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从《刚买的飞机被打了》说起
点击:1681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5-12 11:38:59

 

 尼赫鲁就说,印度要么做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01

 

对于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印度来说,心爱的、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斗机,忽然就被自己瞧不起的巴基斯坦击落了好几架,这无疑成了心中一道滴血的伤口。

 

想想阿Q被自己瞧不起的小D暴打之后,气成了什么样子,就能明白了。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网红豪哥哥制作的视频《刚买的飞机被打了》,在网上迅速传播,有点像前些年的“科目三”、“江南style”那样,还被巴基斯坦网友大量模仿,发到tiktok上狂欢,甚至巴国防部的官方账号也含笑转发……

 

这,简直等于往印度上的伤口上撒盐。

 

坦率地说,印度被嘲笑,很大程度上,属于咎由自取。

 

印度的悖论在于,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都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一个霸权国家,但印度的精英阶层,似乎沉浸在某种霸权梦中,不能醒来,这其中的矛盾与张力,就必然会把印度引向失败,乃至出乖露丑。

 

即以此次印巴冲突为例。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袭,合理的做法,当然是首先进行调查,最好如巴基斯坦主张的那样,请联合国这样中立的第三方主持,进行公正、透明的调查,待发现确凿的证据后,再对策划、发动恐袭的势力或国家进行打击。

 

但印度却不是这样。

 

恐袭发生后,印度给人的感觉是:终于有借口了。于是不由分说就要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打击,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911”后,美国也不由分说地就要打击阿富汗与伊拉克。

 

但问题在于,印度不是美国,接受了“中械”的巴基斯坦也不是伊拉克。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印度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自视甚高到自取其辱的转变。

 

 

一个国家和一个人一样,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很难改变。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也是如此。

 

当时,中国的确是把印度视为第三世界朋友的,苦口婆心,一忍再忍,但印度就是不听嘛,一定要诉诸武力,有什么办法呢?

 

结果当然是自取其辱,开国总理尼赫鲁打了败仗,郁郁而终。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印度还是什么也没学会,什么也没忘记。

 

02

 

印度没有忘记什么?

 

1948年独立前,印度曾经是大英帝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帝国皇冠上的明珠”。

 

本来,有这样屈辱的经历,印度应该和中国站在一起,肩并肩地一起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大大小小的霸权主义,为建立一个更加平等的国际秩序而共同奋斗。

 

但是,印度的上层精英,早已“英国化”了,他们在独立后又捡起了大英帝国丢下的“帝国梦”,幻想能够像大英帝国那样神气活现。

 

 

尼赫鲁就说,印度要么做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这样的心理结构,与阿Q痛恨赵太爷,但又梦想自己能成为赵太爷是一样的。

 

印度之所以如此,说到底和印度在独立时走了捷径,没有如中国那样经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洗礼,殖民主义的东西、封建主义的东西等都保留得太多。

 

当时看起来,独立的成本很低,“没有流血”,但不良后果在独立后就慢慢显现出来了,无论内政,无论外交,都是如此。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独立、解放、革命……都不能走捷径!

 

 

最后,顺便说说《刚买的飞机被打了》。

 

这段视频,我也很喜欢,看了好几遍。

 

但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有的。

 

如前所述,印度被群嘲,有咎由自取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你对我不好,现在你倒霉了,我很开心”的位阶上,那样就和印度一样了。

 

我们的境界应该更高一点!

 

为什么不在其中加上一句“恃强凌弱自触霉头”这样的点睛之笔呢?

 

这样,印度人看了就不光会受刺激,也会有所顿悟;其他国家的人看了,不仅会觉得爽,也会觉得有启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不喜欢好莱坞把我们塑造成阴险奸诈的傅满洲,印度人大约也不喜欢我们把他们塑造成又蠢又萌的“阿三”。

 

未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中国硬实力上去了,文化也要引领世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