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的主线:
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创立、建设与维护
李济广
【摘要】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以创立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毛泽东的建设思想以搞好公有制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毛泽东的后期思想以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质为焦点,所以,毛泽东思想的主线是中国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创立、建设与维护,简单说就是公有制。毛泽东对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仍是当前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毛泽东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质、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是对共产主义运动不可磨灭的永久性贡献,应与特定时期特定做法的失误区分开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线需要科学把握
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博大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必有根本的东西把它连接在一起,这一根本的东西就是毛泽东思想的中心或主线。那么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内容或中心、核心、主线是什么?
学术界几乎没有人从毛泽东思想内容的角度谈论毛泽东思想的“中心”或“主线”。比较多的提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一些人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从中国期刊网论文内容提要中,可查出有7篇文章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而在正文中,至少有32篇文章 (与摘要不重复) 讲到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最早的一篇是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九日广东经济学会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学术座谈会”,与会者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1]有人提出,从认识真理或把握真理这个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者共同的内核。[2]有人提出“结合”思想,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3]毛泽东精神,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屈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精神, 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内容,它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4]
此外,也有论者分别认为,为人民服务、[5]整体思想和整体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分别认为群众路线、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核心的组成部分,甚至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还有论者在网上详细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平等、劳动、斗争。国外一些学者还把“以农民为主体”或“以实践为主体”或群众路线等某种特征性的东西视为毛泽东思想核心。[6] (P245-259)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核心指中心;主要部分 (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说) 。以上观点所讲的都不是毛泽东思想的中心或主要部分。例如实事求是,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解释,就是通过调查研究等途径,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对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所得出的思想方法的概括,并体现于毛泽东各方面理论的形成与长期实践之中,虽然可以认为这一观点是精髓 (精华、最优秀的东西) ,但不等于说是核心,因为实事求是不是毛泽东思想其他内容围绕的“中心”和“主要部分”。“毛泽东思想”的本意“毛泽东主义”,“主义”是指人们推崇的理想观点和主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成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自己的历史地位,不在于马克思和毛泽东在认识论方面的主张——非马克思主义者也能做到这一点——而在于他们的经济主张以及社会主张和政治主张。同样,整体思想和整体方法作为方法,也与“核心”词义不相符;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原则,与“核心”内容更是相距甚远。毛泽东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准备的,本身并无独立意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形成途径,但未明确回答“核心内容”本身是什么?
如果说,实事求是是对共产党人的客观性要求,而为人民服务,以及类似的群众观点,则应是共产党人必备的一种伦理价值和主观出发点,以及应有的执政理念。虽然“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人必要价值观 (主体价值观是共有共富共决等) 的通俗表达,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抽象话语,非社会主义政党也不会拒绝。对我们党来说,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为人民服务的最低层次,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准绳制定政策是为人民服务的一般要求,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解放全世界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和共同富裕,则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主张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就是公有制。如果我们今天说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政治和文化等特征,那些特征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才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周恩来同志曾用“什么是”的表达方式准确而明确地定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公有制:“什么叫做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归国家所有了,就是农业、手工业集体化了。[7] (P349)所以,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毛泽东思想其中心、核心或主线就是公有制。
本来,说毛泽东思想中心或主线是社会主义,更符合通行的语言习惯,但“社会主义”一词从来就被许多政治的和学术的流派所滥用,今天的中国也有不少学者赋予“社会主义”一词以非公有制的含义。很多论文充满了“社会主义”的词语,但“社会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似乎不甚了了,有些文章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贬低公有制,反对公有制为主体。当然也有大量文章直接否定公有制。反对公有制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和四项基本原则釜底抽薪,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某些人所谓的改革,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所以,不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础和核心,就会把社会主义引向歧途。
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以创立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
