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与战争
点击:  作者:李慎明    来源:“思想火炬”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17-07-16 11:21:51

 

 1.webp (1).jpg

 

  【编者按】最近,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在整理学习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老师关于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文章时,颇有一些感触。1999年至今的近20年间,李慎明老师对美国和国际金融危机多有著述和预言,有的预言已经应验,有的预言正经受实践检验。李慎明老师关于金融危机的分析主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也最好地回应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观点,也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强大生命力。昆仑策网从7月15日起推出“李慎明论金融危机”系列研究成果,以飨读者。部分文章将摘其要点置前,有的会另拟标题,同时全文附后。本文为第二篇。(附第一篇链接《李慎明论金融危机(1):1999年预言“美国潜伏着严重的泡沫经济危机”》)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与战争

 

  (一)美国经济的大衰落是极有可能的

 

  西方全球化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前景,那就是在其洋洋得意的行进中产生间歇性的中断。西方全球化能否一路高歌猛进,主要看美国。美国经济有潜伏着严重危机的一面。

 

  一是1999年中期,其股市价格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80%,泡沫经济成份显而易见。1929年经济危机的前夜,其股市价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2%。若美国股市下跌10%,即要“缩水”1.4万亿美元,这对其经济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二是美国现在有近6万亿美元的内外债,其债权债务相抵,净外债多达1.5万亿美元。

 

  三是美元是国际货币,其总量的2/3在其境外流通和储备

 

  四是1994年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逐年升高。1998年已达到2540亿美元,1999年预计有近3000亿。

 

  五是消费者掀起借贷热潮。1998年的个人储蓄几乎跌到只占收入的0.5%,这是自1933年以来的最低点。而1997年是2.1%。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人借贷炒股。若净资产与债务相抵,有近20%的家庭没有净资产甚至是负资产。美国家庭现在的全部债务几乎占全部可供支配的年收入的98%。

 

  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美国人,现在正是拼命工作、肆意消费的时候,这一代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退休,其后劳动者相对于非劳动者的比例将迅速下降。另外,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民间退休收入保障制度还都没有作好应对的准备。这对美国的经济也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国像条肥硕的蚂蝗一样,是依靠吮吸别国和透支子孙后代的血液来维持其现在的生命的。正因为如此,美国乃至世界各界近一年来,纷纷在谈论着美国近一二十年的前景。

 

  美国对冲基金掌门人乔治·索罗斯说:“美国经济正呈现80年代后期类似日本的资产泡沫。”

 

  麻省理工学院一教授说,嗅到了30年代大萧条时的味道。

 

  1999年10月28日出版的英国某周刊甚至预言美国今后数月“有可能发生股市大崩溃”,“随其后的是长达10年的全球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的大衰落是极有可能的,只是不知其确切的时间。10年内会不会?10年不会,15至20年呢?30年呢?曾控制全球1/4版图、贸易和制造业产值占全球1/4、对外投资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太阳落下了,谁能保证现在的美国永远如日中天呢?美国经济若发生大问题,对第三世界乃至全球都将是一场十分严重的灾难,其烈度极可能超过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第三世界在制定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时,应把这一严重征兆考虑进去。当然,从根本上说,美国经济若遇到大的灾难,将有利于第三世界在经济政治上的重新崛起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的复兴。

 

  (二)西方全球化可能引发并加剧局部战争

 

  应该看到,从当前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制止世界大战的根本因素之一。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整个世界日益联结为有机的整体,有能力发动战争的强国都已是世界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断裂,各个强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次,美国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争夺,在近些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世界大战在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并不对立。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强国主要靠所谓“文明”的贸易、投资、资本自由流动等“巧取”的方式达到目的。但暴力这种流血的政治,仍然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若需要暴力出面,“豪夺”战略主动和具体财富时,这些强国就会毫不犹豫地唤来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如为了维持和扩张对国际垄断资本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和战略资源产地的控制权,海湾战争是一个实证。如为了对其主要敌手进行“预防性遏制”,对南联盟的入侵是一个实证。如对受压迫受剥削人民、民族和国家的反抗,在采用其他手段无效的情况下,西方强国也会施以战争。

 

