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塘约道路 > 阅读信息
吴镶东:读《塘约道路》所思所感
点击:  作者:吴镶东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6-21 11:38:44

 

1.jpg


  作为90后,对解放初期的集体经济不太了解,好像说得过去,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对国家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实在太惭愧。四年前,有爱国热忱,入了党,但有点愤青迹象,很是爱怀着一腔热血打抱不平,现在看起来有点没脑子。之后的三年中到现在,慢慢通过学习学会了冷静,开始学会多看一步,知道了作为一个党员,不仅要有一颗爱国心,还要有思辨力,要多深思,考虑大局。

 

1.webp (7).jpg

 

  读着《塘约道路》,像是看红军抗战电影一样心情在起伏,在每次出现效果的时候像是取得了一个阶段的胜利,很是畅快。最最感动于这几位村干部的务实和情怀。

 

  记忆深处想起曾经和父亲一起从单位出来吃午饭,父亲在单位门口看到门卫叔叔没有吃饭,回来的时候给两位叔叔带饭吃的感触,这个题材一直被我写了小学6年的作文,也一直成为了我的榜样。可是到后来自己长大发现一些官员的腐败相,油光满面,嘴上说一套,背地做一套。特别是阿谀奉承的时候,简直不想再看下去。再加上听得多了,网络看多了,脑子也热了。不过不可否认,有些官员靠自己的位子收钱,索得其位,也是因为有油水可捞。耍不正当手段的“拿”到位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关系网”,不乖的都不在“线上”,做事就难咯。也略闻个别好官因为政府贪污太严重,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辞职,也不想同流合污。这也是一种“见利思义”吧。

 

  现在的学校简直就是社会的预科班,大学变成了不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而是沦为了按照社会准则培养机器人的实验室。无论进学生会还是在班级,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们不xxxxx,怎么在社会上混的出来,社会上都是xxxxx,你们还不提前磨练自己……”。有时候开党会就直接说:“大家配合一下,咱们也是为了度过时间,所以流程还是要走的,要有会议记录,所以大家上来也配合一下,该说的说,该投的投,别乱耽误时间就好……”,包括网络上很多网红老师也是一样,教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提高成绩,上课的时候飙脏话已经形成了风气,那叫“个性”,“有资本”。可以博得学生的喜爱,可是,这样真的不是教育上的危机吗?学校不是追求学术的地方吗?怎么左一个社会又一个社会呢?这不也是在给学生一个框架,以后进了社会稍微对上点儿,就往里套,那到最后不把自己给圈住了?这是一个方面,当然在大学期间也接触到了一些好的老师和领导,本校的和外校的都有,他们的确是为了学生学习而付出好教师,在默默的为学术界耕耘着,不可否认。

 

  面对一些负面的声音,起初只是听到,后来是看到,再后来是感受到。觉得越长越大,接触到越多,真的就是“无关系,办事难。”走正常程序也可以,但是有关系,会特别快,这是国情决定的吧,中国的“情大于法”,“法外开恩”,这也不能说是一棒子打死的去否定这种现状就是不好的。以前受委屈了,幼稚到会想:“哼,要是主席来了,看你们还这样!”然后只能自己憋在心里继续换方式处理事情。通过学习修养自己,现在再看这类事情,就会淡然很多,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自己心境,不去想抄小道,脚踏实地,就按照规矩流程处理自己的事情,也没那么多烦恼和愤懑了。不去攀比,心诚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若遇花开,也是美好。

 

  小时候,老喜欢听老人讲故事。奶奶,姥姥会让我趴在床上或她们身上,边按我的小背边给我讲她们以前的事情,亦或者她们自己听说自己小时候是被家人们抱着怎么颠沛流离,躲避战乱,和自己慢慢长大,新中国初期的生活。特别是太奶奶还在世时,小时候拿着她老人家的拐杖乱跑就会被抓来上政治课,后来上了高中,太奶奶年纪也越来越大,不会走路了,我从外地上学回来有机会见她老人家,就会搬着凳子坐在她床边和她聊天,太奶奶每次都是没讲几句就会泣不成声,说以前生活多么不容易,没有人吃的饱,现在的生活那时候想都不敢想。

 

  所以,看到这本书,又像是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在听故事的情形,觉得这里描述的生活像是久久之前那个年代的事情。而这本书的确是事实,事例也是现代的,而且就发生在这两年,可贵的是还依然有这种好干部在切实干着,所以是多么的可喜,内心又燃起了希望。

 

