对今天的执政党有着极好的警示作用。

哪些国民党将领被包装为“杀身成仁”?

整个解放战争中战败时能真正坦然自若、举剑“成仁”者屈指可数,仅有宿北战役中的戴之奇、宜川战役中的刘戡、淮海战役中的黄百韬等寥寥数人,而黄百韬非黄埔出身。

程万军:五胡乱华,华夏民族的第一场血光之灾

熟悉的历史的观众,大多以为中国的屈辱史是从两宋开始的。华夏民族的“血性”问题也出在中世纪那个时候早在四世纪,华夏民族就出现了严重的“血变” “靡血”问题。

体制化的造反:七十年代初期清华大学的领导体制

七十年代初期,在清华大学,基层工人被提拔到车间和工厂的领导班子里,同时也进入各系的领导班子(在那个时期,校工厂在行政上与相关的科系结合)。

“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

大量史实和数据论证了杨继绳墓碑一书中关键性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

毛泽东警卫员:主席接到日本投降电报后连看三遍

“主席拿起电报看了三遍,自言自语地说:‘日本终于投降了,好啊,抗战八年总算胜利了。’”这句话至今齐吉树还记忆犹新。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普通话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基本上都用某一种语言作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按现在的说法是普通话。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以什么话作“官话”呢?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