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陈文玲:​关于现代流通理论的几点思考
点击:  作者:陈文玲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12-17 07:05:09

 

1.jpg

【编者按】2022年11月26日~27日,由东北财经大学流通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流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流通学术论坛”以在线论坛的方式成功举行。来自政界、学界和流通实业界的嘉宾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这里,我们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同志所做的题目为《关于现代流通理论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整理为文字稿,以飨读者。

 

 

感谢东北财经大学组织这次流通界的论坛。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今天的论坛。今天我想从理论层面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现代流通的理论内涵;一个是现代流通的主要形式或者趋势性特征。近期我在人民日报《学术前沿》发表的文章也是在探讨这些问题。

 

现在我们迎来了一个大流通的时代。中央在2019年9月召开的会议上就提出来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但是学界的跟进还不是太多,大家还都只是比较关注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财政、金融这些方面。对于流通来说,在整个经济学体系里面,现代流通的地位还不够高。但是与此同时,创建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现代流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现在实际上是刻不容缓的。

 

关于现代流通的理论内涵

 

关于现代流通的理论内涵,我原来将其概括为“四个全”。通过近来对国际上新的经济现象的观察和理论上的重新梳理,我又做了新的概括和表述,扩展为“六个全”:

 

第一,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要素流通”。

 

近代的科技革命使流通的主体内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近现代的科技革命、数字革命,比如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服务,包括元宇宙等等,使更多无形的、柔性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更高级的无形要素进入流通。

 

比如说无形商品、无形货币、无形资本、无形资产。比如说“数据”,它已经被作为一种可以独立流通的资源。我们国家出台的关于生产资料市场的改革意见里面把数据单独作为了一种资源,是生产资料的一个内容。但数据从确权,到使用,到交易,到全过程流通,实际上现在还在探索之中。如果数据流通的价值能够像服务一样得到体现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将是没有边界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原来商品流通中我们所讲的是以实物商品为主体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未来,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还会继续存在。只不过原来的实物经济时代,流通中的这四个流是一体化的,但是在新经济形态下,这四个流是分离的。即,分别流通,分别流动,在一定的节点汇合或者完成流通过程。比如说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等,现在这些都进入流通,而且这些流通产生的价值可能比原来的实物商品产生的价值更高。

 

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比例来看,世界500强企业的无形资产占资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值已经超过80%。所以在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时代,进入流通的流通物,膨胀最快的就是无形资产,或者说无形的要素禀赋。这些无形的要素禀赋主要是以承载知识、技术、专利、智力、数据为核心的资产。

 

研究数据表明,在21世纪之前,仅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德国,就贡献了全球所有专利活动的三分之二;其他的西欧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那么加起来,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总共占了全球专利活动的90%。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我们中国的研发上了大的台阶。我们中国现在知识产权的专利、发表论文,还有产生的数据量,现在是居于世界前位。所以关于无形的要素禀赋进入市场流通这个问题,在中国也是亟待研究它的规律和它的流通规则。

 

第二,现代流通是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全开放的流通”。

 

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央提出来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个人认为这种新发展格局就是在保障国内大流通顺畅的基础上形成与国际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就是说,它不是封闭的,因为现代流通的本质是开放,是运动,是不断在流通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全开放是现代流通的本质特征。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是不可逆的时代潮流。所以我说我们现在迎来的是大流通时代,这种流通是开放的、非线性的、非单一的、非均衡的,它是一种多维化、混沌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崭新的世界经济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流通跨越了包括国界在内的有形边界,现代流通能力能够达到的边界和范围,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当然,这是在理论上说。时间关系我这里不举实例说明了。

 

现代流通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超级计算、现代物流技术、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等等,通过跨国交易和分工,把几乎所有国家的分工、交易都纳入了全开放的国际化大流通的轨道。就这一点来说,大家可以看,战后的70多年,实际上最本质的一个变化是资本流通的全球化、贸易流通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劳动力流通的全球化(或者是人的流动的全球化)、数据流通的全球化、产权流通的全球化、资产流通的全球化,实际上都是由于流通作为一种内生动力而形成的这种全球化格局。

