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王幸生|闪耀在中华民族心上的“东方之珠”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
点击:  作者:王幸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07-01 16:06:31

 

1.jpg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特刊发原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部副部长王幸生同志1997年6月25日发表于《解放军报》的一篇文章――《闪耀在中华民族心上的“东方之珠”》。此文以情采飞扬的激情和绵密深沉的思致,回顾了香港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漫漫归程,阐发了香港回归所折射的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一国两制”以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意义。虽是旧文,但基本思想并未过时,推荐读者参阅。

 

1.jpg

 

合浦珠还,岭表帆归,万方乐奏,九州同庆。

 

这一天走过漫漫一个半世纪的长路终于分分秒秒地临近了!在亿万中华儿女的翘望中,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将在祖国的香港冉冉升起。光荣与梦想伴着凌空的礼花绽放在天际,屈辱与血泪随着荏苒的逝波流淌成历史。

 

历史将铭记——公元1997年7月1日,这是中华民族的世纪之约,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盛大节日。她标志着百年屈辱史的终结。预示着中华民族与世纪的霞光一起到来的新的伟大复兴。在这个盛大节日即将来临之际,回望香江“一百五十里路”的漫漫归程,追溯那奔涌激荡了一个多世纪的爱国潮、强国梦,哪一个中华儿女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香港,一个诗意浸染、牵人情思的名字,有人说因其“古时盛产香木”而得名,也有人说因港岛之薄扶林一带,有一股泉水清冽而芬芳而著世。孰说更确,无从考证,也不须考证。总之,香木、香江,蓊郁和泽润了“赠伊相思梦亦香”的香港。今天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本土及离岛四部分,陆地面积约1092平方公里,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端、闪烁在南中国海海岸的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作证,早在史前时期,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开始生息繁衍在这一片土地,其与祖国大陆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在此地置番禺县,而后香港与祖国一样朝代兴替,岁月播迁,在不同时期曾分属宝安、东莞、新安等县治。由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辍的开拓耕耘,至近代,香港的农业、渔业、盐业、采珠业、制香业、商业和文教事业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非如殖民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一片不毛之地”。

 

历史的车轮驶向近代,这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东方之珠”却受到帝国主义强盗的觊觎和垂涎。1836年,英在华商的喉舌《广东纪录报》公然宣称:“如果狮子(指英国)的脚准备攫取中国南方一块土地,那就选择香港吧。”事实表明,19世纪30年代,香港就成为英国殖民势力蓄意吞并的目标,并成为英国对中国进行罪恶鸦片贸易的主要登陆口岸和走私巢穴。

 

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的第一战即在今香港地区的九龙打响。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6·3”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殖民主义者不甘罢休,9月4日,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率军乘炮艇再次到九龙武装挑衅,遭到中国水师的英勇反击,被击毙17人以上。是役,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领土的英勇气概。

 

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7月5日英军攻占浙江定海,8月9日侵入天津白河口,义律在白河口向直隶总督琦善递交了英外交大臣的照会,提出割地赔款的无理要求。昏聩的道光皇帝居然认为这是林则徐等人惹出的祸,罢了林则徐的官,改派在白河口“抚夷”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琦善在英国强盗的威逼恫吓下,一再退让。

 

1841年1月25日,英军强行侵占了香港岛。2月1日,英国驻华全权代表义律和远东舰队支队司令伯麦联名发表布告,谎称已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成立协定,将香港全岛地方让给英国统治”。这种野蛮的侵略行径,立即遭到了香港居民的强烈反抗,史料记载,“香港绅民以不愿为夷,联名控诸抚院。”内地爱国官员、人士也大声疾呼,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众纷纷上书请愿。表达了“白叟黄童,群思敌忾;耕氓贩竖,共切同仇”的民情。

 

