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从“零的突破”到“群星璀璨” | 科学史
点击:  作者:周菂清    来源:中科院之声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5-18 10:02:35

 

编者按: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等建议中国也要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张劲夫把这一意见反映到在武昌召开的中央全会上,1958517日,中央书记处同意中国科学院搞人造地球卫星。聂荣臻委派张劲夫、钱学森、王诤负责卫星规划。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主席台(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月版)

 

01

启航

 

1958517

伴随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作为国家科研系统的火车头

中国科学院扛鼎重任

将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列为当年头项任务

制定卫星研制三步走计划

成立3个相关设计院

钱学森、赵九章亲自培养航天骨干力量

誓要苦战三年实现上天

 

 

毛泽东参观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M”(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02

受制

 

受制于当时国家经济实力

大规模卫星科研暂告段落

中国科学院按照中央精神

大腿变小腿,卫星变探空

为后续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科学院派出以赵九章为团长的高空大气物理访苏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03

唤醒

 

1964年经济形势好转

赵九章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亲笔信

唤醒了沉寂多年的人造卫星研制

 

 

▲19641227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赵九章先生呈书周恩来总理,建议将研制发射人造卫星任务列入国家计划。图为赵九章给周总理写的信。(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作为卫星工程总体及卫星总体单位

中国科学院迅速召开总体方案论证会

要让卫星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

 

卫星上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科学院集结全院三分之二的科技力量

60余家研究所和工厂投入研制工作

下达数百张任务卡片

从元件、材料、工艺到星体设计研制、装配

从发射卫星的条件保障到卫星系列规划制定

为中国卫星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

 

东方红一号卫星正在通过测试(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04

冲天

 

 

东方红一号研制初期总体组成员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1970424

东方红一号一飞冲天

《东方红》的乐曲从太空传遍世界各地

中国实现了卫星零的突破

 

 

长征一号火箭托着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今天

再次仰望苍穹 

浩瀚星空群星璀璨

中国空间科学人用忠诚与智慧

树立起人类探索太空新的丰碑

 

 

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作者: 周菂清;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