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坚持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统一——访清华大学冯虞章教授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4 09:12:23

 

 1.webp (6).jpg


  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其中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根本上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阶级立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民立场和通常讲的阶级立场的辩证关系呢?带着这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专访了清华大学冯虞章教授。

 

  ▲(采访者简称▲,下同):冯老师,您好!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阶级立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呢?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是的,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为民情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首先是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阶级立场。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这说明,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有机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有其内在逻辑,我们不应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

 

  一、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

 

  ▲:您指出,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应该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但需要从理论上说明。能否请您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过程的角度来谈一谈。

 

  ●:好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统一的最早的经典表述,指明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立场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立场,即人民立场,反之亦然。

 

  简要回顾一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对于理解这个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法国、英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怀着匡世济民的良好愿望,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努力创建他们的“理想社会”,有其历史功绩。然而,他们虽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却不能说明这种生产方式的本质,不能从历史联系中说明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制服”不了这种生产方式。他们激烈地反对同这种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就是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他们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但是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找不到创建新社会的依靠力量和途径。这种情况也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于是,他们就需要从“天才人物”的头脑中发明出一套构建新社会的原则,从外面强加于社会。为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来帮助他们实现最美好的计划。这样就不能不陷于空想,并归于失败。问题的关键就如恩格斯分析的:“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因而,“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而在这期间,“一些在历史观上引起决定性转变的历史事实却老早就发生了”。这就是当时欧洲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它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当时欧洲最先进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重要地位,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因此,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直还隐蔽着的内在性质,也已经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完成了对其本质的揭示。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70年前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宣言》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解剖了人类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以来的历史,考察了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考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特点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宣言》指出:社会上的阶级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在取得政权后随着生产和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都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以上的回顾可见,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是深深熔铸在一起的。《宣言》既是一部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向世界公开宣布无产阶级的立场、世界观及其社会革命论、斗争策略和崇高理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这也说明了党的立场和阶级立场、人民立场是内在统一的,因为《宣言》就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能否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来进一步阐明这个道理呢?

 

  ●: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内在统一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鲜明特色。毛泽东的人民立场是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原理,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同党的群众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国家、军队的根本宗旨,强调“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宣告“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懂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他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把全国人民大众比喻为共产党人在实现自身使命奋斗中所要感动的上帝。他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深情地高呼:“人民万岁!”这是何等意蕴无穷的情怀和信念!

 

  一位曾于1946年3月随马歇尔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不由得感叹:“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人民’……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这一切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立场在“为什么人”这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上的生动展现。这种立场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立场,也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人民大众的立场。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为了全党与全国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我们的立场”。

 

  这深刻表明,党的立场、无产阶级立场、人民立场是内在统一的,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其主体正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工人阶级政党,才能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依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依据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现在和将来的利益,依据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来考虑问题,从而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党的立场、工人阶级立场、人民立场内在统一的深层逻辑。如果不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如果丢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就不可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在谈到发展中国的新文化时指出:“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东西,不可能属于人民大众。”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反映人民愿望。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强化理论思维,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统一起来,要懂得强调人民立场是同阶级立场统一的人民立场,阶级立场是同人民立场统一的阶级立场。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二、坚持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相统一的重要意义

 

  ▲:坚持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统一,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力量和为人类谋解放的道义力量。这对于引领我们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胜利推进,把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统一起来,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推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把遵循人民利益标准同进行阶级分析统一起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请具体谈谈对于引领我们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胜利推进的意义。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源于《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历史使命的阐述,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逐步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第一个党纲中就说:“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这表明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和最高目标,开始了在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征途上的进军。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中十分辉煌的篇章和极为关键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只有从前述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阶级立场相统一的视野中,才能深入理解共产党人的这种初心和使命,深入理解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进行下去的重要思想。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指导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一关于伟大社会革命的理论观点的确立,无疑为批判各种告别革命、否定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我们在这里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为了不忘初心、把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就必须保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

 

  习近平同志2018年“1·5”重要讲话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要“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因此,要懂得我们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还只是向着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中的重要阶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全力以赴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坚持“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样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做到如“1·5”重要讲话要求的那样:“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如果不是这样地认识问题,就不能说理解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如果丧失了这种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就背离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丧失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共产党人革命气节的核心,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原则、道德原则上保持坚定性和坚持性的品格,是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永久奋斗精神。一些受到党纪国法严惩的干部,往往是由思想庸俗化发端而不能自律,由丧失革命者的永久奋斗精神而思想政治和法纪防线全面失守,完全背叛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跌入深渊的。

 

  对于要有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毛泽东曾告诫说:“这个永久奋斗是非常要紧的,如要讲道德就应该讲这一条道德。”例如,在政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光有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够的,过了三年五年就把它丢了,那还不是枉然?所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就是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大无畏的气概和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有一些人,他们嘴上道德、气节乱喊一阵,但在政治上是不坚定的,中途会变节的,这是无道无德。”这一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结合历史经验所作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消除种种贪图安逸、不再前进的消极懈怠因素,把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请您再谈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统一,对于扎实、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阶级立场内在统一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和要求,就是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统一,这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源头和根基,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

 

  这里有必要先澄清一下在看待党的性质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的舆论不能正确理解党章中关于“两个先锋队”的表述,把党的性质定位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或“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非阶级的、超阶级的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大潮兴起之时,邓小平明确告诫全党:“我们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个性质不能动摇,不能改变。”对于“两个先锋队”的表述我们应理解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的根本性质;“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指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中首次作出“两个先锋队”的表述时,十六大秘书处负责人曾以同新华社记者问答的形式解释说,这样的表述切合我国的历史情况和社会实际,有利于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所以,在“两个先锋队”的表述中对于怎样看待党的性质是非常明确的,并不存在一些人所说的在党的性质问题上的所谓“突破”。唯有我们党是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决定了它能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带领他们前进的先锋队。

