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郝贵生:大学教师为什么也“躺平”?
点击: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07-14 09:30:10

 

1.jpg


“躺平”是近些年来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语,主要指当代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无可奈何、得过且过、不求进取、不思上进的一种心理和生存状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当今社会改革进程中私有化、市场化特别是资本渗入到社会生活中各个角落,导致无权、无势、无钱的青年人尤其是众多大学毕业生无可选择而导致不思进取的被动的心理和生存状况。然而最近笔者从网络上读到一篇谈大学教师“躺平”现象的文章《卷不动了!大学老师迎来的各种“躺平”!》(见【附录】,简称“躺平”),自然很感兴趣。近些年来,“躺平”现象经常用于年轻人身上,而当今大学教师队伍中怎么也出现“躺平”现象呢?

 

文中说:“在我国高校,‘躺平’已经成了老师之间日常交流的高频词,而且有不少老师真的选择了‘躺平’。”文中例举了大学教师五种“躺平”现象:

第一种:“正常躺平”。主要是“指那些多年来几乎不做科研,只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老师。”“他们基本没有科研成果,教学也不出彩”。作者把这类教师的工作状态称为“正常学者躺平现象”。“现在高校里,大部分‘躺平’的老师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种:“光荣躺平”。主要指“有人才帽子的教授”。这些“学者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获得了各种学术荣誉,于是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是时候享受奋斗的果实了,于是选择了‘躺平’。”这些躺平学者“一般不再从事科研工作,而是主要应付各种‘利益相关的事务’”如热衷于当官、喜欢参加各种评审,或者一些没有实质性成果的“学术报告”等活动。

第三种:“无奈躺平”。主要指“折腾多年,错失人才帽子”。文中说,有一些青年学者多年申请国家级头衔、职称,但都没有成果,由此厌倦了那种无尽的“奋斗帽子”生活,也选择了“躺平”。

第四种:“躺不平”。主要指“‘非升即走’的青椒和博后”。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度。由此导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和广大博士后研究员倍感压力,纷纷表示:躺着也不舒服,卷起来也累啊!”“在这种压力下,年轻老师和博士后基本没法‘躺平’,只能在竞争激烈的科研圈拼命努力,直到获得编制和副高职称,才有可能考虑‘躺平’的问题。”

第五种:“想躺平?越来越难了!”主要指学校要年年考聘,对一些表现“不合格”的教师,实行“职称退步”管理,或者“非升即走”等等。

笔者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第一线进行教学和科研,同时又经常参加全国性的各种学术讨论会,接触过全国许多大学教师,对大学的教学、科研状况和教师的心理状况应该说是比较了解的。而且在职时,笔者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刊载多篇专门谈大学学习、教学与科研、思想政治状况等文章。该文谈到的目前教师队伍中“躺平”现象其实几十年来一直存在,决不亚于当今的状况。那么为什么大学教师中会出现“躺平”现象呢?“躺平”一文虽然也谈到了某些原因,但是太肤浅、太表面化、太现象化、太简单化了。根本没有讲到其深层次的原因。依据笔者数十年对高校及其教师状况的深入观察,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第一,大学缺乏浓厚的学习研究、学术讨论和研究理论、现实问题的氛围和环境。

大学是人类传授知识、培养社会最需要的高级人才的最高学府。大学要完成社会赋予的这一崇高使命,就对大学及其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求大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学”。笔者多次写文章说,大学首先姓“学”,不姓工、不姓农、不姓商、不姓权、不姓钱。毛主席五七指示中提出要把整个社会办成大学校。国际教育界人士提出“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思想。大学既然首先姓学,它就应该首先办成学习氛围最浓厚、学习主动性最强烈、学习效率最高效、学习成果最突出的“学习型组织”。但笔者数十年对大学的观察,大学根本不像大学,更像争名夺利的名利场。“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在大学极其淡化。笔者退休前后写了多篇文章揭露批判大学的缺乏浓厚的学习研究、学术讨论和研究理论、现实问题的氛围和环境的状况。如《论学习型社会》(《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大学要努力办成“学习型社会”》(同上,2007年第6期)、《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学风》(同上,2013年第3期)。许多教师也不懂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学校只是鼓励教师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和发表文章,基本不组织本单位、部门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教师教学、科研基本是各打各的、各自为战的状况。导致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肤浅、简单,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思维、提炼、分析、综合、概括、写作等基本的科研能力缺乏或提高较慢。如此状况,必然导致部分教师出现“躺平”现象。

