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滕建华 汪荷|战斗里成长
点击:  作者:滕建华 汪荷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5-30 20:41:07

 

1.jpg

左一为宿迁大战纪念馆馆长林空,左二赵连军,左三滕建华、左四汪菏

前不久,我们荣幸的受到新四军研究会的邀请,去江苏省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组织的“小沙东”海战80周年纪念活动(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参谋长彭雄、8旅旅长田守尧等人赴延安学习时在滨海县小沙东海上遇袭牺牲)。因为我们的父亲(岳父)汪明德曾经是新四军3师8旅24团的老战士。纪念活动是在当年海战遗址一一小沙东老黄河入海口处隆重举行的。
活动结束后,我们决定去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的青阳镇走一趟,父亲生前曾写有一篇 《青阳镇突围》的回忆文章,真实记述了他在这场战斗中所经历的一切。
我们在参加纪念活动中,巧遇了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赵连军同志,他听说我们要去宿迁的青阳镇,盛情邀请我们同往宿迁,一起寻访前辈战斗过的地方。
当我们驱车来到青阳镇的濉水河边,可以看到这条濉水河仍然是文章描述的老样子,濉水流到镇西分成两股,一股经正北向东汇入洪泽,一股向西汇入老汴河。只是当年镇东头与陆路相连的烂泥路,如今已经被填成南北沟通的大通道,三角洲上的老靑阳镇已改造成为一处花香四溢、绿荫如盖的水上花园了。

2.jpg

 

据赵副会长介绍,新青阳镇现在是泗洪县政府的所在地,老青阳镇当年是一处著名的水旱码头,曾经是皖东北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仅两河汇流的三角洲上,鼎盛时期的人口多达上千户,故成为皖东北地区敌我长期争夺的一处要地。
1940年春,为打通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的战略联系,中央命令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晋鲁豫支队的一部分主力南下,与苏北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六支队会合,以加强那里抗日斗争力量。15岁父亲所在的晋鲁豫新编第2旅6团也在这支南下的部队里。他当时已经是团司令部的排职测绘员。
测绘员在当时的部队里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军在频繁的行军转移和作战中,使得军用地图更是极度匮乏。因此,每到生疏地域,往往需要及时对地理地形要素和敌方目标态势进行测定和采集,然后绘制成作战要图,以保障指挥员掌握所处的地形和敌我态势,指挥部队及时准确地抵达予定地点和完成作战任务。
但限于当时部队的普遍文化程度低,测绘的专业性又很强,因此,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测绘员也是很不容易的!
父亲在学习测绘时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
他1938年10月入伍时才13岁,先是在八路军344旅独立团的政治处当宣传员,但领导上很快就发现他没有文艺细胞,不是宣传员的料儿,就送他去团参谋处学习测绘。
由于文化程度低,又没有一点基础,尤其是军事地图上一圈圈儿的等高线和密密麻麻的地图标号,把他学得眼花缭乱,实在是不得要领。
负责教学的测绘股长岳绍明觉得孩子太小,恐怕学不出来,就把他退回副官处另行分配工作。
副官处的同志看着他还不到1.50米的个子,觉得去当卫生员、勤务兵也不大合适,正在被推来推去、无所适从的节骨眼儿上,他遇到了团政委李雪三(开国中将,原总后勤部副政委)。
李政委亲切地向他打招呼说,“汪明德同志,学得怎么样啦?”这句亲切的“汪明德同志”,一下子就把他的眼泪给叫了出来,以至于他说起话来都有些哽噎了,李政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要着急,慢慢说。”
当李政委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马上叫来了岳绍明股长,批评岳股长说,“汪明德同志年纪小,需要我们这些老同志耐心地去教,绝不能退回去不要。”
然后,又亲切的鼓励他说,“学好测绘太重要了,你看我跟刘团长(刘震,开国上将,原新疆军区司令员)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离开了地图,就等于没有眼睛和行动方向了。你小小年纪出来当兵是好样的,但打鬼子需要真本事儿,相信你能够把眼下这个关口给攻下来!”

