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中国间谍领域的“四大发明”,CIA、FSB、M16也顶礼膜拜!
点击:  作者:辰心辰意    来源:江海印记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08-22 12:03:35

 

中国自古多战事,时分时合,所以情报研究工作,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有四种间谍工具为国际情报界人士推崇备至,被誉为间谍领域的四大发明

 

最灵敏的窃听器:听瓮

 

窃听是搜集情报时使用的最古老的手段。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的历史,《墨子·备穴》载有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的详细说明。

 

 

听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侦听时,将听瓮埋在地下,侧耳伏在上面,听周边的动静。如果有需要,还可让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罂听

 

为了提高侦听的分辨效率,常会训练盲人来执行任务。盲人的听力往往超强,据说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后来,听瓮得到不断改进,唐代出现了葫芦形状的枕头窃听器,睡觉时将其枕在头下,一有风吹草动便能察觉。

 

在宋代还出现了多功能窃听器——矢服,这是利用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发明的。

 

矢服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制作而成。将矢服掏空,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外的人马声都能监听到。

 

此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就这么来的。

 

听瓮在隧道攻城战中最有奇效。清末曾国荃率湘军攻击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时,城内太平军在城墙下埋设了听瓮,侦探城外湘军的动静,以致湘军一时无法得逞。

 

最难破解的密码:反切码

 

阴符是最早的军事密码。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不同,代表相应的情报。由于上面没有文字,即便被敌人缴获,也无法破译它。

 

与阴符匹配使用的还有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在三处,分别送出。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

 

其中的字验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汉字代替了阿拉伯数字。

 

《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朝时,官方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汉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密码本

 

到了16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法进行编码,发明人抗倭名将戚继光,为此他还专门编写了训练情报人员的教材。其设计原理与现代密码完全一样,但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

 

 

戚继光专门编了两首诗歌柳边求气低,波他曾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个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8种声调按顺序编号为18,组成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最实用的密写术:明矾水

 

无论是阴符、阴书,还是字验、反切码,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为此,古人又发明了密写术”——借助特殊墨水,使写的文字不被他人看出。

 

古人使用的特殊墨水并非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普通的明矾水。用明矾水在纸上写出的字,晾干后根本看不见,但如果将纸再浸入水中,字迹就会立即显现。

 

《金史·宣宗本纪》记载,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蒙古大军围攻太原城,太原宣抚使乌古论礼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带着用明矾水写的密信,走秘密小道到京师求援。

 

而发生在康熙年间的矾书案,则是废太子胤礽的用明矾水写的密信引发的。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康熙帝亲征准噶尔。得到消息的胤礽决定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翻盘。

 

用重金买通了常为福晋(老婆)看病的医生贺孟頫,让他带着明矾水密信出宫。没想到密信被辅国公阿布兰截获,胤礽恢复太子地位的计划功亏一篑。

 

最简单的无人机:纸鸢

 

间谍收集到情报后,如何将情报传递出去?邮驿、烽火台都可以传递情报,但并不能满足所有的间谍活动。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

 

古人曾设计出木鹊。《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真是神器!竟能连续飞行72小时,现代无人侦察机也望尘莫及。

 

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可惜,制作技术早已失传。

 

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传递情报。但鸽子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一般间谍用不了。

 

 

于是,古人便用纸鸢作为传递情报的工具。纸鸢就是风筝,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机。纸鸢的发明距今已有2000多年,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发明的。

 

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传递里应外合的信号。这是最早用纸鸢传递情报的实例。

 

纸鸢一经发明,便广泛应用在军事、间谍活动中。纸鸢可以飞得很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

 

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用纸鸢传出情报,搬来了救兵。

 

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

 

当时田悦也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知道是城内在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只能仰天兴叹。

 

作者:辰心辰意 ;来源:江海印记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