第二,大学对教与学、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理论和实践中都没有研究清楚。

大学教师的基本工作是教学和科研,但笔者几十年对大学的观察中发现,大学有两个基本矛盾理论和实践上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一个是教与学的矛盾,一个是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重教轻学,把教学改革片面理解为只是“教”的改革、教学形式、方式、方法的改革。似乎“教”一改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就立即提高。不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思想。无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再大,对学生永远是外因。教学改革既包括教的改革也包括学的改革。教学实践中应包括学习素质教育。学习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教育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改革,实际上表现了教师自身的学习素质、能力的欠缺。

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不能辩证处理二者关系,把二者对立起来。一部分教师重教学轻科研,认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科研可有可无。也有少数教师轻教学重科研。有些学校就把教授区分为教学型教授、科研型教授。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把大学教学观念与中小学的教学观念混淆起来,认为大学教学只是传授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质疑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科研的教师一般说,自身的质疑和创新能力就相对欠缺,如此怎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应齐头并进,而不能偏向某一方面。对此笔者体会极其深刻。单纯偏重某一方面必然导致部分教师“躺平”。笔者见到这方面的教师太多太多了。

第三,部分大学教师缺乏强烈的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就是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但由于市场化和私有观念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蔓延和泛滥,其必然影响到大学教师队伍中。据笔者观察,相当一些大学教师把在大学工作只是看做一种纯粹的社会职业、一种生活的饭碗。他们对自己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教学、科研过得去,满足于基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无欲无求,没有竞争意识。特别是遇到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也是部分教师“躺平”的重要原因。

第四,大学没有对教职员工进行严格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鞍钢宪法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发展社会主义大学也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同时由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其消极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影响到大学领域,特别是私有观念的泛滥对教师队伍影响极大。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就指出大学存在的严重的精致利己主义,实际也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教师队伍的影响。此外,功利化、浮躁、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也严重存在。同时如何处理高校的人际关系、青年教师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等多种思想问题都严重存在。笔者退休前,一些年轻教师就对笔者谈过他们的许多困惑问题。笔者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和研究。但笔者发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多只限于传授书本上的思想政治原理,对社会生活、对大学生中、对教师队伍自身中存在的各种现实的思想问题缺乏研究。就是对思政专业本身教师队伍中的思想问题也不研究。笔者多次建议,但领导大多置之不理。笔者在职时也听到一些青年教师反映过许多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如“生评教”等问题,也包括“躺平”一文反映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没有专人进行研究,更没有人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如此怎会不导致教师“躺平”现象呢?

第五,唯书唯上的思维方式对大学教师队伍的影响。

搞教学和科学研究都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科研本质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求真”如果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怎么能够达到目的呢?但是笔者发现,相对多的人的研究方法是唯心主义的唯书唯上的研究方法。如我们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有些人唯西方理论为真、有些人唯权力理论为真,就是不研究中国社会现实及其矛盾。改开几十年各种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和研究课题多如牛毛,相当一部分都是对领导人讲话和会议文件的注释、解说、吹捧性的研究成果。相对多的教师就是依靠这些所谓“科研”论文和项目获得教授职称及各种学术名誉和奖励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和根本标准,中国的实践已经或即将证明依靠这种唯书唯上获得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垃圾成果。而那些有独立主见,不愿随波逐流的教师自然就出不了这样的“成果”,如此怎么不“躺平”呢?

