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从撂荒坡到“花果山”,花牛何以“牛”
点击:  作者:张钦 文静    来源:半月谈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1-02 12:45:59

 

 

工作人员将花牛苹果装箱

 

花牛不是牛。它是麦积山石窟附近的一个地名,也是甘肃天水独一份特产——花牛苹果的昵称。这颗小苹果不仅带动产业迭代升级,更让群众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

 

从撂荒坡到花果山

 

时隔数十年,武正全仍记得第一次吃花牛苹果的场景:连果核都舍不得扔,香甜可口的味道永远忘不了。花牛苹果的独一味,让果贩出身的他打了个翻身仗。

 

武正全家住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当地种植花牛苹果历史悠久,但由于管理水平粗放、长期单打独斗,花牛苹果虽久负盛名,却只够养家糊口,难成规模。

 

年轻的武正全曾是跑运输的果贩。在全国各地的苹果市场浮沉多年,他发现,家乡的花牛苹果果色艳丽,口感醇厚,兼具颜值和内涵。

 

如何让花牛真正起来?扩大种植规模,打开销售市场。武正全说干就干,2000年,他在麦积区城郊附近的南山坡流转了50亩撂荒地种花牛苹果。

 

南山以前是撂荒坡。好点的地种小麦、玉米,收成好的时候,一年一亩地最多收300斤粮食。武正全说,没水、没电、没路,他想办法一一解决。两年心血,终于换来果木端正、长势喜人的一片果园。

 

武正全的努力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2005年,麦积区整合资金,启动建设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有了政府的支持,武正全和村民更卖力地种果树。不到一年时间,果园面积达到500亩。

 

多年来,麦积区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7亿元,建成南山花牛苹果基地15万亩,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提灌工程6处,培育发展果品经营主体120家。武正全也成立了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70多户农户,将原来的撂荒坡一步步改造成生金生银的花果山,花牛苹果产业成为当地带农致富的主导产业。

 

2024年,天水市花牛苹果面积稳定在79万亩,产量193万吨,较上一年增长21.4%

 

土特产兴起科技范

 

在麦积区伯阳镇马现村,村民巨爱国家里藏了两个宝贝。他用塑料袋套着、用纸精心包着的宝贝,是一对果相极佳的花牛苹果。纵径12厘米,横径9厘米,色泽深红,果形高桩,是今年果园里最漂亮的两颗!巨爱国说。

 

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粗识几个字的巨爱国,如今是中级职称农技师,尤其擅长修剪树枝。修剪、施肥、田间管理、植物保护,四个凑齐,才能种出优质果。简简单单一句话,是这位55岁老果农多年参加培训习得的种树秘籍。

 

如今,巨爱国成了小有名气的农民教授。一年四季,他受邀在果园里、田埂间讲课,把自己在田间地头试炼出的丰富经验传递给更多人。

 

越来越多的土专家像种子一样,破土而出。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综合科科长谢睿介绍,天水已累计评定果树农民技师355名、农民技术员1.3万名。

 

有人在果树种植上下功夫,也有人琢磨改善管理技术。武正全的果园里,果树身高严格控制在3米至3.5米、枝干数量在10支到15支之间;每亩地最多种67棵果树,果与果之间,也要留出足够空间。自己的娃娃是咋养大的,我心里清楚。武正全言语间藏不住骄傲。目前,他的合作社基地苹果亩产7000斤,优质果率达90%以上。

 

上科技是武正全的另一个制胜法宝:防雹作业点为果园穿上防弹衣,滴灌设施将养分精准输送到每棵果树,太阳能杀虫灯、防霜机、小型气象站等新式武器各显身手。

 

在麦积区天利仁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花牛苹果还坐上了专属轻轨。一条条轨道遍布在沟坡和果树间,织起一张四通八达的轨道网。采摘好的苹果坐上轻轨,从田间地头直达果品分选车间,农资也通过轨道运输至田间地头。

 

苹果运输告别了人背肩扛的时代,缓解了收获旺季用工荒、用工难问题。合作社负责人董天恩说,果园内共铺设轨道6公里,几乎覆盖园区每个地块。一列车的装载能力为0.3吨,日运输能力达30吨。

 

老果树生出新业态

 

前有育种、栽培,后有销售、电商,由一颗花牛苹果串起的产业链,正在释放巨大的集聚效应。

 

 

枝头上的花牛苹果

 

在秦安县雪原果品有限公司苹果分选生产流水线,一颗颗红彤彤的花牛苹果在传输带上翻滚,挨个CT”

 

苹果医生王乐坐在电脑前,认真为每一颗苹果诊断现代化分选线上,苹果身上的小黑点很容易被影像技术识别,筛选出黑心病、糖度低的劣果,确保客户拿到优果。王乐说。

 

销路越好,把控苹果品质就越重要。公司副总经理蔡全斌说,公司自动化分选线日产量达30吨,通过机器与苹果医生结合的精准筛选和把关,保证了苹果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

 

不止苹果医生,还有苹果美容师、农民教授、苹果经纪人、市场信息收集人……在沟壑连连的黄土高原上,围绕一颗苹果,赚钱的门道越来越多。

 

谢睿介绍,天水市正在努力实现由果汁单一加工向果蔬脆片、果脯、果粉、果泥等多样化加工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果汁、苹果脆片等精深加工企业18个,总加工量15.38万吨,加工增值1.97亿元。

 

今年9月,7.6吨花牛苹果首次出口马尔代夫。天水长城果汁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浓缩苹果汁主要销往美国、南非、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可消化苹果原料30多万吨,主要来源于花牛苹果。

 

近年来,甘肃从成百上千的小而散产业中,梳理出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地方优势产品,抱团打造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助农增收致富。

 

原标题《花牛何以

 

半月谈记者:张钦 文静;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