4.jpg

1937年,李雪三在陕北佩戴红军十周年纪念章,徐海东拍摄
李政委这番循循善诱的话,让他似乎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只有学好测绘才能打鬼子!他从小就是一个有强烈进取心的孩子,重新回去以后,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拿来记背和消化课程。
岳股长也发现了这个孩子的潜能,不仅记性好,标图的字还写的端端正正。原来他的叔祖父曾是前清的举人,在叔祖父办的私塾班上,他的字写得最好。
1939年7月,团里又送他去晋鲁豫支队办的培训班继续学习。这次,他成了培训班的骨干。当年1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晋鲁豫支队3大队(后改编为6团)任排职测绘员。
部队南下转移,是由山东东明县出发的,6团一直担负大部队的后卫任务。他当时对这次转移的战略意义几乎是一无所知,就是觉得一路上不断有日伪部队的围追堵截。
每天行军他都要背上首长需要的各种地图和绘图工具。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出去寻找当地的地图。因为胡继成团长(开国少将,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不管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找来当地的地图,仔细地研究地形,如果没有找到当地地图,他一定要亲自出去看地形。
而当时的条件是很难搞到军用地图的,这时候,他的工作压力就更大了。每当进入生疏地域或遇有敌情,他都要随老参谋深入前沿或纵深,仔细侦察地形与敌情,然后在自已的小本子上记下相关数据,勾勒出主要地形地貌的轮廓,回来后不管多晚,都要按着首长交待的意图,连夜整理好行军路线图或作战要图,随着首长的一声召唤,就得立即把地图摊开呈现在首长们的面前。
刚开始,他是严格地按照教范的要求,中规中矩地标绘作战要图。拿到胡团长那里后,只要时间允许,胡团长总是从指挥员作战需求的角度,告诉他如何把主攻方向的箭头画更突出些,如何把关键地段地形的主要特征突出出来,还有敌人重点配置的兵力火力点,一定要标的完整准确。
原来这位当年才25岁的团长,曾经在红25军的军、师两级司令部都当过作战参谋和科长,还是位被徐海东军长习惯称为“小参谋”的老参谋。跟着这样一位有着丰富参谋经历和战斗经验的团长,让他学到了不少在培训班里学不到的“干货”。
胡团长也很喜欢这个头脑清楚的小测绘员,还经常派他下去传达指令、回头反馈部队情况,他也从来没有误过一次事儿。但他这时只是个排级测绘员,还没有参言献策的资格,只是在一边仔细地观察着首长们,怎样利用军事地图来摆兵布阵,怎样根据敌情做出各种判断和处置,但打仗这门学问可不是光凭看就能看得懂的,还得在战斗中学习。
1940年6月20日,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晋鲁豫的主力南下至安徽涡阳以北时,终于同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6支队会合,6团也就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当黄克诚奉命率领部队继续向苏北开进时,6团却被6支队司令员彭雪枫指名留在了皖东北。
至于6团留下来的原因,据胡团长在回忆录中写到,6团担任南下主力的后卫任务期间,6月10日部队走过永城县时,被永城县城出动的日伪军死死地缠住了,6团只好选择一处地形有利、叫作李口村的地方,组织了一场伏击战。当五百多日伪军乘着18辆汽车追过来的时候,6团经过顽强阻击和勇猛冲锋,击毙日军及伪军警备司令以下100多人,6团自己虽有一百多人的伤亡,但保障了前卫部队的顺利南下。
这场战斗后,6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前来看望6团部队时,对团长胡继成、政委鲍启祥说,“你们这一仗打得好,扩大了我军的影响。在这一地区,我们还没有与日军这么干过。你们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士气。”6团就是这样被留了下来。
6团留下来以后,除了保护津浦路东西联系交通外,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皖东北区委书记刘瑞龙还特别交代胡团长,要6团担负起保护皖东北党政机关安全的担子,胡团长还兼任皖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
他记得留在皖东北这七八个月,胡团长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打了无数次大小战斗。青阳镇战斗就是6团在巩固皖东北根据地的战斗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也是他在胡团长身上看到学到东西最多的一次。
胡继成团长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1940年冬末的一个傍晚(团史记载是1941年2月5日,宿迁党史记载是1940年12月21日),他正率领6团2营和警卫连的两个排,活动在青阳镇南的上塘集附近一带。当他听到侦察员向他报告说,专署机关带一个连的地方武装进驻了青阳镇。因为之前还获知,日本鬼子准备在近期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这两个情况汇合到一起,胡团长马上对专署机关的安全产生了忧虑,于是他果断决定,部队立即向青阳镇出发。

