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红头文件”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点击:  作者:半月谈    来源:半月谈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3-27 14:04:33

 

10多万份伪造国家部委的红头文件堆积在仓库,等待通过快递包裹发往各地,以此为诈骗团伙引流”……这是不久前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在捣毁一造假窝点时发现的情况。

 

近年来,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名称,伪造红头文件,虚构国家政策,编造国家工程,实施诈骗行为。相关案件正呈多发高发态势,不仅损害群众财产安全,更严重危害党政机关的公信力。

 

红头文件类诈骗呈高发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新余市公安局打掉的窝点中,10多万份此类伪造的红头文件被装在一个个编织袋里。民警调查发现,他们借助快递渠道,将这些红头文件发往全国各地,就是为了配合电诈窝点,诱骗收到文件的人打款付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刘为军说,犯罪分子往往根据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设计骗局。在多地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中,以国债发行”“乡村振兴”“南水北调”“智能电网为名的诈骗较为常见。

 

在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公安局2023年侦破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伪造国家部委和央企的红头文件,编造出一个造价60多亿元的水利工程实施招标诈骗,涉案金额1500多万元。

20249月,商务部发表声明,有不法分子精心伪造商务部办公厅文件《关于以旧换新惠民款补贴发放的公证通知》,并假借商务部及其下属机构之名,组织直播宣讲活动并收取公证费用。

 

办案民警介绍,以申领扶贫补贴”“办理平台退款等为名伪造国家部委红头文件实施诈骗的团伙,大多通过非法途径购买个人信息,精准选择诈骗目标。

 

此前,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位市民在某平台投资,因爆雷损失投资款,后来收到一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寄来的红头文件,称正在为部分投资者办理退款事宜。这位市民信以为真,按照假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最终被骗6万余元。

 

精心制造话术,剧本真假难辨

 

在东部某地公安机关侦破的一起虚构国家项目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长期对受害群众进行所谓的培训,让大家深信该虚假项目的国家背景,涉案金额达1400余万元。办案民警表示,红头文件”“国家项目在很多人心中有天然公信力,犯罪分子抓住这种心理,以此设计剧本实施诈骗,预防打击难度较大。

 

2024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天津正式挂牌成立。仅一个月后,该集团就发布了一则打假声明,揭露不法分子冒用其名义进行非法金融活动。刘为军表示,不法分子不仅骗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还利用央企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实施商业欺诈。

 

2023年,中国稀土集团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以东方稀土之名假冒中国稀土集团所属企业,违法开展资金盘投资等活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显示,已被曝光的假央企多达823家。这些名单明确,相关公司及其下设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

 

半月谈记者在一份警方展示的虚假《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中发现,文件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件的红色大号字体,落款处却是中央财政部的字样,正文字体、字号和相关表述也很不规范。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俊伟说,许多伪造的红头文件漏洞较多,但很多群众对此难以有效辨别,加之一些受害人有快速获取财富或解决自身资金的需求,极易受骗,源头预防难度较大。

 

不法分子精心制造话术,线上线下同步诈骗,让部分受害者深信不疑。受访民警表示,一些不法团伙借助当下时事政治、民生热点包装话术话本,还开发虚假的官方App,组建聊天群,并安排工作人员对接,精心围猎受害者。

 

 

半月谈记者在一份假文件中看到,收到文件通知的群众有资格在某资金存管平台领取300万元的扶贫资金。该文件注明,可以通过QQ联系审核小组在线申请,或者用手机浏览器输入官方网址申请。

 

20245月,云南省曲靖市一名群众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份所谓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申领扶贫补贴的红头文件,按照提示加入QQ群。群里成员都是托儿精彩表演营造出很多人都能成功申领的假象。这名群众按照指引下载了一款名为扶贫App,幸好正要转账时,被及时劝阻。

 

联动形成有效打击治理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办案民警表示,伪造国家部委、央企红头文件实施诈骗危害巨大,相关案件涉及环节多、涉案人数广,案发地公安机关难以实现全链条打击。很多案件虽被侦破,但犯罪团伙的核心成员并未伤筋动骨。他们建议,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掉一批此类案件的全链条犯罪团伙,以此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据调查,伪造的红头文件主要通过网络、物流分发投送,切断其传播渠道,可以有效防范此类案件发生。专家建议,对网络上传播的伪造红头文件,及时进行源头封控和转载限制;同时,对通过快递邮寄伪造红头文件的个人,加大信息倒查力度,并严打推流组织。

 

当前,办理此类案件的公安机关与有关部委、央企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联动机制。未来,公安机关与被冒充的国家部委、央企可加大信息互通,及时发布预警,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态势。

 

来源:《半月谈》2025年第6

采写记者:杨文、刘懿德、赖星、 兰天鸣、王研、姚湜

原标题:《伪造红头文件,虚构国家项目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红头文件”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2025-03-27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