即使是颟顸的清政府一开始对拱手送出香港也是于心不甘的。1841年广州战役前后,道光皇帝一再命令靖逆将军奕山“香港地方,岂容给予逆夷泊舟寄住,务当极力驱逐,毋为所据。”直至1842年5月,他还下谕广东方面相机“收复香港,以伸国威。”但由于清廷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落后和疏于武备,英军得寸进尺,有恃无恐。1842年6月,英军得到增援后,闯入吴淞口,溯江而上,攻陷镇江,直逼南京,清政府进退失据,惊慌失措。8月29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猥猥琐琐地登上英舰康沃利斯号,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在答应支付2100万银元的巨额“赔款”的同时,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是中近代史上第一个写满耻辱的黑色日子。从此,神州大地寇祸日亟,中华国运江河日下,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一直在关注着东方民族命运的马克思早在上个世纪就对英国殖民者的强盗嘴脸揭露无遗。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马克思就犀利地指出:“1842年8月29日亨利.璞鼎查爵士签订的,并且像新近与中国订立的条约—样,也是在炮口下强加给对方的对华条约。”在1858年所著的另一篇文章《鸦片贸易史》中,马克思还就鸦片战争评论道:“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取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英殖民主义者并不以攫取香港岛为满足。1856年10月,英又借口“亚罗号”事件,纠集法国组成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3月12日,英军在九龙尖沙咀登陆,占领了九龙半岛南端的呷角。10月31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劫掠,并将“万园之园”—圆明园付之一炬。10月24日,在英国人的炮口下,清政府又与英屈辱地订下了《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及昂传洲等岛屿割让给英国,划为“英属香港界内”。

 

迨至19世纪末,清王朝国势更加衰弱,甲午海战一败涂地,宝岛台湾又成了胜利者——日本的战利品。于是,世界列强群起效尤,英国更不甘瞠乎其后。l 8 9 8年4月,英以“保卫香港安全”为由,向清政府提出“展拓香港界址”,的要求。风雨飘摇、朝不虑夕的清政府只得俯首听命。6月9日,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在英国一手炮制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上签字,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租借”给英国,租期9 9年,自当年7月1日“开办施行”。至此,英采用明火执仗的抢夺和刀架在脖子上的“谈判”,占领了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的割让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肇端,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国家统一的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斗争的开始。具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华民族,特别是香港同胞,为反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争取香港旱日回归祖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856年香港华人商店大罢市。1858年香港英资厂商工人大罢工。1898年,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的消患传来后,当地一万多户居民群情激愤,据有关史料记载。居民“一旦闻租与英国管辖,咸怀义愤,不愿归英管。”“租界内各乡聚众,扬言集资备械,专与洋人为难,众情汹汹,不可复遏” ,汇成了风云激荡、声势浩大的抵抗运动。致使港英当局宣布的正式按管“新界”的日期不得不临时改期,草草收场。英国宣布接管“新界”之后,当地居民的抵抗仍没有止息。4月17日英军在大浦的军营遭到当地居民的袭击。18日。英军在上涌同200多群众发生激战。5月,英军进攻锦田吉庆围,遭到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英军用炸药将围墙炸开,才得以进围。新界中国居民反抗英国武装占领的斗争是中国近代爱国史上耀眼而悲壮的一页。英方定界委员洛克后来心有余悸地说:“······要是有近代化武器,我们的军队恐怕要更为难了。即使如此,他们用原始武器开火的那股劲头,也显出他们浑身足胆”。

 

基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清王朝覆亡后,中国政府一直也没有放弃收复香港的努力。1919年1月,世人瞩目的巴黎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官开幕,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废弃势力范围、归还租借等七条希望条件,以及废除二十一条的正当要求,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但由于和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胜国英、法所把持,中国代表收回香港的努力形同与虎谋皮,被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而轻易拒绝。非但如此,这个不光彩的“和会”还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移交”与日本。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蛮横无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古老的睡狮怒吼了。6月2 8日,在国内“五四”运动和旅法华工、留学生拒签和约运动的强大压力和推动下,中国代表团致电北京政府,指出:“弱国交往,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不得已,当时不给签字。”巴黎和会,虽没能收回香港,但毕竟拒签和约,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要求维护中国主权的意志。

 

1921年12月3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华盛顿会议上,又重新提出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议案。当时,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民“外争国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汹涌澎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争夺也日益激烈化。这些因素使得英日两国不得不分别同意放弃威海和胶州湾的租界地。而对九龙租借地,英却以“没有九龙租借地香港不能自卫”的强盗逻辑拒绝归还。

 

华盛顿会议的结果使中国人民大失所望。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同月23日通过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宣言写道:“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这段话成了后来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

 

