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陈文胜:用市场手段激活农业粮食生产的原动力
点击:  作者:陈文胜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5-17 17:04:54

 

1.jpg

 

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前提是要保证农民能够从种粮中得到比较收益,而提高种粮效益无非是靠价格和补贴。政府的粮食补贴再高,也无法超越其在市场中获得的实质效益。对于粮食生产,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动力毕竟有限,关键是要使用市场手段激活其从事生产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农民种田从被动变为主动。

 

一、“政府要粮和农民致富”统一起来,形成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长效机制

 

粮食作为基础性公共产品,政府采取了多种惠农政策,仍然没有把农民种粮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这就关系到如何保证增加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致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投入的不仅是劳动力,还要投入资金和劳动资料,而且要面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如果所有的投入得不到社会的平均利润,即使政府的粮食补贴再高,也必然热情不高。随着粮食生产的收入与打工和种其他作物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在考虑粮食安全,农民却在考虑“种粮安全”。如果种粮无利可图,甚至种得越多亏损就越大,再蠢的人也不会去种了。同时,一样的投入除了公平合理的收入预期以外,还有公平合理的发展预期,如果其他的投入收益远远超出种粮的收益,农民就无法有继续种粮的打算。因此,今天的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劳动力,而是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公平竞争以实现自己合理价值的劳动力商品。今天的农民追求的早已不是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更多的是如何发家致富的问题。只要能够确保种粮收入超出在外打工的收入,农民就会马上恢复粮食生产的信心,就会自觉地全面恢复双季稻,自觉地保护耕地甚至开垦耕地。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保持,最终要依靠种粮收益的持续增加来维护。粮食的生产者不发财,粮食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就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二、发挥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诱导作用,完善粮食最低保护价的定价机制

 

粮食生产的原动力就是市场机制,价格信号是政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对粮食生产者而言,没有比价格信号更直接激活其从事生产的原动力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民的收益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而我国因农民数量庞大造成财力相对明显不足,无法像欧美那样大规模补贴农民。所以,种粮收益应主要依靠粮价,粮价才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过去计划经济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如果采取强硬措施管制价格,人为地抑制市场内在的平衡机制,不仅会扭曲市场信号的正常传递,使价格信号不能正常发挥对资源配置的诱导作用;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恶性循环的开始,必然加剧粮食供应的紧张状况并持续更长时间,引发供给短缺和黑市交易,到时候“恢复性上涨”就会变为“报复性上涨”。因此,政府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进行自动调节,即使是粮食的最低保护价,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确定。

 

粮食最低保护价按照什么样的原则确定,才能发挥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诱导作用?粮食最低保护价的确定,应该取决于社会劳动力的平均价格、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及其上涨的幅度、技术和资金投入所取得社会平均利润及其通货膨胀的幅度等市场因素。目前的粮食最低保护价,关键是未能反映市场价格因素的动态变化。例如现在我国进入了劳动力价格上升的阶段,农村工价持续上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粮食价格无疑会紧跟劳动力价格、农资价格等整个物价的上涨而相应上涨。政府需要应对的是补贴低收入群体,却没必要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给高中收入者额外福利。

 

三、调动农民和企业多方参与粮食储备的积极性,构建面向世界的粮食储备体系

 

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资,不能因为在短缺的时候就紧急行动,而在粮食多了就不重视它的储备能力;特别是在粮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战略武器时代,拥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综合战略能力,而且可以分享世界粮食市场的定价权,并反过来促进国内形成持久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由于目前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地方政府储备粮食需增加财政支出,也就没有储备粮食的积极性,甚至多报面积和产量来获得中央的财政补贴;地方粮食企业缺乏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要市场价格看好或者急需家用便随时就地出售,因此,包括粮食企业和农民在内的社会粮食储备非常缺乏。而国家基于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目的,委托中储粮公司用“低吸高抛”的市场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国家按照库存量补贴粮食保管费,假如虚报库存量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国家的巨额补贴;还可以在粮价剧烈波动时,通过倒卖储备粮以获暴利。不难看出,现行的粮食储备系统已经背离了政策的预期,改革国家的粮食储备制度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我们也不能把国家的安危全部押在一个中储粮公司身上,而中储粮公司也无法承受如此之重。在保持足够安全储备的同时,国家应采取各种财政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等多方参与粮食储备,并运用市场办法来调节粮食储备,使粮食储备制度不仅可以利用市场的灵活性消解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僵硬与垄断的不足,而且可以使粮食补贴机制的获利面更具广泛性,从而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国际的市场竞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推进粮食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强化粮食在世界市场的战略竞争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将必然与国际接轨,粮食安全战略不仅依赖于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而且还依赖于在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力来强化。

 

1)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运用各种政策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粮食流通,扶持一大批上规模的食品工业企业,组建各种食品行业协会、联盟或合作组织,形成不同食品企业的食品产业集团,构建面向全球的粮食市场竞争体系。

 

2)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进出口战略机制,灵活运用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制度,积极推进粮食贸易自由化,构建全球粮食战略供需体系。

 

3)密切注意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构建全球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4)大力发展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培育粮食定价中心和权威的粮食期货品种,构建影响全球粮食市场的定价体系。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