  另外,西方全球化的自由竞争必然带来西方强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上的新的不平衡。为了求得按照实力重新分配在全球的利益,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有可能运用局部战争的手段去加以解决。据1999年8月24日美国《华盛顿时报》刊文披露,美国“白宫为下个世纪拟定了一项新的全球战略,为美国在一系列麻烦地区进行军事干预提供依据”。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假若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左右,美国经济遭受大的灾难,那么,这个世界将极不平静,将会孕育和触发各种各样的局部战争,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不一定是世界大战)的战争。(节选自2000年1月25日在古巴哈瓦那“第二届经济全球化与发展问题经济学家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稿。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全文如下:

 

  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一)全球化与西方新经济殖民主义的扩张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则是西方新经济殖民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表现。

 

  1、首先应界定全球化的本质内涵。

 

  对相同的字眼和词句,有着不同利益的人、集团、政党、阶级和国家,往往会赋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内涵。何况现在全球化的提法,仅从字眼和词句上看,也是五花八门,不尽相同。如既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西方全球化,也有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还有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与文化生活的全球化,等等。在讨论“全球化与第三世界”之前,界定有关全球化的本质内涵十分重要。本文是在赋予全球化以下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展开论述的。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或经济国际化,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方强国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或经济一体化,第三世界国家所说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或西方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指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西方强国所要达到的全球化,决不仅仅是要在经济上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的旧秩序,而是图谋建立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所谓国际经济新秩序;决不仅仅是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合作与交流,更是社会生产关系和财产所有制,其中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趋同与质同。

 

  笔者认为,仅有上属字眼、词句或概念,还不尽反映丰富多彩的当今世界的多样性,还应增加一个新概念,即相对于西方全球化的东方全球化的概念。东方全球化即是当今第三世界所应主张的全球化,它的本质内涵应是积极适应、参与和利用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趋利避害,并逐步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2、全球化的现象早已有之。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便对全球化本质有所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实质上同样涉及到了全球化的本质内容。毛泽东在1935年也曾指出:“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2]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没有明确使用“全球化”这个字眼,但其论述中的“世界性”、“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均涉及到了目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说的全球化的本质内涵。

 

  3、近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兴趣骤增,是因为它们在全球重新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信心骤增。

 

  19世纪后几十年,随着远洋轮船、铁路、电报和苏伊士运河等的出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轰轰烈烈地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幅提高关税,标志着战后世界进入一个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严格限制资本活动的时期。同时,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也阻止了世界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严重受阻。尤其是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异军崛起,老殖民主义体系土崩瓦解,旧有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甚至发生了逆转。此后,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的演变和中美关系的松动,特别是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使经济全球化势头重新显现并逐步高扬。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发达国家为所谓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最终失败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最终胜利弹冠相庆,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已指日可待欢呼雀跃。加之以高新技术其中包括交通工具特别是通信工具(如因特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在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革命性进步,面对已经和即将失而复得的广大第三世界的资源和市场,新殖民主义者描摹未来时的那种异乎寻常的自信、激动和兴奋是可以想见的。

 

  4、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的空前复兴和发展,决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头脑里的凭空杜撰,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这种经济全球化既反映了当前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张的集中表现。

 

  作为人类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在一定历史范畴内,它直接推动了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生产力的显著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将造福于人类,并为将来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西方所期待和要达到的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反向清算和逆向报复,是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进一步侵害和“和平”戕伐。

 

  因此,在更大的历史范畴内,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扩张,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的加剧,“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成为新的蓬勃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桎梏和障碍。

 

  (二)西方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早就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3]马克思这一论述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尽管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无疑有正面效应,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这种全球化给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国际地位弱化。

 

  近代以来人类苦难的最大承受者,应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同时出现的第三世界。20世纪初,这种状况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并开始全面建设,先后进入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以多种联合协调的形式积极活跃于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逐步有所改观。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地位不断削弱,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构建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生力军。但是,80年代末以来,随着苏东剧变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顺利进展,西方世界对第三世界越来越不屑一顾。美国官员弗朗西斯·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一书中居然提出,第三世界“不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4]。一些西方媒体干脆冠以《第三世界完了》[5]、《我们废除第三世界》[6]等骇人听闻的标题,撰文咒骂第三世界是“捣乱国家”、“无赖国家”和“人类中派不上用场的残物”和“垃圾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绕过联合国赤裸裸地入侵南联盟,本质上是对广大第三世界的蔑视。

 

  2、疆域人口扩大化。

 

  苏东剧变前的10年前,世界上约有19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第三世界国家约为163个左右。随着苏联等国解体,所谓的“转轨国家”从原有的9个变为28个。苏联解体后的1998年的俄罗斯,与解体前相比,GDP下降55%,工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下降70%和50%,基本建设投资下降90%,外债由1550亿美元增至2250亿美元,居民平均收入下降2/3,人均寿命从1990年的64岁降至1998年的59岁。

