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朱亚夫:"润物细无声",中华书房在海外
点击:  作者:朱亚夫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3-07-17 16:19:37

 

书房是城市的灵光,是家庭的绿洲。世界各国都有文人笔耕的书房,书房中也有写字台,也有书柜,也有椅子,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书房文化也有诸多不同。比如西方书房墙壁上多油画,写字台上多雕像,地板上多地毯,书中多了张藏书票等.然而钩沉史料,翻检文献,我们发现最大的不同却是惟有中国文人具有为自家书斋命名的传统,外国书房大至别墅,小至陋室,几乎没有书房名字。

 

斋名是书房的眼睛,没有斋名的书斋,其文化内涵是缺损的。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国外书房也不是都没有名字,不仅亚洲有中文书房,就是欧美也有,尤其在东南亚有些国家的知识分子中,就有不少中文书房,中华书房在海外,从中依稀可看到中华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两塗轩”书画集粹

 

菲律宾华裔实业家庄万里的“两塗轩”

 

东南亚是中国的近邻,近代以来,我国福建广东地区不少人下南洋,在那里安家落户,开创事业,但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不忘中华文化,依然为自己的书房取个中方名字,如新加坡著名华人作家李汝琳就有“怀庐书屋”,马来西亚著名学者萧遥天有“食风楼”,菲律宾华裔实业家庄万里有“两塗轩”等。

 

庄万里(1899-1965),祖籍福建晋江。自少爱读诗书,因家境贫困,十八岁时,辞别新婚妻子,漂洋过海,远去菲律宾。始打工,继经商,后办实业,以价廉物美、诚信服务著称,生意日益红火,至上世纪50年代,他经营的企业,已成为菲律宾最大的企业之一,遍及金属、纺织品、香烟、食油、碾米等工商实业。平生喜收藏,曾走遍世界,收集国粹,他的“两塗轩”中收藏着包括宋元明清直至近代的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数百种艺术品,故人誉之为“一代儒商”。

 

庄万里的书房名“两塗轩”来源于清代郑板桥的名句“难得糊涂”,这是他一生谦和诚信、自戒自勉的生动写照。据庄先生自撰《两塗释义》,含义有二:一是说,自己早年远离故乡,经商谋生,读书不多,虽愤发图强,终对学问不求甚解,时有糊涂;二是说,自己本性率真,喜交朋友,然而朋友中有益友,也有损友。自己有时分辨不清,因此可谓是交友糊涂。此“两塗轩”是庄万里的自谦之词,从中可看出他的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儒商品格。

 

“两塗轩”主的收藏缘由可一点也不糊涂。庄万里曾对好友回忆说:“一九三六年环游世界,途次山海关,久闻横额‘天下第一关’数字,乃明严嵩所书,笔力遒劲。故虽停车时已午夜,时间仓促,亦趋一观。讵已为日寇运回其国,大失所望。当时窃谓日人如此蛮横,此一笨重石刻,尚在剽攘之列,则其他文物国粹,更不知被窃几许矣!” 从此萌生了收集书画文物的念头。他在经商之余,行走世界各地,不惜重金从日、台、港、东南亚,特别是日本的古董店、文物市场、收藏家手中收购大量中国古代书画。有次,他在日本,看中了清代闵贞的《醉八仙图轴》,画中的八仙醉态各异,栩栩如生,为买下此画,庄万里不惜化了天价。到他1965年去世时,已有700余幅书画精品充盈“两涂轩”,“两涂轩”也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中国书画的私人收藏地。他常常对子女这样说:“家藏乃国之瑰宝,有朝一日要回归中国,完整保存。吾人欣赏之余,宜予倍加爱护。”先生去世后,其子女庄长江、庄良有遵照父亲遗愿,于2000年以“庄万里基金会”名义,将233件珍贵文物捐赠上海博物馆,其中不乏精品,如上海先贤、明代董其昌的《手札九通卷》,既是了解董其昌生平和思想的珍贵资料,也是他书法艺术大成期的上乘之作。庄氏兄妹之举开外籍华人大批捐赠祖国文物之先,并因此获赠上海市政府所颁“白玉兰荣誉奖”。