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尽管对英、美等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但也不能无视人民的意愿,不敢公开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教,在一段时间里,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方针,多次要求列强废除租界和租界地。但这一“修约”外交收效甚微,雷声大,雨点小,“王顾左右而言他”。直至太平湾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甚至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军在香港抵抗不力。仅18天即弃甲曳兵而去,中国人民包括香港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此时,中、美、英已成为抗日的盟国。1942年10月10日,在国民政府的正式要求下,美、英两国不得不分别发表声明,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立时放弃在华治外非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这时正值香港割让百年之际,应该说这是历史给予中国人民的一次宝贵机遇。但由于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此次谈判,中国虽然取得了废除英在华治外法权和1901年辛丑条约,收回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等重大成果,但关于收回九龙租借地的交涉却不了了之。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收复香港的良机再至,可是,由于蒋介石奉行的矛头对内、坚决反共的政策,急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结果英国捷足先登,重新占领了香港,蒋介石为了换取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而妥协退让,中国收回香港的机遇又一次失之交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中国人民为香港回归祖国的斗争揭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阐明了对香港的一贯立场,即: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这一历史遗留的问题,中国政府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考虑到香港的特殊地位以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暂时不动香港”的政策,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于自己所肩负的实现香港回归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则旦夕未敢忘也,从来没有懈怠过。毛泽东、周恩来在六、七十年代会见英朝野人士时,都说明了中国的立场。1972年10月19日在会见英保守党上院议员汤姆森时,周恩来对他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割去的领土总是要收回的。“但是,中国有个政策,就是不要急急忙忙搞这个事。总要在适当的时候,谈判这个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即提出了八十年代的三件大事,把解决包括香港问题内的祖国统一问题提上具体日程,并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从1982年开始,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举行了长达二年之久的谈判。会谈之前,面对英方放出的抱着三个条约不放的试探性气球,邓小平一言九鼎,开宗明义:“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以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针对英方所谓中方如收回香港会产生“灾难性影响”的危言耸听,邓小平说,如果真的会有什么灾难性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

 

1983年7月,会谈第二阶段开始,英方不得不收起其“三条约有效”的论调,又花样翻新。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于这种“狙公”的伎俩,中国政府当即予以了驳斥。谈判陷入僵局,紧接着英国又借机大打“经济牌”,希图迫使中国就范。邓小平正告英国有人士:想用主权换治权是行不通的,英国政府必须改弦更张,以免出现到1984年9月,中国不得不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终于在北京正式签署。双方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于同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1985年5月27日,中英双方在北京互换经两国政府首脑签署并经双方按各自法律程序批准的《联合声明》批准书,《联合声明》自即日起生效。这标志着香港从此踏上了回归之路。

 

12年的过渡期充满了风风雨雨。英国不甘心于其殖民主义势力在香港的丧失,不断地节外生枝,给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制造障碍。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任何节外生枝都动摇不了中国和人民收回香港的坚强决心,任何风风雨雨也阻挡不住香港扑向祖国怀抱义无反顾的归程……

 

“陌上花开,宜缓缓归矣。”中华民族等了一百五十多年。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啊!香江,你虽千回百转仍痴心不改地奔向大海的怀抱,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的缩影吗?

 

 

香港这颗一度蒙尘而又重光的“东方之珠”,折射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又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谱: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华夏文化长期滋养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民族心理上的一种积淀。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已经植入我们民族基因中的那种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是任何力量也无法割断、无法改变、无法征服的。这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的祖国统一事业和民族振兴事业一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紫荆花的诗,用来描述一百五十年来香港人民那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祖国情结十分恰切的。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根须延伸了五千年,中华民族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形成了“心有千千结”的祖国观念,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正如那首由一位香港歌手首唱、并很快风靡全国的歌中在唱到的:“我的祖先已将我的一切,打上中国印。”

 

一百五十多年来,香港虽然被殖民主义霸占,与祖国相互离散,咫尺天涯。

 

但在香港人民的心目中,他们永远是中国人。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人民仍顽强地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一个半世纪的潮起潮落,云卷云飞,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道义争担。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同盟会曾先后在香港建立重要机构,香港一度成为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和活动基地,香港爱国商人在财政方面给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支持功不可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香港工人阶级与祖国内地的反帝爱国运动相呼应,举行了震惊中外、山呼海啸的省港大罢工。抗战时期,香港各阶层民众自始至终关心和支持祖国抗战。日军占经香港后,活跃在这儿的抗日武装——港九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五个大队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民众更通过各种渠道支援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祖国内地的建设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起飞发挥了幅射作用。每当内地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时,香港人民总是感同身受,踊跃募捐。祖国更是没有一刻也忘记香港人民。从困难时期修筑的东深引水工程到奔行了近30年的三次特别快车,都凝聚了祖国对香港人民的浓浓的情思。香港这个祖国南陲的弹丸之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是以中国人为主的香港人勤劳智慧、勇于开拓,善于把握机遇的结果,同时也是与祖国的关爱和呵护密不可分的。祖国像不竭的源泉浇灌了紫荆花的绚烂,祖国用无尽的潜能点燃了东方之珠的亮丽。