 

  前不久,法国的一位科学院院士撰文说,俄罗斯近十年来在国际舞台上连遭失败。目前俄自身地位已变得十分虚弱,“它现在已只能在国内对付分裂主义势力了”[7]。

 

  被肢解的苏联正在从第一世界沦为第三世界。东欧绝大部分原社会主义国家也急剧衰落,正在从第二世界沦为第三世界。这使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10个左右;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增加到近180个,其中人口增加了4亿,土地面积增加2500多万平方公里。

 

  3、国家职能退化。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包括维护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本国的经济利益。而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为条件、世界市场为基础、国际金融为核心的。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估计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占1/3;有90%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当今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单位中,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国际外汇市场上交易额每天约2万亿美元,为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60倍。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各种新势力越来越强大。国际上的很多决定已经不是由国家,而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全球经济的中坚势力发布。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越来越遭到削弱。

 

  在作为新势力的超越国家界限的跨国公司中,美国的公司起着并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起着主导作用。1999年,全球前1000家最大的公司中,西方占99%,美国占494家,比1998年增加了14家;前20强中,美国就占了17家。[8]美国国家和政府的部分职能已由其跨国公司取代。美国政府和其跨国公司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且是垄断资本的集中代表。从本质上说,美国跨国公司的壮大是加强而不是削弱了其政府的职能,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预和管理经济的职能(包括对其跨国公司的制约)也正在进一步得到加强。美国要削弱的和实际上被削弱的是其他国家的政府职能。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最近明确提出要“重新定义国家利益”,说什么美国希望在“分享资源和环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上影响远方的政府和组织”[9]。西方政府和各种媒介也连篇累牍地宣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主权已弱化”、“主权概念已过时”,要“放弃国家干预”,强调“资本应打破国界自由流动”。最近有位美国学者撰刊《跨越袖珍国的边界》一文,宣称“由于20世纪也许被称为极权主义世纪,其象征是有刺铁丝网,那么21世纪也许将被称为袖珍国的世纪”[10]。这种宣传,已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变为事实。国家和政府的干预是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利益的最后盾牌。第三世界国家职能的进一步削弱,乃至经济独立性和国家主权的丧失,必然进一步有利于发达国家恣肆妄为的劫掠。

 

  4、综合国力衰退化。

 

  鉴于手头没有更权威的综合数据能简洁明了地说明这一问题,相信有能力统计这一数据的国家或集团对这一统计兴趣也不大,故笔者仅从几个侧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粮食。最能说明一个国家国力的恐怕首推人民的温饱。按照1996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数为5.9亿,1996年则上升为8.41亿之多。耐人寻味的是,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1996年国际市场小麦的价格每吨为200美元,玉米每吨150美元,而1998年小麦已降至不到100美元,玉米为80美元左右,主要谷物低廉之价格是11年来从未有过的。然而,就在世界谷物产量增加和粮价下跌的背景下,世界上缺粮的国家和地区由1996年的26个增加到1998年的43个,增加60%多。当今第三世界国家每一分钟就有12名5岁以下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11]

 

  其次是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非洲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为5%,但现在已经下降到2.6%。[12]在过去的10多年中,第三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人均收入减少,60多个国家的人均消费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有些国家经济增长率在增加,但其利润却是被外国资本攫取,于改善本国人民生活无补。以乌干达为例,尽管政府声称连续10年经济增长达到了6%,但还是有2/3的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人均收入刚刚回升到1970年的水平。[13]

 

  再次是发达国家制造和利用金融危机,使第三世界资产严重缩水,并廉价收购其资源、市场、劳动力和经济成果等。19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主要靠侵略瓜分市场来创造繁荣,现在已开始注重利用金融及其衍生物这一新的投机方式掠夺更多的财富。1998年世界经济增幅下滑,但全球金融资产总额却上升30%,外汇交易同贸易额的比率从80年代初的10:1上升到60:1。这种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一体化,是造成近几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14]在非洲,金融、能源、电讯、矿业、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在俄罗斯,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企业,被西方以72亿美元的价格买走;仅1996年一年的经济损失,就比卫国战争多1.5倍。[15]另外,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高新科技人才也源源不断地流失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目前有3万名非洲藉博士在非洲以外的世界闯荡。这种潜在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算的。

 

  5、贫富两极分化。

 