 

当然,中国加入WTO以来也深度参与了全球的流通。我们在全球流通中是受益者,其他国家也受益,通过现代流通带来的机会获得新的发展。这也是南北关系、东西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第三,现代流通是涵盖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全过程流通”。

 

以物流占用时间为例。一般情况下,生产环节占用的时间不到1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在90%以上。我们可以看看汽车工业的例子。一个典型的全球性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内外流通的巨型系统。这个系统一般包含15000多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是在全球生产的。全球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有多少呢?一般有4000多家。所以汽车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全球的流通过程。我们看到国际贸易中三分之二是中间品。中间品是什么呢?就是各种模块,由零部件组成的为下一道工序而准备的交易物。

 

所以现在的流通是一种无规律的流通,它不是像以前那种平行的商品流通,现在的流通是立体化的、混沌化的,它的产业联系与它的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这种流通中产生的收益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的流通链条有足够有韧性,有弹性,不断裂,那么整个的产业链、供应链就不会断裂,我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完美的组合。

 

第四,现代流通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全循环流通”。

 

在现代经济中,流通已经成为引导或决定生产、分配和原来意义上的流通、消费的先导性力量。首先是创造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决定生产,形成生产与分配共同构成的供给侧。我们说供给侧改革,但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我认为实际上供给侧是生产与分配共同构成的供给侧,消费和市场是作为需求侧,而不单纯是使用者。

 

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和无垠的边界,是现代流通变革的基本动力,也是现代流通周而复始的起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

 

我们中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机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呢,我们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还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要不断的疏浚流通的堵点、痛点和阻滞。所以要构建双循环格局,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是我们从长远看形成无障碍、全循环现代流通能力的战略选择。

 

第五,现代流通是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全生命周期流通”。

 

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种要求就已经使我们的现代流通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以前说的流通还不太考虑绿色发展,但是现代流通就要成为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型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就得要使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成为可流通、可交易的要素禀赋。

 

前面我们说的无形的要素禀赋主要是指专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在全生命周期的流通里面,无形要素禀赋是指我们在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中,流通、交易的内涵的放大。现在已经有碳交易市场了,今后会逐步形成我们国家和世界连接的这种市场和交易机制。

 

所以现代流通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消费后再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以逆向流通与流通封闭式循环的模式开启从生产到消费、到废弃、到处理、到回收、到再利用、到再生产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流通过程。这其实对流通提出了挑战,就是我们怎么形成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怎么形成循环型的流通。

 

第六,现代流通是产业链、供应链相互嵌套的“全链路流通”。

 

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现在大国之间的竞争博弈实际上是围绕着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美国的目标是去中国化,中国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那么这就涉及到全链路的流通。

 

数字经济推动全球产业和生产要素在全球流通中的配置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战后77年以来,全球形成了相互嵌套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链条的连接层级非常之多,相互咬合的程度非常之深。这些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从全球生产制造业的数据来看,RFAD(激光射频标识)在2011年的全球使用量是29.3亿枚,在2021年是2090亿枚。说明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链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激光射频系统对单品的管理,也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间品的贸易的单元的化小。那么流通速度越来越快,流通中的制造业中间品越来越多。按照世贸组织的统计,全球贸易额的三分之二是中间品贸易,我们东亚地区这个比例更高。前年我参加一次中日对话,日本的一位教授在会议上说东亚的中间品贸易占到89%,起码是五分之四。

 

所以制造商在流通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与制造中产生的数据结合,形成技术品、中间品、零部件、服务品,这些都进入了流通。所以产业链、供应链本质上是通过流通连接产业关系,这一点特别重要。过去我们讲产业链是一个二维的连接,就是产业和产业的连接,形成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但我们现在讲的供应链呢,是三维、四维甚至多维度、多层级的、立体化的、空间的链接与构建,有很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有时候只有当一个零部件断供的时候,整个产业链才注意到它的存在和重要性,没断链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旦断链了,关键零部件就会决定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

 

