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39岁的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下派到以“大包干”闻名全国的小岗村当第一书记。初来乍到小岗村,沈浩就盘算,来这个一盘散沙的村,工作首先应该从哪里抓起?2004年春节刚过,沈浩起了个大早,他找到妇女主任韩巧兰说:“你陪我去关友林家。”韩巧兰快人快语:“沈书记,他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可差。你去吧,我就不去了。”
沈浩说:“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他家到底有多难。”就这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沈浩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如此逐户调查了解,沈浩发现:小岗村分田单干20年,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源是人心涣散,宗族势力对峙,极少数农户和少数人横霸乡里,正气压不住邪气。一句话:自私自利的思想出了问题。
1991年3月,小岗村曾经迎来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上海无偿提供100头优良母猪、3头种猪和15万元现金,作为创办养猪场的启动资金,并派技术员传授经验。然而,村民们却因为各自的利益纷争,经过一天一夜的争吵后,最终将母猪和现金分到了个人手里。养猪场项目胎死腹中,错失了一次发展的良机。
即便在小岗村努力工作了三年,沈浩仍然没有改变小岗村人喜欢“分”的脾气。2007年6月30日,沈浩在日记中表达了对小岗村人的无奈:“可恼的小岗人‘分’的意识太强,即使为他们好,要想顺利实施却非常困难。”由于这样的思想问题,尽管有财政厅干部持续帮扶,小岗村始终未能走出贫困的阴影。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也许是沈浩生前带领小岗村人去南街村学习的原因,更是由于十八大春风吹进了小岗村的土地。这一年,小岗村决定重新走集体路,尝试土地流转和发展集体经济。2018年,小岗村成立了多家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2019年,小岗村启动了乡村旅游项目,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的小岗村,一年一个台阶,他们建立了分红机制,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个时候村民们突然发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分田单干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因为在农村土地上一家一户的耕作,阻碍了机械化的施展,农村不实行机械化,怎么可能快速发展经济?所以,只有继续坚持集体化道路,才能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
通过几十年来小岗村的经历,农村经济怎么发展,一直是网友们热议的话题。部分网友不理解,当初怎么看上了自私自利的小岗村作为试点?网友们从小岗村历史,小岗村与大寨大队和南街村之间发生的事情分析:分田单干、单打独斗只能是权宜之计,可以暂时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农业想要大发展,必需走集体化道路,土地需要集约化,大面积耕作才符合道理。
任何一个发展时期,经验不能不总结,教训不能不吸取。为了让小岗村变迁,在曾经几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少给小岗村支持财力和物力。就像沈浩书记日记里写的那样,思想一旦出了问题,什么都想分光分净,自私自利的思想完全为了自己谋取利益,这样的思路怎么会有好多发展结局?
1978年小岗村十八个人的红指印,从人民公社大集体的“合”到土地承包分田单干的“分”;2016小岗村又从单打独斗的“分”,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合”,可以说历史是曲折的。这些曲折的历史说明,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工业小生产和农业的分田单干,只能维持温饱,不可能解决富裕!
不管是什么主义,其理想的生产方式都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只有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小生产方式虽然门槛低、本钱小。但是,不能否认其效率低、利润少、不抗风险。
我们中国历史,从秦始皇开始到民国,农民在土地上单打独斗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如此漫长的过程中,除了王公贵族和少数大地主,老百姓几乎没有富裕过。只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走了合作化道路之后,才凝聚了人心与力量,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强大,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归根结底一句话: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的前提是土地要集约化。
来源:“韩观社会H”今日头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沈浩日记:小岗村之所以这么落后,根本在思想问题,因此错失机遇
2025-01-06•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