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石江月:中国军事技术提升太快,美军高层商讨出应对战略
点击:  作者:石江月    来源:石江月防务观察  发布时间:2016-09-08 11:58:11

 

1.webp (1).jpg

 

今天不聊武器聊点战略话题。中国最应该担心和警惕的是美国的哪个战略?很多人会说,“亚太再平衡”。但亚太再平衡更关乎策略性,而非整体军事优势的大战略。美国军方最高级别的将军们最近聚集在一起,对一个重大的问题展开研究——五角大楼该如何做,才能对中俄不断推进的军事能力优势进行遏制?

 

8月底美国保守派杂志《国家利益》刊登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应该担心美军的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文章称,在描述有关战争的“下一件大事情”方面,五角大楼从来都不缺少吸引眼球的简洁词语。今天,这个精选热词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全部意义是利用美国在新型和新兴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以克服美国在较为“传统”的常规军事力量领域中被认为正在弱化的优势。

 

1.webp (2).jpg

 

中俄先进武器让美国大感忧虑

 

简单而言,“第三次抵消战略”不仅是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也是开发代表最新发展水平的技术。一方面,它将包括许多尖端技术,如机器人、自主系统、小型化技术、大数据以及包括3D打印在内的高级制造技术。另一方面,它还将需要开发新的军事装备,包括高超音速导弹、导向能源武器、电磁轨道炮及水雷等。

 

美国军方高层已经表态,他们计划投入高达180亿美元的经费,来执行“第三次抵消战略”。180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建造4艘“尼米兹”级航母的成本。那么“第三次抵消战略”与亚太地区有什么关系?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该战略意在对付中国所构成的日益上升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挑战。美国《国防》杂志的文章称,美国军方最高级别的将军们这些讨论将有可能形成决议,主要是关于国防部门将需要在投资、国防政策和组织上做出哪些改变,从而抵消对手在高科技武器如精确打击武器和防空系统方面的进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五角大楼担心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完善自己的精确制导武器,两国正在获得不对称优势,而且还有可能令美军战舰和战斗机长期拥有的主导优势被侵蚀。美国参联会副主席空军上将塞尔瓦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武器性能和军事能力上正在接近我们”。

 

1.webp (3).jpg

 

虽然在精确制导弹药的武器竞赛上美国并没有输给中俄,但是多数美国军方将领认为,这两个对手正在追赶、接近美国。在华盛顿进行的国防工业会议上,一些美军方官员表示,“中国与俄罗斯的先进武器可能在射程上超过我们,但在武器的精确打击性能或多系统整合效应上还达不到我们的水准。不过,他们距离我们并不远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做出怎样的改变?”

 

美国已经举行了大量军事演习和训练,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计划就是被外界称为“第三次抵消”战略。在去年底由美国副防长罗伯特·沃克公开介绍后,迅速在军队和国防部门推进。但是,关于这一战略以及相关术语“第三次抵消”是否对于很多人来说太抽象难懂的讨论和沟通仍比较多,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五角大楼过去50年时间里第一次和第二次抵消战略的历史。

 

五角大楼目前正努力推动“这一计划进入更深更高的讨论层级”,而不仅仅是这个名字是否“听起来比较酷”。外界认为,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基本内涵与主线,是在军事核心装备技术上形成对主要对手的决定性优势,未来技术霸权基础是全球监视和打击网络,而以无人机为主体的无人军事系统可长时间持续执行任务,在空中加油机的帮助下,可高性价比完成全球情报、侦察、监视与打击任务,将成为监打系统的核心。

 

1.webp (4).jpg

 

       前两次都用来对付苏联,并获得成功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军以“新面貌”国防改革为标志,以“大规模报复战略”为牵引,发起了所谓第一轮“抵消战略”,其核心是通过优先发展核武器和相关力量投送平台,来抵消苏军的人力数量优势。

 