(一)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以公有制为中心,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时候,就是论证公有制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为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服务的。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发展以经济为基础,在经济领域又存在着“生产力—经济方式—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因而马克思花费巨大精力研究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理论的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红线——剩余价值理论,一方面证实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公正性,另一方面,《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反杜林论》第三篇、《共产党宣言》等著作论证了剩余价值规律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应当剥夺剥削者,敲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所以,马克思主义 (以及列宁主义)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论证《共产党宣言》用一句话概括的共产党的任务——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经由政治经济学论证了公有制的历史趋势,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论证,就是对公有制的论证。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著作的中心思想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首先是归国家所有,相应的结果,是阶级的消灭和人的解放;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考察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但主要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服务的。
马克思恩格斯将自己所在的党称为“共产”党,清楚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张的基本内容,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公有制,建立公有制、发展公有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能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的探讨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在中国建立和发展公有制。我党在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之初,王稼祥同志和刘少奇同志就把毛泽东思想称之为“中国的共产主义”。
(二)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以建立公有制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而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志向就是“大同者, 吾人之鹄也”。毛泽东首先意识到唯物史观的正确性,认为吃饭问题最重要,而“社会制度之大端为经济制度、故劳动者欲求完全之平均分配,非在社会制度改革之后, 不能得到”;[8]社会制度改革必须按照马列主义观点,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实现,正如毛泽东引述蔡和森的观点时写到:社会主义“其重要使命在打破资本经济制度,其方法在无产阶级专政”。[9] (P4)瞿秋白说的也很清楚:“共产党所主张的是根本打破私有财产制,是生产工具公有制”。[10] (P178)党的—大通过的党的纲领就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11] (P86)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酷刑铁窗、饥寒交迫、慢慢长征中舍生忘死、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的东西,并非一般的或其他的奋斗精神,而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的共产主义理想。
(三)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革命理论的一部分或是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的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为新民主主义而新民主主义,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分析,中国当时社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然后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认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衔接的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 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等同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标志。(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建立的社会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可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资本主义则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4) 新民主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它是革命的、有用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的。
从上可知,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了搞民主主义而搞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把民主革命搞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是中国向社会主义前进必经的一步。所以,纵向宏观地看,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组成部分,至少是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从属于后者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都是围绕着共产党如何取得政权这一直接目的服务的;离开“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这些理论将变得没有意义,甚至都不可能产生。
(四) 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就是创立公有制的理论
毛泽东对建立公有制的必要性和途径做出一系列重要阐述,并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建立公有制的伟大实践。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毛泽东同志认为,如果不及时建立公有制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同国营经济的矛盾必然加剧,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必然加剧;分到土地的农民在得到土地后,是走向两极分化还是在互助合作基础上走集体化道路,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采取从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逐步前进的办法,在全国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广大农村建立了集体经济,对手工业,实现了由分散到集中,完成了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而没有实践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政策。与此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立了与公有制基础相应的上层建筑。
三、毛泽东的建设思想以搞好公有制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
(一) 以公有制/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道路探索
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不是仅仅研究一般的经济建设,而是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仅仅提出一般的现代化目标,而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努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关于这一道路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处理“十大关系”的原则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2] (P23)1958年底以后,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进行了思考,独创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理论,创立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质是公有制生产关系这个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两类是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区分的界限。专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
毛泽东关于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思想也是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有些人……企图过早地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早地否定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这种想法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因而是不正确的。”[13] (P611)毛泽东认为, 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目前商品生产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12] (P439)我们“不要怕,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因为已经没有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商品生产可以乖乖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把五亿农民引导到全民所有制”,“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12] (P435)同时,毛泽东还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4] (P34)
