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集采药”被炮轰,药监局出来道歉:三分钱的药能有什么坏心思?
点击:  作者:狗头啊叔    来源:狗头啊叔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1-27 15:33:30

 

 

01

 

全网吵翻了。

 

最近正值北京、上海两会期间,上海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就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集采药的。

 

提案的大概意思是说,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但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没有选择权,所以呼吁能给原研药留出通道。

 

在采访中,他的原话是:

 

集采药在价格低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问题,有的国产降压药,一粒血压降不下来,需要两粒”……

 

 

随后,北京市委常委,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亦,也在提案中表示,集采药品存在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使得患者和医生不信任集采药。

 

经过两位行业权威这样一说,全国好多医生也开始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把矛头直指集采药

 

接着,很多互联网大V,也火力全开,对准集采药开炮,巴不得把它一锅端了。

 

甚至还有人开始马后炮,炮轰当年人人拍手称赞,把药品价格打下来的砍价谈判,觉得这就是如今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和始作俑者。

 

 

如果不是那群人把药品的价格打下来,药品的性能怎么会如此大打折扣?

 

甚至还有人拿矿泉水的价格与药用注射液相比:

 

你能想象,在第十批集采药品目录中,有一款注射液最低价中标价仅为1.63元吗?居然比矿泉水还便宜。

 

 

随后,各地网友下场,纷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集采药唱衰。

 

大概看了一下,还真的挺可怜的。

 

比如,有个网友说,自己做外科手术居然被告知,医保突然规定,手术缝合线不能使用可吸收缝合线了。

 

这就相当于拆钢板术后半个月,还要拆线。

 

 

再比如,有个做了子宫全切的网友,在经过6小时的手术后,顶着20多公分的刀口,却被告之医保不能使用止痛泵,自费也不可以,只能硬生生的疼,挨着。

 

 

而且,并不是一两个网友这么说。

 

 

对此,这些网友只能调侃说:

 

看起来,是因为旧的方法能多赚钱,还是保护了旧技术的生产线。让现代人活在旧社会。

 

也有网友提出质疑:

 

不明白术后不用,自己花钱也不能用的止痛泵,它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据悉,国家医保局已对此问题高度重视,组织听取专家意见,并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

 

国家药监局也正式道歉,承认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存在数据重复的问题。

 

所以,集采药就真的该背这锅,真的就是假药的代名词吗?

 

对此,我不做任何评论,我只说事实,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02

 

先来普及下两个概念。

 

什么叫集采药?什么叫原研药

 

先说原研药

 

顾名思义,就是原创性新药。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最终获准上市的药物。

 

从研发到在患者身上使用,需历经临床前研究、临床批件申请、临床研究、生产申请、上市获批,直至监测期结束,整个过程通常会耗时 10~15 年。

 

自然研发成本高,有些达到了数十亿美元甚至更高,生产工艺也长,但却能精确控制药物剂型、释放速度等关键因素,杂质含量低,药物纯度高,自然售价也高。

 

集采药说白了就是由国家或省级部门组织,将原本医院零散的药品采购进行整合,类似于团购,而且还是定制团购。

 

所以我们才在前几年看到很多打鸡血的场面,全是政府代表和药企讨价还价的视频。

 

主打的就是一个量大从优,在同一种药的价格上谁更便宜,让利空间越大,谁的药就能进入医保,销量自然不用担心。

 

相比原研药来说,采集药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价格低。

 

能低到多少呢?

 

如治疗高血压的缬沙坦胶囊,某原研药的价格30元一盒,而同等规格的集采药,集采后的价格可以降到 3 元一盒,仅仅是原来的十分之一。

 

 

所以价格下来了,那中标的药企也不傻,绝对不会按照原研药那套来研发生产,他们惯用的方式,就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依据原研药的成分和工艺进行仿制。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

 

相信大家都看过《我是药神》这部电影。

 

四万块一瓶的原研药,一吃就是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好在终于等到了500块一瓶的仿制药,大家又有了盼头。

 

 

所以,集采药大部分就是原研药的仿制药,而这些集采药大多又是仿制的进口药。

 

因为,很多原研药的制作工艺已经足够成熟了,中国的药企都能照葫芦画瓢,这也不是什么高科技。

 

但仿制出来的售卖价格,却低了很多。

 

举个例子,进口的西格列汀片,原厂报价是7.38/片,但是仿制药的报价是2/片;

 

外边药店的奥司他韦要50-60元,集采的在医院购买仅需要15元。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一种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集采价格一片仅需3分钱。

 

也正因为集采药的价格对比原研药,完全就是骨折价,甚至都快吐血跳楼了,所以现在很多以前在官方与药企砍价的直播间下,刷威武伟大的网友,也开始集体反思了:

 

这么便宜的药真的有用吗?不会是假药吧?

 

再加上这次不少行业权威医生的吐槽,那这集采药看来还真问题多多?

 

还有人质疑,这些做集采药的药企也不是傻子,价格都被压得这么低了,那只能不断压缩成本,总不能亏吧?

 

所以,集采药就真的是假药了?或者说,集采药在药效上就大打折扣了?