第六,高校对教学、科研成果、水平评价的不合理性以及导致的对职称评价的不合理性。

笔者在数十年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发现相对多的教学、科研成果评价的不合理性。如对教学状况,单纯看生评教分数、单纯看课堂趣味性、单纯看课件水平等。对科研成果单纯看是否有国家和省市项目、单纯看发表刊物的级别、单纯看获奖及级别等等。由此也导致评职称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这许多种不合理性极大地挫伤了部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主动性,由此怎会不导致部分教师“躺平”呢?

第七,大学存在种种教学、科研及职称评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大学由于受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和歪风邪气的影响,也深受其害。如某些老师付出辛苦劳动之后,在论文或项目完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在署名上附上领导甚至把领导摆在第一位。有些集体项目领导只是提了几条建议而只字没写却把大名署在首位。国家、省市科研成果论文评比,这些评委大都轮流坐庄,而非评委成员难上加难。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也要贿赂各级评委,这在学术理论界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学如此社会风气必然导致正直的学者程度不同的出现“躺平”现象。

第八,权力者对部分教师的打击报复现象。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整个社会民主氛围较差,大学也同样如此。面临着整个学校在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中教育理念和具体措施中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种种问题,部分有主见、耿直的教师往往直接或间接给学校各级领导提出批评和建议,而某些领导不仅不接受批评建议,而且直接间接为提意见者穿小鞋打击报复,尤其表现在评定教学、科研成果、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甚至个别权力者给打击对象栽赃诬陷。还有些领导奉行“饭圈文化”,任人为亲。这种状况是导致教师“躺平”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九,大学缺乏对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

任何工作都有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就说明基本功的极其重要性。但笔者在长期的对部分教师教学和科研状况的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相对较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科研的基本功较差。如备课中不会抓教材的中心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在科研工作中不会质疑本学科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不会观察社会生活中与本学科有内在联系的种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缺乏严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差等等。从已经在各级刊物、媒体上包括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暴露出来的种种错误的逻辑推论、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及唯书唯上的思维方法,就说明了部分学者,不仅包括已经毕业的众多硕士、博士生、年轻教师,甚至包括某些知名度较高的著名学者、教授和博导。由此说明大学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缺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基本功的培训和教育。这也是部分大学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较慢的重要原因。

第十,教师自身缺乏正常的心理调节能力。

导致部分教师中“躺平”现象除社会、学校的原因之外,还有自身的重要原因即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心理学中讲到面临周围种种不利的社会环境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笔者非常赞同这种观点,用思想教育理论就是要学会“自我思想教育”。外界所有社会环境特别是糟糕的外部环境给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许多不利条件。但遇到这种状况,不能总是抱怨、埋怨、谴责,导致个人心理失衡,降低对自身的要求,甚至自暴自弃。而应该学会唯物辩证地分析,最大限度地抵御和减小不利条件对自身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利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应该学会迎难而上,勇往之前。同时要客观分析周围环境。也要实事求是认识自己和他人,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况。笔者曾读过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说,唱戏的舞台总有主角、配角、打旗的、跑龙套的。谁都想当主角,不可能。即使打旗的,也想打头旗、二旗,也不可能。老舍心理上给自己定的宗旨“我努力就是了,管他什么!”笔者非常欣赏老舍先生的这句话,自己几十年走过的道路便是如此。但笔者发现周围的有些老师不是这样,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或不公平现象,就自暴自弃,如“躺平”一文中说,由此厌倦了“奋斗的帽子”。如此也会划入到“躺平”队伍中。

大学教师“躺平”也是个复杂现象,同样与整个社会风气、教育理论观念、是非美丑善恶和做人标准、单位组织成员构成和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每个人“躺平”的具体原因也不完全相同。笔者只是依据自己在职时对大学状况的观察做出以上分析,不一定完全和正确。望大学同仁及红色网友批评指正!

