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新闻热点 > 阅读信息
扶老人险:花了三块钱 你敢大胆扶吗?
点击:  作者: 记者    来源:破土网  发布时间:2015-10-21 21:01:48

  

【编者按】 重阳节,是敬老日。但在中国,一个围绕老人的“中国特色”话题从来未曾停止,也未曾解决——遇见摔倒的老人,究竟扶还是不扶?“扶老人险”的问世,将这个纷扰近十年的社会难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花3元买下一份诉讼保险,你敢扶起一个老人吗?

1.jpg 

2006年彭宇案震惊全国之后,近十年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从来不曾停止,也从来不曾解决——遇见摔倒的老人,究竟扶还是不扶?今天,到了重阳节,人们的热议仍旧如是。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讨论多围绕着一个支付宝悄然推出的保险项目——“扶老人险”。

 

首发即热卖 逾九成投保人为“8090后”

 

支付3元保费,一年期间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这项保险被认为最吸引之处在于:被冤枉的好心人获理赔,是无论诉讼输赢的!该险种上线3天,即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有2.4万投保者为“80后”和“90后”,“90后”更是占总投保人的57%。不过,这项被称为搭载“满满正能量”的保险,也引发疑虑和争议。

 

近年,中国各地不时出现“扶起摔倒老人反被敲诈”的案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近14万人展开调查,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面对老人倒地后的第一反应,仅5.4%的人会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55.6%的人则选择直接走开。

 

卢晖临:社会道德重建 需更深层变革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卢晖临在接受破土网采访时表示,支付宝推出的“扶老人险”,从技术上值得支持,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担忧、彼此的不信任,抑制社会道德滑坡的可能性,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事情。

 

卢晖临同时也指出,社会风气和道德重建是个系统性工程,个别的技术手段可能只对一部分人起到作用,比如经常上网的年轻人,或者对目前社会道德现状不满、求改变的人。而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建系统工程,则需要更深层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变革。

 

接受破土网采访的“90后”网友评价说:“作为一名可能被碰瓷的年轻人,我觉得这保险并没有什么卵用,不扶老人并不是担心诉讼费用而是赔偿费用,一般年轻人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打这个官司。不过个人还是愿意扶老人的。遇到碰瓷干脆直接想办法跑掉就好了。”

 

有媒体评论认为:“我们可以看到从商业角度,对破解道德困局所作出的努力。可是,法治的力量呢?”有声音指出,诬陷者不仅需付出道德成本,恶意讹诈他人更要付出法律代价,应将讹诈行为记入个人信用系统,提高威慑力。

 

宋方敏:年轻人善心宝贵 勿建成畸形社会

 

有“90后”网友对破土坦言:“这年头这么多碰瓷的,谁知道哪个是真摔倒,哪个是敲竹杠?但是看到摔倒的,恻隐之心一起,又不能不扶,所以不如买好扶老人险,给自己留条后路。”

 

有购买“扶老人险”的白领说:“掏3块钱,就算是买个做好事的资格吧。按照以前的想法,因为怕生事,我是不会主动去扶摔倒的老人的。有保险撑腰,今后如果遇见‘扶不扶’的问题,我也许会改变主意。”

 

有网友为“扶老人险”点赞,“花费这一点,有助于社会回到从前老人摔倒就有好人扶的状态。”“虽然并不看好用钱、用保险这种途径找回我们的道德,但是这样总是一种想要扶正良心的方法,希望收到良好成效。”

 

据统计,此次“扶老人险”一经推出,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大军。对此,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方敏少将在接受破土访问时,赞扬这是好事情,十分可贵:“有这么多‘8090后’买这个保险,说明他们的价值观,还是愿意做好事,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做好事也可能受委屈的情况下,还有年轻人宁可付出代价也要去做好事,这是非常宝贵的。”他也认为支付宝这个保险也是抓住了一个商机,直面今天社会的复杂矛盾。在价值观互相撞击的今天,弘扬了正能量,应该积极看待。

 

