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辩证法的生命就是不断走向反面。
由于这里是走向反面的规律,而不是走在反面的规律。所以,也就决定了存在了一个停下来的状态。
第1步、使当前面先停止下来。
第2步、使当前面再走向反面。
我们看实际案例,
毛主席:在目前,停止敌之进攻,在将来,实行我之反攻 。
毛主席:关内作战快到转折点,蒋之进攻力量快要用完,成亥两月如能歼敌十几个旅,即可停止敌人进攻,我可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收复失地。
进攻和防守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敌人一开始是进攻的,然后先要停止敌人之进攻,这样的分目标来实现,然后再是使敌人转入防守。
按这样的流程和分步骤,会更稳,更符合辩证法的走向的规律、而不是走在的规律。
同样,对于对和错这组正反面,要使错误走向正确,就需要先把错误停止下来,然后再纠正到正确。而不是直接转到正确。
段永平:其实,人们往往知道什么是错的事情,只要把错的事情停止做了,就离“做对的事情”更近了一步。所以,“做对的事情”其实就是发现是错的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先停止,后做出正确。
可以说,停止,本身就是正确的一种——这是有和无的正反面,从有错误到无错误,当然这是一个弱的子正反面,更强的正反面是从错误到正确。
但是很多时候,不知道正确是什么样的,但,可以确切的知道当前是错误的,所以,就可以先停下来——从而减少沉没成本,避免继续付出成本。
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的技巧,则是,
发现对方是错的,这个时候要提供正确,而对对方的要求,不是让对方改正错误,而是先停止错误,对方做出正确——是需要时间的,也即不可操之过及——一旦指出正确的,就立即要对方操作出正确的。
特别是老师对学生的时候,家长对小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而更有甚者,是提供正确的做法,但允许对方继续错误——因为只有真正经历了错误、认识到是错误的、然后得到的正确,才是巩固的正确。
这样的策略,就获得了对方的自愿,从而为后续对他的命令(强迫)奠定了自愿的基础。——于是就对对方形成了自然的权力。
比如,
毛主席:林彪同志来电完全同意我十七日的判断与部署,他只想以陈旅[4]集中相机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但如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
集中打仗,这是错误的——但在暂时的情况下,则可以是正确的。于是指出正确的做法——以群众工作为中心。但允许对方继续犯错——暂时集中,是可以的。
然后指出转到正确的时机——许久还无机可乘时,这样就使对方自己从错误走向了正确——此时,他已经认知到了错误。此时得到的正确就是巩固的——看起来这是他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了。这样,一个士兵就可以成长为军官,一个军官就可以成长为大将和元帅。
比如,
毛主席:王震率一个团暂时到五台也是可以的,但请注意到适当时机仍以转赴晋西北为宜。
这里,到五台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到晋西北。错误的是对方的决策,此时,不是否决对方的决策,而是,
1、指出对方决策是正确的限制条件——暂时去到五台,也是可以的。
2、指出对方正确的做法——转赴晋西北。
所以,又有小错无纠的说法,但补充正确——还是应该要的——以符合辩证法正确和错误的正反面兼具的原则。
由此,得到三个技巧,
1、当对方错误的时候,指出对方这个错误是正确的限制条件和范围——一般在暂时性下条件下,可以是正确的。或者可以指出别的正确性条件。
这是置自己人于正确的一面的原则,而不是置自己人于错误的一面的原则,因为正面胜反面、正确胜错误——这样才是对一个人的呵护和培养。
2、当对方错误的时候,要提供指出对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做法。
当对方带着这些意识和暗示的条件下,对方就会最快的转入正确上来,并且在这个错误中得到成长。
3、在两个条件下,就实现了对方的自愿,为后续的命令(强迫)创造了条件了。令行禁止,就是这么来的、对人的权威这样就慢慢生成的。
作者: 虎妞儿云海;来源: 虎妞儿读书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