  先看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之间的两极分化。1998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28.86万亿美元。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群占世界人口的20%,却消费着全世界86%的商品、45%的肉和鱼、74%的电话线路和84%的纸张。[16]美国人口不到世界的5%,却拥有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计算机和26%因特网使用者。当美国25%的家庭能上因特网时,上过因特网的俄罗斯人还不到3%,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的使用者还不到1%。发达国家公司股票的票面价值从1998年10月到1999年4月半年多的时间里,便上涨了近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轻而易举地超过了第三世界国内生产总值5万亿美元的总额。[17]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透露,“世界上20%最贫困人口今天只可怜地占有世界收入的1.1%,而1991年所占比例为1.4%,1960年为2.3%”。目前,世界前10位巨富的资产已达1330亿美元,相当于所有不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5倍。[18]另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总额2.2万多亿美元,其中2/3是长期国债,平均每人欠西方约420美元。发达国家也曾扯起减免债务的旗帜,但为最穷国家债务减免计划提供的50亿到70亿美元——大致是美国公民每年买运动鞋所花的钱——只占最可能获得债务减免的1/5国家的债务总额的5%。[19]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内部和第三世界国家内部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十分惊人。就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历年最低的美国,最底层的4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仅占美国全部财富的0.2%;从1983年到1995年,这些家庭失去了其财富的80%,其债务已超过资产。而占1%的最富有的家庭的财富却增加了17%,占美国总财富的近40%。[20]这就是说,在最富有的美国,也结出了全球化的恶果。

 

  在非洲,在拉美(古巴除外),在东欧、中亚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且有进一步加剧之势。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4年第7期公布,世界上拥有亿万美元以上的巨富中,1987年拉美只有6名,但短短六七年后,便剧增为42名;而拉美的贫困人口却从60年代的9000万增到90年代的1.9亿,全地区人均收入下降到70年代初的水平。伴随着西方全球化的进程,一些发展中国家腐败成风,一些权势阶层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成为第三世界中暴富起来的新贵。在全球范围内,巨富数目与贫困数目联袂上升。

 

  6、生态环境恶化。

 

  1998年9月9日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宣布:“一名今年在美国、法国或英国出生的婴儿在一生中的消费、浪费和造成的污染将超过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的50名婴儿。”“由于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美国每年为21公吨,而在中国每年只有3公吨。”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的发展不仅依赖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廉价市场、廉价商品和廉价劳动力,而且还依赖着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国家还把污染环境的第二产业大量迁移至第三世界国家。20世纪90年代造纸所耗木材为50年代的两倍,而美国、日本、欧洲纸制品消费占世界的2/3,所用木材几乎全部来自第三世界。世界森林2/3被毁,并正以每年1600万公顷(约为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遭受消亡。这便使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急剧恶化。第三世界占全世界每年死于空气污染270万人中的90%,此外每年另有2500万人因农药中毒,500万人死于污水引起的疾病,相当多的城市的幼儿都患有对大脑有破坏作用的铅浓缩症。[21]

 

  7、文化意识西化。

 

  西方所说的全球化,本来就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一体化。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的观点,任何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社会的统治思想。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不仅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的经济政治“新秩序”,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同样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这在科学技术惊人发展特别是由美国主宰的信息技术进步的时代更是如此。

 

  文化和意识形态必须有载体,如报刊、书籍、电脑软件、电影、电视台和互联网等,而这些载体是需要巨额投资的。美国有对外进行思想文化宣传的强大国家机器,特别是高功率、高覆盖率的广播、卫星电视使世界缩小,数亿人在同一时间享有同一个重要新闻信息,并产生交流和互动。这种时空上的同时性和同位性,使强大的西方传媒舆论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干扰任何一个民族的舆论和情绪,甚至破坏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

 

  在因特网上占支配地位的当然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另外,当今世界各地的娱乐界充斥着美国制造的产品,流行文化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行业。1996年,美国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超过该国其他任何行业。美国一位社会学家称:“美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是长久以来人们为实现全球统一而作出的一连串努力中最近的一次行动。它代替了罗马帝国和基督教徒推行的拉丁语以及(共产党政府推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22]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已引起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包括第三世界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关注和严重不安。作为美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着意在全球特别是第三世界普遍制造对美国的迷恋、膜拜和奴性,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永远处于附庸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大第三世界被剥夺的决不仅仅是资源、市场、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坚强而美好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西方全球化的前景

 

  1、近些年,西方全球化仍可能是进一步扩张之势。

 