不过,宋方敏也感慨,在市场化的今天,做好事还要付出代价也是一种社会的悲哀,这样的状况应该彻底改变。“具体来说,还是要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让真善美的思想情操及行为蔚然成风,让我们那一代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生态重新回归。就现实而言,这并不是一种幻想,如今在一些有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国家,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都不是问题;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好时期。可是如今,做好事发展到要买保险自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国家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社会经济发展了,思想道德不能滑坡,不能建成一个畸形社会。”

 

另一种声音:潜在价值判断对老人不公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金泽刚,在为“扶老人险”这种新业务点赞的同时,也担心这项保险背后所体现的价值判断,似乎对老人不公平。人民日报上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此前的149起扶老人纠纷中,有30多起是撞人者冒充好人,占15多。他表示,支付宝作为非传统的电子产业,老年人并不属于主流用户,新业务仅仅针对“扶人被讹”,而不覆盖“贼喊捉贼”等情况,隐隐透露出将老年人妖魔化的趋势,这种潜在悖德现象值得反思。

 

从老人对此事的反应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有媒体采访一位80岁的老人,当她听到“扶老人险”时面露不快。她认为,为老不尊者给老年群体抹黑,但毕竟是极少数,“就算我身子骨今后不好了,心也不会坏”。她希望社会上的人们能多一些信任,不能因为小概率事件而隐藏起乐于助人的善心。

 

就有网友站在老人的角度设想,批评这是将老人污名化的行为:“扶老人入保险,这是对老年人的污辱!老人就那么道德败坏吗?不是的,不要用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等的概率遇到的事件把它当成普遍,并哗众取宠地推出新的险种,我是不会入的,但是看见老人摔倒了我是会扶的!”

 

制度缺陷:交通事故治疗未纳入医保

 

在一片热议声中,有网友调侃:“阿里巴巴把应该归政府管的事自己做了。有“80后”网友对破土表示:“治标不治本啊。问题不是扶不扶,而在于社会保障吧。交通事故医保不报销,那谁不得死死抓个人来担责任。”

 

专栏作家陶短房撰文提到,“在国内,交通事故造成的治疗费用,医保不予报销几乎已成全国通行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也该做出改革。而在医保政策未改之前,对于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建议子女投保意外伤害险,这样也可让保险公司分担风险。”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曾指出,中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可报销的比例非常低,是“扶老人”背后的一个重要问题。“老人如果摔伤,可能对于他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担心子女埋怨自己。如果医疗保障能够减轻老人这一负担,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找人转移责任,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商业手段?鼓励善举未尝不可

 

有人质疑,“扶老人险”纯粹是保险公司一种吸引眼球的商业手段。但金泽刚教授则表示,道德的回归不仅可以依靠法治保障、媒体宣传,或许也可以依靠某种程度的商业运作。也有某第三方保险机构负责人分析,3元最高保2万,意味着其费率为万分之一点五,跟常规的财产险费率差不多。依据已投保的2万余人来计算,保险公司很难盈利。因此,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推出该险种的社会意义大于产品意义。

 

有律师认为,这件事应该分两方面看,首先这是个商业行为,商家有自己的商业目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其中也有正面的社会效益。大部分民众在诉诸法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或者担心可能产生的高额诉讼费。这时候这种保险对人们的心理安慰和正面暗示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善举。

 

媒体分析指出,这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符合基层需要的商业行为,但鼓励善举的商业形式,能推动社会幸福度和道德感的提升。这与重奖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是一个道理,也是开启了一种新的“道德治理”思路和有效尝试。

 

“中国特色”社会难题寻求破解

 

近十年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在苦苦搜寻着这一“中国特色式”社会难题的解决之道。有观点称,“扶不扶老人”总被热议,潜在地折射出人们呼唤社会信任感的心理。

 

2013年,北京宣布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深圳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早制定出台《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将救助行为免责作为核心内容,要求对歪曲、诬陷行为采取惩戒措施。今年3月北京审议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鼓励好人好事,并明确提出要对诬陷和恶意索赔者追究法律责任。被称为“好人法”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也即将于下个月提交审议。

 

在重阳节,在敬老日,人们期待这纷扰多年的社会难解方程式,终有一天迎来破解……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