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虽然,我们已经宣布“全面脱贫了”,但市场经济有马太效应,很多人随时随地都会返贫的。另外,脱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但儿子脱贫并不等于老子脱贫。
中国的绝大多数穷人,都比较在意尊严,都爱面子。只要你不在穷人的大门上挂“贫困户”的牌子,穷人就像不存在的一样,不仅不会叫穷,还会乐于助人,还会带头为公共建设出工出力,因为绝大多数农村穷人都渴望受到尊重。
端午节回湖北老家,到武汉附近的农村拜望老朋友,看到几个老爷爷奶奶在打牌,桌面上最大的钱是十元,还有硬币。胡一手小牌,进账才一毛多钱。一个80多岁的奶奶运气差,输了3元钱,没钱玩了,我的朋友从裤兜里摸出了4元钱给了老奶奶,让他们继续玩。
我问朋友,裤兜里怎么会有纸巾,他说车上有几百元的零钱,经常给老爷爷奶奶们零钱玩牌。我说你多给点呀,朋友说,给多了就伤自尊心了。生病了,可以多给点,救急可多给点。
在朋友家住下,都晚上8点多了,隔壁地下室还很热闹。我下到地下室,看见几十个五六十岁的妇女在做小灯笼。我问一天工作多少时间?能挣多少钱?朋友回答说,一天差不多6-7小时(计件),能收入35元。
我有些不敢相信:工作6-7小时,才收入35元?我朋友说:比种地强很多呀!种地、做家务之后的闲暇时间,每天能挣35元,很好的了。
我说,既然做灯笼比种地强,就不种地嘛,多一些时间做灯笼。我朋友说,种地不是为收入,是为了保肚子,是为了防万一。手上有土地,心里才踏实。如果天天花钱买菜买粮,心里就不踏实了。一年做不了灯笼,靠土地也能活命;失去了土地,几个月不做灯笼,生存就是大问题了。
我的朋友说,政策主张土地流转给大户、龙头企业经营,老农民响应不积极是有道理的。制定政策,一定要理解农村老人们与土地的关系,理解老人们与土地的情感。在中国,穷人还是很多的,主体是农村老人。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供房贷、供孩子上学需要很多年才缓口气,照顾不了在老家的老父亲老母亲呀。土地,就是农村老父亲老母亲的“命根子”。
(二)
广西卫视曾经有个《第一书记》栏目,这个栏目的特点是每期都有三个人,官人(第一书记)、富人(公司老板)、穷人。
2015年我参加过几期《第一书记》节目的录制,7月的那一期,出场的穷人是一个小孩,只有十一二岁,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既要读书,又要照顾奶奶,还做农活;出场的官人,是一个下派干部,第一书记;出场的富人,是一个农业龙头企业老板。
节目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下派干部帮助孤儿及奶奶的故事,很感人。
节目的结尾,是固定的模式,请富人(企业老板)出场,老板自我介绍(广告),捐两万元钱给穷人(孤儿),再让穷人(孤儿)感激涕零的说一段感谢老板的话,并承诺不辜负富人的帮助。
可是,这个十一二岁的孤儿,就是一言不发。主持人和嘉宾们都急了,把孤儿叫到一旁,教他说,引导他说,这个孤儿就是一个字都不说。有位嘉宾女士生气了,说这孤儿不知感恩。可怜的小孩,眼泪在眼眶里转圈圈,身体颤抖。我的眼泪流得哗啦哗啦的,我摔了话筒,宣布不再参加这个节目录制,愤怒离场。
这个孤儿是穷,他要这个所谓的富人捐款了吗?他说了要接受捐款吗?老板捐两万元钱,就可以消费一个孩子的尊严吗?捐款是自愿的,难道要以受捐人面对全世界的人对捐款人感激涕零为条件吗?这还是慈善吗?不,是千真万确的伪善,是交易,是恶!
穷人,也是人。
穷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尊严。有尊严在,志气就在,就能改变命运!
穷人没了尊严,穷人就真的一无所有了,就会破罐子破摔。
照顾穷人的尊严,是帮扶穷人的前提!
有些地方搞“精准”扶贫的时候,为了“精准”,在穷人的大门上挂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穷人的名字、收入、帮扶人名字、帮扶计划等。这等于在穷人脸上刻字:穷人某某某,靠某某某某帮扶才活着的。虽彰显了你的伟大,却是以糟蹋穷人尊严为前提的!很多做“精准”扶贫的人说,现在的穷人不知感恩,还刁难帮扶的干部。这正是系统性体制性糟蹋穷人的尊严的结果。
政府给不发达地区修路或建学校等,是完善基层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是必须的公共品供给,这不能叫做扶贫,是政府的一般责任。政府是供给公共品的,帮助某一户低收入者增收,不是政府要做的事,政府不能直接做这种事。政府用权力和财政资金帮助某位具体的穷人增收,是滥用公共资源(公共品滥用),是对更多的人不公平,会造成更多的人“贫困”。
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人争当“贫困户”,享受“公共品”嘛;另一方面,这会破坏市场公平,同是养羊,“贫困户”养羊没有成本(政府财政支付了成本),非贫困户养羊有成本,“贫困户”卖10元一斤赚钱,非贫困户卖10一斤亏本,会造成更多的“贫困户”。
政府要做是用政策法规防止两级分化,推动共同富裕。助人互助,互助助人。政府要“助人互助”,让一个一个的村社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村社内有弱者或遭遇天灾人祸者是常态,支持村社内“互助”,再以“互助”助人。所以,“精准”帮扶,是村社内部的事,是隔壁左右的事、是亲戚朋友的事,是社会的事。帮扶某个人某户人家增收,既不是政府的事,也不是市场的事。
某人帮助某个穷人、或某个穷人接受某人帮助,是一种特殊的“契约”,是相对私密的事,不是可随便张扬之事,除非接受帮助的人主动张扬。
行善,是自愿的,是自己内心的需要,是无条件的,行善只为积德。受人恩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是内心的需要,感恩是为戴德。
穷人最宝贵的,就是尊严,有尊严就有希望。穷人穷得连尊严都没了,就没希望了。请尊重穷人的脸面和尊严吧,把挂在穷人大门上的“贫困户”牌子摘下来吧,把以受捐者当面向捐赠者感激涕零为条件的慈善从电视上下架吧!