  书中作者虽然已经尽可能的阐述了所有,也不免存在轻重比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扶贫顺利的占着多重,而阻力方面简写带过了,或许这个村比较幸运,有这么肯干的领导班子,又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前者富起来的榜样村子也有华西村和南街村,之所以不可复制,我想是落实的时候,各个村子有各个村子的问题所在吧,行动起来肯定是阻力大于机遇的。所以有更像去深入了解阻力是什么,又是怎么客服的。也和同学说起集体经济和合作社问题,碰巧他家在他们当地是精准扶贫合作对象,他们家就是合作社,精准扶贫资金给他们,他们用钱赚钱再分给村民利润,帮助村民改善生活,但是他们那边的扶贫资金就很不可爱的被挪用了。不过这些也没有影响他想要考村官,可以亲力亲为为百姓的热情,而且他还说真正接触到政府办事并没有外面传的那么黑暗,只要自己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就很顺利。他也给我了启发,有时候,我们会被流言蜚语或者自己所经历的一些委屈而一刀切,用自己的意识阻碍自己行走的脚步。一件事过去,无论顺与否翻篇,继续下一件事,只要自己脚踏实地,树立了目标,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不是有句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

 

  恰巧父亲被安排在扶贫,就赶快拿给父亲看,希望能有所帮助,想马上行动起来,把里面好的精华借鉴出来。父亲随手翻翻,专心看了几页却把书放下了,我心里一揪这是怎么了?那么爱看书的父亲怎么对书不感兴趣了?我问父亲觉得书讲的如何,父亲说大概看了脉络,的确很好,很实在,而且现在农村不走集体经济根本就行不通,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可是明明看到了问题所在,却实施不下来。


  父亲从沙发上坐了起来,这次没有吸烟,倒是吸了一口气说:“党的政策比之前提出的多了,力度也加强了,是好事,但是位子上的人没有变啊,所以上级的指令落实还不是所期待的那么顺利。就拿这个村而言,算不上空巢,也有年轻人在家,但是不劳作,老人又不是劳动力。塘约村的老年班子起了作用,可在这个村,没有起作用的老人,而且家家户户的内部家庭矛盾理不完,兄弟间房地的纠纷,找有威望的人去处理也找不到。村长尥蹶子不管了,领导班子一塌糊涂,我们也知道先有司,再选路,现在第一步把班子组建好,选人沟通都堵在这了,能干事儿的人不在家,在家的不能做事。”

 

  听着有些悲观,我问准备用多久确定领导班子,父亲说:“一两个月吧。”

 

  我吃惊,这么久?一个星期不能完事啊,父亲说:“哪那么简单,不是人人都有思想觉悟的。为什么现在抓‘德’了,弘扬传统文化了,再不抓精神信仰,就又会灭一朝啊。这次让我们驻村,检查这么严,就是之前的不作为,上头来当地检查发现不是做不好,而是没有落实,所以这次当地上级就把我们派下来让统计各种表和数据上报,辅助村子开展扶贫计划,残疾人的补证,贫困户的补贴,落实精准扶贫,看似很好,开始落实了,实际又是在走形式主义,就是为了应付上头再下来检查,让上头再来的时候看到我们有在做,做好做不好是一回事了,领导们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触碰到他们的利益那行不通。有觉悟的不在其位,在其位的不谋其政,这就是弊病。而老百姓们自己也不懂得学习和维权,不知道自己还有补贴,每天就看些娱乐新闻和节目了。这次检查整合,报上去,批了补助金,各单位也筹集了资金,但是发到户真心是少,也只能当解燃眉之急吧,所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还得抓根,我们在想办法。”

 

  听到这里我想到了集体经济后期出现的问题,因为是共享,所以一锅端,大家积极性下降,效率变低,后来产生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还有罗将军说的“宝强事件压过了奥运会热度”这类现象,多么可悲,百姓们关心政事越来越淡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关心度下降,关心的人少了,因为爷爷还一直保持着看新闻的习惯,并且学习新兴的互联网和相机,这学习能力也真是令我敬仰。

 

  回忆小时候,爷爷家院子里的广播是一直在放着的,老人们散步也都是拿着收音机听,但现在的街上没有了广播声,多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人们不大老远打招呼寒暄了,而是低头看手机……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什么呢?人民自己因为优越生活堕落了?还是对政府渐渐丧失了信心,操心也是瞎操心呢?