  马克思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23]美国经济自1991年第二季度以来已持续增长近9年,有望成为战后最长增长期。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用“和平演变”等手法,搞垮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垮了与其对峙的世界上另一个最大的经济、政治、军事集团。这样,美国等于打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它在资金、技术、商品原材料市场、人才智力资源诸方面所获得的直接和间接收益是无可估量的。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一是美最早大量投资计算机和信息时代其他高新技术,因而率先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优势效应更为突出。美国企业199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1/3以上是用于“信息处理和与之有关的设备”的。从1991年到1997年的增长总额中,有将近2/3与计算机有关。[24]因特网在全球是刚刚起步,市场还大得很。1998年全球因电子商务的应用而节约的成本有170亿美元,而预计2002年将上升到1.25万亿美元,美国公司将获取这些长期利润的一半。[25]

 

  二是美国金融业实行改革和重组,由此带来股市繁荣,从而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美国股市从1992年1月的2000点飙升到1999年6月的1.1万点,上涨5.5倍。仅股市上涨便获红利10多万亿美元。

 

  三是由于苏联和华约的解体,近十年来,美国共节省军费约1万亿美元。

 

  四是其政府采取了符合美国经济实际的一系列新举措。美国是西方全球化的心脏和发动机,其潜在的生产力还尚未全部释放。在近些年,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上与美国相比,仍无人能够望其项背。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尽管与美国有着各方面的利害冲突,但它们在对付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上,又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它们既有争夺,又有合作,但一般来说,其根本利益往往是一致的,合作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西方全球化的势头在近些年仍将会是发展扩张之势。

 

  2、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全球化浪潮的制衡和牵制力有限。

 

  第三世界愈加贫穷的总趋势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尤其是近些年来第三世界各国间协调一致行动、互相声援、互相支持的凝聚力已经并将继续下降。这本来应是制衡和牵制西方全球化的最根本的力量。这种状况反证了西方全球化势头在短时期内难以受到有力的遏制。

 

  3、西方全球化有可能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长达数十年。

 

  在全球竭力推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西方全球化的根本目标之一。


  20世纪初,最大的事件便是社会主义从思想、运动变为制度。此后,帝国主义多次联合对其武力围剿,结果却失败了。后来改为实施以“和平演变”为主的战略。20世纪末,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是苏联东欧的剧变。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同时也给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现在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


  社会主义国家是抵御西方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1997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第二任期的第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仍相信,从长期以来,同中国接触,极有可能对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像柏林墙倒塌一样。”[26]克林顿主张对中国要以接触为主,通过接触这一桥梁,达到遏制与和平颠覆之目的。但是,由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立场坚定,策略灵活,坚持以两手对两手,使美国近年对我国“接触加遏制”及其和平演变的战略收效甚微。因此,美国因对华“久攻不下”产生了急躁心态。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美国无论谁上台,还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战略。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新中国建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谁也不敢对中国轻易动手。

 

  二是其对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尚未最终破灭。

 

  如果中共这样的大党、中国这样的大国今后几代乃至数代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始终像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样,巍然顶住八面来风,通过改革更加焕发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西方全球化便会碰到一个啃不动、嚼不烂的硬钉子,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便十分有助于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在今后几十年内在全球的复兴。但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即资本主义在较长时期内仍然具有强劲的自我调节能力,倘若中国党的今后几代乃至数代打不破西方和平颠覆的图谋,那便极有可能像苏联东欧剧变一样,又一次给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那时,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就可能跌入真正的谷底。那么,西方全球化的势头不仅在近些年内方兴未艾,而且其企图建立的极不公正、极不合理的所谓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便有可能在今后数十年内占据主导地位。这是西方强国最为期待的一种前景。当然,在他们看来,这种“新秩序”是永久的和凝固不变的。

 

  这样看问题是不是过于悲观了呢?不是的。封建主义社会曾延续了几千年,资本主义社会尚且只有数百年。毋庸讳言,资本主义制度在今后几十年内,从经济、政治到科技、军事等诸方面都可能会处于优势;多极化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中兴,都可能会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历史过程。因此,在西方强国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和第三世界中兴的时间问题上,在第三世界中兴过程中的困难程度上,宁肯估计得长些、重些,不要估计短了、轻了。

 

  4、西方全球化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前景,那就是在其洋洋得意的行进中产生间歇性的中断。

 

  西方全球化能否一路高歌猛进,主要看美国。美国经济有潜伏着严重危机的一面。

 

