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钧正平:英雄不朽,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是两种精神在较量
点击:  作者:钧正平    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25-04-05 16:31:26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网评(一)

 

 

1942525日,将军率突围队伍抵达山西辽县十字岭附近。这支在3万日军合围中艰难辗转的队伍,成功完成了掩护与断后任务。面对日军飞机的盘旋轰炸,将军登上一处高坡,用疲惫而嘶哑的声音指挥队伍疏散。

 

傍晚时分,大队人马已冲出包围圈,将军也准备走下十字岭。突然,尖锐的啸叫声再次划破天际,他一边高喊卧倒,一边奋力保护战友。刹那间,炮弹轰然炸开,弹片无情地穿透了将军的额头、胸口和腿部。这位年仅37岁的将军,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他,就是左权,井冈山上最年轻、学历最高且最能征善战的战将之一。周总理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毛主席赞誉他这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就连穷凶极恶的日军,也对他忌惮有加。

 

如果可以选择,牺牲并不是左权唯一的选项。彼时,他本有机会先行撤离,但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他毅然决然地要求留下来断后。危急关头,这位八路军抗日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展现出了崇高的革命觉悟。

 

左权曾在写给叔父的信中庄严承诺: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正如他所言,这名年轻的将领将滚烫的热血毫无保留地挥洒在巍巍太行山,用生命与信念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左权牺牲的那一年,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尽管距离抗战胜利仅剩3年,敌后战场也将在一年后迎来转机,但当时的八路军战士们,无法预知胜利的曙光何时才能照亮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相较于即将到来的胜利,眼前的残酷现实给他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记忆。

 

彼时,蒋介石消极抗日,日军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根据地遭受重创,损失殆尽。河南爆发大旱灾,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一时间,全国上下弥漫着悲观情绪,集体意志濒临崩溃。

 

 

 

在这艰难时刻,一些所谓的精英却选择了一条与左权截然不同的道路。周作人在左权牺牲时,已为日本人效力长达5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周作人因汉奸罪被逮捕。他曾大放厥词:就是死了许多文天祥又何补于事呢?我不希望中国再出文天祥。在他狭隘的功利主义观念里,生命的价值被扭曲,与左权等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英雄相比,他的精明显得如此卑微、丑陋。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史诗,便是在探寻那些战斗与牺牲背后的伟大意义。英雄们一旦选择抗日这条道路,就注定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坚守自己的抉择。他们以无畏的勇气,汇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组成热血沸腾的革命队伍,向着未知的明天奋勇前行,无惧下一年、下一月、下一天,甚至下一秒可能到来的牺牲。

 

 

 

作家魏巍在追忆左权带领八路军取得黄土岭之战胜利时,曾这样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英雄们坚信胜利必将到来,更愿意在胜利来临前,用自己的生命铺就胜利的道路。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死亡意味着什么,也更理解牺牲的意义。

 

夏云杰,驰骋在汤原密林深处的抗日战士,被日寇视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在遭遇埋伏生命垂危之际,他再三叮嘱战友、妻子和女儿,一定要将抗日解放事业进行到底。某天夜里,他从昏迷中醒来,对战友说:老刘,我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

 

杨靖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孤身一人,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不仅没有部下相随,还遭到战友的背叛。面对敌人的诱降,他平静而坚定地回应:我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如今我只剩自己一个人。虽身处危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为有牺牲多壮志,当我们回顾抗战历史,仿佛看到无数熟悉的身影:呐喊冲锋的勇士,挺身而出的壮士,慷慨赴死的猛士……他们本可以选择活下去,投敌、卖国、告密、当伪军,便能苟且偷生。但他们却毅然选择死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计较个人生死,心中惦念的仍是国家兴亡、民族命运。

 

 

 

 

如今,那一代救国志士缔造了一个幸福平安的中国。我们不再面临山河破碎、铁蹄践踏的困境,但仍有未竟的使命。那么,牺牲是否已成为一个过时的名词?相较于前辈,我们有了更多精于算计的选择,那么不计生死的牺牲是否还在年轻人的考量范围之内?

 

1942年,左权牺牲的同一年。与家喻户晓的狼牙山五壮士的境遇相似,河北省涞水县曹霸岗村鸡蛋坨,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第7团的5名同志,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日寇作拼死搏斗,战斗到最后弹尽粮绝、深陷绝境。为了不当俘虏,他们奋身跳下悬崖,全部壮烈牺牲。

 

 

 

他们中有个叫王文兴的八路军战士,牺牲时才18岁。年轻的战士没有留下照片,我们能找到的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1924年出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地方游击队,1942年所在部队编入晋察冀军区七团……

 

血与火铸就的辉煌之下,是悲壮的底色。18岁,在今天正好是读高三、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但是在当年,18岁的孩子却要做出生与死的选择。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没有人不珍惜生命,但是在屈辱地活与壮烈地死这道选择题前,这名年轻的战士,毅然选择了后者。

 

当年一家报纸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从王文兴等年轻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习主席强调,我们要继续向前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告慰革命先辈和先烈。

 

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军人的使命从未改变。如果我们这代年轻军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不得不做出牺牲,那么,捍卫国家主权、守护人民幸福,就是我们牺牲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对先辈精神最好的传承 。

 

值此清明,向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永不凋零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来源:中国军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