(三)
穷人基数不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底盘。穷人中绝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勤劳并不一定能致富,或许勤劳也能致穷。中国农村有数以亿计的老农民,一生勤劳,到了七八十岁,还在辛勤劳动,他们用一生证明“勤劳不能致富”,他们是相对贫穷的一个大群体。
农村的老农民们想发声,但都是“哑巴”,所以,他们贡献了一切,是改天换地的一群中国功臣,最后绝大多都只能默默的“留守”并静静的排队爬进坟墓,“现代社会”好像他们不曾来过,他们活着、劳动着、但跟不存在一样,悄无声息!
农村的老农民,绝大多数是穷人,他们有很多特殊的“信仰”。
农村的老农民,渇望孩子能当兵、做大英雄。每到征兵季,托关系、走后门,削尖脑袋送儿子、孙子当兵;
农村的老农民,渇望做劳模,愿为当劳模勤劳一生,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农村的老农民,渴望自己或子女能到乡镇政府或县直部门当个勤劳员,即使没有报酬、有口饭吃就行;
如果穷人,当兵不成、当劳模不成、当勤劳员不成,勤劳又不能致富,还总是被人歧视或欺压,有少数穷人会产生歪想法:让孩子做“高启胜”的小跟班。穷孩子做了“高启胜”的小跟班,只要有做“高启胜”的机会,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穷人,穷得只有身体、劳动和改变命运的心,他们支付不起改变命运的高成本,他们认为当兵是较低成本的,当劳模是较低成本的,当勤劳员是较低成本的。应该给穷人尽量多的机会,通过勤劳勇敢改变命运。你家里几代当兵,为什么不能让穷人家孩子当一次兵、光荣一次呢?你是老板、你是国家干部,你有各种各样的荣誉,你为何还要和劳动者争当劳模呢?你为什么不能学任正非先生见荣誉就让的美德呢?!
当穷人走正道改变命运的路被强人抢占了,穷人中的一部分人就开始寻找改变命运的歪道。我们这个国家,几年来一次“扫黑”运动,像割韮菜一样,没完没了。
穷人,不能勤劳致富,故,劳动不值钱,身体不值钱,命也不值钱。如果穷人连当英雄、当劳模、当勤务员的机会都没有了,这社会还会好吗?
(四)
前些日子,去我们乡建院的项目地,和养老资金互助社的一群爷爷奶奶聊天,秦爷爷把我拉到一边,悄悄的跟我说,他养了两头猪,都有六七斤了,镇里的干部上门好几次了,不让养,要把两头猪处理掉。秦爷爷让我给镇里的干部说说情,把两头猪养到腊月,陶奶奶八十大寿时用。
我用力的点头,答应跟书记镇长说。
中国农村,有数以亿计的像秦爷爷陶奶奶这样的老人,主要靠种二亩三分地活命,他们是中国最穷最穷的一个群体。
老爷爷老奶奶靠种两亩三分地活命,只种粮、种菜是不够的,还得养两头猪、养十几只鸡、养几只鸭鹅,最好能养一头牛,才能实现自给自足。如果只种粮种菜,不让养家禽家畜,就不是传统小农循环农业了,收入至少会减少70%,生产开支至少会增加40%,生活开支至少会增加50%,二亩三分地就养不活秦爷爷陶奶奶两口人。
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口口声声说主体是农民,而农民的主体是秦爷爷陶奶奶这样的老人,对吧!你们的乡村振兴,要养你们的眼睛,就不让秦爷爷陶奶奶养家禽家畜;秦爷爷陶奶奶的乡村振兴,要养自己的命,不养家禽家畜就生存困难。乡村振兴,是养你的眼睛重要,还是养秦爷爷陶奶奶的命重要呢?!
农村生活着数以亿计像秦爷爷陶奶奶这样的穷人,是农村的基本主体。农村的政策和法规,要以数以亿计的农村老爷爷老奶奶过上幸福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才叫以人为本,人民为大,才是人民的乡村振兴!
农村老爷爷老奶奶社保不养,老爷爷老奶奶自己养自己,种二亩三分地,你这也不能养、那也不能养,这个特色也太奇葩了吧!
你的宠物狗到处遛弯、到处拉屎拉尿,可以;秦爷爷陶奶奶的猪,既产肉增收,又产肥料增粮食,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
(本想多写几篇,…唉………完)
作者:李昌平 转自:后坐力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