(二)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
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毛泽东继承了斯大林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这也是今天公有制的最基本形式。当时国有经济主要实行独资、国营形式,政府直接审批与规划企业的生产活动,农村集体经济采取集体经营、集中生产、统一分配的体制,按今天的观念来看、当时公有制实现形式似乎过于简单,但我们不必苛责。事实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今天在学术界也远未取得共识、而过去的形式更符合公有制内涵——经济所有权由占有、使用、支配、分配等权利所构成,在多大范围统一经营,体现了多大范围的公有制,而经营权分离和自负盈亏在范畴上则是非全民因素,当时未能想到承包、租赁、合资、股份制等形式也是自然而然、可以理解的事情。
一九五八年一度出现的“共产风”现象,具有国内国外、纵向横向等多种原因,但毛泽东面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识非常清醒,他于1958年开始就大力纠偏,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倒车”、“泼冷水”,反对急于过渡、“穷过渡”,反对贫富拉平、“共”农民的产等等,甚至说道,有些同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非常危险,是发昏说胡话。[15] (P111-112)
有别于苏联土地在法律上归国家所有的集体农庄形式,毛泽东提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把生产队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形式,是他的一大创新和贡献。
在社会建设方面,毛泽东时期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事业都实行公有制度、实现了较好的公益性和平等性。在这些领域,国家有基本统一的体制制度、但具体的管理活动一般没有统一的指挥棒。当是开展的文艺革命、教育革命、卫生革命都是为了保证这些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毛泽东的“五.七”指示、是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思考。在这种方式下,工、农、商、学、兵、政,每个行业以一业为主,兼学 (做) 别样,人人批判资产阶级,其目的是要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和旧式分工,消灭私有观念。
毛泽东关于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的重要方面。
(三) 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
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毛泽东一方面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革命理想、革命意志的作用,另一方面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改革。
1956年毛泽东指出,“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好的制度可以调动积极性;“不单是要解决一个所有制问题。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包工包酬制度,据说二流子也积极起来了”。[16] (P472)毛泽东认为对生产关系的体制改革要持续地进行,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 (今天所说的财产的法律所有权) 、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这三个方面。“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总要不断地改进,这方面很难说有什么底。”[14] (P135)
在公有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上,毛泽东提出要对苏联式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和生产者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毛泽东认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综合平衡。同时,应当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利,企业要有些自主权。当时大量的社队企业都是自主经营的,农业实行国家规划制约下的自主经营。
在公有制情形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有者和劳动者。毛泽东特别重视管理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他说:“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必须破除。例如,等级森严、居高临下、脱离群众、不以平等态度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而是靠资格、靠权力,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关系和父子关系,这些东西都必须破除,彻底破除。”[17] (P68)
毛泽东的民主管理思想是公有制经济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精华。毛泽东认为,劳动者要有“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14] (P129)毛泽东大力倡导群众路线。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央有关文件多次强调工人农民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社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1957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民主办社几个事项的通知,要求农业合作社要按时公开财政收支,让群众参与评议;社队在决定重要问题时必须同群众商量。按照规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涵盖了人事、财务、生产、福利和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工厂民主管理委员会”有权讨论与决定一切有关生产及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如生产计划、财务管理、业务经营管理制度、生产组织、人事任免、工资福利问题等,并定期检查与总结工作。[18]
毛泽东的国有企业管理理念突出体现在他倡导的“鞍钢宪法”中。“鞍钢宪法”强调政治挂帅与群众性技术革命,实行与苏联“一长制”不同的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主张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改革和改进上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毛泽东认为这些制度可以同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严格地区别开来。
在分配原则上,毛泽东主张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公私兼顾,先公后私。在个人分配方式上,毛泽东主张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公有制分配原则,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毛泽东曾要求各地认真总结群众中创造出的改进职工福利和颁发奖金的好办法,他愤怒斥责把穷队富队,穷村富村拉平的现象是掠夺和抢劫,认为各个生产队和各个个人的收入应当有所差别。虽然当时国营企业工资方案实施之后一直未能全面调整和推进改革,但农村实施了以计划商品交换为基础的按劳分配。
四、毛泽东的后期思想以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质为重心
1871年,对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实践,马克思总结的基本经验是:无产阶级政权应当打碎 (取消之义) 国家机器,实行民主,以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新社会发生蜕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除领导军事斗争捍卫无产阶级政权外,十分重视通过民主建设防止新的政权变质。恩格斯和列宁还阐述了,公有制社会如实行 (不加限制的) 商品经济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复归。中国革命一胜利,毛泽东就高度关注党能否会变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毛泽东把防止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瓦解即资本主义复辟问题当作自己关注的焦点。毛泽东认为,由于外部颠覆、修正主义、官僚主义、经济分化和阶级斗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很容易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必须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永不变色。
(一) 毛泽东关于公有制/社会主义失败、资本主义复辟可能性的分析
1、帝国主义的颠覆战略和国内的阶级斗争。
