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大思政课 | 蔡和森的思想境界
点击:  作者:王立华    来源:蔡和森同志纪念馆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8-07 14:37:56

 

为什么要讲蔡和森呢?

 

八七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成立新的中央领导班子,中央临时政治局。但是,在提出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名单的人选中,没有毛泽东。

 

后来是因为蔡和森的坚持,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这样的职务下领导了秋收起义。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一大代表。在两年后的中共三大,他曾是五个人的中央局委员之一,是中央秘书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党内,排在陈独秀之后,是第二位。

 

当时蔡和森呢,也是中央局委员之一。再往后,尤其是党的四大前后,毛泽东与陈独秀渐行渐远。

 

在五大,毛泽东只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而蔡和森呢,却是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之一、中宣部部长并代理中央秘书长的工作,在党内排第三位。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新的领导班子名单时,蔡和森是在候选名单之内的,毛泽东不在候选名单之内。

 

讨论人选的时候,蔡和森提出意见说,不能一切皆是旧人。毛泽东应当进入新的中央政治局,从事党中央领导工作。

 

 

油画《八七会议》 沈尧伊

 

当时,有的说政治局名额有限,不能增加,蔡和森宁肯自己退出来,也坚持要把毛泽东选进政治局。当时,李维汉等也支持蔡和森的意见,提出让毛泽东加入,自己退出。

 

由于蔡和森毫不动摇的坚持,毛泽东最终被选为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而蔡和森自己则没有被选入政治局。

 

毛泽东因为成为政治局的候补委员,中央改变了派他去四川的决定,让他回湖南组织秋收起义。这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蔡和森在八七会议上的这一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创造历史。后来也有人不理解,攻击蔡和森,说他是在拉左派,他说,自己和毛泽东的关系绝不是什么企图组织左派,是因为毛泽东一向反对陈独秀中央的农民政策。而且在一九二六年冬季以来,毛泽东完全代表湖南土地革命的倾向,为一切敌人之所痛恨,而为一切农民之所欢迎,自己十分了解毛泽东。他深思熟虑、远见卓识,具有未来领袖人物的非凡气质。

 

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就是立党为公、出以公心。从党的事业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个人得失出发,这样才能无私无畏,才能舍得一切,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认识真理,实践真理。

 

那一代共产党的先驱啊,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最后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后来,蔡和森在一九二八年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政治局常委。他曾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莫斯科待了两年。一九三一年初,从苏联回国。当时他提出想去毛泽东领导的江西苏区工作。

 

但中央派他去恢复刚刚被破坏的广东省委。几个月后,蔡和森被原来的中共特委负责人叛徒顾顺章发现而被捕。

 

在国民党的监狱中,蔡和森软硬不吃,敌人最后十分残忍地将他的四肢钉在了墙上,用刺刀在他身上乱戳,最后刺穿了他的胸膛,壮烈牺牲。牺牲的时候啊,年龄只有三十六岁。

 

毛泽东知道以后,非常痛心地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蔡和森还有一个非常端庄秀丽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向警予。他们两个都是新民学会最早的会员,都是一起赴法留学的同学。向警予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

 

当时,在秋收起义前,卢德铭带领的警卫团,因为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到武汉请示自己的部队如何行动时,是向警予告诉卢德铭,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将要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让卢德铭马上归队,参与组织领导。

 

几个月后,就在毛主席带着不足千人上井冈山,为了生存浴血奋战的时候,向警予被叛徒出卖了,在汉口的法租界被捕。

 

被捕后,关在监狱里,有几位留法的女同学去看望她,劝她说出同党以免死。

 

但她毫不为之所动,冷然回答:“死算什么?我早就决定必死,只为主义牺牲。”视死如归。

 

从法租界引渡那天,街道两旁聚集了无数的劳苦群众,人山人海,想最后再见一面这位将要永别的共产党的妇女领袖。

 

向警予沿路向群众高声演说,不断高呼革命口号。宪兵想使她不说话,就穷凶极恶地殴打她,向她嘴里塞石头,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脚。街上许多人看见都哭泣起来了。

 

那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受尽酷刑的向警予,被残酷地杀害,年仅三十三岁。

 

为了拯救我们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无数先烈在刑场上,在战场牺牲了。

 

那生与死的较量之后,那是用生命和热血浇灌之后,才有了革命的胜利花开,才有我们这些子孙后代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真理,世世代代地传承发扬。

 

作者:王立华,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政治部大校,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法庭代理人,著名红色文化专家。来源:蔡和森同志纪念馆 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大思政课 | 蔡和森的思想境界

    2024-08-07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