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肖志夫:也说《不识字的人就不能选举吗?》
点击:  作者:肖志夫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8-12 07:56:35

 

1.jpg

 

近日,笔者到广州中山图书馆查阅解放前《新华日报》的有关资料,偶然看到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946年1月24日)的一篇社论《不识字的人就不能选举吗?》,署名:力民。


2.jpg

【1946年1月24日《新华日报》社论《不识字的人就不能选举吗?》】


笔者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当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为人民争取当家做主民主权利的鲜活例证吗?

文章一开头就摆出当时民主选举的现状: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中国广大人民文化水准太低,致使有些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运用选举权的能力;反对实行民主的人,更以此为借口,企图拖延民主的实行,并从而诬蔑解放区的民主选举。

文章把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和平日报》的一篇社论作为“靶子”,加以批驳。《和平日报》是当时国民党国防部的机关报,是国民党的喉舌。

文章引用了社论的一段原文:……共产党拿“普选”和“不记名投票”来欺骗人民。谁不知道,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八十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他们既不能记自己的名,更不会记共产党所指派(?)那一群大小官吏的名了。这种政府只能叫做“魔术”政府,不能叫做“民主政府”,共产党人却掩耳盗铃,硬说“魔术”就是“民主”,简直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

文章揭露了这番言论的险恶用心:不仅是诬蔑解放区的人民,而且推论下去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民还无法运用民主选举,还应当由他们(国民党)继续“训政”下去。居心何在,不问可知。

然后,文章直击要害:无论如何,选举的能否进行和能否进行得好,主要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地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至于选举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事实胜于雄辩,接着,文章用“解放区实行民主选举的经验”充分证明不识字的人也能够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力。

我们略举几个例子,看看解放区是怎样选举的吧:

首先要说明,候选人决不是指派的,而是由人民提出的,在乡选中每一个选民都可以单独提出一个候选人。在县选中每十个选民可以联合提出一个候选人。

选举的方法分成两种:一种是识字的人,写选票;一种是不识字的人,则以投豆子代替写选票。这是很久以来就采用了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又有过不断的改进和新的创造。

过去的办法是由候选人坐在晒场上,每人背后摆一个罐或碗,因事不能到会的候选人仍然给他们空出位子,位子后摆上碗,每只碗上都贴着候选人的名字,选民每人按应选出的人数发豆子数粒,于是各人便把豆子投入自己所要选的那个人碗中。在投豆子之前,先由监选人向大家说明每一只碗所代表的候选人,一般说来,不识字的老百姓总是特别留意于记忆的,在这件他们看来很郑重的事情上,更是不致于弄错。

这种方法开始还有缺点,那就是当每个选民投豆子时,到会的人都可以看得见,实际上成了记名投票。后来就改变方法,把碗统统放到另外一个房子里,除监选人在选民万一记不清楚时从旁帮助说明外,其余的一概不准在场。但这种方法仍有缺点,因为碗是仰着放的,哪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多,哪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少,都看得清楚,这样就可能使后来的投票受到先前投票者的影响,因而可能不自觉地失去自主性。补救这个缺点的方法,就是用纸把每一个碗都盖起来,而让投票者从碗边上把豆子投进去。

最近陕甘宁边区的选举中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候选人数不多(乡的选举中候选人一般是不会太多的)的时候,依候选人的多少,发给选民几颗颜色不同的豆子,比如:黑豆一颗,代表张××;黄豆一颗,代表李××;玉米一颗,代表赵××等。另外每个选民再发给小纸一张,如果想选谁,就把代表谁的豆子用纸包上,放在碗里,同时包几颗者作废。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农村文盲的无记名投票,在某些地方实行结果很好。

文章最后总结说,以上只是略略举几种方法作为例证而已,此外也还有其他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创造证明了只要有实行民主的决心,人民的文化水平低与不识字都不会变成不可克服的障碍。那些信口诬蔑解放区选举,并企图以此来拖延民主选举之施行的谎言,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才真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哩。

据笔者所知,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就创造了“延安民主模式”,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广泛赞誉,美国记者称赞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陕甘宁边区实行“一人一票”选举边区各级参议会与政府,经历了3届14年之久,在被认为“根本就不具备民主选举的基本条件”的环境下,由大字不识的农民选举出了廉洁高效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毛泽东称赞说:“当人民选举他们所喜欢的人去办政府的事情的时候,办得很不错,这比派官办事制度要好得多。”

史学家在分析当年为何数万青年排除千难万险终要奔赴延安的原因时普遍认为,“圣地效应”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对于把自由、民主看得很重的知识分子,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心中的圣地。尤其是“边区实行普遍、直接、平等、自由、不记名投票的普选(不分阶级党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确保了民众广泛而直接的政治参与,无疑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当时的延安就是“新中国”的代名词,是新中国的“火炬”、“希望”,与国统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国民党独裁政权不仅害怕民主选举,极力阻止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的民主进程,还百般刁难和污蔑解放区的民主成果。今天重温《不识字的人就不能选举吗?》这篇文章,让人深切感受到,民主选举其实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给不给的问题。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