  一是1999年中期,其股市价格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80%,泡沫经济成份显而易见。1929年经济危机的前夜,其股市价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2%。若美国股市下跌10%,即要“缩水”1.4万亿美元,这对其经济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二是美国现在有近6万亿美元的内外债,其债权债务相抵,净外债多达1.5万亿美元。

 

  三是美元是国际货币,其总量的2/3在其境外流通和储备。

 

  四是1994年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逐年升高。1998年已达到2540亿美元,1999年预计有近3000亿。

 

  五是消费者掀起借贷热潮。1998年的个人储蓄几乎跌到只占收入的0.5%,这是自1933年以来的最低点。而1997年是2.1%。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人借贷炒股。[27]若净资产与债务相抵,有近20%的家庭没有净资产甚至是负资产。美国家庭现在的全部债务几乎占全部可供支配的年收入的98%。

 

  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美国人,现在正是拼命工作、肆意消费的时候,这一代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退休,其后劳动者相对于非劳动者的比例将迅速下降。另外,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民间退休收入保障制度还都没有作好应对的准备。这对美国的经济也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国像条肥硕的蚂蝗一样,是依靠吮吸别国和透支子孙后代的血液来维持其现在的生命的。正因为如此,美国乃至世界各界近一年来,纷纷在谈论着美国近一二十年的前景。

 

  美国对冲基金掌门人乔治·索罗斯说:“美国经济正呈现80年代后期类似日本的资产泡沫。”[28]麻省理工学院一教授说,嗅到了30年代大萧条时的味道。[29]1999年10月28日出版的英国某周刊甚至预言美国今后数月“有可能发生股市大崩溃”,“随其后的是长达10年的全球经济衰退”[30]。

 

  美国经济的大衰落是极有可能的,只是不知其确切的时间。10年内会不会?10年不会,15至20年呢?30年呢?曾控制全球1/4版图、贸易和制造业产值占全球1/4、对外投资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太阳落下了,谁能保证现在的美国永远如日中天呢?

 

  美国经济若发生大问题,对第三世界乃至全球都将是一场十分严重的灾难,其烈度极可能超过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第三世界在制定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时,应把这一严重征兆考虑进去。当然,从根本上说,美国经济若遇到大的灾难,将有利于第三世界在经济政治上的重新崛起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的复兴。

 

  5、西方全球化可能引发并加剧局部战争。

 

  应该看到,从当前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制止世界大战的根本因素之一。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整个世界日益联结为有机的整体,有能力发动战争的强国都已是世界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断裂,各个强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次,美国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争夺,在近些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世界大战在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并不对立。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强国主要靠所谓“文明”的贸易、投资、资本自由流动等“巧取”的方式达到目的。但暴力这种流血的政治,仍然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若需要暴力出面,“豪夺”战略主动和具体财富时,这些强国就会毫不犹豫地唤来战争。


  从一定意义上讲,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如为了维持和扩张对国际垄断资本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和战略资源产地的控制权,海湾战争是一个实证。如为了对其主要敌手进行“预防性遏制”,对南联盟的入侵是一个实证。如对受压迫受剥削人民、民族和国家的反抗,在采用其他手段无效的情况下,西方强国也会施以战争。

 

  另外,西方全球化的自由竞争必然带来西方强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上的新的不平衡。为了求得按照实力重新分配在全球的利益,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有可能运用局部战争的手段去加以解决。据1999年8月24日美国《华盛顿时报》刊文披露,美国“白宫为下个世纪拟定了一项新的全球战略,为美国在一系列麻烦地区进行军事干预提供依据”。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假若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左右,美国经济遭受大的灾难,那么,这个世界将极不平静,将会孕育和触发各种各样的局部战争,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不一定是世界大战)的战争。

 

  6、有西方的全球化,便会有反西方的全球化。

 

  第三世界的崛起是战后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头等大事。作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支新兴政治力量,第三世界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和生力军。近些年来,尽管这一力量有所减弱,但广大第三世界决不甘心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的任意摆布,他们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斗争。西方全球化已经并必将继续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抵制。可以断言,由于西方全球化的一时成功,全球范围内巨大的财富和资本必然会进一步向极少数人手里集中,西方全球化的畅通无阻也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少数强国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贫富不均的两极化,全球绝大多数人民和民族的生活境遇有可能更加悲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的基本矛盾必然会更加尖锐。西方全球化的过程是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体肤不断遭受熬煎和心灵不断觉醒的过程,他们在觉醒中必然反抗,并进一步联合和斗争。这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不仅为新的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准备了相当的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而且促进了民族的阶级的充分觉醒和充分准备。

