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胡懋仁|苏联历史中的闪光点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11-27 18:34:34

 

尽管在今天,苏联的社会主义不复存在了。但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历史的俄罗斯人民,以及其他那些原来各个不同的加盟共和国的原苏联人民,他们当中一定会有人在他们的记忆中保留着苏联时代留给他们的印记。这些印记中或许有些东西是很不让人愉快的,但在这些记忆的印记中,同样也会保留着令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东西。


1.webp (35).jpg

 

在央视“怀旧频道”上,看了一部苏联于1947年拍摄的电影《乡村女教师》。在年轻时,只听说过这部影片,一直没有机会看过。那时,在收音机的广播里有“电影录音剪辑”的栏目,守在收音机旁边的我,不止一次听过这部电影的录音剪辑。只是这种录音剪辑在广播中的时间比较短,只有一个小时。而电影有近100分钟。

 

有了电视之后,特别是有了“怀旧频道”之后,已经有机会不止一次看过这部电影,但以前总是有的没的扫上一眼,没有特别认真地看过。前几天,早餐后,无事可做,就拿起电视遥控器,扫到了这部电影,就算是踏踏实实地看了起来。

 

这次看了之后,觉得很受感动。电影里的年轻姑娘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她的姓我没有记住,因为影片中人们总是这样用本名加父名来称呼这位女教师)一门心思到乡村小学校去做老师,一心一意地要帮助俄罗斯贫困乡村中的孩子学文化,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许,那个时候,她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能读书、上学、学文化,将来长大了一定会有用。她去开始做教师的时候,还是沙皇俄国时代,后来经历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经历了革命后反革命分子的叛乱,经历了丈夫的被捕、流放,以及最后的牺牲,还经历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这一切变动,都没有改变她坚持在乡村教育的这个岗位之上。

 

十月革命之后,女教师工作与生活所在村庄的反革命分子准备要杀害这位女教师,而且还要准备烧毁她的学校,但她毫无惧色,直接找到这些反革命分子,向他们宣布,她根本不怕他们,学校是她的,孩子们也是她的,她浑身都充满着无尽的力量,闪耀着英雄的光辉。

 

作为一个乡村女教师,她的工作是平凡的,然而几十年的平凡积累起来,就形成了无限增长的伟大。她爱她的学生们,爱她所在的学校,热爱她的教育工作。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只把她的伟大精神归结为所谓抽象的爱,那对她实在是太渺小了。她确实不缺乏爱,而且她的爱都是伟大的爱。但是她的爱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她更爱她的俄罗斯祖国,爱她的俄罗斯人民,她希望她的祖国强大起来,她希望她的人民富裕起来。正是这样的精神,在她的生活与人格中,才显示出高大的伟岸来。

 

 

或许,在她刚刚当上乡村女教师的时候,她还是一个民主主义者,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伴随着俄国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她也逐渐成长起来了,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和革命者。在她的学生中,真正因为成绩好而成为知名学者的人并不多,但她把她的学生们培养成真正的爱国者,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单就这一点来看,她的工作是了不起的,是有着伟大成效的。

 

她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感染着她的学生们。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孩子们的分数固然是需要关注的,但孩子们的分数在女教师的心中,并不是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她就是要把她的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孩子们依恋她,长大后,也忘不掉她,这才是她伟大人格魅力的根本。

 

在苏联存在的几十年的历史中,固然存在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过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否认,几十年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对苏联人民思想的影响和教育还是留下了很多的积极因素。写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还写过一部小说《后来发生了战争》。在这部小说里,他描写了一个苏联中学的一个班。这个班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年级。班上的同学多多少少受到了二战前苏联社会一些不那么正常的情况的影响,这对他们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也都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他们或许不该在这样的年龄经历这些他们还不理解的事情,但是,历史就是如此,时代就是如此。班上有一个女生,她的父亲是一位干高级部,其父亲的级别还很不低。这个女生平时还是相当高傲的,但也是很优雅的。然而有一天,她的父亲被捕了。她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结果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不知道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包含着对那个时代所存在的问题的控诉。然而,后来战争发生了,这些孩子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战争之中,走上了前线。其中有很多人牺牲了。或许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当时的苏联出现了很多让苏联人民感觉不满或者感觉困惑的事情,但孩子们在苏联社会主义的教育下,他们身上的爱国主义,相互之间的团结友爱、他们对生活积极热情的精神依然存在着。为了祖国,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可爱的孩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恶性事故,放射性的核泄露造成极为严重的核污染。然而许多苏联普通人,有飞行员,有消防员,都义无反顾冲到事故现场去进行各种抢险救灾。他们都明明知道自己会受到核污染的伤害,都知道自己可能由此而生病,甚至会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依然奋不顾身地往前冲。西方媒体总是在渲染事故的严重性,渲染这场事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对于那些英勇无畏的苏联人民的英雄行为,几乎都是轻描淡写。

 

尽管在今天,苏联的社会主义不复存在了。但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历史的俄罗斯人民,以及其他那些原来各个不同的加盟共和国的原苏联人民,他们当中一定会有人在他们的记忆中保留着苏联时代留给他们的印记。这些印记中或许有些东西是很不让人愉快的,但在这些记忆的印记中,同样也会保留着令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东西。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北航老胡之闲话”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