据《防务新闻》报道,作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诞生的“第一次抵消”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将战术核武器部署到西欧,以应对当时苏联在东欧部署的大规模陆军力量威胁。在美国首次发展小型化核武器后,华盛顿得出结论不能在军费开支上跟苏联人较劲,在欧洲打造与苏联人相当的战斗力,那时后者在华沙条约之下可以将自己的军事力量部署到国境之外。因此,美国方面做出决策,以人的智慧来代替爆炸力。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军方开始考虑提高常规武器的精确打击度,足以与核武器在常规战场上的效果相媲美。正是因为常规精确打击武器的崛起,使得美国将战术核武器撤出战场。

 

“第二次抵消”战略于上世纪80年代制订,利用美国军队的技术优势作为杠杆,抵消了苏联人在数量上的优势。从此之后,美国军方在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握有明显优势。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第二次抵消”战略的特点,就是在海湾战争中得到运用的空地一体战方针。这使得美国能够改变自己的作战方式,因为我们能够建立防御和由传感器、C2(指挥与控制)和相关武器形成的防御性网络,并在空地一体战中运用。

 

自此之后,美国的将军们注意到,与精确度、隐身性和速度相结合的火力,在现代战场上能够抵消人员的优势。美国很多军事将领都承认,我们还依赖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遗产。

 

由俄罗斯幕后支持的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能说明,美国应该考虑“第三次抵消”战略。“乌克兰的经验是有益的。”接受俄罗斯训练的乌克兰东部武装是一支作战能力精悍的部队,能够采取战术层面的快速指挥与控制,并通过电子战试图控制战场的时间和地点。美国军方高官塞尔瓦警告,“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聚焦点集中在将下一代技术,如机器人、定向能和快速制造,“插入”到军事系统中,但这可能并不足以遏制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核武大国,除非美国核力量也随之完成现代化。 

 

1.webp (6).jpg

 

加强核威慑力量,是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重要一环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另一部分是战略核威慑。“我们能够阻止核对手,这会为我们的常规力量的信心带来提高。如果我们被一个与我们相当或更强的核对手所威胁,我们的常规力量会迅速失去可靠性”,塞尔瓦说。这是一场辩论,而且超出了五角大楼的范围,因为它需要一个国家性的财政承诺,以提高美国业已老旧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远程轰炸机和战略潜艇,也被外界称为“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国防》杂志的文章认为,关于对美国核力量进行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投入费用清单,包括三位一体核威慑中的每一方面。塞尔瓦说,“我们需要弄清楚如何谈论这个问题。”

 

国防工业内部人士有“教科书般的答案”,去解释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的基本原理。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塞尔瓦认为须要讨论它们究竟多重要?它们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它们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大国?为什么每一个支柱会让其他两条支柱可信。只要你有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任何人都不太可能对我们形成一种优势。

 

“第三次抵消”战略上,五角大楼未来走向何方已经成了国防安全界一场客厅游戏。国防分析人士担心,五角大楼的动作迟缓的决策机器将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杰瑞·亨德里克斯说,无论如何,“第三次抵消”战略的结果只会“给我们换来5年或者10年时间”。只有通过努力不断研发新的军事技术,才能保持在这方面领先竞争对手。

 

1.webp (5).jpg

 

美国军方一些专家抱怨,由于商业领域不断泄漏关键的技术数据,让美国的敌人逐渐有能力设计、产生隐形武器和精确打击武器。“在当前技术领域,世界上的趋势是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美国CSIS智库高级研究员安德鲁·亨特说道。至少三分之二的全球研发投资来自私人部门,这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创新,但这一趋势的“黑暗面”是这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当然包括可以被开发和用于对抗美国军队的技术。

 

商业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与军事应用发生关联,允许精确定位的技术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电子工业的发展导致战争发生革命化的巨变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需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军事经费投入,但是如今已经实现大批量生产,并且用于很多消费类产品。人们可以通过商业卫星系统拍一些东西,可以通过定位找到它。还可以把数据传给某人,并精确地告诉他们需要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大的范式变化,国防部门必须做出应对。第三次抵消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应“美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正在缩小”这一现实。

 

有不少美军将领强调,未来的国防规划与预算制定,必须反映出对战略核威慑的可持续性支持。美国的核威慑的主要角色是海军、空中及洲际弹道导弹投射系统,这是三位一体核威慑的“三个支柱”。必须投入资金对我们的核力量进行现代化,包括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中的所有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