 

  因此,新一轮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维护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建立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必然会蓬勃兴起,新的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就必然在全球到处突破狭窄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新一轮的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即东方全球化运动,必然得到新的蓬勃发展。21世纪中叶前后,极可能是全球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又一次中兴。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21世纪中叶左右民族民主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兴之后,也可能还会遇到新的曲折和挫折,但历史是在螺旋式的曲折中上升和前进的。彻底的民族民主运动,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革命不能靠输出,但社会主义是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必然的内在要求和共同归宿。

 

  我们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那么,从根本上说,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拯救第三世界。西方全球化的对立物当然是《共产党宣言》所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全球化。正如古巴卡斯特罗主席1998年7月3日在哈瓦那举行的“98”经济年会上所说,“唯一可以代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同样不是任何时代和任何阶级的思想家的臆造和杜撰,而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的最终归宿。这同样是不以任何人、任何集团、任何阶级、任何国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高新科技全球化的发展将永葆其无限美妙之青春,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美国主导下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即西方全球化)决不会万古长青。西方全球化彻底死亡了,共产主义全球化才能万岁。

 

  当然,我们十分清醒,这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思想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尽管这一过程十分漫长和异常艰辛,但是,我们的先辈已给我们作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并成功地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我们会义无返顾地一步步地走下去。我们还十分清楚的是,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还不具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条件,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任务,决不是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而首要和根本的是进行争取民族的真正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四)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第三世界

 

  1、要参与。

 

  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首先是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它对第三世界是一种灾难,但也是全球生产力的一种进步和飞跃。这种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对此,我们除了正视之外,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决不能因为这样的全球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种种的弊端和可能的风险,而试图置身之外。我们既应看到西方全球化对我们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更应看到其中给我们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积极主动参与,制定相应对策,善于趋利避害。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吸纳外资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实现技术和管理现代化上的超越;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各国、各民族的高新科技知识和优秀文化,培养各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要斗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强国引导和推动的,现在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中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强国制定的。其中有相当多的歧视、欺负、损害第三世界国家的极不合理、极不公正的条款。

 

  例如,柏林墙倒塌之后,出现了所谓的乌拉圭回合协议框架下的关贸配额。又如,农产品是第三世界国家出口最多的产品,而西方强国却对之课以重税。西方强国向最贫困国家的商品实施的平均关税比他们之间的关税还重,在美国和加拿大,这种关税甚至重两倍。再如,西方将生产过程纳入所谓的国际“公平贸易标准”,认为第三世界在简陋生产条件下使用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商品不是标准生产,并拒绝进口,那么,请问西方强国用高科技手段生产的产品是不是标准生产呢?1999年11月27日,英国一家报纸刊文认为:“在公众眼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起码仍然是西方机构”,但世贸组织“也许是这三个机构中最具有包容性的;它是通过达成一致意见来作出决定的。乌拉圭回合虽然也偏向于西方,但部分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来推进自己的利益”[31]。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曾在联合国舞台上叱咤风云,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捍卫自己利益的活剧。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上的经济联合国,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若能在世贸组织和国际上适当的时候及场合,敢于和善于对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有秩序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积极参与各项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规则的制定,积极呼吁修改不公正、不合理的规则,逐步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利益的真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就可以更好地维护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和根本的利益。

 

  面对西方强国的封锁、欺侮和干涉,不信邪、不怕鬼、不弯腰、不示弱的民族精神就愈加显得重要。只有敢于和善于斗争,才能在逆水行舟中,非但不被西方全球化“化”过去,而且会保持自己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政治和主权上的独立性,并日益强大起来。

 

  新中国50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在任何国际压力面前,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伸张正义,逐步成长壮大的,并赢得了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在卡斯特罗总统的领导下,古巴人民决不屈服、勇往直前的精神,不仅受到第三世界的高度赞誉,而且连西方的有识之士和媒体也经常称赞。1999年8月4日,英国《独立报》在一篇文章中赞许道:“古巴革命40年后,古巴试验依然存在,而且在政治、体育、音乐和文化方面一派生机勃勃”;“古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无论从经济上说,还是从精神上说,也要比美国及其公司强加给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的生活好得多”;“古巴岛对第三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仍然是希望的灯塔”[32]。

 

  3、要联合。

 

