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如柳:诡异的“罐车混装食用油”舆情
点击:  作者:如柳    来源:如柳说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7-14 10:36:34

 

 01.背后必有推手

 

一年多来,公众号都没有怎么更新,如柳感谢读者们的长久支持与不离不弃!

 

这篇文章本应该早两天发出来的,但由于前两天杂事多,耽误了,今天发出来,视角已经不新鲜了。虽然网上已经有不少人谈了这次舆情的另类视角,但是习惯了被舆论操控的吃瓜群众们,大多数还是不明觉厉、容易被舆论带了节奏,因此如柳还是再说说这个话题。

 

大家都知道这周最热的话题是关于罐车混装油事件,某报的记者揭露这个食品安全问题没错,值得称赞!

 

但是,这个事件突然形成全民公共舆情,并且开始时,舆论一边倒地把矛头对准中储粮集团,有的舆论干脆直接称作中储粮混装油事件,就有些诡异了,原因且听下文分析。

 

这个事件早在72日就爆出来了,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大概在77日左右,突然就成了席卷整个舆论圈的第一热搜事件了。

 

了解今天舆论被操控真相的人都应该明白,要形成全民第一热点话题,背后必然有推手。在今天,再严重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没有推手,都不可能形成公共舆情

 

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话题,国内目前比混装食用油严峻得多的问题多的是,比如转机因问题、食品添加剂泛滥问题、食用盐添加剂问题、食盐及自来水被外资控制问题、学生吃预制菜问题、塑化剂污染食品问题……太多了,哪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都不比这个混装油问题轻,但是,揭露这些问题是不可能上热搜的,更不可能形成公共舆情,有时文章或帖子能发出来都难,即使发出来了,不是被限流就是被和谐。

 

个罐车混装油事件,能形成全网第一热点的公共舆情,背后必有推手,这是其一。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罐车混装油问题曝光,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曝光,也应该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进行行业整顿,但是国家调查组必须弄清楚问题实质之所在,板子究竟应该打向谁,不要被某些势力操控的舆论导向挟裹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们仔细复盘这次混装油舆论导向,发现一些明显的诡异之处!

 

02.谁是关键责任人?

 

我们先简单还原一下某报的报道。

 

某报记者经过追踪调查,发觉一辆刚卸载完煤制油的罐车,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从河北燕郊一家叫汇福粮油集团的公司,装满三十多吨大豆油驶出厂区;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天津一家名为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

 

 

某报记者随后也采访了这两家销售食用油的公司销售人员,销售人员说得很清楚,销售食用油的合同里约定的都是买家自提,罐车也是由买家雇来,食用油装上车之后,其品质他们不负责。

 

敲黑板!!!合同约定的是买家自提,罐车是买家雇来的,很显然,罐车混装食用油的主要责任人在买家。

 

犹如你个人去买散装食用油或散装酒,按常理,卖油或卖酒的人只负责卖给你的油或酒质量有保障、卫生检验达标。而你拿一个装过洗衣液的瓶子去买油或酒,然后你买回去的酒或油里面混入了少量洗衣液的化学物质,你能指责卖酒或卖油的商家对消费者不负责任、为什么不检验你拿去买油或买酒的瓶子是否干净卫生?

 

这很显然是强盗逻辑。

 

在混装油舆情中,舆论一边倒地指责中储粮集团,就相当于上文你拿装过洗衣液的瓶子去买散装酒或散装油,酒或油里后来混有洗衣液的化学成分,你却指责卖酒或卖油的厂家不负责任一个道理。

 

当然,作为卖家中储粮集团公司不能说完全没有责任,它的责任就是对买家雇的运输罐车没有认真检验就直接装食用油,相对于买家来说,它只负次要责任;

 

但是,如果中储粮集团公司在运输自家品牌的终端食用油过程中,也是采用未清洗的罐车混装的话,那它也要对自有品牌负全责。

 

 

很显然,雇罐车的买家才是混装食用油的罪魁祸首,他们雇车运输时把控不严,没有雇佣食用油专用罐车、或者没有监督混装的罐车清洗干净,罐车混装运回去的散装油,最终由他们贴上自己的商标或进行食品加工流向消费者,他们才是消费者吃被污染了的食用油的首要责任人;其次,是拥有罐车的运输企业偷工减料、不按行业运输规章清洗罐体;作为第三方的卖家,他们只负未检验罐体的次要责任。

 

但是某报的记者,并没有继续追踪买家是谁、以及这些食用油最终流向了哪里,这才应该是舆论矛头的重点,但是某报的报道到此很令人费解地戛然而止,致使善于被舆论煽动的普罗大众们把怒火全部指向卖家中储粮集团,这就是很诡异的地方了

 

媒体人都清楚,媒体可以依靠事实的选择来体现立场与倾向性,一篇完整的调查报道,除了揭露问题,最终要揭露问题的关键责任方,但是这篇关于罐车混装食用油的报道,令人费解地烂尾了。

 

该报道的记者可以在拉煤制油的宁夏蹲守几天,然后花几天时间跟踪这辆车到河北,又蹲守几天跟踪这辆车进去粮油集团公司拉出食用油。按常理,他应该继续跟踪这辆车最终去了哪里(买家是谁)?

 

但是,临门一脚,这篇报道却戛然而止,在最关键的责任方却不跟踪、不曝光了,这就很令人费解了!

 

 

如柳猜测,报社或许出于某种顾虑或倾向性,省略了这最关键的一部分。如柳推测,按报道常规,记者或许跟踪过那辆罐车最终的目的地,或者知道买家是谁,但是,可能为了服从报社的倾向性或者某些顾虑吧,只好忍痛把一篇优秀的调查报道做成了半拉子工程,导致被误导的大众把怒火全部转向中储粮集团公司。

 

而这个事件又被舆论推手趁势推成全网第一热点,很显然是冲着中储粮集团而来。

 

舆论推手为何要冲着中储粮集团而来? 