 

  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根本上源于它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本上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决定的,是这个阶级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自觉发扬与升华。唯有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形成了它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才能够哺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共产党人。如果离开了这个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就没有了“根”,没有了“源”。正因为如此,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在党员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政党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作用。早在1928年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他就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在党的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有针对性地分析说:“作为党来说,作为领导思想来说,我们和农民要分清界限,不要和农民混同起来。这对于农民出身的同志可能不容易理解,‘我就是农民,为什么不能和农民混同呢’,我说你现在叫做共产党员,农民是你的出身,出身和入党是两件事情,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说不要和农民混同,是说要把农民提高一步,提高到无产阶级的水平。”

 

  而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在于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它的阶级利益、价值追求是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历史发展和人类解放的要求一致的;在于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没有任何同整个人民和民族利益不同的特殊利益,在长期实践中熔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深厚的民族性于一炉,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利益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深刻表明,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凡是违背党的性质的东西,必定是违背党的宗旨的。一些年来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一心谋取个人、家庭、小集团利益,甚至政治野心膨胀,完全背叛了党的性质,也完全背叛了党的宗旨。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3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这种性质和宗旨,既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也决定了党的纯洁性”。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是扎实、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根本指针。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说,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本”,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而形必散。如果丢掉了这个“本”,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侵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腐化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破坏性。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相统一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以最严格的标准、严明的要求,解决好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解决好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扎实、全面推向前进。

 

  ▲:请您对上述观点作简要概括。

 

  ●:人民利益标准,就是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是非的根本标准。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运用于观察阶级社会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阶级立场的统一,就要求把遵循人民利益标准同进行阶级分析统一起来,以真正做到“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需要讲阶级分析呢?

 

  ●:这是一个有争议性的敏感问题。对阶级分析讳莫如深,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认为阶级分析今天已不再需要,是一种糊涂观念;把一提到阶级分析就同“以阶级斗争为纲”混同起来加以否定,则是有意的曲解。阶级分析之所以今天仍有其必要,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远不具备消灭阶级和永远摆脱阶级斗争、阶级差别的条件,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就整个世界来说,则还处于阶级社会的历史阶段上。国际斗争同国内斗争也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的历史时期,阶级分析仍有必要而不会过时。这是坚持学习和运用包括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必然要求。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用阶级分析去“分析一切”,而是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地加以应用。比如说,在事关方向、事关道路、事关旗帜、事关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上,或者说在事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两种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就必须进行阶级分析。这也正是遵循人民利益标准所要求的。如果在一些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上丢弃了阶级分析,就会在复杂的斗争中因缺乏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而不能分辨重大是非界限,也就谈不到为遵循人民利益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甚至还会走到相反的方面去。

 

  近来,西方一些政客、智库和媒体,基于两种制度、两种价值体系的对立和对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不甘与焦虑的加剧,掀起了新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有学者就此研究对策说,为了“让西方人对中国崛起放心,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国崛起”,就“必须确立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和理论体系”,表明这种理论体系“完全能够”“将西方普世价值包容为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美其名曰这是我们的“四个自信”折射的“文明自信”。这里且不说其对于中央精神的曲解,人们会问:“将西方普世价值包容”在内的理论体系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吗?这是“四个自信”折射的“文明自信”呢,还是抽掉了“四个自信”的灵魂、转向拥抱西方价值体系呢?难道近在眼前的历史——美国等国把“西方普世价值”作为干涉、肢解、颠覆它不喜欢国家的工具造成的严重乱象和伤痛——就可以忘记了吗?

 

  事实上,党中央告诫我们,要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就是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的复杂斗争得出的重要结论。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这里提到“如果哪天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就是在大好形势下基于冷静阶级分析的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样提出问题决非空穴来风。一些年来,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

 

  ▲:在您看来,遵循人民利益标准,拿起阶级分析武器,对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至关重要,请您做进一步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旋律进一步高扬,正能量更加强劲的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党的十九大前后思想舆论领域强大正能量震慑下暂时收敛起来的一些人,又借助网络空间伺机表现自己:热衷于传播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推进“颜色革命”的舆论者有之;露骨地发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者有之;继续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和“公民社会”等错误思潮和倾向者有之。当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正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之时,有的人继续顽固地把改革定义为向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方面改,否则就认为是不改革,指责改革是所谓的“全面倒退”,并别有用心地提出什么要“保卫改革”,企图扭转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总之,党和国家抓什么,他们就找什么的茬。只要党和国家唱正调,他们就必然唱反调。此外,在学术外衣包裹下宣扬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借助有的影视作品颠倒重大是非、宣扬错误价值观的倾向,资本介入和影响舆论导向的倾向等,也不容忽视。

 

  面对五花八门、纷乱繁杂的社会舆论和多元的社会思潮,我们要牢记列宁的教导:“轻视理论,对待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躲躲闪闪、摇摆不定,就必然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严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我们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论述,懂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一刻也不能放松;懂得遵循人民利益和进行阶级分析的一致性,在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拿起阶级分析的武器,从而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更好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舆论保证。

 

  冯虞章,男,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55年进入清华大学理工科专业学习,1959年初转向哲学社会科学,1978年后任清华大学哲学教研室负责人。1982年底—1988年秋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任《理论月刊》编辑部副主任等职。后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青年思想教育和党的建设问题。曾有《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合作),《防止思想庸俗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大课题》《怎样认识所谓“普世价值”》等文章被广泛转载,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的主要成果有:《论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对“普世价值”思潮的解构》《邓小平对现阶段阶级斗争认识的深化及其重要意义》《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社会转型》《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党的历史文献对个人主义的定位和批评》《认清大势 坚定自信》等。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7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