 

2、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不绝如缕的爱国主义主题,在这一问题上观点和态度如何,是检验一个中国人是不是爱国、是真爱国还是假爱国的试金石。

 

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的民族,有着反抗侵略,抵御外侮,捍卫主权,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欺凌,山河破碎,金瓯残缺,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留下了巨大的心灵创痛。爱国志士谭嗣同曾饱蘸血泪写下这样的诗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为沧溟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特定的历史遭遇使中华民族别无选择,使卫国权、争统一成为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港人治港要以爱国者为主体时曾经指出:爱国者就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地拥护祖国对香港行使主权,不做损害祖国利益的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无论何人,无论他政治信仰如何,无论他属于什么党派团体。只要他是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只要他是拥护祖国统一的,都应该受到人们的敬仰;相反,不管任何人,不管他怎样闪烁其词,天花乱坠,只要他甘愿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鼻息,拾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牙慧,制造分裂,维护分裂,就是民族的罪人。

 

邓小平同志在亲自领导了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实践之后,在如画的人生夕阳里,望着维多利亚湾那一片已经在望的归帆,他曾动情地说,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在97年7月1日以后到香港——咱们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位中国人民伟大儿子赤诚的爱国情怀,令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动容。

 

站在世纪的门槛我们终于可以告慰于我们的先辈的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我们这一代结束了。如今香港的归帆已经进港。澳门也已鸣笛启碇归心似箭。然而由于人为的因素,解决海峡两岸的暌隔分裂状态却迄无大的进展。“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世纪之憾。台湾当局:你们本来是可以为祖国的统一作出贡献的呀?你们听到了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发出的呼唤了吗?我们在期待着。

 

3、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的,最热忱,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最高风范,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领导力量。

 

从1842年作为鸦片战争的直接结果的香港的失落,到1997年7月香港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浩荡长风回归,香港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岁月沧桑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个缩影、一个见证。

 

近代中国积弱积贫。从南京条约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之多。这些条约像一把把刀子,宰割着祖国母亲的血肉;象一把把锁链,使中国人民受尽奴役和欺凌。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强国富民的基本条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近代中国完全丧失了这些条件。“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百年来,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为了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运动象一浪高过一浪的潮涌拍击着世纪的堤岸,从来就没有止歇。但夜是那样暗,路是那么长!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独立,依靠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政府收回国家的主权也只能是缘木求鱼。

 

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才为之一新,才有了先进的、坚强的领导力量。借助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统一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才有了正确观察和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武器,才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根本上改交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的长足发展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统一所制定的既坚定而又灵活务实的政策,更使中华民族彻底洗雪民族耻辱的百年之梦在世纪末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腾飞。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的党,是有决心有能力解决民族所面临的世纪性的历史课题的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胜利之路,是中国走向富强、走向复兴的希望之路。

 

4、“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造,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实践的伟大创举。

 

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问题及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主权完整和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都把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作为自己对于民族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责任和承诺,但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考虑了和平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了这些地区历史形成的社会制度和现状,充分考虑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的利益。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中成立前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深远的战略眼光看到香港“自由港”和“国际通道”的特殊地位及其对新中国发展可资利用的作用,明智地作出“暂不动香港”的决策,为日后创造条件和平解决埋下伏笔。

 

50年代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曾提出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60年代初,经毛泽东审定,周恩来曾将我党的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集中起来就是台湾统一于中国后,除外交由中央统一管理外,保留原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这实质上是“一国两制”构想的胚胎。

 

“一国两制”的完整构想最初是在台湾问题上提出来的,但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既坚定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又考虑到这些地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照顾到了方方面面使之可以接受,这是和平共处原则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的推广和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把实现这一构想与我国社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慧眼独运地把香港、澳门、台湾已经形成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机制作为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一种宝贵的独特机遇,他说:“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所以我们讲‘五十年’,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使这一战略构想有了更深、更有时代感的爱国主义底蕴。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把“一国两制”看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东风已放第一枝。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范例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用“一国两制”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终将得到圆满的实现,化为辉煌的现实,中华民族澎湃了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也挡不住的。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东方之珠风采浪漫依然,她的明天将更加灿烂美好。我们赞美“东方之珠”,我们拥抱“东方之珠”,而与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交相辉映的中华民族光焰四射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同样也是一颗应该永远珍藏、永远也不应失落的“东方之珠”吗?

