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诞生记
点击:  作者:徐平    来源:掌上千秋毛诗韵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1-06 10:53:41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歌曲之一,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创作于延安的《八路军进行曲》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圣地,是无数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1939年,两个进步青年公木和郑律成在陕北的窑洞里,共同创作了一首不朽的歌曲——《八路军进行曲》。

 

公木原名张永年,笔名公木,1910年生,河北束鹿(现辛集市)人。1928年,考入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1930年,在北京参加革命。1938年,受党组织委派到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在抗大和鲁艺从事诗歌创作和教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公木加入延安文艺工作团,赴东北开展革命工作。公木一生经历丰富传奇。诗歌创作与臧克家、艾青齐名,诗作有《父与子》《鸟枪的故事》《哈喽,胡子!》等。他长期在大学任教,培养了大批学子,科研著述丰富,在诗论、老子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同时,他还是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的词作者。

 

郑律成,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1933年春,郑律成和一批朝鲜爱国青年来到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193710月,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郑律成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他深入工厂、农村、边防,足迹遍布中国大地,四处寻找新的创作素材,谱写了大量反映工农兵生活的音乐作品。

 

19397月中旬,抗大教职员万余人在校长罗瑞卿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前方。政治部宣传科只留下公木和郑律成二人,奉命等待到筹办中的抗大三分校工作。三分校政治部各科室人员一时还没有调配齐全,他们抓住这个暂时的空暇去实现共同创作歌曲的夙愿。郑律成进一步建议搞一部大合唱吧什么大合唱?”“当然是《八路军大合唱》啦!经过商议,两人决定创作8首歌曲,组成《八路军大合唱》,就是为了突出八路军字。

 

战火纷飞的疆场、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的矫健身影,萦绕在公木心头。很快,他一气呵成写下《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子夜岗兵颂》《快乐的八路军》《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8首歌曲的歌词。

 

创作过程中,公木每写完一首歌词,郑律成随即拿去谱曲。延安的条件十分艰苦,公木回忆郑律成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完成作曲的。

 

谱曲似乎比作词更费些斟酌,大约到8月底、9月初,所有歌曲的编曲工作才算完成。这时,抗大三分校已正式开学,公木前往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郑律成则调往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虽然离开了抗大,郑律成还是经常回来教歌。无论在行军途中,还是集合会场,抗大学员开始传唱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歌曲。

 

同年冬,鲁艺音乐系将《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歌曲油印成册,并由郑律成指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进行了演出。此后,不只是抗大学员唱,各机关、部队、学校也都传唱开来。

 

《八路军大合唱》的8首歌曲首首经典,要说最有感染力的当首推《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激昂、奋进,富有战斗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八路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的歌词采用了非方整性结构的长短句。正是这种长短句结构的歌词,使郑律成创作出了不同凡响、动人心魄的旋律。歌曲以英勇雄壮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展示了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挺进场面,歌颂和塑造了八路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

 

歌曲具有大兵团形象,适应解放战争的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作为广大官兵最喜爱的歌曲之一,继续传唱,曲谱一直保留原样,但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先后对歌词作了多处修改,并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诞生于抗战初期的一首军歌,何以在解放战争时期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正如《八路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公木所言:创作这首歌曲的1939年,尚是敌强我弱,只能以游击战为主,还不具备大兵团作战的条件和能力,但这首歌曲却是大兵团的形象’‘有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写出了战略反攻的感觉。所以才不只为当时的抗战军民所传唱,而且到了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大反攻的期间,它更发挥了战斗歌曲的威力。在转入人民解放战争的时日,只把歌词中的个别词句稍作调整,便继续为解放军战士所接受,紧随着南征又北战的步伐,配合着胜利复胜利的节拍,凯歌高奏遍及祖国大地。直到今天,有着现代化装备,穿着新式军服的人民解放军唱起这首歌来,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仍然是和谐统一的。正因为如此,它的生命力顽强,可以久唱不衰。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我军重要标志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修订了歌词,刊于同年8月由军委总政文化部编印出版的《部队歌曲选集》第一集。19512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命令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的附录二,曾以《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51日颁布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附录二重新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名刊登了这首歌。

 

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一期间,一些报刊书籍曾将这首歌作为军歌进行介绍。实际上,这首歌尚未经正式确定为军歌。但数十年来,这首歌激昂的旋律,总是在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集会、仪式和活动中奏响;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的片头曲,伴随着八一军徽出现的也是那振奋人心的旋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已成为军旗、军徽之外,我军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887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同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为正式颁布军歌联合发出《关于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通知》和奏唱的暂行规定。通知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体现了我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反映了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正式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定会激励全军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肩负起建设四化、保卫四化的历史重任。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将使广大指战员更加振奋革命精神,激发战斗热情,增强革命军人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

 

作者:徐平;来源: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诞生记

    2025-01-06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