1959年11月底到12月初,毛泽东把杜勒斯关于“共产主义将从内部瓦解”和美国要采取“和平转变”战略的讲话材料加上自己的批注印发。毛泽东指出:和平转变,就是转变我们国家、搞颠覆活动、腐蚀我们。1959年12月4日,毛泽东写道:“敌人的策略是什么?……准备用战争方法消灭社会主义。这是第一手。……文化往来,人员来往,准备用腐蚀、演变方法消灭社会主义。这是第二手。”[16] (P1032)后来,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警惕和平演变,认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讲话也可能灵。[19]
毛泽东还认为,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总是企图复辟,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在人民中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包括右派,一有机会,就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2、党内的修正主义和走资派。
国际共运中一直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认为,国外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攻击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是最坏的资本主义,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在毛泽东的后期思想中,如何防止中国修正主义篡权,是他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毛泽东说:“现在工厂的工会真的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20] (P177)“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16] (P1389)
1965年,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党内处于领导岗位上的修正主义者就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又提出,共产党内的走资派,就是资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
3、官僚主义和特权腐化。
建国前后,毛泽东多次提出要警惕官僚主义,预见到一些人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如果党腐化下去,无产阶级就不能掌握住国家政权。
毛泽东所说的官僚主义,有时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认为发生闹事的更重要的因素,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但毛泽东所说的官僚主义,更重要的是指官僚主义者“可以成为一个贵族阶层”,从而导致公有制社会的异化。他认为,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平等关系,存在着违背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的逆向发展的可能,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防止管理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否则,企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就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变质。[21]大家知道,毛泽东说,“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而阶级是经济社会概念,不是领导作风,“那些企业领导人中坚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意指“官僚主义者阶级”侵占剩余劳动,使名义上的公有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事实上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毛泽东对苏联“特权阶层”的分析更清晰、更系统地论述了这一点。毛泽东在《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里写到:苏联特权阶层把为人民服务的职权变为统治人民群众的特权,利用他们支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力来谋取自己小集团的私利,侵吞人民的劳动成果,占有远比工人和农民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他们不仅得到高额收入,而且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化公为私,过着寄生的腐烂的资产阶级生活。这个特权阶层抛弃了工人阶级的远大理想,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社会主义,他们自己背叛革命,还不准别人革命。他们唯一的考虑,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统治,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以特权阶层的私利为转移。
4、经济分化和阶级分化。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可能自发地演变为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说:“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20] (P151)
毛泽东要求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商品经济会瓦解公有制的论述,对列宁关于小商品生产经常地、自发地和大量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说法非常重视,认为商品生产有消极方面,应当限制 (价值规律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这是常识,但毛泽东这里忽视了他原来认识到的,有限制的商品经济和公有制商品经济本身可以不导致资本主义的认识) 。类似的“雇工、贸易、借贷、租地”不受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的,不过毛泽东警惕的是,非公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就是经济制度性质的演变。自负盈亏、自由市场、自留地和包产到户本来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中公有性程度低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但毛泽东警惕的是私有性的增长会导致私有制的完全复归。毛泽东还认为,由于实行不平等的八级工资制和按劳分配,实行货币交换,修正主义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
俞正声同志曾指出,“我认为他搞文化大革命,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们国家不能简单地发展生产,要防止新生资产阶级的出现,防止工人农民重新沦为社会的底层,他的动机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很多事情也证明他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22]“现在的很多事情”一是毛泽东所说的特权腐败问题,二是市场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导致的贫富悬殊与阶级分化。邓小平也曾强调: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
(二) 毛泽东关于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与对策
李慎明同志详细地论证道,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的战略思想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他对国际上出现修正主义思潮严重后果的估计判断惊人的准确。[21]党和政权变质也就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其根本内容就是公有制发生异化并最终在形式上也消解。为了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质,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战略。
1、维护国家安全。
独立自主地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应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颠覆,支援世界革命运动;在有批判地向外国学习、同外国做生意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防止形成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依赖。
2、确立反修反复辟战略方针。
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批判修正主义,要警惕修正主义者睡在我们身边,鼓励对修正主义造反。要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提出注意阶级斗争、反对修正主义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政治教育活动。
强调在思想上树立革命理想,工作上坚持“政治挂帅”,反对“金钱挂帅”,教育上反对“智育第一”,文化上反对“封资修”。我国先后开展了阶级斗争史教育、学毛泽东著作马列著作运动、上山下乡和一系列的榜样教育活动。
4、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毛泽东提出,为使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预言彻底破产,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地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让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毛泽东提出了关于“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五项条件。
5、遏制官僚主义。
