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王仲余:灵魂的追问 思想的光芒——重读毛主席《反对自由主义》
点击:  作者:王仲余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3-02-02 10:29:28

 

 

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突出特点就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然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组成人员主要成分是农民、小知识分子,加之长期分散在农村游击环境,一些党员身上流露出自私自利、自由散漫的习性。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延安成为爱国青年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争先前往的圣地。这些人员大批涌入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思想问题。

 

面对以自由主义为主要倾向的种种思想表现,毛泽东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和对党内思想状况的熟知,于193797日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这篇光辉著作。文章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指出了自由主义的严重危害,剖析了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要求共产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号召“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向来”。文章一经发表,在陕甘宁边区引起极大反响,各级党组织认真讨论学习,对照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检查。不久,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

 

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教育活动,总会把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列为必读必学的文件。每当单位出现纪律松弛、作风涣散、组织观念淡化的问题倾向,各级党组织就会引导党员学习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甚至,不少社会组织和团体当发现本单位人员思想混乱、风气不正、人心不齐时,也会组织学习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从中看现象、找根源、探讨对策办法。

 

一篇文章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来源于文章锐利的思想,字字有声、句句直敲人的灵魂:“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命令不服,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一一列举、娓娓道来,谆谆教诲、语重心长。每重读一次《反对自由主义》,读者的心灵都会触动极深。文章锋利所指,让人无处躲藏,无法回避。因为说的太准了、太形象了、太常见了、太通俗易懂了,好像在说自己、说自己单位、说当今社会。

 

现实生活中,“自由主义”更多的是指个人言行上的特殊表现,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散漫无忌,个人至上,随心所欲,随性所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深入分析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五四”运动爆发后,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所在。梁启超认为,中国不缺乏民主,乃是缺乏集团生活,缺乏政治和法律。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缺乏公共观念、缺乏纪律习惯、缺乏组织力、缺乏法治精神。卢作孚则认为“中国人只知有家庭,不知有社会”。有的学者感到中国是个“庞大的社会,松散的政治形态”。鲁迅以无情之笔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鞭挞和抨击,戳穿了沉积千年的病态文化,指出在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奴化与压制下,国人形成了只顾一己一家私利,不顾国家民族命运的自私性。从众多学者的反思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组织性、纪律性的缺失。其实这也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重要根源,也是自由主义的根源所在。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写道“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行文风格,对缺失组织性、纪律性的自由主义现象,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精辟的描述,让人警醒,更让人敬佩其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对不良思想的深入观察,对产生自由主义根源追根问底的剖析,这就是个人的“自私自利性”。真可谓一针见血,直指灵魂深处,直面人性实情,回答了长期以来中国人热衷“窝里斗”,纠结于人情世故的原因所在。

 

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党八股,反对关门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从而使正确的思想得以确立。更为伟大的是,毛泽东坚决反对“左”倾路线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式,而是“主张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本着“惩前毖后、救病治人”的宗旨,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成功打造一个有共同信仰追求、行动一致的团体。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改造人的思想的创举极其伟大。人们称《反对自由主义》是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的锐利武器,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座右铭,是保持团体生命力的金丹妙药,这些赞溢之语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令人信服。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正如毛泽东当年指出的,反对自由主义“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反对自由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无数情况说明,自由主义是个顽症,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表现,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间过去近80年了,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极大变化,但是《反对自由主义》所放射的思想光芒穿越时空,光照人们的心灵,成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强有力武器。

 

作者:王仲余;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