比如说芯片,在原来我们的国际贸易秩序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大家没有感觉到芯片有这么重要。但是当美国实行脱钩断链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被釜底抽薪。原来是七纳米以下的禁止向中国出口,后来扩大到14纳米,扩大到28纳米,再后来扩大到所有生产芯片的光刻机,扩大到工业设计软件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这实际上就整个的打断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流通,受损者是中国。我们华为的手机原来全世界销量第一,现在排到第十位以后。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生产芯片的企业,现在利润率也都在普遍下降,有的下降60%以上。生产光刻机的荷兰的ASML公司也已经承受不了了,表示他们不会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做,表示他们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所以说市场是有规律的,流通是有规律的。流通被切断以后,产业链、供应链就断链了,不管你在上游、下游、中游,所有人都受损。美国是在上游,但是美国企业的核心零部件如果没有全产业链流通的链接,如果没有中下游最后组装成成品,那这个零部件就只是零部件,无法变成成品卖出去,就只是增加库存成本,减少收益。所以流通是不能人为地去切割,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这“六个全”是我对现代流通理论内涵的分析。

 

现代流通的主要形式或者趋势性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要义是更加自由、便利的现代流通经济圈。据WTO的统计,全球164个WTO成员已经送达WTO组织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达到713个,其中,正在实施的有305个。RCEP目前是全球最大自贸区,人口、贸易量都占到全球的30%。我们中国和RCEP特别是和东盟之间的贸易这些年快速增长,东盟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体,已经超过了欧盟,去年达到了8000多亿美元。所以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趋势。

 

跨国公司

 

全球性跨国公司是组织、配置全球资源的现代流通头部企业。每一个跨国公司都是一个成熟的跨国界现代流通组织的载体,跨国公司面向全球采购体系、全球营销体系、全球研发体系、全球比较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制造基地等,组织运营。所以跨国公司的流通是现代全球流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全球跨国公司6.5万家,在国外分支机构85万家。全球500强中的跨国公司绝大部分都已经在华投资,其中美资企业去年在中国产生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000亿美元左右,前年这个数字是7500亿美元。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在现代流通中以平台为载体的市场集成。人们对平台经济曾经有一些非议,理论认识上可能也有一些误区,我觉得平台这个东西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流通组织形式,它是基于互联网并由数据驱动的平台支撑、网络连接的流通组织形式,实质上是在数字平台上组织现代流通,并由此产生了经济关系、市场关系总和的一种呈现,是一个多边和双边的、多双边的虚拟市场。一般意义上,这种虚拟或真实平台是可以促使众多的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互、交易,产生巨大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数据流,形成更大的市场集成,创造更大的交易价值和流通价值。这是我对平台经济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物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物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进入了万物互联、万物遥感、万物可视、万物智能时代的现代流通。

 

全球供应链体系

 

以现代物流为支撑的全球经济布局与端到端的跨境服务中的现代流通。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要构建互联互通为主线的,提升经济连通性的跨国流通,形成全球的大的布局。“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五通”,“五通”的核心是流通。中国与更多的国家携手建设“一带一路”,以提升经济连通性为核心,将古老的丝绸之路精神内涵延伸到现代版的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地缘关系,调整和整合,通过互联互通,通过流通能力的提升来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推动世界走出低迷,重新寻找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引擎。

 

“一带一路”九年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和一批标志性的项目,比如说中老铁路、雅万铁路、蒙内铁路,比如现在正在推动的中泰铁路,将来形成中、老、泰铁路,再连接马来西亚、连接新加坡形成泛亚铁路的中线,加上我们现在的西部陆海大通道,这种流通能力使我们和东盟十国形成现代流通经济圈,既是我们国内大循环,又是和国际大循环对接最紧密的一个区域。所以“一带一路”在推进现代流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最后,全球流通规则标准的制定与仲裁仍有很多空白,未来会逐渐清晰化。我们原来有一些国际贸易规则,比如推动自由化、便利化。那未来呢,比如说数据流通,比如说网络空间,比如说元宇宙以后的流通规则,比如说像虚拟货币、以太坊、空气币等等,它能不能存在,那么这些东西都对流通标准、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之,现代流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通理论的内涵仍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东北财经大学流通研究院”,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