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习总讲的供给侧改革,连奥巴马都懂了
点击:  作者:综合    来源:学习小组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6-04-03 12:26:11

 

 

【学习小组按】331日,习总在美国华盛顿,有几个会见。如,会见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等等。其中,包括极受关注的“习奥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哪见的?华盛顿会议中心。当然,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发展,还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南海、朝核等问题,自然包括在内。

学习小组在读新闻通稿时发现,有意思,连奥巴马总统,都知道“供给侧改革”。

通稿是这么说的:

奥巴马表示,美方支持中国经济转型、包括供给侧改革的努力,希望同中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美方支持中方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共同向国际社会发出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积极信息。

有意思吧,奥巴马在提到美国支持中国经济转型时,还指出“包括供给侧改革的努力”。

作为一种改革思维,“供给侧改革”成为热词,备受关注,是从去年11,习总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开始。几个月来,这个词红遍大江南北,现在连奥巴马都表示关注和支持。 你说,咱中国的民众尤其官员,能不懂这个词吗?

怎么懂?看人民日报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好,今天就再次推荐人民日报对权威人士的专访,谈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看看这次“习奥会”上的部分重点谈话。习总的很多讲话,态度和立场极为鲜明,很有分量。

习近平谈经济:各国都不应采取货币竞争性贬值来刺激出口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各国都不应采取货币竞争性贬值来刺激出口。中美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方愿同美方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

习近平谈半岛无核化:不得采取任何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的举措

中方始终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有关问题。我们主张,各方都应完整、严格执行安理会涉朝决议,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局势紧张的言行,不得采取任何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的举措。

(注:美国欲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而这个系统无疑“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而习总对类举措的态度是:“不得采取任何”。)

习近平谈南海:不会接受任何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行为

中国坚定维护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同有关当事国直接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中方尊重和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同时不会接受任何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行为。希望美方恪守在有关主权和领土争议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承诺,为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习近平谈两岸关系:要求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习近平重申中方在台湾问题上原则立场,要求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继续采取实际行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强调这也有利于中美关系长远发展。

当然, 奥巴马也有表态:

欢迎习近平主席来华盛顿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很高兴再次同习主席会晤。美中保持密切的高层接触十分有益。我愿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和平、稳定、成功的中国崛起,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成功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美中在宏观经济协调、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气候变化、全球卫生、发展、核安全等领域开展越来越多的合作,双方在亚太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美方愿同中方一道建设性地管控分歧。

好了,我们看权威人士谈供给侧改革。

1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二版整版,有两篇谈经济形势的文章。第1篇类似于第2篇的摘要和导读:

1,《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阐释如何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2,《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时间、版位、体量,已说明了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人民日报在标题中强调,这是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没错,权威人士再论!上次,权威人士论经济形势,是半年前的2015525日,《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也是头版头条加二版。

本次,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主要回答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七个问题:

1,政策含义: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含义

2,为何强调: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重点怎样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各项工作重点应该怎样转变

4,政策思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

5,重点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6,应对社会冲击:有人担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社会能否承受?

7,确保预期: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对此七个问题,权威人士给出了系统、深刻的分析。且,其语言和文风很有特点。如:

僵尸企业,他说: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僵尸企业来说,是等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

他还说:比如,处置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

谈窗口期,他说: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

各级党政干部,在2016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学习、领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全年经济工作?一定要读这两篇文!

 

第一篇文

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阐释如何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作者:本报记者 龚 雯 许志峰 王 珂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0104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新年伊始,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全面解读、深入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权威人士认为,从国情出发,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消除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两种误解。

[二]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这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重点应当怎么转变?

权威人士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四]在这次改革中,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

权威人士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是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重点任务?

权威人士指出,战略上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致力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六]社会能否承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一些冲击?

权威人士坦言,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阵痛是可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不得不闯过的关,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

[七]怎样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权威人士强调,要深化认识、下定决心,硬碰硬地干下去。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即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篇文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访谈)

——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本报记者 龚 雯 许志峰 王 珂

《 人民日报 》( 20160104   02 版)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

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释。

[一问]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围绕五大重点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3,消除两种误解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

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二问]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期叠加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

1,从三期叠加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期叠加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

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

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

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5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要求。我们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这一点,一定要认识到位。要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这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完。这个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了。

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各项工作重点应该怎样转变?

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创造性地干。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权威人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

1,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

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2,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

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情不能再干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四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权威人士:

前面说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具体内容已经公布并得到各方面广泛认可,但如何更加准确地加以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1,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企业实行减税,并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弥补收支缺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主要体现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2,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而不是政府去确定具体项目,或选择把钱投向哪一家企业,具体的投资机会还要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实践证明,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有哪一家是政府扶持的?都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来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3,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放水养鱼,让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

4,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一项一项出台、一项一项督导,让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落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

5,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切实守住民生底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做好加减乘除。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有对冲作用,必须全面推进,并把握好。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

病根都是体制问题,都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化解

权威人士:

1五大重点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我们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我们要抓住关键点,致力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完成这五大重点任务,既需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需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2016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2加减乘除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做好加减乘除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要着力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

从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从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又具有对冲作用。比如,化解房地产库存对增长是明显的加法,可以减缓去产能带来的减法效应。而去产能又会调整供求关系,防止出现宏观经济通缩效应。因此,五大重点任务必须全面推进。当然,落实到一个地区,又会有所侧重,关键在于把握好

当前,做加法相对容易理解,做减法困难会大一些,但必须做下去。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僵尸企业本来已在那里,就不要再维持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的要求,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性创新

3,要全面深化改革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才能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要看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六问]有人担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社会能否承受?

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

只要处理得当,阵痛不会很大,可以承受。但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

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权威人士: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把握:

1,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

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但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槃,这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僵尸企业来说,是等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显然,必须尽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2,阵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

阵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的实力相当雄厚,经济发展基本面好,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社会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进步,抗风险能力强,只要处理得当,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对我们改善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空气质量是充满期待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同时,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推进的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比如,处置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要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比如,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出现职工集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拿出因应之策

3,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七问]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目前对于新常态的认识有三种情况,大家都要照照镜子,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

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牢牢把握几个重大原则,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权威人士: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避免投机取巧。我们只有深化认识、下定决心,硬碰硬地干下去,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对大逻辑的认识有三种情况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目前情况看,对这个大逻辑的认识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这种情况在不断增加,这是好的。

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流于口号化。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结果行动上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

2,大家都要照照镜子,往第一种靠拢

大家都要照照镜子,往第一种靠拢,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提高认识后,还要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个历史责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1998年我们也面临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了后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3,牢牢把握几个重大原则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坚决反对。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研究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生产力能否解放好、发展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对于政府作用,强调更好发挥,不是更多发挥,要集中精力抓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用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给他们吃定心丸。要为创新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对各级干部,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要重视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给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总之,我们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