【附录】
卷不动了:学术界迎来“躺平”潮

最近,《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卷不动了:学术界迎来“躺平”潮》(Fed up and burnt out:‘quiet quitting’ hits academia)让很多高校教师产生了共鸣。

在我国高校,“躺平”已经成了老师之间日常交流的高频词,而且有不少老师真的选择了“躺平”。

根据我们的观察,高校专任教师选择“躺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仅供参考):

一、正常躺平:有编制讲师、副教授

我们聊到大学老师的“躺平”,通常是指那些多年来几乎不做科研,只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老师。

有些年轻老师,博士毕业后留在学校任教,十几年过去了,还在讲师的职位上原地踏步。

因为他们基本没有科研成果,教学也不出彩,而他们的同学因为优秀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早就成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这些“躺平”的老师们,可能是引进时专家看走了眼,或者有其他原因。这样的“躺平”老师在我们身边挺常见的。

有些学校通过转岗来处理这些“不求进取”的教师。对于那些不适合教学岗位,但有其他专长的教师来说,转岗是人尽其才,没什么好指责的。

我把这类老师的工作状态称为“正常学者躺平现象”。据我初步观察,现在高校里,大部分“躺平”的老师都属于这一类。其中,女老师因为家庭、生育等原因,精力消耗更大,躺平的比例也更高一些。

二、光荣躺平:有人才帽子的教授

最近,有位教授谈到了现在学术界的一种特殊现象,他称之为“学者躺平”。他说,有些学者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获得了各种学术荣誉,于是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是时候享受奋斗的果实了,于是选择了“躺平”。这种现象看起来好像还挺“光荣”。

这些选择躺平的学者,一般不再从事科研工作,而是主要应付各种“利益相关的事务”。比如,有些人虽然并不擅长行政管理,却热衷于当官;有些人喜欢参加各种评审,或者一些没有实质性成果的“学术报告”等活动。
但问题是,我国的科技创新正需要他们在享受国家给予的丰厚待遇的同时,继续在科技一线努力。他们不需要为了争取学术荣誉而奋斗,可以更自由地投入到一些我国急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为国家分担一些忧虑,为国家带来一些重大原创成果。

三、无奈躺平:折腾多年,错失人才帽子

有一种所谓的“学者躺平”现象,就是那些一直申请国家级头衔,直到年龄限制也没能成功的青年学者。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厌倦了那种无尽的“奋斗帽子”生活,也选择了“躺平”。这种“学者躺平”的情况让人觉得挺可惜的。因为其中确实有一些真正有才华、成果丰硕的学者,因为一些非成果因素失去了获得头衔的机会。

当然,即使这些学者选择了躺平,由于他们对日常的教学科研“套路”驾轻就熟,所以还是能轻松应对大学的年终绩效考核,生活也不会太差。但要想让他们像以前那样为了头衔而奋斗,那就有点难为他们了。

不过,我相信他们中一定还会有人基于对科学的热情,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说不定哪天就能不小心搞出个优秀的科研成果来。

四、躺不平:“非升即走”的青椒和博后

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效仿国外高校的做法,实行“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度。这样一来,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和广大博士后研究员倍感压力,纷纷表示:躺着也不舒服,卷起来也累啊!

现在,很多高校的新进讲师不会立刻获得“编制”,而是先签劳动合同。合同规定,他们在几年内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发表一定级别的论文,才能通过绩效考核,成为副教授,否则就到期走人。要当上副教授,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承受很大压力。通常要经过多年努力,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成绩,才能达标。

在这种压力下,年轻老师和博士后基本没法“躺平”,只能在竞争激烈的科研圈拼命努力,直到获得编制和副高职称,才有可能考虑“躺平”的问题。

五、想躺平?越来越难了!

近年来,高校教师考核压力越来越大,各种人事改革政策纷纷出台。例如,有些高校规定,通过考核的长聘老师要继续接受严格的考聘管理,对一些表现“不合格”的教师,实行“职称退步”管理,即正高降为副高,副高降为讲师。还有的学校要求,即使有编制,也要非升即走。此外,越来越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除了看论文,还要求每年申请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否则考核可能不合格。在这些措施下,高校老师想要完全“躺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有老师认为,高校内部原本就没有“躺平”的可能,所谓的“躺平”,更多是工作劳累后的心理安慰。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教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