 

明珠本无价,国脉世所珍。江泽民同志指出:“为了将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该乘伴随香港回归扑面而来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世纪风,更加深入持久、生动有效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真正成为凝聚、激励和鼓舞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的伟大的精神力量:

 

1、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教育结合起来。

 

有一首小诗写道:“1997,是一个\只有躯体才能充分跨越的\历史的门槛\而思想却要留一点在\门外\以缅怀历史。”的确,在这欢庆回归、畅想未来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历史。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懂历史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回望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今天面向未来获得力量与信心的最好的方式。不忘昨天,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创造明天。一部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不甘蒙受屈辱,誓死反抗压迫,一次次从血泪中奋起并终于走向胜利的历史。我们要向人民青年深入进行近代史教育。通过教育使人民和青年懂得:由于帝国的侵略,我们的民族曾经承受多大的耻辱,遭受多么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曾经进行了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倍加珍惜几代人流血牺牲赢得的国家独立和国家主权;使人民和青年懂得: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要使人民和青年从历史中得出一条信念: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是压不倒、摧不垮,拆不散的民族,中华民族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能够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过辉煌的贡献,今后也一定能够为作出自己应有的、更大的贡献。“东方之珠,我的爱人……每一滴泪珠都说出你的尊严。”可以预期,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必将以更加绚丽的光焰闪耀在世界的东方,全世界将惊艳洗却历史尘埃而更加容光焕发的“东方之珠”!

 

2、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

 

随着英国“米字旗”在香港的降落,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将正式进驻这块神圣的国土。驻军,是国防的标志,也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近代中国吃尽了有国无防的苦头。以香港的割让为滥觞的百年耻辱,其深刻原因固然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落后,但国防意识淡薄、武备废驰也是重要原因。曾几何时一向以骁勇著称八旗子弟,在酒绿灯红中逐步失去了战斗力。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清庭亦有人主张借长江天堑与英一决雌雄,道光却愁眉苦脸地说:“无人无兵无船,奈何,奈何?”这是不重视国防不得不吞咽的苦果。历史告诉我们:国防是国脉国运之所系。军队和国防建设关系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涉及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事业。我们要在全体人民中深入进行国防教育,教育人民把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始终放在第一位,大家都来关心国防和军队的建设。鸦片战争所造成的香港的割让还说明:先进战胜落后首先表现在国防上,大刀长矛是不足以与坚船利炮相抗衡的,我们必须加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贯彻注重质量建设,依靠科技强军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军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自卫作战能力。全军同志要从香港的回归中进一步激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情系国防,献身国防,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努力奋斗。

 

3、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基本国策教育结合起来。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中国人民实现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团圆统一之梦提供了现实的可行的途径,香港的回归,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但今后的路还长。一方面,香港按照这一构想实现回归仅是成功的一半,今后仍然有一个按照基本法的规范把这一国策贯彻到底的问题。我们要用香港在祖国怀抱里的成功实践,向世人生动地说明“一国两制”是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政策,香港的明天将更加美好,而不是相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运用这一基本国策,继续做好澳门回归的后期工作,并下大力解决台湾的问题。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把“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仅仅看成的国家领导人需要掌握的事,看成是做港澳台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的事,要在全民族普及这方面的教育,使之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深入人心。要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在这一问题上所阐述的一系列充满辩证思维的重大原则,例如关于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问题;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同我们改革开放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系;关于“一国”前提下的“两制”与“两制”(特别是主体部分)都不可改变的关系;关于香港高度自治与中央保留一定权力的关系;关于“港人治港”与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关系等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国策的科学内涵,自觉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贡献力量。

 

4、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结合起来。

 

一百五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收回香港作过多次努力,都失败了,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能够圆了这个世纪之梦?这固然得益于一定的历史机遇,得益于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得益于我们党制定的正确的战略和政策,但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已经发展了,已经不是昔日“东亚病夫”形象了。“青春作伴好还乡”。只有有了祖国大地的满眼春光、繁花似锦,香港才在“潮平两岸阔”的航路上扬起了归帆。没有中国在世界上所树立的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形象,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的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能够迅速发展呢?根本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所确立的是一条正确的路线,逐步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反复告诉我们的不易的法则。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与其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毋宁说是同一主题的两个变奏。从这一意义上来观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有谁能说没有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深远的战略考虑在里边呢?历史已经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也是一条真正爱国主义的路线。每一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每一个希望祖国统一、富强的中国人都应该竭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党的基本路线,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去开创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祝福你,回到祖国怀抱里的香港!

 

闪耀吧,中华民族心上的“东方之珠”!

 

(作者系原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部副部长;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载1997年6月25日《解放军报》,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