 

03. 买家包括哪些品牌?

 

虽然某报的报道令人疑惑地省略了雇佣混装罐车运输食用油的买家是谁,但是万能的网友们,还是根据文中报道的罐车图片中没有被完全遮挡的车牌号冀E5476W,追踪了它的行车轨迹。

 

一名叫高剑犁的博主根据行车轨迹,查到这辆罐车,半年来运过植物油、煤制油、饲料、化肥。然而,重点是,这辆油罐车,半年内运送植物油时,有两次卸货点都在金龙鱼的工厂,一次是在武汉(益海嘉里武汉粮油有限公司),一次是在咸阳(金龙鱼陕西咸阳咸兴路工厂)。金龙鱼食用油是益海嘉里的品牌。

 

据界面新闻,记者自罐车业内人士处得到了这类行车轨迹准确性的确认。

 

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买家包括哪些品牌这个谜底,在万能的网友们的追踪下,终于揭开了

 

虽然某报报道中的涉事车辆524日在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装运的食用油买家不是金龙鱼公司,这次的买家是陕西一家市级油脂企业,但是根据行车轨迹,在陕西卸油后,528日该车辆再次回到宁夏拉煤制油,61日到达广东佛山卸煤制油,同日(敲黑板),它从中纺粮油(东莞)有限公司装上食用油在此上路,64日,到达咸阳的金龙鱼食用油厂卸货。

 

该涉事车辆曾在322日从河北石家庄辛集市一家油脂公司装运植物油,于324日在武汉益海嘉里粮油工业公司(金龙鱼)卸货。

 

金龙鱼是外资粮油巨头益海嘉里的品牌,而益海嘉里是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美国粮食巨头ADM(也是全球四大国际粮商)是丰益国际的单一最大股东(持股近25%)。ADM的股东包括保险巨头State Farm 、先锋集团、贝莱德等这几家掌控全球经济的顶级疣太国际财团,即金龙鱼属于国际粮油巨头的品牌。

 

某报关于罐车混装油的调查报道里,记者通过详尽调查,明确指出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既然某报揭露出普货罐车未经清洗混装食用油是运输行业公开秘密,被网友揪出来的雇佣涉事混装罐车运输食用油的某外资品牌,如何洗白都难逃干系!

 

 

本图表来源:bilibili博主高剑犁发布视频内容截图

 

揭开了雇佣混装罐车运输食用油的买家包括哪些品牌的谜底,有些网友根据这次舆情被推手有意引导集中火力攻击央企中储粮集团、并紧跟着有很多把粮食交给外资的帖子或舆论出现这些情况分析,很顺理成章地判断出舆论推手们推动这次舆情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是为了大众的食品安全,而是为了借食品安全之名打压国企中储粮、为国际四大粮商控制中国粮油打前站,跟当年太子奶、莲花味精、2018年国有疫苗企业被掐死一个套路……

 

 

如柳认为,舆论推手有意把攻击矛头指向中储粮,不仅仅是攻击国企这么简单,他们的目标应该是企图摧毁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粮油战略储备、为未来在中国制造饥荒铺路。细思极恐!

 

因为中储粮不是普通国企,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China Grain Reserves Group Ltd. Company,中储粮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518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正式成立,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

 

因此,中储粮集团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粮油战略储备。

 

人算不如天算!天佑中华!没想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聪明的网友找到了行车轨迹,混装油买家包括谁,一目了然!因此,舆论推手们原本项庄舞剑、意在中储粮的计划落空了!

 

没想到这次推手们推动的公共舆情事件这么快就翻车了,本意是想集中火力攻击涉及中国粮食安全及粮油战略储备的中储粮集团,没想到在聪明的网友的追踪下,火很快就烧到了外资粮油巨头金龙鱼身上,因此网上有人说舆论推手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04.煤制油不是煤油,普通罐车不等同于危化品罐车

 

这次舆情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误导是,把煤制油等同于煤油,把普通罐车等同于危化品罐车。

 

舆情形成后,网上出现各种歪曲或夸大攻击中国食用油的帖子或段子,这些段子把罐车混装油等同于既装食用油又装煤油、汽油、柴油及任何其它危险化学品。

 

在某报的报道里,记者写得很清楚,罐车一般分为危化品罐车和普货罐车,危化品罐车运输的一般是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的液体,而普货罐车顾名思义就是运输危化品以外的普通液体,煤制油产品,比如像液蜡、白油这些,它们明火点不着(白油使用专用灶具气化后可燃烧),不属于危化品,普货罐车就能运。

 

这段话解释得很清楚,煤制油不是煤油,而是指液蜡、白油等,不属于危化品,可用普货罐车运输,而汽油、柴油、煤油等易燃易爆或有毒化工产品,是用危化品罐车运输的。

 

报道里的罐车混用也是指普货罐车未经清洗罐体就直接运送食用油,但不是把啥东西都混装,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或有毒化工品是不可能用普货罐车运输的。

 

 

但是网上舆论或大量的段子强调的是我们吃的食用油因运输时未清洗罐体混装,混入了各种有毒有害化工化学产品,制造恐怖与恐慌,很明显是有人故意歪曲夸大,这也是很诡异的一个方面,可能有些势力趁这次舆情趁火打劫、故意带节奏、攻击中国整个粮油行业。

 

关于这次舆情,网上还有些说法,说这次事件之所以被推手推成全网第一热点,就是为了给即将大爆发的癌症潮背锅,这个说法,仅供大家参考,如柳不好判断,也比较敏感。

 

 

作者:如柳 ;来源:如柳说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