5.jpg

时任新编2旅6团团长胡继成
父亲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夜行军,凌晨时分到达了青阳镇。当胡团长带部队进青阳镇的时候,发现没设警戒哨,心里顿时更加警觉。于是马上命令,要侦察排长白云山前出至泗县方向侦察。白排长带领侦察员走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便骑着脚踏车跑得满头大汗回来,向胡团长报告说,他们刚走到高庄,便发现出逃的群众,经询问得知,日军数百人在三里坝度过汴河向东运动。
在敌情尚不太明确的情况下,胡团长一面命令白排长继续侦察,一面组织专署机关人员向东转移。当部队到达东门外小学校时,即招到敌人猛烈火力的阻击。胡团长从枪炮声判断出当面之敌是日军,便命令部队和专署机关人员暂时撤回镇内。随后,在镇南、镇北都发现了敌人,胡团长意识到,我们被敌人包围了,遂令2营营长陈玉才指挥部队迅速展开,准备迎敌进攻。
2营营长陈玉才指挥部队迅速展开,他命令6连派出一个排,迅速占领东门外的小学校,掩护部队展开,连主力及配属的营重机枪排占领东门两侧的残缺不全的围墙;5连在镇北占领濉河河岸;7连在镇南占领老汴河岸;8连为营预备队。
胡团长经过观察后发现,除镇东是日军外,其南北两个方向均为伪军。于是命令他去镇东6连传达命令:“迅速占领两侧阵地”。他一口气跑到6连,向连长、指导员复述了团长的命令。
果然,战斗最先从东面打响了,镇东的日军兵分两路,向我东门阵地扑来,一路向6连1排占领的小学校进攻,另一路沿濉河河堤向东北角进攻,这里是我5连与6连阵地的结合部。6连1排在排长张立法的带领下,给予进攻的日军以迎头痛击后,主动撤回镇内,转为预备队。
日军攻占小学校后,以小学校为进攻出发地,于上午9时许,以约两个小队的兵力向东门我6连阵地发起了第一次攻击。当50余名日军接近我阵地三、四十米时,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手榴弹、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敌人被打得蒙头转向,扔下十几具尸体,仓皇退回小学校。
接着日军连续三次向我阵地进攻,一次比一次更猛烈,一次比一次更疯狂,然而在6连勇猛顽强的打击下,只能一次次留下更多的尸体。
在坚守阵地的过程中,6连首当其冲,连里的几位干部打得尤为勇敢积极。
6连连长是个1.80米以上的陕北大汉,是全团投弹最远的一个,手榴弹一出手就是六、七十米,被战士称为“小钢炮”。不幸的是,在打退敌人的第三次进攻中牺牲了。
连长壮烈牺牲后,战士们热血贲张,打得异常勇猛。6连指导员何兆阳和马副连长迅速接替了指挥。何指导员是位个子不高的河南人,平日里吹得一手好笛子,很受战士们欢迎。这时他手里提着驳克枪,腰里插着那支心爱的笛子,在阵地上跑来跑去,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做战时鼓动工作。战斗中,他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冲锋在前、多消灭敌人。他身先士卒的战斗作风,给战士们以极大的鼓舞。
马副连长是位中等身材,圆脸,大眼睛,脸上还有些麻子, 30多岁了,比团长和政委的年龄都大,可行军时总是精神抖擞,常看见他替体弱的战士扛枪。打仗时,他从不背手枪,腰间皮带上别满了手榴弹,他说打起仗来,到了敌人跟前,还是这东西来劲。
下午3时许,敌人又发动了进攻。这次日军把主攻方向选在了6连左翼与5连的结合部,沿着濉河河堤嚎叫着向我阵地冲杀过来,30多个鬼子从6连2排阵地突入,并启图扩大突破口。胡团长一面命令6连2排坚守现有阵地,扼制敌人攻势,一面命令6连1排和5连2排向突入之敌进行反冲击。
当鬼子以猛烈的机枪火力将我1排战士打得抬不起头时,6连2排排长张立法令战士们隐蔽好,他自己带着几枚手榴弹,匍匐前进到敌人机枪阵地的墙角处,用两枚手榴弹,炸哑了鬼子阵地的机枪,然后高喊着“同志们冲啊”,率领战士们向敌人冲去,6连1排与5连2排合力打退了鬼子的进攻,恢复了原有阵地。