 

 

03

 

首先,关于集采药是不是假药这个问题,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

 

不是,绝对不是。

 

看看下面这个公开可查的报告就知道:

 

与原研药相比,集采仿制药的药效、安全性,都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换句话说,是能放心吃的。

 

 

但如果你要说,成分上有没有以次充好,有没有降低一些分量,这的确有可能的。

 

但这和集采药这种形式,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吧?

 

即便个别药企胆子很大,偷工减料,压缩成本,甚至还有些中成药企,借着国家政策的保护,浑水摸鱼,占用了大量的医药资源。

 

这也只能说明,这些药企管理者的良心被狗吃了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

 

监管的缺失!

 

这和是不是集采药没啥必然的联系。

 

现在网上很多攻击集采药的就会拿这个说事儿,好像集采药能事先洞察这些人的良心是不是黑的一样。

 

 

说难听点,换个行业,这样的事,这样的人,一样存在。千万别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偷换了概念,本末倒置,转移换题,误导群众,带了节奏。

 

接着再来说第二点,集采药比原研药低了这么多,到底能不能保证它的药效?

 

就拿集采药里三分钱一片阿司匹林来说。

 

有点药品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阿司匹林主要的原料就是苯酚,化学合成为阿司匹林也只需要两步,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工艺和配方某度上也能搜到,当然还是不建议你自己在家自制,毕竟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

 

阿司匹林早在1897年就被发明出来了,至今已有128年的历史,你可以出去问问,随便一个药厂都能捏出来。

 

我在网上看到有些人说,三分钱一片太便宜了,成分要不掺假了,要不就是偷工减料了。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都是暴利了。

 

因为它的原材料成本一点不贵,甚至可以用廉价来形容。

 

随便网上任何一个平台一搜,阿司匹林的原料药每公斤也就30元,一片100mg,成本也就是三厘。

 

但集采药里的阿司匹林卖给你是34厘一片,溢价足足高了10倍,你说暴利不暴利。

 

既然这么赚钱,药企脑子有问题才会铤而走险去给你造假,估计造假的成本比正常做一片阿司匹林的成本还低。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同一种药,原研药和集采药的价格相差这么大呢?

 

除了前面说的研发和各种前期成本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附加成本。

 

前面也说了,很多被纳入集采的药,大多都是进口药,以前我们要吃这种药,要不就是给研发这种药的药企谈,直接买,进货价肯定要比代理价便宜,但别人也有要求,必须满足多少量,要不就是去代理商那里拿,相比较要贵一些,但可以少量的拿。

 

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想要买到原研药,都要从国外进口,加上运输的费用,人工的费用,一次二次三次,甚至N次分销的费用,你说即便是块豆腐也盘成了肉价钱,卖到你手里的时候,不知道比从国外直接买翻了好多倍。

 

而集采药却不一样,咱们中国自己的药厂做,省去了好多中间商赚差价,这售价能一样吗?

 

所以便宜不代表不是好货,除了之前说的那些黑心企业和黑心人之外,这个药的售价就应该是这么多。

 

所以,不要觉得什么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和原研药的阿司匹林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告诉你,没差别,放心吃。

 

当然,你有钱,你非要吃原研药,当然也不拦着,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就像同一款产品,实体店卖你100,电商卖你10元,你非说电商的是假货,要买实体店的,也行。

 

 

04

 

文章的最后再来说说,集采药都出现这么久了,为何现在被围攻了?

 

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自从有了集采药之后,我们身边好像医药代表都转行了。

 

先不说别人,我哥就是一个例子。

 

当年他在广州做医药代表,那叫一个风光无限,没几年就在新一线城市买了三套房,还全是大平层,外加一个门面,这几年他说行情不好,已经在家躺平了。

 

真的,一点不骗人,还不到40岁就躺平了,按照他的话来说,提前退休了,曾让我一顿好生羡慕。

 

风光的那几年,他完全是我们全家人的成功楷模,我妈每次骂我的时候,都能表扬我哥几句。

 

据我哥说,他们那个职业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唯一的就是和各大医院的科室主任、药品采购的部门负责人搞好关系。

 

只要你能搞定一家医院的这些人,那基本你就可以实现睡后收入了。

 

所以,再往更深的地方想一想,我哥这群人和谁的利益挂钩呢?当然就是他们想拿下的这些人。

 

那用什么拿下这些人呢?

 

当然,就是实实在在的提成。

 

 

这么一说,很多之前想不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六大派围攻集采药的情况了。

 

因为蛋糕被分走了,甚至被整个全端了,你说急人不急人?

 

至于有些人质疑的集采药药效不稳定,集采药用了过敏等情况,别说集采药了,是个药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往往发生的也就千分之一,甚至更低,大多数都是沉默的那群人。

 

不要因为例外就打死一竿子,这个道理不用再说了吧。

 

如果哪天我们真放弃集采,会发生什么?

 

那就回到过去,回到那个医药代表盛行,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时代。

 

 

说好了,到时候可千万不能急眼?多贵都自己受着。

 

说白了,药的价格并不是衡量药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来源:狗头啊叔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