 

“两塗轩"坐落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郊的庄万里别墅“塗园”中。塗园庭院深深,绿树掩映,两塗轩门前竖有一幅木刻对联:“门前千竿竹,家有万卷书。”在两塗轩里,珍藏着中国古代的绘画墨宝,满室沐浴着中华文明的和煦光辉。庄万里身为菲律宾的巨富,别人西装十几套,可他却是老三套,衬衣破了补补再穿。有人取笑他,他回答道:富了,有福了,应当珍惜这点福气,这叫“惜福”。而花钱要花得有气度,花得有价值,花得正当有益。但他收藏字画,捐资公益活动,却不惜一掷千金。如今,上海博物馆特别辟出一个书画专室,专门陈列庄万里的捐赠珍品,定期更换。此专室,题名也为“两塗轩”。2011年在上海博物馆《两涂轩珍藏书画精品展》新闻发布会上,庄万里哲嗣庄长江动情地说:“捐赠给上博这些文物,对我们来说,就像是自己的女儿出嫁,找到了好的归宿;又好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远离母亲的孤儿经过漫长岁月后,又回到母亲的怀抱。真如妹妹良有所说的:‘挥泪含笑别家珍’,充分表达了我们家族的心情!”。

 

 

高佩兰(苻兰人)书法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吟月庵”

 

远在欧美地区也有中文书房名,如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就有自己的书房“吟月庵”。

 

高罗佩(1910-1967),是罗伯特•汉斯•古利克(Robert Hans van Gulik)的中文名。  字忘笑,号芝台、吟月庵主,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15种语言,曾派驻东京、重庆、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大马士革、吉隆坡等地,历任秘书、参事、公使、大使等职。高罗佩尽管仕途通达,步步高升,但流芳后世的却是光扬汉学的成就,荷兰人对中国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他的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成功地造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曾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高罗佩的父亲是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荷兰殖民军队的一位军医。1930年,高罗佩进入荷兰莱顿大学,选择“汉学”作为专业。1932年,高罗佩获得中文学士学位之后,决定去乌德勒支大学东方学院继续深造。1934年,高罗佩以一篇论及十二世纪中国书家米芾有关砚的论文,获得了东方研究硕士学位。次年,他在获博士学位后,开始踏上长达30多年的外交官生涯。1943年,他来到中国重庆,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当时的重庆是抗战的大后方,各界社会名流会聚于此,这为他全面了解中国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罗佩公余,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积极参与中国士大夫艺术,如书法、篆刻、绘画、鼓琴等。他痴迷中国琴艺,曾聘请中国琴师指导自己弹奏《高山流水》等乐曲,每当手抚琴弦,他神情专注,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模样。由此他起斋名为“中和琴室”,意为推崇“中庸和谐”之道。他还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社会名流组织“天风琴社”,专门从事中国琴艺研究,后来他花费大量心血写成英文专著《琴道》,此书旁征博引,钩沉索隐,被认为是论述中国古代琴学的权威之作。

 

高罗佩精通中华文化,琴、棋、书、画书斋四雅样样拿得起,放的下。他也秉承中国儒生的风俗,有随心境的不同而自取字号、命名书斋的雅好,先后起过“集义斋”、“尊明阁”、“犹存斋”等。但他热爱自己的祖国,落款时总忘不了要特别注明是“荷兰”的高罗佩,所以他的题款往往很长。他从20岁开始练书法,终生不辍。他的“高体”字笔力雄健,功底深厚,擅长行书与草书,那幅书赠沈尹默的条幅当写于此时。他对于中国书法的兴趣促成他翻译米芾《砚史》,节译了一部中国清代无名氏的小说,这部定名为《狄公案——狄公破解的三桩谋杀案》,为他以后创作《大唐狄公案》小说打下了基础。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迷恋,高罗佩有心找个有教养的中国女子终身为伴。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爱上了当时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水世芳为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其父亲水钧韶曾在中国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工作,后任天津市长。水世芳不仅是名门之后,而且是齐鲁大学毕业生。相识不到一年,高罗佩就与当时22岁的水世芳结婚,以后育有4个子女。