下午4时左右,胡团长在濉河边的一所房子里用望远镜观察到北岸的伪军,不仅没有进攻,警戒也有所放松,遂命令5连派一个班泅渡过河偷袭伪军。
5连排长高信庆受领任务后,率领一班战士开始突袭行动。这位瘦小精干的山东汉子,利用河里的芦苇船做掩护顺利抢上北岸,以突然勇猛的动作向伪军开火,打得伪军掉头四处逃窜。
这时,胡团长命令5连全部渡河,迅速向东肃清北岸的敌人,并隔着河侧击镇东的日军,遭受夹击的日军伤亡惨重。趁日军应接不暇之际,胡团长先是掩护地方专署机关300多人顺利实现突围,尔后命令各连依次撤出了战斗,沿抗日沟安全转移到正北10公里的新行圩子村。
青阳镇突围战斗,敌人集中了500多兵力,我军共击毙击伤日伪军200多人(日军50多人),我军仅伤亡20多人。
战斗中他一直跟随在胡团长身边,他看得清楚,是胡团长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事后,专署领导说:“要不是胡团长防范意识强,及时赶来,这一次,我们可能被敌人连锅端了啊!”这一仗在当地为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和的影响,有力地保护了皖东北首脑机关的安全。
这一仗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有那些基层的指挥员们,从营长陈玉才到诸多连排干部,他们好多都是走过万水千山,从殊死战斗的血泊中爬出来的红军战士。
黄克诚在自己的《自述》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是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红军战士,大概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将军、元帅所打的仗都多。”
他自己虽然没有亲历过红军的长征,但这次战斗中他亲眼看到的这些红军骨干们,个个都是胸怀天下的共产党员,他们以机动灵活的战术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带领部队同仇敌忾地击退了敌人一次次的疯狂进攻…
他从心底立下誓言,要把他们作为自己勇敢战斗的榜样,不管前程遇有多少艰难险阻,都将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6.jpg

汪明德,1943年在苏北根据地
6团这次南下,从1940年4月由山东东明出发,经河南、安徽至苏北,辗转跋涉了2500华里,1941年4月完成任务归建到苏北根据地,并改编成新四军8旅24团。
父亲也在他人生的第15个年头里,收获了战斗里的成长。回到根据地后,他还重新复盘绘制了青阳镇突围的经过要图,以至到了退休的晚年,仍写出了《青阳镇突围》这篇翔实的回忆文章。

7.jpg

汪明德1941年5月2日手绘
赵连军副会长说,我读过许多关于青阳镇战斗的回忆文章,当年仅15岁的新四军小战士,竟然把战斗过程描述的那么具体,甚至连那些人物的形貌特点都生动地写了出来(赵连军副会长将该文首发至宿迁晚报)。
父亲认为,这些宝贵的战斗经验和优良传统,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血色财富。应该整理出来,让我们的后代知道那段艰难的岁月,尤其是不能忘记了那些长眠在地下的英烈们…
滕建华执笔,写于2023年5月

(执笔:滕建华,曾仼原沈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兵种部部长、辽宁省军区副参谋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滕建华 汪荷|战斗里成长

    2023-05-30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