  既然资本的流动和统治日益具有全球性,那么,反对资本的剥削和统治也同样日益具有全球性。第三世界国家在独立前,有着受奴役受压迫的共同命运,独立后又面临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面对西方全球化的复兴,第三世界国家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困难和问题。第三世界无论就其拥有的国家、人口、地域面积,还是拥有的战略交通线、陆地海洋资源等,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第三世界有着团结合作、互相支援的优良传统,至今仍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这两个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斗争的工具。只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能进一步认清根本的共同利益所在,坚持相互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互相合作,求同存异,就一定能够妥善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联合起来,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加强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就一定能够有力地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150余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至今仍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今天,我们仍十分需要疾呼:“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第三世界四分五裂,是西方强国十分愿意看到并希望永远保持的状况,也是他们竭力想要达到的结果。

 

  4、要探讨。

 

  毋庸讳言,同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一样,第三世界的发展运动现在已步入低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要有力遏制西方全球化的负面效应,要使第三世界发展运动步入自为的运动,就必须加强对西方全球化动态的认识、预测和应对,就必须对全球化及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原理至今未变,但是西方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使第三世界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符合第三世界发展实际的正确理论,决不会产生在诺贝尔奖金的证书上和西方议会的讲坛上,而是需要第三世界各国及其人民的艰辛实践和成功创造,需要有良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总结与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急需对西方首脑和媒体大肆宣传的“新干涉主义”、“新国际主义”、“民主国家国际组织”、“民族国家终结”、“国家主权走向消亡”、“人权高于主权”等一系列理论观点进行剖析、反驳和批判。

 

  另外,对第三世界相当一部分人天真地深信只有“彻底的私有化”、只有“完全依赖外国人的直接投资”、只有“以两极分化为代价”才能富起来的糊涂认识,也急需释疑解惑。哈瓦那“第一届研究全球化与发展问题经济学家国际研讨会”对有关重大的理论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相信哈瓦那第二届同样的研讨会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理论之果。

 

  5、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袖人物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一直十分关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以及西方全球化的进程和第三世界的处境与发展。

 

  毛泽东不仅明确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重大理论,而且还明确宣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33]。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34]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又庄严宣布,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 释:

 

  *本文系2000年1月25日笔者在古巴哈瓦那“第二届经济全球化与发展问题经济学家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稿。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2页。

   [4]参见《美国国家利益》,1989年夏季号。

   [5]美国《华盛顿邮报》1990年7月18日。

   [6]美国《新闻周刊》1992年4月27日。

   [7][法]埃莱娜·长雷尔·当科斯:《俄罗斯复兴的代价》,法国《费加罗报》1999年11月12日。

   [8]《全球1000家公司》,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7月12日。

   [9]美国外交杂志,1999年7—8月。

   [10]美国《华盛顿时报》专栏作家阿诺德·比奇曼文章,《》1999年9月23日。

   [11]《世界仍有8亿多人在挨饿》,日本《读者新闻》1999年10月5日。

   [12]《一个更加富裕的世界,但也有更加贫穷的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9年5月4日。

   [13]《穷人的境况:美国必须增加开发援助》,美国《外交》杂志,1999年5月-6月。

   [14]《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6期。

   [15]《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6期。

   [16]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路透社联合国1998年9月9日英文电。

   [17]《一个更加富裕的世界,但也有更加贫穷的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9年5月4日。

   [18]《发展无国界》,阿根廷《民族报》1998年12月1日。

   [19]《穷人双倍负担第三世界债务》,美国《洛杉矶时报》1997年11月5日。

   [20]《使强劲经济受损的5个问题》,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1月4日。

   [21]参见卫建林:《历史没有句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302-303页。

   [22]《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美国《华盛顿邮报》,1998年10月25日。

   [2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3页。

   [24]《问题和答案:美国为什么如此繁荣?》,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9年3月17日。

   [25]《因特网经济:世界发展的新引擎》,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10月4日。

   [26]参见新华社《参考资料》,1997年1月30日。

   [27]参见《美国在制造债务炸弹吗?》,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9年11月1日。

   [28]参见新华社《参考资料》,1999年1月25日。

   [29]参见新华社《参考资料》,1999年2月15日。

   [30]参见《1999年会发生股市大崩溃吗?》,英国《外事报道》周刊,1999年10月28日。

   [31]《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11月27日。

   [32]《向社会主义的最后一个和最出色的独裁者致意》,英国《独立报》1999年8月4日。

   [33]参见1977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34]《邓小平文选》3卷,第56页。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编发,原载“思想火炬”微信公号)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