 

  父亲又说道:“为什么有些村不是很贫困,却报的贫困村,而那些贫困的一贫如洗的村子,为什么就申报不上?还是当地的官员存在问题。也跟上级的官员挂钩,在申报过程中,看你这个地方官乖,不是贫困也给你批,这里的地方官不乖,就不理,省的后续麻烦。就这样那些想作为的人被排挤,看成另类,能怎么办,最上面看不到啊,哑巴吃黄连,还被人指点。”我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老百姓自己都不看新闻,不懂得自己维权吗?自己发现了问题,可以直接往上级报啊。”

 

  父亲看着我说:“咱们家的电视开过几次?又准时看几次新闻?那些老百姓在家会关心吗?看的都是娱乐节目消磨时间,这就是另一弊病啊。但是不解决他们的温饱,给他们普及文化?行不通,没人听。你告诉他,他指望你帮他摆平所有的问题。”

 

  这倒是真的,世界上有几个颜回?对于大多数人,在没有解决温饱,没有太平的盛世的前提下,谈精神追求,是空谈。

 

  父亲接着说“政治也跟交朋友一样,中国帮助周边贫困国家不少吧,无所图吧,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缺什么给什么,粮食和钱都没少给,落了个啥?原因在哪?人性就在这。国家发补贴金,这次发1000,下次发了1500,这是应该的,博得大家一笑,一夸。下下次发了1000,就会引起一阵不满,再下次发500,好了,骂声开始一片了。政府有错吗?本来一分钱不给,你也不能说我不好,但是现在给了还落不是了,你想想为什么?”

 

  我觉得是这样没错,就像是朋友之间也是一样,他有了困难,帮是情,不帮其实也不为过,就是无情罢了。而多数人在被帮之后就会产生寄生和依赖,好像帮一次就得永远帮,少一次都不行。朴槿惠的下场也是这样,人民们没有在乎她为国家付出了多少功,而在于一过就被封杀了。我们对于毛主席的评价不也是如此?对于网络抨击,网友们也是抓的过,而忽略功。树木有寄生现象,人也存在寄生,不能老奢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是要想自己去创造什么,要多有感恩的心。国家打造给我们了一个和平的大环境,我们就该知足感恩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而一个大的国家是有千千万万个小家呢。一个人的朋友知心的能有两三个就知足了,可是国家要照顾的和要社交的“朋友”可不仅仅是个人的10倍。我们看到了国家存在的不足,拎出来分析没错但是不能去恶性抨击,人无完人,我们也得想想国家的辛苦。我们看到了腐败的风气,就像是观察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浅了,拿别人当镜子,“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深了,以史为镜,方可正衣冠。

 

  父亲声音低沉了:“改革不是说一说,初期是最艰难的。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委屈,但也在行走。有7名扶贫干部已经因公殉职了,都是突然间派来驻村,劳累过度,精神过度紧张,心梗抢救无效死亡。小的30多岁,大的也才50出头一点点。外面也没有流传这些信息。不能保证说每个村都能像塘约那样那么快速摆脱贫困,我们也在努力,尽自己的力量,能多为各自村里做就义不容辞。想法和现实永远都是距离。之所以不想给你讲太多社会的问题,是因为想让你保持自己的见闻,保持自己的那颗心,一直走下去,不想让你接触看到太多其他负方面的事情,可你就是天天不安分啊。”

 

  听到这里,低下了头,老是不明白父母的用心,自己瞎折腾。我对父亲说:“没关系的,我多听才更好啊,我心中的标杆已经建立的差不多了,我不会因为看到社会的腐败而失去对党和国家的信心的,放心吧,父亲!我只会更加努力,成为为社会有用的人。”

 

  他说:“你既然想步入社会,那就去看看吧,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好高骛远,本本分分做自己应该做的,奉献自己可以奉献的,多看书学习。”我连连点头。

 

  好好倾听了父亲所扶贫村的问题,再回想塘约。发现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塘约在重回集体经济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复刻,而是完善的继承,村干部敢想敢做,求真务实,又善于看书学习,反思和倾听,他们每个人也都是老党员的后代,精神情怀是扎根的。而且他们唤醒了村民们的内在动力,在政策上,“七权同确”,“红九条与黑名单”这些制度制定后并一丝不苟的执行,使大家都融入进来并有条不紊的发展着。有觉悟领导班子走在老百姓前面,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发现问题提前扼制;在经济上将合作社恰时机的过度成为企业,根基稳,发展也快;在教育方面,解决了温饱问题后,“道德大奖堂”、“文化广场”也建设出来了,村民们在生活上不用发愁,安居乐业了,所以接受学习的热情也就自然高涨!“巢穴牢固了,蜜蜂们采蜜也要回来了”,农民工重返家乡,造福家乡,多么其乐融融的景象。怪不得塘约的老人们接到通知意气风发的去做前沿协调工作,80多岁的老人彻夜未眠和大家修路,他们说这是一种“回归”,何尝不是呢?正如作者说的:“这里有这一代老年人悲壮的情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告诉我们在明明德之路上,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学习,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再亲民,治国平天下,最后追求止于至善之境。而祖国大地上,还有更多的和塘约这一代老年人一个时代的老人,他们也怀着这样悲壮的情怀,他们也在期待着!而我们新生代,我们要努力,去实现长辈们的期待,建设未来的祖国!

 

  (【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吴镶东:读《塘约道路》所思所感

    2017-06-21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