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小行星防御计划,这么科幻的事业,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现实,但很多网友至今仍然以为它是个异想天开的话题。
9月5日,中国开会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同一天,一颗小行星闯入地球,一方面提醒我们小行星防御计划的必要性,一方面验证了中国小行星防御计划的现实可行性。
这颗直径为1.2米的小行星,美国望远镜于9月4日率先发现,国际小行星中心赋予编号为2024 RW1。9月5日0时39分,这颗小行星以20千米/小时的速度闯入大气层,在菲律宾上空25千米高度凌空爆炸。所幸小行星直径很小且是空爆,对当地人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小行星大一点,后果就难料了。
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的望远镜看到了事件过程,这也是中国监测网首次实现对预警小行星的接力追踪观测。
【一颗小行星直奔菲律宾X(原twitter)】
中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这个名字很长,实际上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防御任务方案,另一个是国际合作的设想。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颗直奔菲律宾的小行星就会知道,中国多有先见之明,防御手段和国际合作缺一不可。早在2018年2月,我国就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
光有国际合作没有防御手段,顶多算是打个酱油获得一个参与奖,光有防御手段没有国际合作,也是孤掌难鸣,预警网需要国际科研机构的共同参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在小行星防御这件大事上,必须当仁不让,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美国DART任务,撞击器撞击双星中的小卫星】
美国的动能撞击试验
美国和欧洲联手首次验证了通过动能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的可行性。通过此次实验,NASA和科学界验证了未来应对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时,动能撞击是一种可行的偏转方法,这种技术为行星防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这次验证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但也并非完美,有一些拖泥带水。
验证实际上包括了两个部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DART任务(双小行星改道测试)负责撞击,欧洲航天局的HERA任务负责对双小行星观测,尤其是对撞击效果的评估。
动能撞击的核心思想是四两拨千斤,速度换能量。迪迪莫斯(Didymos)是一颗直径约780米的主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是围绕迪迪莫斯运行的小卫星,直径约为160米,质量约480万吨。撞击目标是较小的迪莫弗斯,DART撞击器质量只有区区610千克,但凭着其6.8千米/秒的超高速度,DART撞击器产生的能量约为13.29亿焦耳,相当于约3.18吨TNT当量。
用高情商的说法,撞击取得了轨道周期缩短和轨道半径变小的效果。用更为现实的说法,也是美国科研机构和美国媒体不愿意讲的事实的另一面,撞击产生了2.7毫米/秒的轨道速度改变量,这一变化实在是过于微小,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显著的轨道偏移。撞击时迪莫弗斯距地球距离只有1100万千米,假如迪莫弗斯正朝地球扑面而来,那么撞击远远不足以使之偏离与地球相撞的轨道。
【DART撞击器被容纳在猎鹰9号的整流罩中】
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以石击石”方案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创造力】
【“以石击石”方案,脱胎于“摘星计划”】
【谨以此图致敬中国航天人,小行星防御不是梦,但它是中国梦】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