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的侵蚀;反对特权,干部下放、参加劳动;在管理中破除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视人民来信,设立监督机制等。
6、建立民主机制。
毛泽东认识到,只有真正实行民主,才能防止新政权腐化变质、人亡政息、由盛而衰;毛泽东强调,要让群众讲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中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职工代表大会、工厂民主管理委员会等民主参与机制。不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只有在南斯拉夫得到了有效实现。
7、限制私有经济和市场经济。
在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仅占1%,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占54.6%,集体商业占43.3%,个体商业占0.1%,农民零售占2%。限制收入差别以至于导致平均主义。
8、开展反修防变运动。
先后开展了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整党整风,反对 (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右派的斗争 (扩大化) ,中苏大论战,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认为,反对修正主义、官僚主义和走资派,让反修防变意识在人民群众心中扎根,最有效的办法是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正确认识毛泽东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思想,关键是科学认识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搞‘文化大革命’,就毛主席本身的愿望来说,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23] (P305)“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至于在实际过程中发生的缺点、错误,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总结一下,这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是需要的。”[23] (P149)
这就是说,不仅“反修防修”、“避免资本主义复辟”没有错,根据“反修防修的要求”采取对策,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而采取行动也是必须的;文革“在实际过程中发生了缺点、错误”并不意味着反修反复辟的任何行动都不应该采取。
邓小平南巡时说,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要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的这个观点与毛泽东关于党内可能出修正主义、可能出走资派的观点道理是相同的。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文革”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错误估计形势,把不是走资派的刘少奇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者误判为走资派,把正确的东西误判为修正主义。另外,文革一度出现“全面内战、打倒一切”的局面,形成内乱。以今天的眼光看,文革“大民主”缺乏秩序、法制和制度建设,也是很大的局限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提法,如果按照提出的当时的解释,即所谓‘向走资派夺权’,也就是撇开党委闹革命,打倒一切, 那么实践证明了是错误的。至于做出新的解释,可以在党内继续研究”。[33] (P182-183)
按小平的陈述,文革期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特定含义是错的,而如果赋予其他含义, 则不一定是错误的。例如,如果解释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不忘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需要继续反修防修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则无疑是正确的。正像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指出的:“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仍贯穿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主线索。”[24]当然, 我们不一定非得使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一用语。
五、毛泽东公有制社会主义思想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建设、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对人类历史的基本贡献。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和高超的战略策略,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争取解放的被压迫人民来说,仍是强大的思想武器。
毛泽东对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论述,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和管理体制的前述一系列观点,仍是当前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毛泽东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是对共产主义运动不可磨灭的永久性贡献。毛泽东反颠覆、反和平演变、反修防变的思想深入人心,是我国没有发生解体和剧变的原因之一。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叶利钦的叛变说明,毛泽东关于防止中央出修正主义,防止走资派篡夺最高领导权的思想,非常具有预见性。毛泽东关于官僚主义和特权腐化可以导致公有制异化和社会变质的见解同样具有极强的预警功能,虽然“官僚主义者阶级”不一定是个科学意义上的严谨概念,但在制约机制效力不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权贵资本主义”或“最坏的资本主义”确实有可能产生。
毛泽东倡导的人民民主是遏制官僚特权腐败不公的根本途径,从而也是保证公有制事业得到人民拥护、得到当权派拥护的根本保障。毛泽东关于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具体措施,如提倡艰苦奋斗、不搞特权、“鞍钢宪法”管理理念、思想教育、鼓励鸣放争论、群众路线、干部参加劳动、干部下放、培养接班人、官民关系平等等,虽然有些措施 (现在也是如此) 制度建设不足,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毛泽东关于限制市场的自发分化作用的思想,启发我们为了保证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节制资本,对市场经济实施制度控制。
官僚专断、市场机制、外部颠覆是公有制蜕化或消失的三大根源。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抵御资本主义复辟的必需对策是:实施基层民主自治,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全面开展预防腐败不公制度建设;控制经济制度,发展公有制经济使之为主体;禁止官员亲属从商;让社会主义者掌握领导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反颠覆、反修正,开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必要革命”。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争取平等、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25]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基本内容,就是信任、维护和大力扩展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以私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26]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都是为了坚持公有制/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公有制的建设和维护,毛泽东思想就不足以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勉强被当作指导思想,也等于被虚置。
坚持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是坚持公有制。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持续顺利发展、社会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应对生态问题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公益性公正性的客观要求。当前,把毛泽东建设、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的当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用毛泽东思想重塑信仰、重建道德、凝聚人心,确立共有共享共决社会主义价值观,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和洗脑,以社会主义公有性理念指导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对于维护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遏制腐败不公、缩小社会分化、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来源:“红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原载《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