 

高罗佩的中国书画艺术,令许多中国人自叹不如。他曾在精心绘制的一幅中国画上用汉字题款:“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这里面的“笑忘”是他自取的字,暗寓“笑忘百虑”之意;“芝台”是号;“中和琴室”是1941年所取的书斋名。他与水世芳女士结婚之后,嫌原来的书房名不够浪漫,便把书斋改名为“吟月庵”。一个外国人,能如此熟谙中华书房文化,令人赞叹不已。

 

 

日本“静嘉堂文库”

 

日本的“静嘉堂”

 

在东瀛日本也有中华书房文化的踪影,“静嘉堂文库”就是一例。静嘉堂文库建于日本明治时代中期,是日本三菱公司的一个文化机构,由三菱号称“灵魂”的岩崎弥之助(三菱第二代社长)开始筹建,至岩崎小弥太(第四代社长)时最后完成。“静嘉堂”典出《诗经•大雅•既醉》中“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静嘉”, 意为洁净美好。“静嘉堂文库”是放大了的书房,至今犹在。

 

“静嘉堂文库”最引人注目是20世纪初从中国购得浙江归安陆心源的“皕宋楼”、“十万卷楼”和“守先阁”的旧藏珍本4146种,合计43218册。陆心源(18341894),清末学者。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祖籍浙江临安,世居吴兴。咸丰举人。年轻时聪慧过人,学识渊博,时人将他与同郡的戴望、黄宗羲等六人,同称为“七子”。因为仰慕顾亭林的为人,故而把自己的书房题名为“仪顾堂”。曾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台、高廉道、福建盐道。后由盐务加耗,被褫职回家,以藏书、校书终身。

 

陆心源原爱好读书,有志读尽天下书,每见好书,必倾囊而购。年仅三十,就已通九经,精郑许之学。有一年他回家奔丧,行装别无其它,惟随身携带百余只装满书的木柜,以致被人笑为书痴。太平天国起义时,许多珍贵古籍流散民间。因家庭富有,陆心源乃大量收购古籍,仅从上海的郁松年“宜稼堂”处,便购得48000余册,精帙巨编,琳琅满目。尤注重收藏名贵的宋元版书,如蜀大字本《左传》、宋耿秉本《史记》、残蜀大字本《汉书》、《后汉书》等,以及其他宋元刻名人校对的手抄本,大多为《四库全书》所未收。短短十余年间,其藏书骤增至15万卷以上。陆心源将吴兴月河街故宅中的藏书处一分为二,其一称“皕宋楼”,专藏宋元刊本,达二百余种,故他定斋名为“皕宋楼”。“皕”者,双百也。即为“二百部宋刻本之楼”。其二称”十万卷楼”,专藏明以后秘刻及精钞本、精校本等。又在所居的庭园“潜园”内,建“守先阁”藏书室,以贮藏一般书籍。陆氏藏书,一时名噪大江南北,与江南杨氏"海源阁"、丁氏"八千卷楼"、瞿氏"铁剑铜琴楼"齐名,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然天有不测风云,陆心源去世后,其不屑子孙陆树藩不知珍惜祖上文化典籍,竟以十万廉价,全部卖给日本“静嘉堂”,致使中华瑰宝流失异邦,让人仰天长叹,欲哭无泪,对此,当时有识之士无不扼腕痛惜,称之为我国文化史上的惨祸。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本文原载《中华书房文化》一书)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